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动态发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1329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3:38
红茶动态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箱和调控系统;所述发酵箱顶部设置排气扇,发酵箱内部设置多层发酵抽屉,发酵抽屉水平设置,且发酵抽屉底板上设置有空气浮阀;发酵抽屉底部对应设置有底座,发酵抽屉固定于底座上且与底座间构成密闭的通气腔,通气腔通过所述空气浮阀与所述发酵抽屉内部连通,通气腔与通过输送管与所述调控系统连接,调控系统用于输送管内空气的温度、湿度以及氧含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发酵过程中能够根据红茶发酵的需要动态的调节湿空气的温湿度和氧含量,避免发酵条件滞后性的问题,因此能更好的保证和促进红茶主要品质成分茶黄素的转化和累积,提高红茶发酵的品质。提高红茶发酵的品质。提高红茶发酵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红茶动态发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红茶加工设备领域,具体为红茶动态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发酵是红茶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工艺步骤。所谓的红茶发酵,是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主要的儿茶素)在茶叶本身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酶对的催化下氧化形成中间产物邻醌,再由邻锟进一步聚合成为茶黄素和茶红素的过程,发酵过程中温度、湿度、氧气浓度和发酵时间是影响红茶品质的关键工艺条件。
[0003]目前的红茶发酵装置大多数采用浅盘式静态发酵箱,其通过加热器来调节红茶发酵温度,通过喷雾、洒水或覆盖湿布等方式调节红茶发酵湿度,通过间歇性通风来排出红茶发酵生成的二氧化碳来提高空气中氧气含量。该装置主要静态控制发酵箱内的温湿度等工艺条件,而红茶发酵的关键是鲜叶表面的温湿度和氧气浓度,而环境的温湿度和氧气都需要一定的传递时间方可影响叶面温湿度和氧气浓度,对发酵温度的控制将存在明显的滞后,且容易出现局部叶温过高或过低的不利情况;采用喷淋、洒水或盖湿布等方法增湿只能增加表面鲜叶的湿度,对于底层鲜叶几乎没有影响,而为了改善叶面湿度就需要人工翻动,容易造成鲜叶损伤,造成碎叶或叶面损伤,使得红茶叶底匀整度下降;若间歇性通风将带走大量热空气,使得发酵箱温度下降,需要重新升温,容易造成因发酵温度不够而引起红茶品质下降。因此,本技术旨在开发一种动态红茶发酵装置,以更好地满足实际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红茶动态发酵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缺点。
[0005]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红茶动态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箱和调控系统;所述发酵箱顶部设置排气扇,发酵箱内部设置多层发酵抽屉,发酵抽屉水平设置,且发酵抽屉底板上设置有空气浮阀;发酵抽屉底部对应设置有底座,发酵抽屉固定于底座上且与底座间构成密闭的通气腔,通气腔通过所述空气浮阀与所述发酵抽屉内部连通,通气腔通过输送管与所述调控系统连接,调控系统用于调节输送管内空气的温度、湿度以及氧含量。
[0007]进一步地,所述调控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发酵抽屉内的温湿度传感器和氧含量传感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发酵箱外部的新风装置、加湿装置、制氧装置、加热装置以及控制箱,所述温湿度传感器、氧含量传感器、新风装置、加湿装置、制氧装置、加热装置均与所述控制箱电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调控系统还包括缓冲罐,缓冲罐的进气口通过进气管分别与所述新风装置、加湿装置、制氧装置连接,缓冲罐的出气口与加热装置连接,加热装置通过输送管与所述通气腔连接,所述进气管与输送管上均设置有电磁调节阀。
[0009]进一步地,所述发酵抽屉底板上设置有多个空气浮阀,多个空气浮阀在发酵抽屉的底板上均匀分布。
[0010]进一步地,所述发酵抽屉底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空气浮阀对应设置于通孔上,当所述通气腔内通气时,所述空气浮阀被顶起,通气腔内的空气进入所述发酵抽屉内,当通气腔内停止通气时,空气浮阀下降而将所述通孔覆盖。
[0011]进一步地,所述空气浮阀包括盖板以及卡钩,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表面且能覆盖住所述通孔,所述卡钩设置于所述底板下表面,卡钩顶部穿过通孔而与所述盖板底部固定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与所述发酵抽屉通过快接卡扣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与发酵抽屉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
