一种耐酸耐胆盐的鼠李糖乳杆菌油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93625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酸耐胆盐的鼠李糖乳杆菌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将大豆磷脂、维生素E溶解分散于植物油中,得到油性基料;再把鼠李糖乳杆菌的冻干粉分散于油性基料后进行高速剪切处理,制得菌粉悬浮液;再经真空渗透处理,随后包装即得耐酸耐胆盐的鼠李糖乳杆菌油剂;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植物油(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中的两种或三种混合)与大豆磷脂、维生素E组成的油性基料为基础,通过高速剪切作用将鼠李糖乳杆菌冻干粉充分破碎并均质化形成菌粉悬浮液,随后经过真空搅拌渗透处理,从而制备得到活菌数高于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酸耐胆盐的鼠李糖乳杆菌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鼠李糖乳杆菌油剂产品的制备工艺,尤其涉及一种耐酸耐胆盐的鼠李糖乳杆菌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鼠李糖乳杆菌是一种常添加于食品中的益生菌,用于改善肠道菌群平衡,并具有诸如抗过敏、干扰致病菌在肠黏膜定植和感染、提高局部和全身免疫反应、稳定和维持胃肠管屏障等多种生理功能。
[0003]判定益生菌制剂是否具有肠道功能效果,关键是在消化道内是否能存活并发挥作用。但是,消化道内低pH值、胆汁酸(胆盐)、消化酶等均对益生菌的活性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胃的低pH值、小肠的胆汁酸(胆盐)侵蚀环境中,益生菌如不经保护处理,大都会被杀死,仅余极少量等进入肠道,难以形成优势菌群。同样道理,鼠李糖乳杆菌未经保护处理而经口服后,则为胃部的高酸性、小肠的胆盐所作用,菌体基本被破坏而导致死亡,无法在肠道定植,失去其益生菌功能。
[0004]目前,为了提高益生菌的耐酸性、耐胆汁酸(胆盐)性,大都采用在益生菌表面包裹一层囊壁材料,把益生菌制备成微胶囊。
[0005]例如公开号为CN 102370057 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乳酸菌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技术以发酵并离心所得的乳酸菌菌泥为囊芯,以大豆蛋白、脱脂乳、麦芽糊精、葡萄糖、明胶为囊壁材料,通过热风温度介于130~150℃的喷雾干燥制备而成;但是,益生菌的微胶囊制备过程比较繁琐,以湿的菌体分散于囊壁材料溶液中,然后热风喷雾干燥而成,此制备过程容易造成菌体死亡,降低活菌数;而且囊壁材料构成的包裹膜在干燥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孔道,使得消化道中的高酸性胃液、胆汁酸(胆盐)能够渗入,致使菌体受到破坏,因而屏蔽保护作用不足。
[0006]又如公开号为CN 107997179 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乳酸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该专利技术以发酵并离心所得的乳酸菌菌泥并结合益生元为囊芯,以海藻酸钠、果胶并经钙化处理为囊壁,再与含有乳化剂的大豆油混合得到油包水乳化液,并加入有机酸沉淀制备而成乳酸菌微胶囊;但是,该方法制备的乳酸菌微胶囊未经干燥而含有水分,因而同样难以屏蔽胃液、胆汁酸等对乳酸菌有杀灭作用的组分,同样存在保护作用不足的问题,而且制备工艺过程比较长、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耐酸耐胆盐的鼠李糖乳杆菌油剂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活菌数高于5
×
10
10
CFU/g,并具有优良的耐酸耐胆盐效果、可使鼠李糖乳杆菌能有效活着到达肠道而发挥其益生菌功效。
[0008]本专利技术通过体外模拟消化体系的胃酸、胆盐测试,所制备的鼠李糖乳杆菌油剂的耐酸、耐胆盐活性有明显的提高。
[0009]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10]一种耐酸耐胆盐的鼠李糖乳杆菌油剂制备方法,可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0011]在常温下将大豆磷脂、维生素E溶解分散于植物油中,得到油性基料;再把鼠李糖乳杆菌的冻干粉分散于油性基料后进行高速剪切处理,制得菌粉悬浮液;再经真空渗透处理,随后包装,即制得具有耐酸耐胆盐效果的鼠李糖乳杆菌油剂。
[0012]所述油性基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如下组分:
[0013]植物油
ꢀꢀꢀꢀꢀꢀꢀꢀꢀꢀꢀꢀꢀꢀꢀꢀꢀꢀꢀꢀꢀꢀꢀꢀꢀꢀꢀꢀꢀ
90~95wt%;
