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暖通节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8645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08
本技术涉及暖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用暖通节能装置,包括底座以及暖通本体,所述底座顶端设置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顶端设置暖通本体,所述暖通本体包括壳体、固定座、换热管以及暖通管,所述壳体设置在支撑柱顶端,所述壳体内设置工作空腔,所述工作空腔左右两侧侧壁分别设置固定环,通过夹套、加热丝以及固定座的设置,操作人员将水注入换热空腔内之后通过控制风机的工作可以带动空气通过换热管进行流通,在此过程中,操作人员控制加热丝工作,从而便于通过换热管与空气进行换热,换热过程中多余的热量可以通过固定座以及夹套与水进行换热,从而实现了对暖通本体内热量的再利用,使暖通设备具有节能的效果,减少了对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暖通,具体为一种建筑用暖通节能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现在建筑面积的不断增大,使人们对建筑暖通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暖通是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学科分类中的全称为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包括: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这三个方面,从功能上来说建筑用暖通节能装置也是未来家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2、但现有技术中,多数建筑用暖通节能装置都是利用加热设备来对其内部进入的空气进行干烧加热,进而来产生热量,以便于人们对热量进行利用,而在加热过程中,均不具备加热水的功能,进而使人们在使用热水时需要将热量重新利用去加热水,如此便造成热量的浪费,进而不利于暖通设备的节能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用暖通节能装置。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暖通节能装置,包括底座以及暖通本体,所述底座顶端设置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顶端设置暖通本体,所述暖通本体包括壳体、固定座、换热管以及暖通管,所述壳体设置在支撑柱顶端,所述壳体内设置工作空腔,所述工作空腔左右两侧侧壁分别设置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之间设置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设置换热空腔,所述换热空腔内呈环形设置多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贯穿所述固定座侧壁,所述换热管内设置夹套,所述夹套内缠绕加热丝,所述壳体顶端设置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换热空腔连通,所述壳体底端设置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换热空腔连通,所述进水管以及出水管内分别设置进水控制阀以及出水控制阀,所述壳体右侧侧壁设置进气装置,所述进气装置与工作空腔连通,所述进气装置用于对进入工作空腔内的气体进行过滤,所述壳体左侧侧壁设置暖通管,所述暖通管与工作空腔连通,所述壳体左侧侧壁位于暖通管下方设置风机,所述风机输入端与工作空腔连通,所述风机输出端与暖通管连通。

5、为了便于对进入工作空腔内的气体进行过滤,从而避免外界环境中的杂质进入工作空腔内附着在换热管表面影响换热管的换热效果,本技术改进有,所述进气装置包括进气座、第一固定环以及第二固定环,所述壳体右侧侧壁设置进气座,所述进气座内置进气空腔,所述进气空腔右侧侧壁设置第一固定环,所述进气空腔左侧侧壁位于第一固定环周侧设置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与第二固定环之间填充生物滤棉,所述进气空腔右侧侧壁设置第一进气口,所述进气空腔左侧侧壁位于第二固定环周侧设置多组第二进气口。

6、为了便于提升空气通过换热管的时间,从而使得空气与换热管进行充分的换热,从而提升对于空气的升温效果,本技术改进有,所述工作空腔左右两侧侧壁之间与换热管对应位置设置螺旋杆。

7、为了便于进一步提升对进入工作空腔内气体的过滤效果,本技术改进有,所述第一固定环内设置多组过滤板。

8、为了便于驱动底座进行移动,本技术改进有,所述底座底端设置万向轮。

9、为了便于提升换热管的使用强度,同时提升换热管的导热效果,从而提升对于空气的升温效果,本技术改进有,所述换热管采用金属材质。

10、(三)有益效果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用暖通节能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该建筑用暖通节能装置,通过夹套、加热丝以及固定座的设置,操作人员将水注入换热空腔内之后通过控制风机的工作可以带动空气通过换热管进行流通,在此过程中,操作人员控制加热丝工作,从而便于通过换热管与空气进行换热,换热过程中多余的热量可以通过固定座以及夹套与水进行换热,从而实现了对暖通本体内热量的再利用,使暖通设备具有节能的效果,减少了对资源的浪费。

