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管的后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0301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热管的后盖结构,包括加热管和后盖;所述后盖包括盖本体,盖本体上设有V型的缩槽;所述盖本体上被缩槽围绕的区域形成盖壁,缩槽的外沿形成与加热管的管口端面接触的边沿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缩短发热管后端非发热区域的长度,进而提高加热管热传递能力,减少热能消耗,降低发热成本。降低发热成本。降低发热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热管的后盖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加热管
,具体为一种加热管的后盖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加热管是在无缝金属管内(碳钢管、钛管、不锈钢管、铜管)装入电热丝,空隙部分填满有良好导热性和绝缘性的氧化镁粉后缩管而成,再加工成用户所需要的各种型状,它具有结构简单,热效率高,机械强度好,对恶劣的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它可用于各种液体和酸碱盐的加热,同时也适应低溶点的金属加热溶化(铅、锌、锡、巴氏合金)。常规的加热管的后盖如果采用平面结构,在与加热管焊接后进行缩管会无法控制后面的形边,从而产生不规则的变形,造成瑕疵以及加热管的质量和安全性,因此目前将加热管的后盖设计成凹型弧口状,使得后盖在压缩的过程中形成内凹的结构。由于目前加热管的后端与加热管内的加热芯之间会设置有一段不发热绝缘体,因此在此基础上,后盖内凹会加长加热管内加热芯与加热管管口之间的距离,从而会造成加热管后端不发热区域的长度,进而会造成加热管的热传递慢的问题,造成热能浪费,提高了发热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管的后盖结构。本技术可以缩短发热管后端非发热区域的长度,进而提高加热管热传递能力,减少热能消耗,降低发热成本。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加热管的后盖结构,包括加热管和后盖;所述后盖包括盖本体,盖本体上设有V型的缩槽;所述盖本体上被缩槽围绕的区域形成盖壁,缩槽的外沿形成与加热管的管口端面接触的边沿部。
[0005]上述的加热管的后盖结构,所述缩槽的两侧壁所形成的夹角角度为30

150度。
[0006]前述的加热管的后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缩槽的内槽沿距离盖本体中心的位置与加热管缩管后的管径一致。
[0007]前述的加热管的后盖结构,所述后盖的厚度与加热管的管壁比例是4:5

3:1。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对后盖的结构进行设计,利用焊接工序将盖本体的边沿部与加热管的管口端面焊接,其中缩槽的槽底朝向加热管外壳的内腔,再通过缩管工序将后盖与加热管进行压缩,用于减小管径;在缩管过程中使缩槽的两侧壁之间缓慢收拢,且盖壁与加热管的管口端面齐平,待缩槽的两侧壁收拢至与加热管外壳的侧壁紧密贴合,完成加热管的后盖加工,由此,本技术可以使得后盖与加热管的管口齐平,解决了凹型弧口状的后盖与加热管缩管后非发热区域过长的问题,进而提高了加热罐的热传递能力,减少了热能消耗,降低了发热成本。此外,本技术优化了缩槽的相关结构参数,并结合缩管工艺,使得加热管与后盖之间缩管过程平顺,提高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加热管与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加热管与后盖缩管前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3是加热管与后盖缩管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4是缩槽的槽深与盖壁直径关系。
[0013]附图标记
[0014]1、加热管;2、后盖;3、盖本体;4、缩槽;5、盖壁;6、边沿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
