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板冷轧带钢的多工位多向一体化磨边系统及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85926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薄板冷轧带钢的多工位多向一体化磨边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架体以及架体上部设置的两组限位传动机构、两组打磨机构和一组抛光机构,所述两组限位传动机构分别固定连接在架体上表面的两侧,两组所述打磨机构均设于架体上表面的左部,所述抛光机构设于架体上表面的右部,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技术领域。该薄板冷轧带钢的多工位多向一体化磨边系统及控制方法,利用环形拉板使卡杆与二次固定孔脱离,下拉拧拉座,限定柱与限定孔脱离,将拧拉座拧动一定角度,限定柱与限定孔错位卡合,推杆通过弧形槽收缩至固定块滑槽处,抵压罩通过第一弹簧对打磨套轮进行弹出,固定牢靠,拆卸方便,便于设备在线替换打磨套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薄板冷轧带钢的多工位多向一体化磨边系统及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
,具体为薄板冷轧带钢的多工位多向一体化磨边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带钢生产过程中需要剪切,剪切之后的带钢边缘处会出现毛刺,如果不去除毛刺就进行卷料,会出现卷料不齐、产生镰刀弯的问题;现有技术中针对毛刺处理的方式有很多,人工去毛刺、研磨去毛刺、化学去毛刺等,但是大多数的去毛刺存在无法清除干净或只能够实现对较大的毛刺进行清除,进而无法达到带钢边缘毛刺清除的工艺要求,而且在清理的过程中打磨头往往会产生磨损,进而对带钢的打磨质量产生影响,现有的设备在替换打磨头时,每次更换必须安排停机,影响生产效率,而且拆卸不便。中国专利号CN109352465A公开了带钢打磨抛光装置,该专利技术用可浮动的辅助打磨轮与固定的主动打磨轮对钢带进行抛光打磨,卡槽上设有辅助打磨轮、主动打磨轮之间间隙的刻度值,根据浮动轴在卡槽内部的位置可根据钢带的厚度进行辅助打磨轮、主动打磨轮之间的间隙调节,适应性强,结构简单。但是该装置仅对带钢所需厚度进行抛光轮之间的间隙调节,冷轧带钢规格较多,调节不同厚度,但是不能够适应不同宽度的带钢,导致在设备在打磨过程中,带钢行走路径发生偏移,需要被打磨的两侧与打磨轮接触不均,大大的降低了打磨质量,而且设备浮动轴两端分别卡在两卡槽上,并经旋紧螺母固定在支架上,在调节厚度的过程中,较为麻烦,影响工作进度。中国专利号CN106736961B公开了适用于薄板带钢冷轧生产的带钢磨边方法及磨边设备,该专利技术提供的带钢磨边设备能够适应各种厚度、宽度的带钢,磨削速度可随产线带钢运行速度进行调节,避免带钢边部过磨削和欠磨削,磨削装置具有补偿工能,对使用过程中磨辊的磨损、带钢的边浪、带钢边部的月牙弯予以补偿,使磨削装置始终与带钢边部接触且保持恒定压力,能够提高带钢边部毛刺、尖峰的去除概率,降低带钢边部毛刺、尖峰的高度,从而减小对轧辊及拉矫机工作辊等辊系的损害,提高辊系使用寿命。该专利技术虽然能够适应各种厚度、宽度的带钢,但是不能对带钢进行限位,带钢在输入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偏移,并因此容易产生翘边现象,打磨效果差,而且设备的打磨机构在磨损时,仅能予以补偿,不能在线替换打磨头,每次更换必须安排停机,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薄板冷轧带钢的多工位多向一体化磨边系统及控制方法,解决了现有的大多数的设备无法达到带钢边缘毛刺清除的工艺要求,和现有的设备在替换打磨头时,每次更换必须安排停机,影响生产效率,而且拆卸不便;中国专利号CN109352465A公开了带钢打磨抛光装置的浮动轴两端分别卡在两卡槽上,并经旋紧螺母固定在支架上,在调节厚度的过程中,较为麻烦,影响工作进度;中国专利号CN106736961B公开了适用于薄板带钢冷轧生产的带钢磨边方法及磨边设备的打磨机构在磨损时,仅能予以补偿,不能在线替换打磨头,每次更换必须安排停机,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薄板冷轧带钢的多工位多向一体化磨边系统,包括架体以及架体上部设置的两组限位传动机构、两组打磨机构和一组抛光机构,所述两组限位传动机构分别固定连接在架体上表面的两侧,两组所述打磨机构均设于架体上表面的左部,所述抛光机构设于架体上表面的右部,所述打磨机构和抛光机构设于两组限位传动机构之间,所述打磨机构包括第一打磨组件、第二打磨组件和两组打磨件支架,所述第一打磨组件和第二打磨组件之间与两组打磨件支架之间的结构相同且结构前后对称,后侧一组所述打磨件支架的上部设有滑轨槽,且滑轨槽处滑动连接有滑板座,所述滑轨槽的中部和滑板座表面的后部均开设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处贯穿有定位栓,所述滑板座表面的后部且位于定位孔前方固定连接有拉手,所述第一打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和打磨构件,所述第一电机与滑板座表面的前部固定连接,且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贯穿于滑板座的底部与打磨构件固定连接。