[0013]进一步地,所述发酵箱内设置有活动托架,所述底座以及发酵抽屉设置于活动托架上。
[0014]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所述的红茶动态发酵装置通过底座上的通气腔以及发酵抽屉的设置,让一定温湿度和含氧量的湿空气从发酵抽屉底部动态的通过发酵的鲜叶,从而直接将茶叶内的热量和水分带到鲜叶表面,加速热量和水分的传递,使得鲜叶温度和湿度更加均匀,鲜叶发酵条件调控更加快速,提高红茶发酵品质和发酵均匀度;本技术通过发酵抽屉温湿度传感器和氧含量传感器的设置,实时地测量叶面的温湿度和氧气浓度,并将数据实时传递给PLC 控制系统,在发酵过程中能够根据红茶发酵的需要动态的调节湿空气的温湿度和氧含量,避免发酵条件滞后性的问题,因此能更好的保证和促进红茶主要品质成分茶黄素的转化和累积,提高红茶发酵的品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发酵箱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中A

A面剖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发酵抽屉和底座的连接示意图。
[0020]图5为图4中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空气浮阀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空气浮阀的俯视图。
[0023]其中:1、发酵箱;2、新风装置;3、加湿装置;4、制氧装置;5、缓冲罐;6、总送风机;7、加热装置;8、支脚;9、底座;10、发酵抽屉;11、托架;12、排气扇;13、空气浮阀;14、温湿度传感器;15、氧含量传感器; 16、滤板;17、通气腔;18、密封垫;19、快接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5]参见图1~图7所示。
[0026]本实施例所述的红茶动态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箱1和调控系统;发酵箱1 设置有箱
门,发酵箱1顶部设置排气扇12,发酵箱1内部为发酵空间,发酵箱1内部设置多层发酵抽屉10,发酵抽屉10用于盛放茶叶,发酵抽屉10水平设置,且发酵抽屉10的底板上设置有空气浮阀13;发酵抽屉10底部对应设置有底座9,发酵抽屉10通过固定于底座9上且与底座9间构成密闭的通气腔17,通气腔17通过空气浮阀13与发酵抽屉10内部连通,通气腔17还通过输送管与调控系统连接,调控系统用于输送管内空气的温度、湿度以及氧含量。
[0027]底座9与发酵抽屉10通过快接卡扣19固定连接,底座9与发酵抽屉10 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18。发酵抽屉10底板上设置有多个空气浮阀13,多个空气浮阀13在发酵抽屉的底板上均匀分布,本实施例中,多个空气浮阀13 在底板上矩阵分布;发酵抽屉10底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与空气浮阀数量和位置对应),所述空气浮阀13对应设置于通孔上,当输送管由底部往通气腔 17内通气时,所述空气浮阀13被顶起,通气腔17内的空气通过通孔进入所述发酵抽屉10内,当通气腔17内停止通气时,空气浮阀13下降而将所述通孔覆盖。本实施例中,空气浮阀13的结构如图6和图7所示,空气浮阀13 包括盖板以及卡钩,盖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表面且能覆盖住所述通孔,所述卡钩设置于所述底板下表面,卡钩顶部穿过通孔而与所述盖板底部固定连接。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红茶动态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酵箱和调控系统;所述发酵箱顶部设置排气扇,发酵箱内部设置多层发酵抽屉,发酵抽屉水平设置,且发酵抽屉底板上设置有空气浮阀;发酵抽屉底部对应设置有底座,发酵抽屉固定于底座上且与底座间构成密闭的通气腔,通气腔通过所述空气浮阀与所述发酵抽屉内部连通,通气腔与通过输送管与所述调控系统连接,调控系统用于输送管内空气的温度、湿度以及氧含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动态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发酵抽屉内的温湿度传感器和氧含量传感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发酵箱外部的新风装置、加湿装置、制氧装置、加热装置以及控制箱,所述温湿度传感器、氧含量传感器、新风装置、加湿装置、制氧装置、加热装置均与所述控制箱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茶动态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系统还包括缓冲罐,缓冲罐的进气口通过进气管分别与所述新风装置、加湿装置、制氧装置连接,缓冲罐的出气口与加热装置连接,加热装置通过输送管与所述通气腔连接,所述进气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邵龙周志梅黄有林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兴盛茶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