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初期蓄水向下游泄放生态水的结构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92898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工建筑物临时泄放生态流量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水库初期蓄水向下游泄放生态水的结构及方法,水库初期蓄水向下游泄放生态水的结构,包括:导流隧洞;平洞,所述平洞用于连接控制室与外界;所述施工支洞的出口与所述导流隧洞连接,所述平洞与所述控制室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水库初期蓄水向下游泄放生态水的结构,采用把导流洞的施工支洞改建成旁通洞,并在施工支洞内设置用于控制水量的控制结构,对施工支洞的泄放水进行适当控制。同时,将平洞与施工支洞内的控制室连通,解决控制室的通道问题。最终完成将施工支洞改建成可稳定给下游供水的旁通洞。实现向下游供生态水的要求,可节省费用,减少投资,节省工期,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库初期蓄水向下游泄放生态水的结构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工建筑物临时泄放生态流量
,具体涉及水库初期蓄水向下游泄放生态水的结构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大型水电站开发技术的日益成熟,目前电站设计中需充分考虑生态流量对下游的环境影响。
[0003]对于高坝大库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施工期向下游泄洪的临时泄洪建筑物,待工程完工后,需全部封堵,但受到水工泄洪建筑物的平板门、弧门挡水及控泄能力的限值,工程下闸蓄水期间,通常采用在坝体或山体分层设置临时放水孔洞,形成了目前常用的接力封堵临时孔洞的方法。有些工程甚至没有考虑生态流量对下游的环境影响,在工程下闸蓄水期间出现一段时间下游河段脱流的现象,对河道生态环境短时间内影响较大。
[0004]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
技术介绍
中至少存在以下缺陷:
[0005]采用分层孔洞向下游供水的工程,受到闸门挡水压力的限值,必将增设孔洞,从而增加工程量及费用,影响工程工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水库初期蓄水向下游泄放生态水的结构及方法,目的在于解决采用分层孔洞向下游供水的工程,受到闸门挡水压力的限值,必将增设孔洞,从而增加工程量及费用,影响工程工期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水库初期蓄水向下游泄放生态水的结构,包括:
[0009]导流隧洞;
[0010]用于导流隧洞的施工支洞,所述施工支洞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水流的挡水控制段,所述挡水控制段包括用于控制水量的控制结构以及控制室,所述控制室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结构连接,所述控制结构设置在施工支洞内部,所述施工支洞的进口通过所述控制结构与所述施工支洞的出口连接;
[0011]平洞,所述平洞用于连接控制室与外界;
[0012]所述施工支洞的出口与所述导流隧洞连接,所述平洞与所述控制室连通。
[0013]所述控制结构包括事故阀门、减压阀、消力池和溢流堰,事故阀门、减压阀、消力池和溢流堰沿所述施工支洞从进口到出口的方向依次连接。
[0014]所述事故阀门的上游还设置有引渠段,所述引渠段位于所述施工支洞的进口和所述事故阀门之间。
[0015]所述消力池内底部设置有用于消除水流动能的消能齿坎。
[0016]所述减压阀的控泄流量为0~300m3/s。
[0017]所述溢流堰为曲线堰。
[0018]一种水库初期蓄水向下游泄放生态水的方法,包括:
[0019]步骤1,在工程水库建设权利要求1

6任意一项所述水库初期蓄水向下游泄放生态水的结构,所述工程水库具备蓄水能力;
[0020]步骤2,当工程水库上游水位超过施工支洞进口高程后,导流隧洞的闸门下闸蓄水,施工支洞向下游放水。
[0021]在步骤2中,施工支洞向下游放水期间具体为:
[0022]施工支洞将上游水经减压和/或消力之后向下游放水。
[0023]所述步骤2之后还包括:
[0024]步骤3.1,当水位超过水工永久泄洪建筑物进口高程后,关闭减压阀和事故阀门,并对施工支洞洞身进行封堵。
[0025]所述步骤2之后还包括:
[0026]步骤3.2,对导流隧洞进口进行封堵。
[002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水库初期蓄水向下游泄放生态水的结构,采用把导流洞的施工支洞改建成旁通洞,并在施工支洞内设置用于控制水量的控制结构,对施工支洞的泄放水进行适当控制。同时,将平洞与施工支洞内的控制室连通,解决控制室的通道问题。最终完成将施工支洞改建成可稳定给下游供水的旁通洞。实现向下游供生态水的要求,可节省费用,减少投资,节省工期,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水库初期蓄水向下游泄放生态水的结构平面布置示意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水库初期蓄水向下游泄放生态水的结构的施工支洞纵剖面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1、导流隧洞进口;2、导流隧洞;3、平洞;4、施工支洞进口;5、施工支洞;6、引渠段;7、事故阀门;8、减压阀;9、消力池;10、消能齿坎;11、溢流堰。
