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香毅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灾难预警系统的双自驱动型紧急逃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6200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高楼逃生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灾难预警系统的双自驱动型紧急逃生装置。包括设置在建筑物楼板上的紧急逃生孔、设置在所述紧急逃生孔内的逃生孔框架、设置在所述逃生孔框架底部的滑动导向板及固定滑轮、一对支撑模块、设置在所述逃生孔框架上的动力牵引模块、第一缓降模块和第二缓降模块、灾难报警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其他动力,可将逃生者从上到下进行疏散。特别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第一缓降模块、第二缓降模块,当第一缓降模块下降时。第二缓降模块上升,反之当第一缓降模块上升时,第二缓降模块下降。第一缓降模块、第二缓降模块交替使用,大大增加了逃生者的疏散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灾难预警系统的双自驱动型紧急逃生装置
本技术涉及高楼逃生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灾难预警系统的双自驱动型紧急逃生装置。
技术介绍
大多数高层建筑都具备在火灾发生时可以躲避的缓降器、避难梯等不同种类的避难设施,或者为了快速疏散配套有多个紧急出口。其中,常用于紧急逃生装置的缓降器通常安装在窗户或阳台等地方,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且不便于通过楼梯或电梯逃生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自身的重量逐渐下降到安全地带。因此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可以迅速地将人员输送到外部。但是,尽管有如此多样的逃生设施,部分建筑物在火灾发生时仍会有人无法安全迅速地逃生,每年都会出现大量的死亡者及受伤者。原因之一是,如果一个避难空间存在多名使用者,在一名使用者利用缓降装置完成逃生后,其他使用者为了再次使用缓降装置,必须迅速将下降到底的缓降装置安全复位。但通常缓降装置在复位之前需要很长时间,因此很难引导其他使用者连续快速的逃生。另外,在避难者通过火灾避难设施逃生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受伤或火灾蔓延到其他层的问题。此时,避难者很难将这一事实直接打电话到消防部门报警。因此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安全扶手的能够快速复位、自动报警的自驱动型应急逃生装置以解决现有设备存在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灾难预警系统的双自驱动型紧急逃生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灾难预警系统的双自驱动型紧急逃生装置,包括设置在建筑物楼板上的紧急逃生孔、设置在所述紧急逃生孔内且与紧急逃生孔相配的逃生孔框架、设置在所述逃生孔框架底部的滑动导向板、一对设置在所述逃生孔框架底部的固定滑轮、一对从所述逃生孔框架延伸至下层楼板上的支撑模块、设置在所述逃生孔框架上的动力牵引模块、对称的设置在两个支撑模块上并可沿着所述支撑模块上下滑动的第一缓降模块和第二缓降模块、灾难报警模块;所述固定滑轮对称的设置在所述滑动导向板的两侧,所述动力牵引模块通过钢丝绳分别与所述第一缓降模块、第二缓降模块相连。进一步,所述支撑模块包括支撑柱、齿条、底板、碳纤维涂层、固定轴。进一步,所述动力牵引模块还包括一对牵引支架,一对牵引滑轮。进一步,所述第一缓降模块、第二缓降模块均包括升降引导子模块、折叠支撑子模块、踏板子模块。进一步,所述升降引导子模块包括壳体、四个导向轮、离心轴、离心齿轮、离心制动器、钢丝绳固定块。进一步,所述折叠支撑子模块包括固定框架、旋转轴、支撑框架、弹性部、滑动滚轮、支撑板。进一步,所述踏板子模块包括踏板、弧形连接结构、止动钩、移动支撑轴、固定支撑轴、踏板弹簧。进一步,所述灾难报警模块包括压力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无线电通信模块、电池、若干警报器、服务器。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无需其他动力,可将逃生者从上到下进行疏散。特别是本技术设置有第一缓降模块、第二缓降模块,当第一缓降模块下降时。第二缓降模块上升,反之当第一缓降模块上升时,第二缓降模块下降。第一缓降模块、第二缓降模块交替使用,大大增加了逃生者的疏散速度。另外,本技术还设置有升降引导子模块,使升降结构更加简单,还可增加升降结构的使用耐久性。另外,通过简单的构造大大减轻了整体重量,因此通过复位动力模块使缓降模块能够更快地灵活移动。此外,即使钢丝绳断裂,升降引导子模块也会沿着支撑柱上的齿条按已设定的速度下降,不仅可以防止逃生者的坠落,还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另外,利用IoT物联网,通过灾难报警模块将火灾情况实时通报给该建筑物及外部机构,并可以安全地疏散避难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折叠支撑子模块处结构示意图。