[0016]实施例1:一种加热管的后盖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加热管1和后盖2;所述后盖2包括盖本体3,盖本体3上设有V型的缩槽4;所述盖本体3上被缩槽4围绕的区域形成盖壁5,缩槽4的外沿形成与加热管1的管口端面接触的边沿部6;缩槽4的底部、缩槽4与盖壁5的连接处、缩槽4与边沿部6的连接处均是弧形。
[0017]如图2所示,利用焊接工序将盖本体的边沿部与加热管的管口端面焊接,其中缩槽的槽底朝向加热管外壳的内腔,再通过缩管工序将后盖与加热管进行压缩,用于减小管径;如图3所示,在缩管过程中使缩槽的两侧壁之间缓慢收拢,且盖壁与加热管的管口端面齐平,待缩槽的两侧壁收拢至与加热管外壳的侧壁紧密贴合,完成加热管的后盖加工。
[0018]实施例2:一种加热管的后盖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加热管1和后盖2;所述后盖2包括盖本体3,盖本体3上设有V型的缩槽4;所述盖本体3上被缩槽4围绕的区域形成盖壁5,缩槽4的外沿形成与加热管1的管口端面接触的边沿部6;缩槽4的底部、缩槽4与盖壁5的连接处、缩槽4与边沿部6的连接处均是弧形;所述缩槽的两侧壁所形成的夹角角度为45度;所述缩槽的内槽沿距离盖本体中心的位置与加热管缩管后的管径一致。
[0019]如图2所示,利用焊接工序将盖本体的边沿部与加热管的管口端面焊接,其中缩槽的槽底朝向加热管外壳的内腔,再通过缩管工序将后盖与加热管进行压缩,用于减小管径;如图3所示,在缩管过程中使缩槽的两侧壁之间缓慢收拢,且盖壁与加热管的管口端面齐平,待缩槽的两侧壁收拢至与加热管外壳的侧壁紧密贴合,完成加热管的后盖加工。
[0020]实施例3:一种加热管的后盖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加热管1和后盖2;所述后盖2包括盖本体3,盖本体3上设有V型的缩槽4;所述盖本体3上被缩槽4围绕的区域形成盖壁5,缩槽4的外沿形成与加热管1的管口端面接触的边沿部6;缩槽4的底部、缩槽4与盖壁5的连接处、缩槽4与边沿部6的连接处均是弧形;所述缩槽的两侧壁所形成的夹角角度为60度;所述缩槽的内槽沿距离盖本体中心的位置与加热管缩管后的管径一致。
[0021]如图2所示,利用焊接工序将盖本体的边沿部与加热管的管口端面焊接,其中缩槽的槽底朝向加热管外壳的内腔,再通过缩管工序将后盖与加热管进行压缩,用于减小管径;如图3所示,在缩管过程中使缩槽的两侧壁之间缓慢收拢,且盖壁与加热管的管口端面齐平,待缩槽的两侧壁收拢至与加热管外壳的侧壁紧密贴合,完成加热管的后盖加工。
[0022]实施例4:一种加热管的后盖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加热管1和后盖2;所述后盖2包括盖本体3,盖本体3上设有V型的缩槽4;所述盖本体3上被缩槽4围绕的区域形成盖壁5,缩槽4的外沿形成与加热管1的管口端面接触的边沿部6;缩槽4的底部、缩槽4与盖壁5的连接处、缩槽4与边沿部6的连接处均是弧形;所述缩槽的两侧壁所形成的夹角角度为90度;所述
缩槽的内槽沿距离盖本体中心的位置与加热管缩管后的管径一致。
[0023]如图2所示,利用焊接工序将盖本体的边沿部与加热管的管口端面焊接,其中缩槽的槽底朝向加热管外壳的内腔,再通过缩管工序将后盖与加热管进行压缩,用于减小管径;如图3所示,在缩管过程中使缩槽的两侧壁之间缓慢收拢,且盖壁与加热管的管口端面齐平,待缩槽的两侧壁收拢至与加热管外壳的侧壁紧密贴合,完成加热管的后盖加工。
[0024]实施例5:一种加热管的后盖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加热管1和后盖2;所述后盖2包括盖本体3,盖本体3上设有V型的缩槽4;所述盖本体3上被缩槽4围绕的区域形成盖壁5,缩槽4的外沿形成与加热管1的管口端面接触的边沿部6;缩槽4的底部、缩槽4与盖壁5的连接处、缩槽4与边沿部6的连接处均是弧形;所述缩槽的两侧壁所形成的夹角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管的后盖结构,包括加热管(1)和后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2)包括盖本体(3),盖本体(3)上设有V型的缩槽(4);所述盖本体(3)上被缩槽(4)围绕的区域形成盖壁(5),缩槽(4)的外沿形成与加热管(1)的管口端面接触的边沿部(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管的后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缩槽(4)的两侧壁所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祖坤
申请(专利权)人:思泰克杭州加热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