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装配式楼板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2887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装配式楼板连接结构,包括板体、导管、钢筋、横连单元和纵连单元,所述的板体的左右两端均预埋有导管,导管从前往后等距离排布,且板体左右两端的导管呈上下交错设置,其中板体左端导管的正下方和板体右端导管的正上方均设置有钢筋,钢筋安装于板体的侧端面,板体的下端设置有横连单元,板体的上端设置有纵连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多向调节的设计理念进行全装配式楼板连接,设置的横连单元和纵连单元在板体通常通过钢筋与导管之间配合实现连接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板体连接的牢固度,且两者之间配合可实现板体横、纵双向连接,进而使得板体连接整体在后续使用中受力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装配式楼板连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楼板安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装配式楼板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楼板一般指预制板,因为是在预制场生产加工成型的混凝土预制件,直接运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所以叫预制板,制作预制板时,先用木板钉制空心模型,在模型的空心部分布上钢筋后,用水泥灌满空心部分,水泥凝固后敲去木板,剩下的就是成型的预制板。现有的很多的装配式楼板在工厂预制完成,一般楼板内部均匀排列有空腔构件,该空腔构件位于该预制混凝土板的中部或上部,空腔构件为三面以上硬质板围合成的空腔体或者是一个实心的轻质多面体及其组合,再运输到现场并快速安装后形成满足预定功能要求的建筑物,具有建筑工业化的特点,其与传统的现场施工为主的建造方式相比,预制装配技术主要具有构配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机械化、组织管理科学化等优点,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垃圾、减少建筑施工对环境的不良影响、节约劳动力和缩短建造周期,但在楼板连接过程中会出现以下问题:1、常见在通过钢筋与导管之间的配合实现板体基本连接下,板体连接的牢固度较低,而在简单的配合辅助连接结构的情况下,整体连接牢固度的改变量较小;2、使用的辅助连接结构仅可对板体实现单向辅助连接,进而使得板体整体较易在使用中呈现受力不均匀的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装配式楼板连接结构,包括板体、导管、钢筋、横连单元和纵连单元,所述的板体的左右两端均预埋有导管,导管从前往后等距离排布,且板体左右两端的导管呈上下交错设置,其中板体左端导管的正下方和板体右端导管的正上方均设置有钢筋,钢筋安装于板体的侧端面,板体的下端设置有横连单元,板体的上端设置有纵连单元。所述的横连单元包括一号板、一号螺栓、卡板、卡接板和一号弹簧,板体的右端前后对称开设有卡接槽,导管位于卡接槽之间,卡接槽的外侧端和卡接槽的右端均为开通状态,卡接槽内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一号板,一号板和卡接槽的内侧壁之间通过一号螺栓相连,一号板的右端安装有卡板,卡板的上下两端对称开设有矩形凹槽,矩形凹槽内滑动连接有卡接板,卡接板位于矩形凹槽内的一端与矩形凹槽的内侧壁之间连接有一号弹簧,卡接板的正左侧设置有板凹槽,板凹槽开设在板体的左端面,板凹槽的上下内侧壁对称开设有连接凹槽,通过人工方式将基础板体右端的卡接板按入其所在矩形凹槽内,此时卡接板所连的一号弹簧呈现压缩状态,然后使另一块板体的左端向基础板体的右端移动,基础板体右端的钢筋逐步套入另一块板体左端的导管内,直至基础板体右端的卡板卡入另一块板体左端的板凹槽内,当卡板完全与板凹槽卡接的瞬间,卡接板与连接凹槽正对接,卡接板在一号弹簧的回弹下卡入连接凹槽内,此时两块板体之间完成横向连接,从基础板体左端开始进行板体连接与上述操作步骤相同,后续重复上述所有操作完成多数量板体之间的横向连接。