所述打磨构件包括定位内轮和打磨套轮,所述定位内轮的外侧开设有多组三角槽,所述打磨套轮的内侧设有多组三角条,所述打磨套轮套设在定位内轮的外部,且三角条与三角槽对应卡接,所述打磨套轮的内侧开设有多组固定卡槽,所述定位内轮外侧的中部开设有固定块滑槽,所述固定块滑槽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固定卡块,所述定位内轮底部的外侧开设有移动槽口,所述固定卡块底部靠近定位内轮中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推杆,且推杆贯穿于移动槽口处,所述定位内轮的上部通过第一弹簧固定连接有抵压罩,所述抵压罩套设在定位内轮的上部,且与定位内轮滑动连接。所述定位内轮的底部设有拆装驱动组件,所述拆装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盘、拧拉座和拉杆,所述驱动盘的上部通过转环与定位内轮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盘的表面分别开设有多组弧形槽和限定孔,所述推杆贯穿于弧形槽处,所述定位内轮底侧的中部开设有限位腔,所述拉杆的上部贯穿于限位腔处,所述拉杆上部的外侧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驱动盘的中部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传动凸棱,所述拉杆的中部垂直开设有多组传动凹槽,所述拉杆贯穿于贯穿孔处,且传动凸棱与传动凹槽滑动卡接,所述拉杆的底端与拧拉座上表面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拧拉座上表面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多组限定柱,所述限定柱贯穿于限定孔处。所述打磨套轮底部的内侧设有二次固定构件,所述二次固定构件包括环形盒、卡杆和环形拉板,所述卡杆贯穿与环形盒的内部,所述卡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抵压块,所述卡杆的中部套设有第三弹簧,且第三弹簧设于环形盒的内侧,所述卡杆的底端与环形拉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卡块底部远离定位内轮中心的一侧开设有二次固定孔,所述卡杆的上端为斜角结构,且贯穿于二次固定孔处。优选的,所述打磨件支架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滑头,所述下支架的上部开设有支架滑槽口,所述支架滑头贯穿于支架滑槽口处,且支架滑头与支架滑槽口滑动连接,所述下支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贯穿于下支架且延伸至支架滑槽口处,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与支架滑头的底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限位传动机构包括上转辊、下转辊和两组立架,两组所述立架结构相同且结构前后对称,两组所述立架的相对一侧从上到下分别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分别与上转辊和下转辊两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轴承通过滑组与立架的上部上下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与立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外连接滑块的底部和立架中部之间夹设有第四弹簧。优选的,所述立架的上部螺旋连接有抵压螺杆,所述抵压螺杆的底端与第一轴承外连接滑块的上部转动压接,所述抵压螺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螺杆转把,所述抵压螺杆的上部螺旋连接有手动固定螺环,且手动固定螺环位于立架的上方。所述立架前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输出端与下转辊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减速机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优选的,所述上转辊和下转辊的表面均设有刻度表,所述上转辊和下转辊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胶轮,且上转辊和下转辊的前后两侧均通过限位滑组滑动连接有限位防翘边构件,所述限位防翘边构件包括防翘边胶压轮、纠正限位板和定位筒,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薄板冷轧带钢的多工位多向一体化磨边系统,包括架体(1)以及架体(1)上部设置的两组限位传动机构(2)、两组打磨机构(3)和一组抛光机构(4),所述两组限位传动机构(2)分别固定连接在架体(1)上表面的两侧,两组所述打磨机构(3)均设于架体(1)上表面的左部,所述抛光机构(4)设于架体(1)上表面的右部,所述打磨机构(3)和抛光机构(4)设于两组限位传动机构(2)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机构(3)包括第一打磨组件(31)、第二打磨组件(32)和两组打磨件支架(33),所述第一打磨组件(31)和第二打磨组件(32)之间与两组打磨件支架(33)之间的结构相同且结构前后对称,后侧一组所述打磨件支架(33)的上部设有滑轨槽(331),且滑轨槽(331)处滑动连接有滑板座(332),所述滑轨槽(331)的中部和滑板座(332)表面的后部均开设定位孔(333),所述定位孔(333)处贯穿有定位栓(334),所述滑板座(332)表面的后部且位于定位孔(333)前方固定连接有拉手(335),所述第一打磨组件(31)包括第一电机(311)和打磨构件(312),所述第一电机(311)与滑板座(332)表