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香毅专利>正文

一种配备安全扶手的自驱动型应急逃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6773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高楼逃生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配备安全扶手的自驱动型应急逃生装置。包括设置在建筑物楼板上的“凸”字形的紧急逃生孔、设置在所述紧急逃生孔内且与紧急逃生孔相配的逃生孔框架、设置在下一层楼板上的底座、从逃生孔框架延伸至底座上的且一侧带有齿条的支撑柱、设置在所述逃生孔框架突出部的复位动力模块、通过钢丝绳与所述复位动力模块相连且可沿支撑柱上下移动的带有扶手子模块的缓降模块、灾难警报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其他动力,可将逃生者从上到下进行疏散。特别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设置有扶手,在避难者在逃生时,可以紧握扶手以保证安全。以紧握扶手以保证安全。以紧握扶手以保证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备安全扶手的自驱动型应急逃生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高楼逃生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配备安全扶手的自驱动型应急逃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大多数高层建筑都具备在火灾发生时可以躲避的缓降器、避难梯等不同种类的避难设施,或者为了快速疏散配套有多个紧急出口。
[0003]其中,常用于紧急逃生装置的缓降器通常安装在窗户或阳台等地方,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且不便于通过楼梯或电梯逃生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自身的重量逐渐下降到安全地带。因此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可以迅速地将人员输送到外部。
[0004]但是,尽管有如此多样的逃生设施,部分建筑物在火灾发生时仍会有人无法安全迅速地逃生,每年都会出现大量的死亡者及受伤者。
[0005]原因之一是,如果一个避难空间存在多名使用者,在一名使用者利用缓降装置完成逃生后,其他使用者为了再次使用缓降装置,必须迅速将下降到底的缓降装置安全复位。但通常缓降装置在复位之前需要很长时间,因此很难引导其他使用者连续快速的逃生。
[0006]另外,在避难者通过火灾避难设施逃生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受伤或火灾蔓延到其他层的问题。此时,避难者很难将这一事实直接打电话到消防部门报警。
[0007]因此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安全扶手的能够快速复位、自动报警的自驱动型应急逃生装置以解决现有设备存在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配备安全扶手的自驱动型应急逃生装置。
[0009]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1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配备安全扶手的自驱动型应急逃生装置,包括设置在建筑物楼板上的“凸”字形的紧急逃生孔、设置在所述紧急逃生孔内且与紧急逃生孔相配的逃生孔框架、设置在下一层楼板上的底座、从逃生孔框架延伸至底座上的且一侧带有齿条的支撑柱、设置在所述逃生孔框架突出部的复位动力模块、通过钢丝绳与所述复位动力模块相连且可沿支撑柱上下移动的带有扶手子模块的缓降模块、灾难警报模块。
[0011]进一步,所述支撑柱外表面设置有碳纤维涂层。
[0012]进一步,所述复位动力模块还包括发条支架、发条、发条保护帽。
[0013]进一步,所述缓降模块还包括带有踏板孔的支撑板、支撑框架、升降引导子模块、踏板子模块。
[0014]进一步,所述支撑板采用不可燃烧的透明材料。
[0015]进一步,所述升降引导子模块包括壳体、四个导向轮、离合齿轮、离合器轴承、离心制动器、设置有固定槽的固定轴。
[0016]进一步,所述踏板子模块包括两侧设置有腰型孔的踏板、停止钩、连接轴、传达轴、复位弹簧。
[0017]进一步,所述扶手子模块包括左、右旋转部,把持部,气缸,旋转支架,保护盖。
[0018]进一步,所述灾难警报模块包括压力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无线电通信模块、电池、若干警报器、服务器。
[0019]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
[0020]本技术无需其他动力,可将逃生者从上到下进行疏散。特别是本技术还设置有扶手,在避难者在逃生时,可以紧握扶手以保证安全。另外,本技术还设置有升降引导子模块,使升降结构更加简单,还可增加升降结构的使用耐久性。另外,通过简单的构造大大减轻了整体重量,因此通过复位动力模块使缓降模块能够更快地灵活移动。
