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锅炉燃烧性能用烟气含碳量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9443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1 0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提高锅炉燃烧性能用烟气含碳量检测装置,包括锅炉装置以及设置在锅炉装置下端的储料装置,通气管的一端设置有集气装置,方形通气盒的内部设置有除杂过滤组件,外部通气盒的一侧设置有过气槽,以及设置在另一侧的垫板,且外部通气盒的里侧设置有入气孔,以及设置在方形块上端的碳量检测器,除杂过滤组件的内腔中设置有内过气夹盒,操作者将燃烧排出的烟气通过管道集中收集到内过气夹盒的内部,因密封组件的设置,不会造成烟气四散的情况,碳量检测器的一端与检测槽的内部相通,集中的烟气会由此进行碳量检测器的检测口,进行检测,操作者可根据检测结果来判断锅炉是否充足燃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高锅炉燃烧性能用烟气含碳量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锅炉
,具体为提高锅炉燃烧性能用烟气含碳量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锅炉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锅炉的用处在不断的扩大,且用途非常的宽广,使锅炉燃烧的更加充分也是提高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的锅炉在燃烧时不断的加料,导致浪费物料的前提下,锅炉自身的燃烧却不充分,效率低下。针对以上问题,对现有装置进行改进,提出了提高锅炉燃烧性能用烟气含碳量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提高锅炉燃烧性能用烟气含碳量检测装置,采用本装置进行工作,从而解决了上述背景中目前的锅炉在燃烧时不断的加料,导致浪费物料的前提下,锅炉自身的燃烧却不充分,效率低下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提高锅炉燃烧性能用烟气含碳量检测装置,包括锅炉装置以及设置在锅炉装置下端的储料装置,柱腿均固定安装在储料装置的下端,所述储料装置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通气管,且通气管的一端设置有集气装置;所述通气管包括设置在管道下端的支撑组件;所述集气装置包括设置在与通气管一端固定连接的储气组件,以及设置在储气组件上端的密封组件,且储气组件的另一侧设置有探测机构。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置在管道下端的承接口,以及设置在承接口下端的长板,长板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底板。进一步地,所述储气组件包括设置在方形通气盒内部的除杂过滤组件,且方形通气盒的上端设置有沟槽。进一步地,所述方形通气盒包括设置在外部通气盒一侧的过气槽,以及设置在另一侧的垫板,且外部通气盒的里侧设置有入气孔。进一步地,除杂过滤组件包括设置在外部通气盒内腔中的内过气夹盒,且内过气夹盒的内腔中部设置有阻隔机构,阻隔机构的内腔中活动设置有抽板,内过气夹盒的上端均设置有固定柱,且固定柱的上端均设置有弯钩。进一步地,所述内过气夹盒的一侧设置有与入气孔连通的第二过气孔,内过气夹盒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探测机构一侧相连通的检测槽。进一步地,所述探测机构包括设置在垫板上端的短柱,以及设置在方形块上端的碳量检测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提出的提高锅炉燃烧性能用烟气含碳量检测装置,通气管的一端设置有集气装置,方形通气盒的内部设置有除杂过滤组件,且方形通气盒的上端设置有沟槽,外部通气盒的一侧设置有过气槽,以及设置在另一侧的垫板,且外部通气盒的里侧设置有入气孔,垫板的上端设置有短柱,以及设置在方形块上端的碳量检测器,除杂过滤组件的内腔中设置有内过气夹盒,且内过气夹盒的内腔中部设置有阻隔机构,阻隔机构的内腔中活动设置有抽板,内过气夹盒的上端均设置有固定柱,且固定柱的上端均设置有弯钩,操作者将燃烧排出的烟气通过管道集中收集到内过气夹盒的内部,因密封组件的设置,不会造成烟气四散的情况,碳量检测器的一端与检测槽的内部相通,集中的烟气会由此进行碳量检测器的检测口,进行检测,操作者可根据检测结果来判断锅炉是否充足燃烧。2.本技术提出的提高锅炉燃烧性能用烟气含碳量检测装置,储料装置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通气管,管道的下端设置有支撑组件,管道下端的承接口,以及设置在承接口下端的长板,长板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底板,操作者将管道放置于承接口的内腔中部,保证了在收集气体时,管道可以更加平稳的将烟气传送进集气装置中,使烟气的收集更加的方便。3.