面的前部固定连接,且第一电机(311)的输出端贯穿于滑板座(332)的底部与打磨构件(312)固定连接;/n所述打磨构件(312)包括定位内轮(51)和打磨套轮(52),所述定位内轮(51)的外侧开设有多组三角槽(511),所述打磨套轮(52)的内侧设有多组三角条(521),所述打磨套轮(52)套设在定位内轮(51)的外部,且三角条(521)与三角槽(511)对应卡接,所述打磨套轮(52)的内侧开设有多组固定卡槽(522),所述定位内轮(51)外侧的中部开设有固定块滑槽(512),所述固定块滑槽(512)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固定卡块(513),所述定位内轮(51)底部的外侧开设有移动槽口(514),所述固定卡块(513)底部靠近定位内轮(51)中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推杆(5131),且推杆(5131)贯穿于移动槽口(514)处,所述定位内轮(51)的上部通过第一弹簧(516)固定连接有抵压罩(517),所述抵压罩(517)套设在定位内轮(51)的上部,且与定位内轮(51)滑动连接;/n所述定位内轮(51)的底部设有拆装驱动组件(6),所述拆装驱动组件(6)包括驱动盘(61)、拧拉座(62)和拉杆(63),所述驱动盘(61)的上部通过转环(611)与定位内轮(51)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盘(61)的表面分别开设有多组弧形槽(612)和限定孔(613),所述推杆(5131)贯穿于弧形槽(612)处,所述定位内轮(51)底侧的中部开设有限位腔(515),所述拉杆(63)的上部贯穿于限位腔(515)处,所述拉杆(63)上部的外侧套设有第二弹簧(631),所述驱动盘(61)的中部开设有贯穿孔(614),所述贯穿孔(61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传动凸棱(6141),所述拉杆(63)的中部垂直开设有多组传动凹槽(632),所述拉杆(63)贯穿于贯穿孔(614)处,且传动凸棱(6141)与传动凹槽(632)滑动卡接,所述拉杆(63)的底端与拧拉座(62)上表面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拧拉座(62)上表面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多组限定柱(621),所述限定柱(621)贯穿于限定孔(613)处;/n所述打磨套轮(52)底部的内侧设有二次固定构件(7),所述二次固定构件(7)包括环形盒(71)、卡杆(72)和环形拉板(73),所述卡杆(72)贯穿与环形盒(71)的内部,所述卡杆(72)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抵压块(721),所述卡杆(72)的中部套设有第三弹簧(722),且第三弹簧(722)设于环形盒(71)的内侧,所述卡杆(72)的底端与环形拉板(7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卡块(513)底部远离定位内轮(51)中心的一侧开设有二次固定孔(5132),所述卡杆(72)的上端为斜角结构,且贯穿于二次固定孔(5132)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薄板冷轧带钢的多工位多向一体化磨边系统,包括架体(1)以及架体(1)上部设置的两组限位传动机构(2)、两组打磨机构(3)和一组抛光机构(4),所述两组限位传动机构(2)分别固定连接在架体(1)上表面的两侧,两组所述打磨机构(3)均设于架体(1)上表面的左部,所述抛光机构(4)设于架体(1)上表面的右部,所述打磨机构(3)和抛光机构(4)设于两组限位传动机构(2)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机构(3)包括第一打磨组件(31)、第二打磨组件(32)和两组打磨件支架(33),所述第一打磨组件(31)和第二打磨组件(32)之间与两组打磨件支架(33)之间的结构相同且结构前后对称,后侧一组所述打磨件支架(33)的上部设有滑轨槽(331),且滑轨槽(331)处滑动连接有滑板座(332),所述滑轨槽(331)的中部和滑板座(332)表面的后部均开设定位孔(333),所述定位孔(333)处贯穿有定位栓(334),所述滑板座(332)表面的后部且位于定位孔(333)前方固定连接有拉手(335),所述第一打磨组件(31)包括第一电机(311)和打磨构件(312),所述第一电机(311)与滑板座(332)表面的前部固定连接,且第一电机(311)的输出端贯穿于滑板座(332)的底部与打磨构件(312)固定连接;
所述打磨构件(312)包括定位内轮(51)和打磨套轮(52),所述定位内轮(51)的外侧开设有多组三角槽(511),所述打磨套轮(52)的内侧设有多组三角条(521),所述打磨套轮(52)套设在定位内轮(51)的外部,且三角条(521)与三角槽(511)对应卡接,所述打磨套轮(52)的内侧开设有多组固定卡槽(522),所述定位内轮(51)外侧的中部开设有固定块滑槽(512),所述固定块滑槽(512)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固定卡块(513),所述定位内轮(51)底部的外侧开设有移动槽口(514),所述固定卡块(513)底部靠近定位内轮(51)中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推杆(5131),且推杆(5131)贯穿于移动槽口(514)处,所述定位内轮(51)的上部通过第一弹簧(516)固定连接有抵压罩(517),所述抵压罩(517)套设在定位内轮(51)的上部,且与定位内轮(51)滑动连接;
