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彪泉专利>正文

疏密型演示螺线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3295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教学仪器,特别是一种物理教学实验用的疏密型演示螺线管,它由一根带有绝缘外层的导线,在一个两端开口的非金属圆筒上绕制而成。它的主要特征是:上部绕得很密,而下部的线圈则绕得很疏。(*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教学仪器,尤其是一种物理教学实验用的螺线管。
技术介绍
传统的教学用螺线管线圈绕得很密,特别是用来演示《椤次定律实验》时,学生看不清楚螺线管上线圈的绕向,而螺线管上的线圈绕得疏的话,则线圈的匝数太少,实验时产生的感应电流又太小,学生看不清电流表指针偏转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演示《椤次定律实验》时,既能让学生看清楚螺线管上的线圈绕向,又能使实验中产生较大的感应电流,使电流表的指针有较大角度偏转。本技术是这样来实现的在螺线管的上部分线圈绕得很密,匝数很多,而在螺线管的下部分线圈绕得很疏。由于采用上述方案,用它演示《楞次定律实验》时学生就能看清楚螺线管上线圈的绕向,同时也能看清电流表上指针的偏转方向。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中所示的是本技术的示意图,图中所示的(1)是圆筒,(2)是线圈。具体实施方式圆筒(1)用塑料或纸板做成,圆筒的二端为开口,再用一根带有绝缘外层的导线缠绕在圆筒上,在上部绕得很密,而在下部绕得很疏。再用粘合剂把线圈定位在圆筒上。权利要求一种疏密型演示螺线管,它由一个二端开口的圆筒,和绕在圆筒上的线圈构成,其特征是螺线管上部的线圈绕得很密,而下部的线圈则绕得很疏,绕得疏的部分每匝线圈间的间距在1厘米至7厘米之间。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教学仪器,特别是一种物理教学实验用的疏密型演示螺线管,它由一根带有绝缘外层的导线,在一个两端开口的非金属圆筒上绕制而成。它的主要特征是上部绕得很密,而下部的线圈则绕得很疏。文档编号G09B23/18GK2777671SQ20052001743公开日2006年5月3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20日专利技术者陈彪泉 申请人:陈彪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疏密型演示螺线管,它由一个二端开口的圆筒,和绕在圆筒上的线圈构成,其特征是:螺线管上部的线圈绕得很密,而下部的线圈则绕得很疏,绕得疏的部分每匝线圈间的间距在1厘米至7厘米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彪泉
申请(专利权)人:陈彪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