所述的纵连单元包括衔接板、竖板和连板,板体的上端面中部开设有一号凹槽,一号凹槽的前端为开通状态,一号凹槽的左右内侧壁的后端对称开设有二号凹槽,一号凹槽右端的二号凹槽内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衔接板,衔接板的正上方开设有一号通槽,一号通槽与二号凹槽相通,一号通槽内滑动连接有竖板,竖板位于衔接板的右侧,一号凹槽的正后侧设置有连板,连板安装在板体的后端面,连板的后端开设有侧向通槽,板体之间的横向连接完成后,通过人工方式将单块板体向完成横向连接的某块板体移动,直至单块板体上的连板卡入一号凹槽内,此时侧向通槽与二号凹槽相通,然后操作人员借助竖板推动衔接板向连板方向运动,直至衔接板穿过侧向通槽、衔接板的右端卡入一号凹槽左端的二号凹槽内,此时衔接板的右端依然位于一号凹槽右端的二号凹槽内,随后操作人员将竖板抽离一号通槽,至此完成板体之间纵向连接,后续板体之间的纵向连接操作步骤与上述操作步骤相同。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钢筋与板体相离的一端设置有圆环,圆环的直径小于导管的内径,圆环朝向板体的侧端面上下对称安装有弹性板,弹性板与圆环相离的一端安装有卡块,导管靠近板体中心的一端的内环壁上下对称开设有块凹槽,钢筋与导管内运动的过程中,弹性板处于压缩状态,其贴于钢筋的表面,且卡块贴于导管的内环面同步运动,卡块与块凹槽正相对的瞬时,卡块在弹性板的回弹下卡入块凹槽内,此时钢筋的正好完全套入导管内,弹性板、圆环和卡块之间的配合可对钢筋与导管之间起到连接固定的作用,进而利于提高板体之间的横向连接的牢固度,同时弹性板的存在也可起到一定的缓冲减震的作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圆环滑动套设于钢筋上,圆环朝向板体的侧端面设置有两个板件,板件关于钢筋前后对称,板件与圆环相离的一端上下对称安装有一号耳板,一号耳板滑动安装于三号凹槽内,且一号耳板与三号凹槽的左内侧壁之间通过二号螺栓相连,一号耳板与板体之间采取的活动连接方式可便于圆环和钢筋之间的快速连接和拆卸,在此基础上便可根据钢筋和导管的配套数量选择对应数量的圆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板件包括空心板、内置板和卡轴,空心板的左端与一号耳板之间固定连接,空心板背对钢筋的一端为外凸圆弧结构,且相邻空心板之间的间距等于导管的内径,空心板内滑动连接有内置板,内置板的左端开设有一号通孔,空心板的上端从左往右等距离开设有二号通孔,一号通孔和二号通孔之间滑动连接有卡轴,通过卡轴和一号通孔、二号通孔之间的配合可控制空心板和内置板的整体长度,继而可使圆环适用于不同长度的钢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导管朝向圆环的一侧设置有圆弧板,圆弧板向下凸起,圆弧板的直径小于导管的内径,圆弧板下端表面与钢筋的外表面相贴,圆弧板的前后两端对称设置有连动板,连动板的下端与空心板靠近板件的一端的上端面相连,圆弧板的内凹圆弧面上滚动承载有钢球,圆弧板携带钢球随钢筋一同进入套管内,在后续板体遇到震动的情况下,钢球可沿圆弧板进行滚动,而钢球的滚动可起到一定的减震作用,进而利于提高板体的使用安全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内置板的右端与圆环之间通过三号螺栓相连,圆弧板为可伸缩结构,内置板和圆环之间采取活动连接方式的目的是便于内置板适用于根据钢筋直径尺寸选择的不同尺寸的配套圆环,圆弧板的可伸缩特性可适应空心板之间的间距变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连动板包括回型板和L型板,回型板安装于空心板靠近板体的一端的上端面,L型板的竖直段与回型板的内部滑动连接,L型板的水平段与圆弧板的侧端面相连,竖直板和回型板之间配合可保持圆弧板的下端表面与钢筋的表面相贴,以避免圆弧板形成中部悬空的状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连板的前下侧设置有延伸板,延伸板安装于板体的前端面下端中部,延伸板的前端左右对称安装有二号耳板,二号耳板上下对称排布,上下正相对的二号耳板之间通过销轴转动安装有转板,转板面对延伸板的侧端面与延伸板的侧端面之间连接有二号弹簧,延伸板的正后侧设置有T型凹槽,T型凹槽开设有在板体的后下端,T型凹槽呈水平设置,板体之间进行纵向连接时,当连板完全卡入一号凹槽内时,延伸板和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装配式楼板连接结构,包括板体(1)、导管(2)、钢筋(3)、横连单元(4)和纵连单元(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体(1)的左右两端均预埋有导管(2),导管(2)从前往后等距离排布,且板体(1)左右两端的导管(2)呈上下交错设置,其中板体(1)左端导管(2)的正下方和板体(1)右端导管(2)的正上方均设置有钢筋(3),钢筋(3)安装于板体(1)的侧端面,板体(1)的下端设置有横连单元(4),板体(1)的上端设置有纵连单元(5);