所述定位内轮(51)的底部设有拆装驱动组件(6),所述拆装驱动组件(6)包括驱动盘(61)、拧拉座(62)和拉杆(63),所述驱动盘(61)的上部通过转环(611)与定位内轮(51)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盘(61)的表面分别开设有多组弧形槽(612)和限定孔(613),所述推杆(5131)贯穿于弧形槽(612)处,所述定位内轮(51)底侧的中部开设有限位腔(515),所述拉杆(63)的上部贯穿于限位腔(515)处,所述拉杆(63)上部的外侧套设有第二弹簧(631),所述驱动盘(61)的中部开设有贯穿孔(614),所述贯穿孔(61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传动凸棱(6141),所述拉杆(63)的中部垂直开设有多组传动凹槽(632),所述拉杆(63)贯穿于贯穿孔(614)处,且传动凸棱(6141)与传动凹槽(632)滑动卡接,所述拉杆(63)的底端与拧拉座(62)上表面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拧拉座(62)上表面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多组限定柱(621),所述限定柱(621)贯穿于限定孔(613)处;
所述打磨套轮(52)底部的内侧设有二次固定构件(7),所述二次固定构件(7)包括环形盒(71)、卡杆(72)和环形拉板(73),所述卡杆(72)贯穿与环形盒(71)的内部,所述卡杆(72)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抵压块(721),所述卡杆(72)的中部套设有第三弹簧(722),且第三弹簧(722)设于环形盒(71)的内侧,所述卡杆(72)的底端与环形拉板(7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卡块(513)底部远离定位内轮(51)中心的一侧开设有二次固定孔(5132),所述卡杆(72)的上端为斜角结构,且贯穿于二次固定孔(5132)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板冷轧带钢的多工位多向一体化磨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件支架(33)包括上支架(336)和下支架(337),所述上支架(33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滑头(3361),所述下支架(337)的上部开设有支架滑槽口(3371),所述支架滑头(3361)贯穿于支架滑槽口(3371)处,且支架滑头(3361)与支架滑槽口(3371)滑动连接,所述下支架(33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缸(338),所述液压缸(338)的输出端贯穿于下支架(337)且延伸至支架滑槽口(3371)处,所述液压缸(338)的输出端与支架滑头(3361)的底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板冷轧带钢的多工位多向一体化磨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传动机构(2)包括上转辊(21)、下转辊(22)和两组立架(23),两组所述立架(23)结构相同且结构前后对称,两组所述立架(23)的相对一侧从上到下分别通过第一轴承(241)和第二轴承(242)分别与上转辊(21)和下转辊(22)两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轴承(241)通过滑组与立架(23)的上部上下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轴承(241)的外圈与立架(2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241)外连接滑块的底部和立架(23)中部之间夹设有第四弹簧(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板冷轧带钢的多工位多向一体化磨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架(23)的上部螺旋连接有抵压螺杆(231),所述抵压螺杆(231)的底端与第一轴承(241)外连接滑块的上部转动压接,所述抵压螺杆(23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螺杆转把(2311),所述抵压螺杆(231)的上部螺旋连接有手动固定螺环(2312),且手动固定螺环(2312)位于立架(23)的上方;
所述立架(23)前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速机(26),所述减速机(26)的输出端与下转辊(22)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减速机(26)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27)。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板冷轧带钢的多工位多向一体化磨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转辊(21)和下转辊(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方沈柏根沈耀平费杭燕吕宵倪建良谭忠耿毓李飞保李迦南赵佳峰闫绍菊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萧山钱鸿交通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