[0014]大豆磷脂
ꢀꢀꢀꢀꢀꢀꢀꢀꢀꢀꢀꢀꢀꢀꢀꢀꢀꢀꢀꢀꢀꢀꢀꢀꢀꢀꢀ
4.5~9.0wt%;
[0015]维生素E
ꢀꢀꢀꢀꢀꢀꢀꢀꢀꢀꢀꢀꢀꢀꢀꢀꢀꢀꢀꢀꢀꢀꢀꢀꢀꢀꢀꢀ
0.5~1.0wt%;
[0016]所述油性基料在室温下,将大豆磷脂、维生素E加入植物油中,经过搅拌混合后形成均一的状态。
[0017]所述油性基料中的植物油组分,包括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中的两种以上混合物。
[0018]所述菌粉悬浮液是由活菌数介于3~5
×
10
11
CFU/g之间的鼠李糖乳杆菌冻干粉与油性基料,按照重量比介于1:3~8之间混合后,再经剪切速度不低于20000~28000rpm的高速剪切处理5~20分钟所制得,悬浮液中菌粉颗粒大于400目、活菌数高于5
×
10
10
CFU/g。
[0019]所述真空渗透处理的工艺条件为:把所制备的菌粉悬浮液置于真空搅拌罐中,在密闭下抽真空,真空度介于

0.08~

0.09MPa,搅拌处理2~12小时。
[0020]所述包装是将所制备的鼠李糖乳杆菌油剂在相对湿度低于35%的环境下,灌装于避光密闭容器中。
[0021]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以鼠李糖乳杆菌冻干粉为原料,经过高速剪切,将较大颗粒(60~80目)在油性基料中高速剪切处理,进而破碎为400目以上的小颗粒,以便于油料在真空搅拌条件下渗入菌粉的间隙,进而渗入细胞真空冷冻干燥产生的水分通道。
[0023]另外,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性,能够有效保护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避免被氧化而产生自由基、过氧化物,最终可以有效控制自由基、过氧化物对鼠李糖乳杆菌的攻击。
[0024]植物油与大豆磷脂,渗入鼠李糖乳杆菌冻干细胞的水分挥发出现的微小通道,并在冻干细胞的表面形成疏水屏障。疏水屏障严密隔水,在进入消化道后,水分较难进入冻干细胞,使得鼠李糖乳杆菌较长时间内仍然处于冻干的休眠状态,同时,以水分为运送载体的酸性成分、胆盐同样难以进入细胞里面,从而有效阻隔胃液的酸性氢离子、肠液的胆汁酸(胆盐)攻击鼠李糖乳杆菌细胞,降低乃至避免鼠李糖乳杆菌的死亡;在经过肠液的脂肪水解酶以及胆汁酸(胆盐)的消化作用下,使得疏水屏障逐步失去,在进入大肠后较快吸收水分并定植,形成优势菌群。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鼠李糖乳杆菌油剂中鼠李糖乳杆菌的光学显微镜图;图中圆圈内所示为鼠李糖乳杆菌油剂中鼠李糖乳杆菌。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具体详细描述。
[0027]实施例1:
[0028]一种耐酸耐胆盐的鼠李糖乳杆菌油剂的制备方法:
[0029](1)油性基料的制备
[0030]A、油性基料的组分包括:大豆油占90wt%、大豆磷脂占9.0wt%、维生素E占1.0wt%;
[0031]B、油性基料的制备工艺:在室温下,将大豆磷脂、维生素E加入大豆油中,经过搅拌混合后形成均匀的状态。
[0032](2)高速剪切处理制备菌粉悬浮液
[0033]将活菌数为3
×
10
11
CFU/g的鼠李糖乳杆菌冻干粉与步骤(1)制备的油性基料,按照重量比为1:3的比例混合后,再经剪切速度为28000rpm的高速剪切处理10分钟所制得,悬浮液中菌粉颗粒大于4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酸耐胆盐的鼠李糖乳杆菌油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先在常温下,将大豆磷脂、维生素E溶解分散于植物油中,得到油性基料;再将鼠李糖乳杆菌的冻干粉分散于油性基料后,进行剪切处理,制得菌粉悬浮液;最后将菌粉悬浮液,经真空渗透处理,随后包装,即制得具有耐酸耐胆盐效果的鼠李糖乳杆菌油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耐酸耐胆盐的鼠李糖乳杆菌油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性基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如下组分:植物油
ꢀꢀꢀꢀꢀꢀꢀꢀꢀꢀꢀꢀꢀꢀꢀꢀꢀꢀꢀꢀꢀꢀꢀꢀꢀꢀꢀꢀꢀ
90~95wt%;大豆磷脂
ꢀꢀꢀꢀꢀꢀꢀꢀꢀꢀꢀꢀꢀꢀꢀꢀꢀꢀꢀꢀꢀꢀꢀꢀꢀꢀꢀ
4.5~9.0wt%;维生素E
ꢀꢀꢀꢀꢀꢀꢀꢀꢀꢀꢀꢀꢀꢀꢀꢀꢀꢀꢀꢀꢀꢀꢀꢀꢀꢀꢀꢀ
0.5~1.0wt%;所述油性基料在室温下,将大豆磷脂、维生素E加入植物油中,经过搅拌混合后形成均匀的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耐酸耐胆盐的鼠李糖乳杆菌油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粉悬浮液是由活菌数介于3~5
×
1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伟锋卢晓严慧玲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