13、通过进气装置的设置,便于对进入工作空腔内的气体进行过滤,从而避免外界环境中的杂质进入工作空腔内附着在换热管表面影响换热管的换热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用暖通节能装置,包括底座(1)以及暖通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端设置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顶端设置暖通本体(2),所述暖通本体(2)包括壳体(4)、固定座(5)、换热管(6)以及暖通管(7),所述壳体(4)设置在支撑柱(3)顶端,所述壳体(4)内设置工作空腔,所述工作空腔左右两侧侧壁分别设置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之间设置固定座(5),所述固定座(5)内设置换热空腔,所述换热空腔内呈环形设置多组换热管(6),所述换热管(6)贯穿所述固定座(5)侧壁,所述换热管(6)内设置夹套,所述夹套内缠绕加热丝,所述壳体(4)顶端设置进水管(8),所述进水管(8)与换热空腔连通,所述壳体(4)底端设置出水管(9),所述出水管(9)与换热空腔连通,所述进水管(8)以及出水管(9)内分别设置进水控制阀以及出水控制阀,所述壳体(4)右侧侧壁设置进气装置,所述进气装置与工作空腔连通,所述进气装置用于对进入工作空腔内的气体进行过滤,所述壳体(4)左侧侧壁设置暖通管(7),所述暖通管(7)与工作空腔连通,所述壳体(4)左侧侧壁位于暖通管(7)下方设置风机(10),所述风机(10)输入端与工作空腔连通,所述风机(10)输出端与暖通管(7)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暖通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装置包括进气座(11)、第一固定环(12)以及第二固定环(13),所述壳体(4)右侧侧壁设置进气座(11),所述进气座(11)内置进气空腔,所述进气空腔右侧侧壁设置第一固定环(12),所述进气空腔左侧侧壁位于第一固定环(12)周侧设置第二固定环(13),所述第一固定环(12)与第二固定环(13)之间填充生物滤棉,所述进气空腔右侧侧壁设置第一进气口(14),所述进气空腔左侧侧壁位于第二固定环(13)周侧设置多组第二进气口(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暖通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空腔左右两侧侧壁之间与换热管(6)对应位置设置螺旋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暖通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环(12)内设置多组过滤板(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暖通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端设置万向轮(1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暖通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6)采用金属材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暖通节能装置,包括底座(1)以及暖通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端设置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顶端设置暖通本体(2),所述暖通本体(2)包括壳体(4)、固定座(5)、换热管(6)以及暖通管(7),所述壳体(4)设置在支撑柱(3)顶端,所述壳体(4)内设置工作空腔,所述工作空腔左右两侧侧壁分别设置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之间设置固定座(5),所述固定座(5)内设置换热空腔,所述换热空腔内呈环形设置多组换热管(6),所述换热管(6)贯穿所述固定座(5)侧壁,所述换热管(6)内设置夹套,所述夹套内缠绕加热丝,所述壳体(4)顶端设置进水管(8),所述进水管(8)与换热空腔连通,所述壳体(4)底端设置出水管(9),所述出水管(9)与换热空腔连通,所述进水管(8)以及出水管(9)内分别设置进水控制阀以及出水控制阀,所述壳体(4)右侧侧壁设置进气装置,所述进气装置与工作空腔连通,所述进气装置用于对进入工作空腔内的气体进行过滤,所述壳体(4)左侧侧壁设置暖通管(7),所述暖通管(7)与工作空腔连通,所述壳体(4)左侧侧壁位于暖通管(7)下方设置风机(10),所述风机(10)输入端与工作空腔连通,所述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罡严寒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