[0021]此外,即使钢丝绳断裂,升降引导子模块也会沿着支撑柱上的齿条按已设定的速度下降,不仅可以防止逃生者的坠落,还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0022]另外,利用IoT物联网,通过灾难警报模块将火灾情况实时通报给该建筑物及外部机构,并可以安全地疏散避难者。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支撑框架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升降引导子模块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踏板子模块卡和状态图。
[0027]图5是踏板子模块分开状态图。
[0028]图6是扶手子模块结构示意图。
[0029]图7是保护盖处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1、逃生孔框架;2、底座;3、支撑柱;31、齿条;32、固定柱;4、发条支架;41、发条;42、钢丝绳;43、发条保护帽;5、支撑框架;51、支撑板;52、壳体;521、导向轮;522、离合齿轮;523、离合器轴承;524、离心制动器;525、固定轴;53、踏板;54、停止钩;541、连接轴;542、传达轴;543、复位弹簧;6、旋转部;61、把持部;62、气缸;63、旋转支架;64、保护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2]如图1~7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配备安全扶手的自驱动型应急逃生装置,包括设置在建筑物楼板上的“凸”字形的紧急逃生孔、设置在所述紧急逃生孔内且与紧急逃生孔相配的逃生孔框架1、设置在下一层楼板上的底座 2、从逃生孔框架1延伸至底座2上的且一侧带有齿条31的支撑柱3、设置在所述逃生孔框架1突出部的复位动力模块、通过钢丝绳42与所述复位动力模块相连且可沿支撑柱3上下移动的带有扶手子模块的缓降模块、灾难警报模块。
[0033]进一步,所述支撑柱3为方钢管,所述支撑柱3外表面设置有碳纤维涂层,一方面增加支撑柱3的整体强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少缓降模块与支撑柱3 之间的摩擦力,使缓降
模块能够更快的移动。
[0034]进一步,所述复位动力模块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逃生孔框架1突出部上的发条支架4、设置在所述发条支架4上的发条41、套在所述发条支架4上用来保护发条41的发条保护帽43。所述钢丝绳42的上端与所述发条41相连,为缓降模块复位提供动力,可以使缓降模块向上移动。
[0035]进一步,所述缓降模块还包括带有踏板孔的支撑板51、支撑框架5、升降引导子模块、踏板子模块。所述支撑框架5为“凸”字形,其长宽小于逃生孔框架1的长宽。所述支撑板51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5上,所述支撑板51采用不可燃烧的透明材料。所述升降引导子模块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5的突出部,所述支撑柱3穿过所述升降引导子模块,所述缓降模块在所述升降引导子模块的引导下上下移动。所述踏板子模块设置在所支撑框架5上,所述踏板子模块穿出所述踏板孔,所述踏板子模块用来使缓降模块停在支撑柱3的顶部。
[0036]进一步,所述升降引导子模块包括壳体52、四个导向轮521、离合齿轮 522、离合器轴承523、离心制动器524、设置有固定槽的固定轴525。所述导向轮521为阶梯型,所述导向轮521设置在所述壳体52内。所述导向轮521 分为两组,每组两个导向轮521,靠近齿条31的那一侧命名为A组,另一侧为B组。所述支撑柱3设置在A、B两组导向轮521之间,被A、B两组导向轮521完全卡住,所述A组导向轮521的直径大于所述B组导向轮521。所述离合齿轮522设置在连个A组导向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备安全扶手的自驱动型应急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建筑物楼板上的“凸”字形的紧急逃生孔、设置在所述紧急逃生孔内且与紧急逃生孔相配的逃生孔框架(1)、设置在下一层楼板上的底座(2)、从逃生孔框架(1)延伸至底座(2)上的且一侧带有齿条(31)的支撑柱(3)、设置在所述逃生孔框架(1)突出部的复位动力模块、通过钢丝绳(42)与所述复位动力模块相连且可沿支撑柱(3)上下移动的带有扶手子模块的缓降模块、灾难警报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备安全扶手的自驱动型应急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3)外表面设置有碳纤维涂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备安全扶手的自驱动型应急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动力模块还包括发条支架(4)、发条(41)、发条保护帽(4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备安全扶手的自驱动型应急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降模块还包括带有踏板孔的支撑板(51)、支撑框架(5)、升降引导子模块、踏板子模块。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香毅蒋宏宇
申请(专利权)人:高香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