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下料量预估的烧结混合料加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87204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46
本公开提供基于下料量预估的烧结混合料加水方法,涉及烧结流程控制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基于下料量预估的烧结混合料加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依据原始物料量及水分含量,结合一次混合加水量获取一次混合料的预估含水率,结合二次混合加水量获取二次混合料的预估含水率;获取一次混合目标含水率,并比对一次混合预估含水率调整一次混合加水量;获取二次混合目标含水率,并比对二次混合预估含水率调整二次混合加水量;依据前期排料过程中下料量以及原始水分,预估混合料含水量,根据烧结过程进行反馈调节,减少烧结车间内水蒸气对水分仪精度的不利影响,规避了因水蒸气大,水分仪失准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下料量预估的烧结混合料加水方法
本公开涉及烧结流程控制领域,特别涉及基于下料量预估的烧结混合料加水方法。
技术介绍
现烧结加水是烧结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烧结现场的水蒸汽含量较高,且分布不均匀,在进行水分检测时,受到现场水蒸气的影响,水分仪检测精度较低,导致测取的水分含量与混合料内部水分含量不一致,影响预混料的加水过程。测取的水分含量与内部水分含量不一致时,加水量也会随之产生波动,导致后续烧结过程的不稳定;目前针对测取的水分含量作为加水的参考量时,可能会因加水过少导致烧结料含水量过低,烧结过程中原料无法充分消化,影响制粒效果;而加水量过多的会导致成团粘矿槽,影响配料准确性和混合料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基于下料量预估的烧结混合料加水方法,依据前期排料过程中下料量以及原始水分,预估混合料含水量,根据烧结过程进行反馈调节,减少烧结车间内水蒸气对水分仪精度的不利影响。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基于下料量预估的烧结混合料加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依据原始物料量及水分含量,结合一次混合加水量获取一次混合料的预估含水率,结合二次混合加水量获取二次混合料的预估含水率;获取一次混合目标含水率,并比对一次混合预估含水率调整一次混合加水量;获取二次混合目标含水率,并比对二次混合预估含水率调整二次混合加水量。进一步地,所述原始物料量及水分含量由供料仓原料输送跟踪处理获取。进一步地,一次混合料中的水分含量为原始物料水分含量与一次混合加水量之和。进一步地,基于一次混合料中水分含量的修正数据,获取一次混合料的预估含水率。进一步地,二次混合料中的水分含量为原始物料水分含量、一次混合加水量与二次混合加水量之和。进一步地,基于二次混合料中水分含量的修正数据,获取二次混合料的预估含水率。进一步地,若一次混合目标含水率大于一次混合料的预估含水率,则增加一次混合加水量。进一步地,获取一次混合目标含水量后,去除原始物料水分含量后,作为一次混合加水量。进一步地,若二次混合目标含水率大于二次混合料的预估含水率,则增加二次混合加水量。进一步地,获取二次混合目标含水量后,去除原始物料水分含量和一次混合加水量后,作为二次混合加水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依据前期排料过程中下料量以及原始水分,预估混合料含水量,根据烧结过程进行反馈调节,减少烧结车间内水蒸气对水分仪精度的不利影响,规避了因水蒸气大,水分仪失准的问题,保证了混合料实际水分在合理范围内波动,达到了加水流量的适中,为后续烧结过程的稳定控制打下了基础;(2)适用于高温生产车间的复杂工况环境,依据下料量和加水量为基础,结合下料量的实时变化进行计算,从而对加水量实现反馈控制,与水分仪测量值能够互为对比,使得整体加水量更为合理。附图说明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1中一次混合加水逻辑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1中二次混合加水逻辑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公开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所示,提出了基于下料量预估的烧结混合料加水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依据供料仓的原料输送跟踪获取原始物料量及原始物料中的水分含量;结合一次混合加水量获取一次混合料的预估含水率,结合二次混合加水量获取二次混合料的预估含水率;获取一次混合目标含水率,并比对一次混合预估含水率调整一次混合加水量;获取二次混合目标含水率,并比对二次混合预估含水率调整二次混合加水量。