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回路终端塔的十字跳线横担的永临结合短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41523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回路终端塔的十字跳线横担的永临结合短接结构,解决了如何克服两基单回路终端塔的先建,再拆,再建的技术方案所存在的投资代价高和施工时间长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摒弃传统的设计使用两基单回路终端塔进行短接的思路,设计使用一基双回路终端塔,通过在一基双回路终端塔上加装十字横担,来完成两回线路的临时短接,待3‑4年后乙电厂投产发电后,将十字横担与短接跳线拆除,再将导线接入变电站即可,避免了重复投资与施工单位的二次进场青赔,大幅降低施工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回路终端塔的十字跳线横担的永临结合短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回路终端铁塔,特别涉及一种双回路终端铁塔上的十字跳线横担上的输电线路永久输送与临时输送结合的短接结构。
技术介绍
某特高压站的配套电厂1000kV送出工程,为1000kV特高压输电工程中的重要配套电源项目;该工程接入系统方案为:需要将甲电厂输送电先行接入到乙电厂的龙门架上,两电厂发出的电,在乙电厂汇集后,联合送出至某1000kV特高压站内;按照工程里程碑计划,甲电厂将先行投产发电,乙电厂建设进度相对滞后,预计3-5年之后才会建成投产发电;为了满足甲电厂先行送电到特高压站的要求,需在乙电厂外,采取临时方案对输电线路进行短接,从而保证甲电厂整体输送电的要求,待乙电厂建成后,再行将甲电厂线路接入到乙电厂中的龙门架上,引入乙电厂母线内,两电厂的电汇集后,再联合向特高压站送出;鉴于这种工程接入系统方案,常规设计方案是:在乙电厂外新建两基单回路终端铁塔,其中一个单回路终端铁塔连接甲电厂送入的输电线路,另一个单回路终端铁塔连接送出到特高压站的输出线路,在两单回路终端铁塔之间设置临时短接线路,使甲电厂送来的输电线路经临时短接线路后,再通过送出到特高压站的输出线路,将甲电厂送来的电输送到特高压站中;单回路终端铁塔为“干”字形铁塔,为了保证终端铁塔的受力平衡,终端铁塔的横担应设计布置在铁塔的入线与出线夹角的平分线上,在乙电厂外新建的两基单回路终端铁塔的横担布设是基于入线与短接线的夹角,以及出线与短接线的夹角,来设计确定的;但过3-4年后,当乙电厂投产发电后,由甲电厂送入的输电线路,就会进入到乙电厂内的龙门架上,与乙电厂发出的电汇集后,再通过乙电厂内的龙门架进入到送出到特高压站的输出线路中,也就是说,两个单回路终端铁塔的横担上的入出线路,都会发生改变,智能拆除已建的两单回路终端塔,按最终线路方向重新新建两基单回路终端塔,以实现乙电厂龙门架的接续;这种两基单回路终端塔的先建,再拆,再建的常规方案,存在投资代价高,施工时间长的缺陷,施工单位须分两次进场占地施工,还存在协调难度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回路终端塔的十字跳线横担的永临结合短接结构,解决了如何克服两基单回路终端塔的先建,再拆,再建的技术方案所存在的投资代价高和施工时间长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本专利技术的总体构思是:摒弃传统的设计使用两基单回路终端塔进行短接的思路,设计使用一基双回路终端塔,通过在一基双回路终端塔上加装十字横担,来完成两回线路的临时短接,待3-4年后乙电厂投产发电后,将十字横担与短接跳线拆除,再将导线接入变电站即可,避免了重复投资与施工单位的二次进场青赔,大幅降低施工难度;双回路终端塔两侧横担分别连接两回1000kV输电线路,在双回路终端塔塔身加装垂直于横担方向的十字横担,十字横担下方设置跳线串挂点,用于悬挂刚性笼式跳线结构,刚性笼式结构采用鼠笼钢管加八分裂抱箍式间隔棒结构,在抱箍式间隔棒中间加装重锤片,防止刚性笼式结构过渡导线在大风情况下产生过大摆动,鼠笼钢管两端使用软导线连接两回路导线,软导线使用扩径导线以降低电磁环境影响,软导线与普通导线连接处使用T型线夹连接,T型线夹两侧布置子导线间隔棒,其上加装屏蔽环以降低连接处电晕。一种双回路终端塔的十字跳线横担的永临结合短接结构,包括接至甲发电厂输电线路、乙发电厂厂内龙门架和接至特高压站输电线路,在乙发电厂厂内龙门架的外侧,设置有一基双回路终端铁塔,在一基双回路终端铁塔的塔身上,增加设置有十字横担,在十字横担上吊接有双“I”型笼式跳线串,在双“I”型笼式跳线串的下端,连接有复合绝缘子笼式刚性跳线,在复合绝缘子笼式刚性跳线的一端与接至甲发电厂输电线路之间,连接有短接软线,在复合绝缘子笼式刚性跳线的另一端与接至特高压站输电线路之间,连接有另一短接软线。在一基双回路终端铁塔的一端横担上,设置有盘型悬式绝缘子双联双挂点耐张串,在盘型悬式绝缘子双联双挂点耐张串上,连接有接至甲发电厂输电线路,在盘型悬式绝缘子双联双挂点耐张串挂接点处的接至甲发电厂输电线路上,设置有T形耐张线夹,短接软线的一端连接在T形耐张线夹上,在T形耐张线夹的两侧,均设置有一个支撑间隔棒,在每个支撑间隔棒上,均设置有一个屏蔽环。T形耐张线夹是采用螺母将两个抱箍式握线金具与接至甲发电厂输电线路连接在一起的,T形耐张线夹上的引流板引出为扩径导线,引流板出线角度是根据八分裂导线布置要求配置的,以避免子导线磕碰。