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动车直流充电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5219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能源电动车直流充电枪,包括壳体、充电头、尾盖、线束、透气装置。壳体上设有充电口、出线口,充电头安装在充电口,充电头包括座体和穿设座体上的端子,端子与座体密封配合。线束穿过出线口与端子电性连接,充电头、线束分别与壳体密封配合。透气装置设置在壳体的上侧,形成壳体内部与外部换气、且防止水进入壳体内的出口。充电枪除透气装置外,其他位置均密封,保证IP67的环境下,枪体内部不进水,不影响充电枪的正常使用,设计了透气装置,在充电时枪体内部气体可以与外部气体交换,起到散热作用,避免温升过高,但又可以防止外部的水进入,保证了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能源电动车直流充电枪
本技术涉及充电枪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能源电动车直流充电枪。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1.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枪在快速充电时,会因充电时充电枪产生热量过多而损坏充电枪。2.现有的充电枪在使用时,由于枪身与其他零部件之间的连接不紧密,使得密封效果差,使得枪体在IP67的工作环境下,枪身的内部易进水,从而影响充电枪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易因过热损坏和易进水的缺陷,提供一种新能源电动车直流充电枪。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新能源电动车直流充电枪,包括壳体、充电头、尾盖、线束、透气装置;所述壳体上设有充电口、出线口,所述充电头安装在所述充电口,所述充电头包括座体和穿设所述座体上的端子,所述端子与所述座体密封配合;所述线束穿过所述出线口与所述端子电性连接,所述充电头、线束分别与所述壳体密封配合;所述透气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上侧,形成所述壳体内部与外部换气、且防止水进入所述壳体内的出口。优选地,所述透气装置包括开设在所述壳体上的透气孔、以及设置在所述透气孔上的透气膜,所述透气膜的周圈与所述透气孔的周圈密封。优选地,所述充电枪还包括供手抓握的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壳体一体连接。优选地,所述充电枪还包括卡钩、微动开关、复位件;所述卡钩的中部与所述壳体外侧转动配合,所述卡钩包括分别由转动位置反向延伸的按压段、卡合段;所述复位件设置在所述按压段和所述壳体之间,保持向所述卡钩提供让所述按压段远离所述壳体的弹力;所述按压段远离所述卡合段的端部与所述把手相邻,以在握持所述把手时能按压所述按压段;所述卡合段延伸至所述充电口外,所述卡合段远离所述按压段的端部设有卡扣,以能卡合待充电设备的插接口;所述微动开关设置在所述卡合段和所述壳体之间,并与所述线束电性连接,在所述按压段远离所述壳体时,所述卡合段压合导通所述微动开关,以控制所述线束向所述端子的供电。优选地,所述微动开关的引线穿过所述壳体,且所述引线与所述壳体之间密封配合;或,所述微动开关为防水开关,且所述微动开关与所述壳体之间密封配合。优选地,所述透气膜临近所述微动开关设置。优选地,所述充电枪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按压段和所述壳体之间的电子锁,以在充电时,保持所述卡扣卡合待充电设备的插接口。优选地,所述座体锁合在所述充电口,所述座体与所述充电口的端部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优选地,所述线束外套设有压环,所述压环与所述出线口螺接配合,所述压环和所述出线口的端部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优选地,所述压环外套设有尾盖。实施本技术的新能源电动车直流充电枪,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充电枪除透气装置外,其他位置均密封,保证IP67的环境下,枪体内部不进水,不影响充电枪的正常使用,设计了透气装置,在充电时枪体内部气体可以与外部气体交换,起到散热作用,避免温升过高,但又可以防止外部的水进入,保证了安全性。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新能源电动车直流充电枪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新能源电动车直流充电枪的左视方向示意图;图3是图2中新能源电动车直流充电枪的A-A向剖面示意图;图4是图1中新能源电动车直流充电枪的俯视方向、且透气膜从透气孔上分解开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新能源电动车直流充电枪包括壳体1、充电头2、尾盖3、线束4、透气装置5。壳体1上设有充电口11、出线口12,充电头2安装在充电口11,充电头2包括座体21和穿设座体21上的端子22,端子22与座体21密封配合,优选地,端子22与座体2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线束4穿过出线口12与端子22电性连接,充电头2、线束4分别与壳体1密封配合。透气装置5设置在壳体1的上侧,形成壳体1内部与外部换气、且防止水进入壳体1内的出口。充电枪除透气装置5外,其他位置均密封,保证IP67的环境下,枪体内部不进水,不影响充电枪的正常使用,设计了透气装置5,在充电时枪体内部气体可以与外部气体交换,起到散热作用,避免温升过高,但又可以防止外部的水进入,保证了安全性。