其中,一次混合料中的水分总含量为原始物料水分含量与一次混合加水量之和;原始物料水分含量由每个仓的下料量以及所监控的每个仓内的原始水分含量来确定,一次混合料的加水量由输入一次混合机的加水管路的流量计测得。同样的,二次混合料中的水分含量为原始物料水分含量、一次混合加水量与二次混合加水量之和;原始物料水分含量叠加一次混合加水量即为依次混合料中的水分总含量,二次混合加水量有输入二次混合机的加水管路的流量计测得。由于在输送过程中,车间内的水蒸气含量较高,物料输送及混合过程中均部分暴露在车间的空气内,物料内的水分可能会受到车间高温的影响部分蒸发,导致水分含量降低;也可能会在水蒸气较为富集的、湿度较大节段吸收部分漂浮的水蒸气,使得物料内部的水分含量提高。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引入水分修正系数,根据车间内环境以及其他因素对混合过程中水分含量的影响进行考虑,基于经验设定水分修正系数,降低其他因素在混合过程中对水分含量计算的影响。在本实施例中,基于一次混合料中水分含量的修正数据,获取一次混合料的预估含水率;基于二次混合料中水分含量的修正数据,获取二次混合料的预估含水率。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预估出一次混合料的水分值PV1的公式如下:PV1=(SF+YH)*YX/(YH+ZH)SF:原始物料水分总含量,单位t/H;YH:一次混合机总添加水流量,单位t/H;ZH:混合料综合输送量,单位t/H;YX:一次混合水分修正系数,单位%;其中SF=每一种物料的原始水分率*对应的实时下料量,单位为t/H。结合图2,预估二次混合料的水分值PV2的公式如下:PV2=(SF+YH+EH)*EX/(YH+ZH+EH)其中:SF:原始物料水分总含量,单位t/H;EH:二次混合机总添加水流量,单位t/H;ZH:混合料综合输送量,单位t/H;EX:二次混合水分修正系数,单位%。获取一次混合机输出的混合料的预估含水率和二次混合机输出的混合料的预估含水率后,将预估含水率数据发送至上位机,并在上位机的显示机构上进行显示,并通过上位机获取外部输入的目标含水率。具体的,以SV1作为一次混合机输出混合料的目标水分率,以SV2作为二次混合机输出混合料的目标水分率,其加水量的判定过程如下:一次混合机的加水量YL的计算,公式如下:YL=(ZH*SV1/100-SF)/(1-SV1/100);二次混合机的加水量EL的计算,公式如下:EL=((ZH+YL)*SV1/100-SF-YL)/(1-SV2/100)。结合图1、图2,若一次混合目标含水率大于一次混合料的预估含水率,则增加一次混合加水量;获取一次混合目标含水量后,去除原始物料水分含量后,作为一次混合加水量;若二次混合目标含水率大于二次混合料的预估含水率,则增加二次混合加水量;获取二次混合目标含水量后,去除原始物料水分含量和一次混合加水量后,作为二次混合加水量。依据前期排料过程中下料量以及原始水分,预估混合料含水量,根据烧结过程进行反馈调节,减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下料量预估的烧结混合料加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依据原始物料量及水分含量,结合一次混合加水量获取一次混合料的预估含水率,结合二次混合加水量获取二次混合料的预估含水率;/n获取一次混合目标含水率,并比对一次混合预估含水率调整一次混合加水量;/n获取二次混合目标含水率,并比对二次混合预估含水率调整二次混合加水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下料量预估的烧结混合料加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依据原始物料量及水分含量,结合一次混合加水量获取一次混合料的预估含水率,结合二次混合加水量获取二次混合料的预估含水率;
获取一次混合目标含水率,并比对一次混合预估含水率调整一次混合加水量;
获取二次混合目标含水率,并比对二次混合预估含水率调整二次混合加水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下料量预估的烧结混合料加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始物料量及水分含量由供料仓原料输送跟踪处理获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下料量预估的烧结混合料加水方法,其特征在于,一次混合料中的水分含量为原始物料水分含量与一次混合加水量之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下料量预估的烧结混合料加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一次混合料中水分含量的修正数据,获取一次混合料的预估含水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下料量预估的烧结混合料加水方法,其特征在于,二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玉良张丕军洪强卢莹莹吕鑫万继成尹承磊赵彦军朱锋涛何军
申请(专利权)人:和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