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载能力强的建筑用承重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7457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承载能力强的建筑用承重板,涉及承重板技术领域,包括板体,板体的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板和下板,上板和下板的外部均设置有面板,上板和下板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槽孔和支撑柱,支撑柱的顶部连接有支撑板,该种承载能力强的建筑用承重板,通过槽孔、减震柱、缓冲板、支撑板和支撑柱,使用人员在建筑施工中利用承载板,利用面板进行连接,在有压力传向承重板时,上板和下板对缓冲板进行支撑,支撑板和支撑柱共同支撑,通过支撑柱增加承重板的强度,增加承重板的承载能力,多个槽孔减轻承重板自身的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承载能力强的建筑用承重板
本技术涉及承重板
,具体为一种承载能力强的建筑用承重板。
技术介绍
承重板是根据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需要进行开发的,利用剪刀连接件将钢板与混凝土连接起来,共同受力,充分发挥出这两种材料的固有优势,具有自重轻、强度高、刚度大、施工方便快捷、易于更新、便于工业化生产,承重板在建筑中经常需要使用。现有的承重板,结构比较单一,大多为钢板单一压制而成,抗压能力较差,导致承载能力较差,且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因为在施工阶段钢筋桁架稳定性差,需要增加钢筋架高度,造成楼承板厚度相较厚,承接板的自重增大,进而增加了梁、柱、基础的负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载能力强的建筑用承重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承载能力差和承重板自重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承载能力强的建筑用承重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和下板的外部均设置有面板,所述上板和下板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槽孔和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板体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板体的外表面和背部均设置有凸筋,所述板体的内部设置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内部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缓冲管和支撑管。优选的,所述槽孔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槽孔等距分布。优选的,所述支撑柱设置有多个,两个为一组,且一组所述支撑柱呈八字形。优选的,所述支撑板设置于两个支撑柱的顶部。优选的,所述缓冲管和支撑管均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缓冲管和支撑管交错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承载能力强的建筑用承重板,通过槽孔、减震柱、缓冲板、支撑板和支撑柱,使用人员在建筑施工中利用承载板,利用面板进行连接,在有压力传向承重板时,上板和下板对缓冲板进行支撑,支撑板和支撑柱共同支撑,通过支撑柱增加承重板的强度,增加承重板的承载能力,多个槽孔减轻承重板自身的重量,压力通过上板传向缓冲板,缓冲管受到顶部的压力进行缓冲,然后将力传向加强筋,加强筋增加承载板的抗压能力,使得承重板材整体承重能力加强,在建筑中更好的使用承重板,在减轻自身重力的情况下又可以增加承重板的承载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板体;2、面板;3、下板;4、凹槽;5、支撑柱;6、缓冲管;7、加强筋;8、支撑板;9、支撑管;10、凸筋;11、上板;12、缓冲板;13、槽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套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承载能力强的建筑用承重板,包括板体1、面板,2、下板3、凹槽4、支撑柱5、缓冲管6、加强筋7、支撑板8、支撑管9、凸筋10、上板11、缓冲板12和槽孔13,板体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板11和下板3,上板11和下板3的外部均设置有面板2,上板11和下板3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槽孔13和支撑柱5,支撑柱5的顶部连接有支撑板8,板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4,板体1的外表面和背部均设置有凸筋10,板体1的内部设置有缓冲板12,缓冲板12的内部设置有加强筋7,加强筋7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缓冲管6和支撑管9。请参阅图2和4,槽孔13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槽孔13等距分布,通过多个槽孔13减轻承重板自身的重量。请参阅图2,支撑柱5设置有多个,两个为一组,且一组支撑柱5呈八字形,通过支撑柱5增加承重板的强度,增加承重板的承载能力,支撑板8设置于两个支撑柱5的顶部,通过支撑板8和支撑柱5共同支撑。请参阅图2,缓冲管6和支撑管9均设置有多个,且多个缓冲管6和支撑管9交错分布,通过缓冲管6和支撑管9对承载板受到的压力进行支撑。工作原理:首先,使用人员在建筑施工中利用承载板,利用面板2进行连接,在有压力传向承重板时,上板11和下板3对缓冲板12进行支撑,支撑板8和支撑柱5共同支撑,通过支撑柱5增加承重板的强度,增加承重板的承载能力,多个槽孔13减轻承重板自身的重量,压力通过上板11传向缓冲板12,缓冲管6受到顶部的压力进行缓冲,然后将力传向加强筋7,加强筋7增加承载板的抗压能力,使得承重板材整体承重能力加强,在建筑中更好的使用承重板。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承载能力强的建筑用承重板,包括板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板(11)和下板(3),所述上板(11)和下板(3)的外部均设置有面板(2),所述上板(11)和下板(3)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槽孔(13)和支撑柱(5),所述支撑柱(5)的顶部连接有支撑板(8),所述板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4),所述板体(1)的外表面和背部均设置有凸筋(10),所述板体(1)的内部设置有缓冲板(12),所述缓冲板(12)的内部设置有加强筋(7),所述加强筋(7)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缓冲管(6)和支撑管(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载能力强的建筑用承重板,包括板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板(11)和下板(3),所述上板(11)和下板(3)的外部均设置有面板(2),所述上板(11)和下板(3)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槽孔(13)和支撑柱(5),所述支撑柱(5)的顶部连接有支撑板(8),所述板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4),所述板体(1)的外表面和背部均设置有凸筋(10),所述板体(1)的内部设置有缓冲板(12),所述缓冲板(12)的内部设置有加强筋(7),所述加强筋(7)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缓冲管(6)和支撑管(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云飞
申请(专利权)人:郴州市恒广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