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Aggrus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3284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对参与和CLE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Aggrus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
[0001]本案是申请日为2016年7月11日、申请号为201680041536.5(PCT/JP2016/070466)、专利技术名称为“抗Aggrus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参与Aggrus与CLEC

2的结合的Aggrus的区域和识别该区域的抗体。还涉及含有包含该Aggrus的区域的肽和单克隆抗体的Aggrus-CLEC

2结合抑制剂以及包含其的药物组合物。还涉及以向该区域的结合作为指标的药物的筛选方法。

技术介绍

[0003]癌症是以细胞无序增殖作为特征的疾病,但决定癌症的死亡率的大的因素与其说是产生了癌的原发病灶的增殖,不如说是转移病灶的增殖。据称实际上被诊断为转移癌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20%以下,癌转移的抑制已成为临床上大的课题。
[0004]临床上早已确认癌细胞依赖性的血小板凝集参与了癌的血行性转移。本专利技术人团队构建了显示血小板凝集诱导活性的高转移癌细胞株,并对在高转移癌细胞株的细胞膜表面上表达的诱导血小板凝集的因子Aggrus进行了鉴定(专利文献1、非专利文献1)。
[0005]已知血小板凝集促进因子Aggrus(也已知为平足蛋白(podoplanin)、gp44、T1α等。)是I型跨膜蛋白,在鳞状细胞癌、间皮瘤、卡波氏肉瘤(Kaposi's sarcoma)、睾丸肿瘤、脑肿瘤或膀胱癌等各种癌中表达增加(非专利文献2~13)。
[0006]最近鉴定了在血小板上表达的C型凝集素样受体(CLEC

2)是Aggrus的配对受体中的一种(非专利文献14)。已知当CLEC

2与在肿瘤细胞上表达的Aggrus结合,即使没有血浆成分,在血小板中血小板凝集的信号也会被活化而诱导血小板凝集。即,考虑是由于抑制Aggrus与CLEC

2的结合的物质抑制血小板凝集,而抑制癌的转移。因此,抑制Aggrus与CLEC

2的结合的物质在癌症和血栓病的治疗中的应用受到期待。实际上,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公开了利用对Aggrus的单克隆抗体和低分子化合物,Aggrus与CLEC

2的相互作用被抑制,血小板凝集和癌转移被抑制(专利文献2、3,非专利文献15)。
[0007]单克隆抗体能够与细胞表面抗原特异性地结合,并能够对靶细胞产生免疫学响应。利用该反应,许多单克隆抗体已被用于癌症治疗和免疫疾病的治疗。单克隆抗体通过中和、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ntibody

dependent cellular cytotoxicity;ADCC)和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complement

dependent cytotoxicity;CDC)的3个代表性的作用方式而显示治疗效果。
[0008]迄今为止,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已明确了,所构建的杂交瘤产生的抗Aggrus单克隆抗体、P2-0、MS-1、MS-3、MS-4都是抑制Aggrus-CLEC

2的结合的中和抗体,不依赖ADCC活性地显示血小板凝集抑制、癌转移抑制、肿瘤增殖抑制作用(专利文献2)。
[0009]在这4种抗体中,抑制Aggrus-CLEC

2的结合的活性高的P2-0和MS-1抗体都是识别PLAG结构域(Platelet

Aggregation stimulating domain,刺激血小板凝集的结构域)区域内的氨基酸作为表位的抗体。PLAG结构域是以与人、小鼠、大鼠跨物种保守的
EDXXVTPG作为共有序列的氨基酸序列。PLAG结构域是在接近的区域PLAG1~PLAG3重复3次存在的氨基酸序列,在人Aggrus的情况下,存在于氨基酸序列的第29~54位的区域。
[0010]已知PLAG结构域存在于细胞外,并与血小板凝集活性有关。另外,Aggrus与CLEC

2的共结晶结构分析的结果显示了,除了Aggrus的第47位的谷氨酸和第48位的天冬氨酸以外,与第52位的苏氨酸加成的唾液酸还与存在于CLEC

2的第107~157位的区域中的4个精氨酸结合(非专利文献16)。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研制的P2-0和MS-1抗体也识别与该Aggrus-CLEC

2结合区域重合的Aggrus的氨基酸序列的第45~49位的区域作为表位。另外,MS-3、MS-4抗体识别与Aggrus-CLEC

2结合区域接近的Aggrus的氨基酸序列的第54~61位的区域作为表位。
[0011]现有技术文献
[0012]专利文献
[001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50677号公报
[0014]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2012/128082号
[0015]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3-71916号公报
[0016]非专利文献
[0017]非专利文献1:Kato Y.et al.,2003,J.Biol.Chem.,Vol.278,p.51599

51605.
[0018]非专利文献2:Kato,Y.et al.,2005,Tumour.Biol.Vol.26,p.195

200.
[0019]非专利文献3:Martin

Villar,E.et al.,2005,Int.J.Cancer,Vol.113,p.899

910.
[0020]非专利文献4:Yuan P.et al.,2006,Cancer,Vol.107,p.563

569.
[0021]非专利文献5:Wicki,A.et al.,2006,Cancer Cell,Vol.9,p.261

272.
[0022]非专利文献6:Kimura,N.&Kimura,I.,2005,Pathol.Int.,Vol.55,p.83

86.
[0023]非专利文献7:Fukunaga,M.,2005,Histopathology,Vol.46,p.396

402.
[0024]非专利文献8:Kato,Y.et al.,2004,Oncogene,Vol.23,p.8552

8556.
[0025]非专利文献9:Mishima,K.et al.,2006,Acta Neuropathol.,Vol.111,p.563

568.
[0026]非专利文献10:Mishima,K.et al.,2006,Acta Neuropathol.,Vol.111,p.483

488.
[0027]非专利文献11:Y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克隆抗体或由其抗原结合片段构成的片段,其特征在于:其与由序列号3(RIEDL)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Aggrus的区域结合,且具有Aggrus-CLEC

2结合抑制活性。2.一种抑制剂筛选方法,其是CLEC

2与Aggrus的结合抑制剂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向由序列号1(GIRIEDLPT)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至少5个残基序列构成的Aggrus表位的结合作为指标。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抑制剂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向序列号3(RIEDL)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结合作为指标。4.一种抑制剂筛选方法,其是CLEC

2与Aggrus的结合抑制剂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向序列号4(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田直也关口贵哉高木聪
申请(专利权)人:公益财团法人癌研究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