具体实施方式
[0031]现有技术通常在坝体或山体内设置孔洞,并在孔洞进出口设置闸门来实现接力封堵,此种技术不仅增加了工程风险,还增加了工程投资。
[003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水库初期蓄水向下游泄放生态水的结构及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下面将通过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库初期蓄水向下游泄放生态水的结构及方法方案进行详细介绍说明。
[0033]请参考图1及图2,其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水库初期蓄水向下游泄放生态水的结构平面布置示意图,该水库初期蓄水向下游泄放生态水的结构,包括导流隧洞2、施工支洞5和平洞3。
[0034]导流隧洞2,为施工基坑的上下游修筑围堰挡水,使河水通过岸边导流隧洞导向下游的施工导流。
[0035]用于导流隧洞的施工支洞5,所述施工支洞5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水流的挡水控制段,所述挡水控制段包括用于控制水量的控制结构以及控制室,所述控制室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结构连接,所述控制结构设置在施工支洞5内部,所述施工支洞5的进口通过所述控制结构与所述施工支洞5的出口连接。上述的施工支洞5为导流隧洞2的支洞,通过改建施工支洞5,在下闸蓄水期间使施工支洞5可以向下游供水,其减少了工程风险以及工程投资成
本。
[0036]其中,挡水控制段建立在施工支洞5内部,用于对施工支洞5的向下游供水的水量进行控制。挡水控制段中的控制结构为执行元件。在一示例中,控制结构包括事故阀门7、减压阀8、消力池9和溢流堰11,事故阀门7、减压阀8、消力池9和溢流堰11沿所述施工支洞5从进口到出口的方向依次连接。施工支洞5的上游供水经过事故阀门7和减压阀8对供水减压,之后再通过消力池9对供水进行消力,最终通过溢流堰11维持施工支洞5对下游供水的均匀溢出。在一示例中,所述消力池9内底部设置有用于消除水流动能的消能齿坎10。或所述消力池9内底部设置斜坡。所述溢流堰11为曲线堰,WES曲线堰。减压阀8的控泄流量为0~300m3/s。所述事故阀门7为遇到突发情况时短时闭合
[0037]在一示例中,将事故阀门7、减压阀8及消力池9布置在施工支洞5可有效解决上游承受水库高水头(50m~100m),向下游供大流量(100m3/s~300m m3/s)生态水的难题,以减小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工程投资,有利于工程提前发电,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
[0038]在挡水控制段中的控制室用于对控制结构的开闭进行控制。为了能对控制室进行控制,因此通过开设平洞3与外界连通。所述平洞3用于连接控制室与外界。主要目的是,实现外界对控制室的控制。在对控制室进行控制时,可以采用操作人员通过平洞3进入控制室进行控制,可以以通过平洞3铺设控制线路,以通讯的方式或电开关的方式与控制室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库初期蓄水向下游泄放生态水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隧洞(2);用于导流隧洞(2)的施工支洞(5),所述施工支洞(5)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水流的挡水控制段,所述挡水控制段包括用于控制水量的控制结构以及控制室,所述控制室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结构连接,所述控制结构设置在施工支洞(5)内部,所述施工支洞(5)的进口通过所述控制结构与所述施工支洞(5)的出口连接;平洞(3),所述平洞(3)用于连接控制室与外界;所述施工支洞(5)的出口与所述导流隧洞(2)连接,所述平洞(3)与所述控制室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库初期蓄水向下游泄放生态水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结构包括事故阀门(7)、减压阀(8)、消力池(9)和溢流堰(11),事故阀门(7)、减压阀(8)、消力池(9)和溢流堰(11)沿所述施工支洞(5)从进口到出口的方向依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库初期蓄水向下游泄放生态水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事故阀门(7)的上游还设置有引渠段(6),所述引渠段(6)位于所述施工支洞(5)的进口和所述事故阀门(7)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库初期蓄水向下游泄放生态水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力池(9)内底部设置有用于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静安张锦堂段宏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