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楼面的建筑夹层用钢承重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4481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楼面的建筑夹层用钢承重板,包括顶板,顶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侧板,侧板的下端设有底板,底板向内设置,顶板的中心位置设有凹槽,凹槽的下方设有Z型加劲肋,Z型加劲肋的高度等于侧板的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重量轻,每米低至10kg,结构耐久性高,质量控制稳定;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楼面完成厚度最薄可达到100mm,降低了工程成本,提高了空间利用率,提高了居住舒适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施工方便,对人力要求低,便于垂直运输。安装完成后无需找平层,可直接铺设木地板,降低了整体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楼面的建筑夹层用钢承重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钢承重板,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适用于楼面的建筑夹层用钢承重板,属于建筑

技术介绍
在住宅用loft公寓建造中,目前广泛使用的钢骨架轻型板存在自重重、运输不方便的缺陷,另外,制造过程中,因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质量的控制存在不稳定性,材料质量难以控制。现住宅loft结构中,对楼面厚度要求做到最薄,以此来降低成本,增加居住舒适性,在钢骨架轻型板结构中,楼面最低厚度达到170mm,厚度较厚,空间利用率小。施工过程中,钢骨架轻型板因自重大,对人力要求高,施工成本高。后期需要找平层等工序施工,总体造价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适用于楼面的建筑夹层用钢承重板,具有高强度、产品长度灵活、运输方便、质量轻、使用寿命长的优点。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的:一种适用于楼面的建筑夹层用钢承重板,包括顶板,顶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侧板,侧板的下端设有底板,底板向内设置,顶板的中心位置设有凹槽,凹槽的下方设有Z型加劲肋,Z型加劲肋的高度等于侧板的高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板、侧板与底板采用高强度镀锌钢带冷弯成型。所述顶板与Z型加劲肋之间采用焊接或铆接方式连接。所述凹槽的深度为5mm。所述侧板的高度为80mm。所述底板的长度为20mm。所述顶板的宽度为400mm。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1、本技术重量轻,每米低至10kg,结构耐久性高,质量控制稳定。2、使用本技术的楼面完成厚度最薄可达到100mm,降低了工程成本,提高了空间利用率,提高了居住舒适性。3、本技术中施工方便,对人力要求低,便于垂直运输。安装完成后无需找平层,可直接铺设木地板,降低了整体成本。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适用于楼面的建筑夹层用钢承重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用于楼面中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顶板,2-侧板,3-底板,4-凹槽,5-Z型加劲肋,6-混凝土梁,7-角钢,8-钢梁,9-钢承重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实施例:如附图1-2所示,一种适用于楼面的建筑夹层用钢承重板,包括顶板1,顶板1的宽度为400mm,顶板1的长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顶板1的两侧分别设有侧板2,侧板2的高度为80mm,侧板2的下端设有底板3,底板3向内设置,底板3的长度为20mm,顶板1的中心位置设有凹槽4,凹槽4的深度为5mm,顶板1、侧板2与底板3采用高强度镀锌钢带冷弯成型。凹槽4的下方设有Z型加劲肋5,Z型加劲肋5的高度等于侧板2的高度。顶板1与Z型加劲肋5之间采用焊接或铆接方式连接。本技术在施工应用中的固定方式为:将角钢7固定于混凝土梁6和钢梁8上,本技术钢承重板9的端部通过焊接或栓接的方式固定于角钢7上,若干本技术钢承重板9之间采用焊接或螺栓的连接方式。本技术具有高强度、产品长度灵活、运输方便、质量轻、使用寿命长(超过建筑物70年使用寿命)的优点。本技术重量轻,每米低至10kg,结构耐久性高,质量控制稳定。使用本技术的楼面完成厚度最薄可达到100mm,降低了工程成本,提高了空间利用率,提高了居住舒适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楼面的建筑夹层用钢承重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1),顶板(1)的两侧分别设有侧板(2),侧板(2)的下端设有底板(3),底板(3)向内设置,顶板(1)的中心位置设有凹槽(4),凹槽(4)的下方设有Z型加劲肋(5),Z型加劲肋(5)的高度等于侧板(2)的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楼面的建筑夹层用钢承重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1),顶板(1)的两侧分别设有侧板(2),侧板(2)的下端设有底板(3),底板(3)向内设置,顶板(1)的中心位置设有凹槽(4),凹槽(4)的下方设有Z型加劲肋(5),Z型加劲肋(5)的高度等于侧板(2)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楼面的建筑夹层用钢承重板,其特征在于:顶板(1)、侧板(2)与底板(3)采用高强度镀锌钢带冷弯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楼面的建筑夹层用钢承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与Z型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宇东钢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