本技术提出的提高锅炉燃烧性能用烟气含碳量检测装置,外部通气盒的内腔中设置有内过气夹盒,且内过气夹盒的内腔中部设置有阻隔机构,阻隔机构的内腔中活动设置有抽板,内过气夹盒的上端均设置有固定柱,且固定柱的上端均设置有弯钩,当操作者判断完锅炉燃烧充足之后,可抽动抽板将剩余的烟气由过气槽排出箱内,便于第二次检测,需要检测时将抽板拉上即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方形通气盒和沟槽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除杂过滤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支撑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锅炉装置;2、储料装置;3、柱腿;4、通气管;41、管道;42、支撑组件;421、底板;422、长板;423、承接口;5、集气装置;51、储气组件;511、方形通气盒;5111、外部通气盒;5112、过气槽;5113、垫板;5114、入气孔;512、沟槽;513、除杂过滤组件;5131、内过气夹盒;51311、第二过气孔;51312、检测槽;5132、固定柱;5133、弯钩;5134、阻隔机构;5135、抽板;52、探测机构;521、碳量检测器;522、方形块;523、短柱;53、密封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提高锅炉燃烧性能用烟气含碳量检测装置,包括锅炉装置1以及设置在锅炉装置1下端的储料装置2,柱腿3均固定安装在储料装置2的下端,储料装置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通气管4,且通气管4的一端设置有集气装置5,通气管4包括设置在管道41下端的支撑组件42,集气装置5包括设置在与通气管4一端固定连接的储气组件51,以及设置在储气组件51上端的密封组件53,且储气组件51的另一侧设置有探测机构52。操作者将管道41放置于承接口423的内腔中部,保证了在收集气体时,管道41可以更加平稳的将烟气传送进集气装置5中。请参阅图2-3,支撑组件42包括设置在管道41下端的承接口423,以及设置在承接口423下端的长板422,长板422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底板421,储气组件51包括设置在方形通气盒511内部的除杂过滤组件513,且方形通气盒511的上端设置有沟槽512,方形通气盒511包括设置在外部通气盒5111一侧的过气槽5112,以及设置在另一侧的垫板5113,且外部通气盒5111的里侧设置有入气孔5114,且内过气夹盒5131的内腔中部设置有阻隔机构5134,阻隔机构5134的内腔中活动设置有抽板5135,且阻隔机构5134和抽板5135的高度低于方形通气盒511的高度,且盖上之后与密封组件53贴合在一起,内过气夹盒5131的上端均设置有固定柱5132,且固定柱5132的上端均设置有弯钩5133。当操作者判断完锅炉燃烧充足之后,可抽动抽板5135将剩余的烟气由过气槽5112排出箱内,便于第二次检测,需要检测时将抽板5135拉上即可。请参阅图4,内过气夹盒5131的一侧设置有与入气孔5114连通的第二过气孔51311,内过气夹盒5131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探测机构52一侧相连通的检测槽51312,探测机构52包括设置在垫板5113上端的短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提高锅炉燃烧性能用烟气含碳量检测装置,包括锅炉装置(1)以及设置在锅炉装置(1)下端的储料装置(2),柱腿(3)均固定安装在储料装置(2)的下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装置(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通气管(4),且通气管(4)的一端设置有集气装置(5);/n所述通气管(4)包括设置在管道(41)下端的支撑组件(42);/n所述集气装置(5)包括设置在与通气管(4)一端固定连接的储气组件(51),以及设置在储气组件(51)上端的密封组件(53),且储气组件(51)的另一侧设置有探测机构(52)。/n

【技术特征摘要】
1.提高锅炉燃烧性能用烟气含碳量检测装置,包括锅炉装置(1)以及设置在锅炉装置(1)下端的储料装置(2),柱腿(3)均固定安装在储料装置(2)的下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装置(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通气管(4),且通气管(4)的一端设置有集气装置(5);
所述通气管(4)包括设置在管道(41)下端的支撑组件(42);
所述集气装置(5)包括设置在与通气管(4)一端固定连接的储气组件(51),以及设置在储气组件(51)上端的密封组件(53),且储气组件(51)的另一侧设置有探测机构(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锅炉燃烧性能用烟气含碳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42)包括设置在管道(41)下端的承接口(423),以及设置在承接口(423)下端的长板(422),长板(422)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底板(4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锅炉燃烧性能用烟气含碳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组件(51)包括设置在方形通气盒(511)内部的除杂过滤组件(513),且方形通气盒(511)的上端设置有沟槽(5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高锅炉燃烧性能用烟气含碳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良程蕾刘振宇栾凯李国峰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实德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