图3是折叠支撑子模块刚碰撞到逃生孔框架时的状态图。图4是图3中A处局部放大图。图5是升降引导子模块处结构示意图。图6是升降引导子模块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逃生孔框架;11、滑动导向板;12、固定滑轮;2、支撑柱;21、齿条;22、底板;23、固定轴;3、牵引支架;31、牵引滑轮;32、钢丝绳;4、壳体;41、导向轮;42、离心轴;421、离心齿轮;43、离心制动器;44、钢丝绳固定块;5、固定框架;51、旋转轴;52、支撑框架;53、弹性部;54、滑动滚轮;6、踏板;61、弧形连接结构;62、止动钩;63、移动支撑轴;64、固定支撑轴;65、踏板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6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灾难预警系统的双自驱动型紧急逃生装置,包括设置在建筑物楼板上的紧急逃生孔、设置在所述紧急逃生孔内且与紧急逃生孔相配的逃生孔框架1、设置在所述逃生孔框架1底部的滑动导向板11、一对设置在所述逃生孔框架1底部的固定滑轮12、一对从所述逃生孔框架1延伸至下层楼板上的支撑模块、设置在所述逃生孔框架1上的动力牵引模块、对称的设置在两个支撑模块上并可沿着所述支撑模块上下滑动的第一缓降模块和第二缓降模块、灾难报警模块。所述固定滑轮12对称的设置在所述滑动导向板11的两侧,所述动力牵引模块通过钢丝绳32分别与所述第一缓降模块、第二缓降模块相连。进一步,所述支撑模块包括支撑柱2、齿条21、底板22、碳纤维涂层、固定轴23,所述支撑柱2为方钢管,所述支撑柱2外表面涂有碳纤维涂层,所述碳纤维涂层一方面增加了支撑柱2的整体强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少缓降模块与支撑柱2之间的摩擦力,使缓降模块能够更快的移动。所述齿条21设置在所述支撑柱2上,所述齿条21从所述支撑柱2顶端延伸至底端。所述支撑柱2顶端固定在所述逃生孔框架1上,底端固定在所述底板22上。所述底板22固定在下层楼板上,所述底板22用来增加支撑柱2与楼板的接触面积,防止下层楼板被压坏。所述支撑柱2的顶端设置有固定轴23,用来固定缓降模块。进一步,所述动力牵引模块还包括一对牵引支架3,一对牵引滑轮31。所述牵引支架3设置在所述逃生孔框架1上,两个牵引滑轮31分别设置在两个牵引支架3上,所述牵引滑轮31设置在所述支撑柱2的上方。所述钢丝绳32绕过所述牵引滑轮31一端与下述第一缓降模块的钢丝绳固定块44相连,另一端与第二缓降模块的钢丝绳固定块44相连。所述第一缓降模块与第二缓降模块被连为一体,当第一缓降模块下降时,第二缓降模块上升,反之当第一缓降模块上升时,第二缓降模块下降。第一缓降模块、第二缓降模块不间断连续使用,大大减少了逃生者的等待时间。同时,本技术通过动力牵引模块摒弃了发条等易损坏的动力结构,减少了故障率。进一步,所述第一缓降模块、第二缓降模块均包括升降引导子模块、折叠支撑子模块、踏板子模块。所述升降引导子模块包括壳体4、四个导向轮41、离心轴42、离心齿轮421、离心制动器43、设置在所述壳体4上的钢丝绳固定块44。所述壳体4上设置有引导孔、固定支撑轴64,所述支撑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灾难预警系统的双自驱动型紧急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建筑物楼板上的紧急逃生孔、设置在所述紧急逃生孔内且与紧急逃生孔相配的逃生孔框架(1)、设置在所述逃生孔框架(1)底部的滑动导向板(11)、一对设置在所述逃生孔框架(1)底部的固定滑轮(12)、一对从所述逃生孔框架(1)延伸至下层楼板上的支撑模块、设置在所述逃生孔框架(1)上的动力牵引模块、对称的设置在两个支撑模块上并可沿着所述支撑模块上下滑动的第一缓降模块和第二缓降模块、灾难报警模块;所述固定滑轮(12)对称的设置在所述滑动导向板(11)的两侧,所述动力牵引模块通过钢丝绳(32)分别与所述第一缓降模块、第二缓降模块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灾难预警系统的双自驱动型紧急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建筑物楼板上的紧急逃生孔、设置在所述紧急逃生孔内且与紧急逃生孔相配的逃生孔框架(1)、设置在所述逃生孔框架(1)底部的滑动导向板(11)、一对设置在所述逃生孔框架(1)底部的固定滑轮(12)、一对从所述逃生孔框架(1)延伸至下层楼板上的支撑模块、设置在所述逃生孔框架(1)上的动力牵引模块、对称的设置在两个支撑模块上并可沿着所述支撑模块上下滑动的第一缓降模块和第二缓降模块、灾难报警模块;所述固定滑轮(12)对称的设置在所述滑动导向板(11)的两侧,所述动力牵引模块通过钢丝绳(32)分别与所述第一缓降模块、第二缓降模块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灾难预警系统的双自驱动型紧急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模块包括支撑柱(2)、齿条(21)、底板(22)、碳纤维涂层、固定轴(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灾难预警系统的双自驱动型紧急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牵引模块还包括一对牵引支架(3),一对牵引滑轮(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香毅蒋宏宇
申请(专利权)人:高香毅蒋宏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