/n所述的横连单元(4)包括一号板(40)、一号螺栓(41)、卡板(42)、卡接板(43)和一号弹簧(44),板体(1)的右端前后对称开设有卡接槽,导管(2)位于卡接槽之间,卡接槽的外侧端和卡接槽的右端均为开通状态,卡接槽内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一号板(40),一号板(40)和卡接槽的内侧壁之间通过一号螺栓(41)相连,一号板(40)的右端安装有卡板(42),卡板(42)的上下两端对称开设有矩形凹槽,矩形凹槽内滑动连接有卡接板(43),卡接板(43)位于矩形凹槽内的一端与矩形凹槽的内侧壁之间连接有一号弹簧(44),卡接板(43)的正左侧设置有板凹槽,板凹槽开设在板体(1)的左端面,板凹槽的上下内侧壁对称开设有连接凹槽;/n所述的纵连单元(5)包括衔接板(50)、竖板(51)和连板(52),板体(1)的上端面中部开设有一号凹槽,一号凹槽的前端为开通状态,一号凹槽的左右内侧壁的后端对称开设有二号凹槽,一号凹槽右端的二号凹槽内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衔接板(50),衔接板(50)的正上方开设有一号通槽,一号通槽与二号凹槽相通,一号通槽内滑动连接有竖板(51),竖板(51)位于衔接板(50)的右侧,一号凹槽的正后侧设置有连板(52),连板(52)安装在板体(1)的后端面,连板(52)的后端开设有侧向通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装配式楼板连接结构,包括板体(1)、导管(2)、钢筋(3)、横连单元(4)和纵连单元(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体(1)的左右两端均预埋有导管(2),导管(2)从前往后等距离排布,且板体(1)左右两端的导管(2)呈上下交错设置,其中板体(1)左端导管(2)的正下方和板体(1)右端导管(2)的正上方均设置有钢筋(3),钢筋(3)安装于板体(1)的侧端面,板体(1)的下端设置有横连单元(4),板体(1)的上端设置有纵连单元(5);
所述的横连单元(4)包括一号板(40)、一号螺栓(41)、卡板(42)、卡接板(43)和一号弹簧(44),板体(1)的右端前后对称开设有卡接槽,导管(2)位于卡接槽之间,卡接槽的外侧端和卡接槽的右端均为开通状态,卡接槽内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一号板(40),一号板(40)和卡接槽的内侧壁之间通过一号螺栓(41)相连,一号板(40)的右端安装有卡板(42),卡板(42)的上下两端对称开设有矩形凹槽,矩形凹槽内滑动连接有卡接板(43),卡接板(43)位于矩形凹槽内的一端与矩形凹槽的内侧壁之间连接有一号弹簧(44),卡接板(43)的正左侧设置有板凹槽,板凹槽开设在板体(1)的左端面,板凹槽的上下内侧壁对称开设有连接凹槽;
所述的纵连单元(5)包括衔接板(50)、竖板(51)和连板(52),板体(1)的上端面中部开设有一号凹槽,一号凹槽的前端为开通状态,一号凹槽的左右内侧壁的后端对称开设有二号凹槽,一号凹槽右端的二号凹槽内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衔接板(50),衔接板(50)的正上方开设有一号通槽,一号通槽与二号凹槽相通,一号通槽内滑动连接有竖板(51),竖板(51)位于衔接板(50)的右侧,一号凹槽的正后侧设置有连板(52),连板(52)安装在板体(1)的后端面,连板(52)的后端开设有侧向通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装配式楼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筋(3)与板体(1)相离的一端设置有圆环(30),圆环(30)的直径小于导管(2)的内径,圆环(30)朝向板体(1)的侧端面上下对称安装有弹性板(31),弹性板(31)与圆环(30)相离的一端安装有卡块(32),导管(2)靠近板体(1)中心的一端的内环壁上下对称开设有块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装配式楼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环(30)滑动套设于钢筋(3)上,圆环(30)朝向板体(1)的侧端面设置有两个板件(33),板件(33)关于钢筋(3)前后对称,板件(33)与圆环(30)相离的一端上下对称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礼铭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大成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