在复合绝缘子笼式刚性跳线中的钢管骨架上,间隔地设置有抱箍式跳线间隔棒;在钢管骨架上还设置有两组重锤片组;在短接软线上,间隔地设置有跳线间隔棒。十字横担的长度为19米;盘型悬式绝缘子双联双挂点耐张串的长度为17.5米。本专利技术实现了1000千伏两回线路在双回路终端塔上用十字横担进行短接,十字横担下方使用刚性笼式跳线连接两回线路导线,结合了抱箍式间隔棒挠性大和重锤片抗风偏能力强的优点,各种金具取长补短,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两回1000kV输电线路在一基铁塔上短接,满足了电气间隙的要求,具有稳定性好,适应性强,加工简单以及安装方便美观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在主视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在俯视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盘型悬式绝缘子双联双挂点耐张串9与接至甲发电厂输电线路1的铁塔连接端处线路10在俯视方向上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盘型悬式绝缘子双联双挂点耐张串9在主视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复合绝缘子笼式刚性跳线7、短接软线8和接至甲发电厂输电线路1的铁塔连接端处线路10之间的连接关系图;图6是图5中的A向视图,即“I”型笼式跳线串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跳线间隔棒17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抱箍式跳线间隔棒15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在接至甲发电厂输电线路1的铁塔连接端处线路10上的T形耐张线夹11、短接软线8和屏蔽环13之间的连接关系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一种双回路终端塔的十字跳线横担的永临结合短接结构,包括接至甲发电厂输电线路1、乙发电厂厂内龙门架2和接至特高压站输电线路3,在乙发电厂厂内龙门架2的外侧,设置有一基双回路终端铁塔4,在一基双回路终端铁塔4的塔身上,增加设置有十字横担5,在十字横担5上吊接有双“I”型笼式跳线串6,在双“I”型笼式跳线串6的下端,连接有复合绝缘子笼式刚性跳线7,在复合绝缘子笼式刚性跳线7的一端与接至甲发电厂输电线路1之间,连接有短接软线8,在复合绝缘子笼式刚性跳线7的另一端与接至特高压站输电线路3之间,连接有另一短接软线。在一基双回路终端铁塔4的一端横担上,设置有盘型悬式绝缘子双联双挂点耐张串9,在盘型悬式绝缘子双联双挂点耐张串9上,连接有接至甲发电厂输电线路1,在盘型悬式绝缘子双联双挂点耐张串9挂接点处的接至甲发电厂输电线路1上,设置有T形耐张线夹11,短接软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回路终端塔的十字跳线横担的永临结合短接结构,包括接至甲发电厂输电线路(1)、乙发电厂厂内龙门架(2)和接至特高压站输电线路(3),其特征在于,在乙发电厂厂内龙门架(2)的外侧,设置有一基双回路终端铁塔(4),在一基双回路终端铁塔(4)的塔身上,增加设置有十字横担(5),在十字横担(5)上吊接有双“I”型笼式跳线串(6),在双“I”型笼式跳线串(6)的下端,连接有复合绝缘子笼式刚性跳线(7),在复合绝缘子笼式刚性跳线(7)的一端与接至甲发电厂输电线路(1)之间,连接有短接软线(8),在复合绝缘子笼式刚性跳线(7)的另一端与接至特高压站输电线路(3)之间,连接有另一短接软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回路终端塔的十字跳线横担的永临结合短接结构,包括接至甲发电厂输电线路(1)、乙发电厂厂内龙门架(2)和接至特高压站输电线路(3),其特征在于,在乙发电厂厂内龙门架(2)的外侧,设置有一基双回路终端铁塔(4),在一基双回路终端铁塔(4)的塔身上,增加设置有十字横担(5),在十字横担(5)上吊接有双“I”型笼式跳线串(6),在双“I”型笼式跳线串(6)的下端,连接有复合绝缘子笼式刚性跳线(7),在复合绝缘子笼式刚性跳线(7)的一端与接至甲发电厂输电线路(1)之间,连接有短接软线(8),在复合绝缘子笼式刚性跳线(7)的另一端与接至特高压站输电线路(3)之间,连接有另一短接软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回路终端塔的十字跳线横担的永临结合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一基双回路终端铁塔(4)的一端横担上,设置有盘型悬式绝缘子双联双挂点耐张串(9),在盘型悬式绝缘子双联双挂点耐张串(9)上,连接有接至甲发电厂输电线路(1),在盘型悬式绝缘子双联双挂点耐张串(9)挂接点处的接至甲发电厂输电线路(1)上,设置有T形耐张线夹(11),短接软线(8)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东梁经龙刘杰田军涛刘波周波许湧平段志强张慧忠蒙春玲李治国李磊秦君李晋源张慧强冯博权海亮程声烽温卫强梁洋梁亮张凡王鹏李海平苏金星陈海崔宏斌戴飞郭蕴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