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1,2,4-丁三醇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93195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9: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S)

1,2,4

丁三醇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尤其涉及一种以1,4

二羟基
‑2‑
丁酮为底物,采用酮还原酶高效催化合成(S)

1,2,4

丁三醇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S)

1,2,4

丁三醇(1,2,4

butanetriol,简称BT)是一种手性多元醇类化合物(见式1)。
[0003][0004]由于其手性结构,(S)

1,2,4

丁三醇可作为多种天然产物合成中的重要砌块和手性化合物的合成前体。它是药物传递的阳离子脂质体的合成前体,也能用于降胆固醇类药物Lipitor、治疗皮肤病药物羟基二十碳四烯酸(12

HETE)、抗癌药物Compatin和艾滋病药物Agenerase等多种重要药物的合成。
[0005](S)

1,2,4

丁三醇在军工方面可被用于合成1,2,4

丁三醇三硝酸酯(1,2,4

butanetriol trinitrate),是硝化甘油理想的且安全的替代品,可用作飞机、火箭、导弹等军事武器的推进剂。1,2,4

丁三醇与其它增塑剂混合使用显著提高以硝化纤维素为基火药的低温力学性能。此外,(S)
r/>1,2,4

丁三醇还可用于制备卷烟添加剂、生物活性剂、抗菌防腐剂、合成聚氨酯泡沫的交联剂和彩色显影剂等。在市场需求量方面,丁三醇的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目前潜在需求量达百万吨。然而,(S)

1,2,4

丁三醇现有的生产水平限制了它的推广应用。
[0006]目前,自然界中尚未发现天然的(S)

1,2,4

丁三醇的生物合成途径。虽然微生物发酵法和体外多步酶催化法合成丁三醇研究的较为广泛,但是由于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复杂,且发酵过程不易调控,副产物多等多种因素,涉及酶催化步骤多,导致丁三醇的产量、产率低且产物分离工艺复杂,产品成本高,不能达到大规模生产水平。另外,以上方法生产1,2,4

丁三醇的过程中,不能有效控制1,2,4

丁三醇的手性,限制了(S)

1,2,4

丁三醇的后续应用范围。
[0007]已有报道采用纳米粒子和活化醇盐水解法将酮还原酶和甲酸脱氢酶进行共固定化,催化羟基苯乙酮制备(R)

苯基乙二醇,产物浓度为35.6g/L,固定化酶重复使用12批次等。然而目前国内外还没有高效催化生产手性1,2,4

丁三醇的相关酶的报道,限制手性1,2,4

丁三醇的产业化进程及其作为药物中间体的应用开发。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以1,4

二羟基
‑2‑
丁酮为底物,采用共固定化酮还原酶和辅
酶高效生产手性(S)

1,2,4

丁三醇的方法。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S)

1,2,4

丁三醇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使含有1,4

二羟基
‑2‑
丁酮或其类似物与酮还原酶

葡萄糖脱氢酶共固定化酶的混合体系反应得到(S)

1,2,4

丁三醇。
[0010]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合体系的pH为6

7.5;优选为6

7;更优选为6.5

7.0。
[0011]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应温度为25

45℃;优选为30

45℃;更优选为35

40℃。
[0012]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以混合体系的总体积计,所述1,4

二羟基
‑2‑
丁酮或其类似物浓度为10

250g/L;优选浓度不超过200g/L。
[0013]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1,4

二羟基
‑2‑
丁酮类似物,例如包括碳1或者碳4位置上含有2

3个碳原子的化合物;指碳1或者碳4除了连接有羟基,还可连接有2

3个碳原子的基团,如乙基、丙基等。
[0014]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合体系中还含有磷酸缓冲液、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葡萄糖脱氢酶、酮还原酶固定化酶和葡萄糖。
[0015]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酮还原酶

葡萄糖脱氢酶共固定化酶通过下述步骤制备得到:
[0016](i)将酮还原酶粗酶液和葡萄糖脱氢酶混合得到酮还原酶与葡萄糖脱氢酶的混合液;
[0017](ii)将酮还原酶与葡萄糖脱氢酶的混合液和预处理的载体树脂混合,得到酮还原酶

葡萄糖脱氢酶共固定化酶。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酮还原酶

葡萄糖脱氢酶共固定化酶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0019](1)将酮还原酶粗酶液和葡萄糖脱氢酶混合得到酮还原酶与葡萄糖脱氢酶的混合液;和
[0020](2)将酮还原酶与葡萄糖脱氢酶的混合液和预处理的载体树脂混合,得到酮还原酶

葡萄糖脱氢酶共固定化酶。
[0021]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酮还原酶粗酶液通过下述步骤制备得到:使酮还原酶基因工程菌进行发酵培养得到的菌体裂解得到酮还原酶粗酶液。
[0022]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处理的载体树脂通过下述步骤制备得到:将载体树脂与缓冲液混合后过滤抽干,然后加入含有戊二醛的缓冲液,混合后得到预处理的载体树脂。
[0023]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载体树脂经过戊二醛、己二胺、顺丁烯二酸酐、双偶氮苯、异氰酸衍生物等试剂处理得到含有醛基、氨基、羟基和羧基的载体,含有这些基团的载体以共价键与酶连接,形成固定化酶。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过如上所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得到的(S)

1,2,4

丁三醇。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S)

1,2,4

丁三醇的应用。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过如上所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得到的酮还原酶

葡萄糖脱氢酶共固定化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

1,2,4

丁三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使含有1,4

二羟基
‑2‑
丁酮或其类似物与酮还原酶

葡萄糖脱氢酶共固定化酶的混合体系反应得到(S)

1,2,4

丁三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体系的pH为6

7.5;优选为6

7;更优选为6.5

7.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温度为25

45℃;优选为30

45℃;更优选为35

4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混合体系的总体积计,所述1,4

二羟基
‑2‑
丁酮或其类似物浓度为10

250g/L;优选浓度不超过200g/L。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体系中还含有磷酸缓冲液、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葡萄糖脱氢酶、酮还原酶固定化酶和葡萄糖。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酮还原酶

葡萄糖脱氢酶共固定化酶通过下述步骤制备得到:(i)将酮还原酶粗酶液和葡萄糖脱氢酶混合得到酮还原酶与葡萄糖脱氢酶的混合液;(ii)将酮还原酶与葡萄糖脱氢酶的混合液和预处理的载体树脂混合,得到酮还原酶

葡萄糖脱氢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练雄东于丽珺伍保龙姚黔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启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