结合图4所示,优选地,透气装置5包括开设在壳体1上的透气孔51、以及设置在透气孔51上的透气膜52,透气膜52的周圈与透气孔51的周圈密封。透气膜52可以让枪体内的高温气体向外散出,在透气膜52外侧的冷空气中的水分冷凝后,透气膜52可以阻挡外部的水进入枪体内,起到防水的作用。优选地,充电枪还包括供手抓握的把手6,把手6与壳体1一体连接,利于提升密封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枪还包括卡钩7、微动开关8、复位件9,卡钩7的中部与壳体1外侧转动配合,卡钩7包括分别由转动位置反向延伸的按压段71、卡合段72。复位件9设置在按压段71和壳体1之间,保持向卡钩7提供让按压段71远离壳体1的弹力。按压段71远离卡合段72的端部与把手6相邻,以在握持把手6时能按压按压段71。卡合段72延伸至充电口11外,卡合段72远离按压段71的端部设有卡扣73,以能卡合待充电设备的插接口,起到定位的作用,保持充电状态。微动开关8设置在卡合段72和壳体1之间,并与线束4电性连接,在按压段71远离壳体1时,卡合段72压合导通微动开关8,以控制线束4向端子22的供电。微动开关8的引线穿过壳体1,且引线与壳体1之间密封配合,让微动开关8的安装位置能防水。在其他实施例中,微动开关8为防水开关,且微动开关8与壳体1之间密封配合,让微动开关8的安装位置能防水。优选地,透气膜临近微动开关8设置,让微动开关8位置导通位置产生的热量方便散热。充电枪还包括设置在按压段71和壳体1之间的电子锁10,以在充电时,保持卡扣73卡合待充电设备的插接口。进一步地,座体21锁合在充电口11,座体21与充电口11的端部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23。线束4外套设有压环41,压环41与出线口12螺接配合,压环41和出线口12的端部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42。各密封圈可以保证组装位置密封,提升防水等级。进一步地,压环41外套设有尾盖3,可以提升密封性。因此,该充电枪各个与外环境接触的位置都设计了密封圈,并进行验证,保证IP67的环境下,枪体内部不进水,不影响充电枪的正常使用。进而设计了透气膜,充电时内部气体可以与外部气体交换,避免温升过高。可以理解地,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电动车直流充电枪,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充电头(2)、尾盖(3)、线束(4)、透气装置(5);/n所述壳体(1)上设有充电口(11)、出线口(12),所述充电头(2)安装在所述充电口(11),所述充电头(2)包括座体(21)和穿设所述座体(21)上的端子(22),所述端子(22)与所述座体(21)密封配合;/n所述线束(4)穿过所述出线口(12)与所述端子(22)电性连接,所述充电头(2)、线束(4)分别与所述壳体(1)密封配合;/n所述透气装置(5)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上侧,形成所述壳体(1)内部与外部换气、且防止水进入所述壳体(1)内的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电动车直流充电枪,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充电头(2)、尾盖(3)、线束(4)、透气装置(5);
所述壳体(1)上设有充电口(11)、出线口(12),所述充电头(2)安装在所述充电口(11),所述充电头(2)包括座体(21)和穿设所述座体(21)上的端子(22),所述端子(22)与所述座体(21)密封配合;
所述线束(4)穿过所述出线口(12)与所述端子(22)电性连接,所述充电头(2)、线束(4)分别与所述壳体(1)密封配合;
所述透气装置(5)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上侧,形成所述壳体(1)内部与外部换气、且防止水进入所述壳体(1)内的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电动车直流充电枪,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装置(5)包括开设在所述壳体(1)上的透气孔(51)、以及设置在所述透气孔(51)上的透气膜(52),所述透气膜(52)的周圈与所述透气孔(51)的周圈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电动车直流充电枪,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枪还包括供手抓握的把手(6);
所述把手(6)与所述壳体(1)一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能源电动车直流充电枪,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枪还包括卡钩(7)、微动开关(8)、复位件(9);
所述卡钩(7)的中部与所述壳体(1)外侧转动配合,所述卡钩(7)包括分别由转动位置反向延伸的按压段(71)、卡合段(72);
所述复位件(9)设置在所述按压段(71)和所述壳体(1)之间,保持向所述卡钩(7)提供让所述按压段(71)远离所述壳体(1)的弹力;
所述按压段(71)远离所述卡合段(72)的端部与所述把手(6)相邻,以在握持所述把手(6)时能按压所述按压段(7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俊敏王昌胜朱爱珍陆兆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福迪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