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股碳纤维线缆配套的耐张线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8709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架空输电技术领域,提出了多股碳纤维线缆配套的耐张线夹,包括耐张钢锚、耐张主体管、固定连接于耐张主体管管体的引流板、与引流板固定连接的引流线夹,耐张钢锚包括连接段,连接段一端设有拉环,另一端设有夹持管,耐张主体管借助连接段压接套设于夹持管外壁,夹持管内压接固定有内衬轴,内衬轴内部沿轴向设有若干通孔,通孔数量等于组成芯棒的碳纤维芯的数量,通孔直径与碳纤维芯直径相适配。通孔与碳纤维芯的位置相对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芯棒中心与边缘所受压紧力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股碳纤维线缆配套的耐张线夹
本技术涉及架空输电
,具体的,涉及多股碳纤维线缆配套的耐张线夹。
技术介绍
耐张线夹,用于杆塔上连接固定导线,承受导线张力,并将导线挂至耐张串组或杆塔上的金具,有时还起到电能串联传输作用,是输电线路中重要的连接金具。耐张线夹包括耐张钢锚、耐张主体管、引流板与引流线夹,耐张钢锚包括连接段,连接段一端设有拉环,拉环与输电线路铁塔相连,另一端设有夹持管,耐张主体管套设于夹持管外,使用时,需将导线的端部剥开,露出芯棒,将芯棒穿过耐张主体管后,插入夹持管中,后利用模具将导线与耐张主体管液压压接;但因芯棒由若干股并合碳纤维芯组成,在液压时,芯棒中心与边缘内外层所受压紧力并不均匀,导致夹持管各处的应力不同,为加大耐张线夹对导线的握持力,必须增加芯棒的摩擦力,增大液压压力,当压紧力过大时,可能会导致芯棒最内层的碳纤维芯被挤压劈裂,造成隐患或失效;在工作时,导线也会受到轴向的拉力,使得芯棒与耐张主体管之间的摩擦力较小,故当压紧力过小没有达到需求值时,芯棒很容易从夹持管中脱滑,达不到应有的握力,造成工程事故;针对以上问题的出现,现有技术并没有很好地解决压接配合问题,特别是在需要导线具有高强度的工程,影响了多股碳纤维导线的应用,给本领域工作的正常进行带来了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多股碳纤维线缆配套的耐张线夹,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芯棒中心与边缘内外层所受压紧力不均匀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多股碳纤维线缆配套的耐张线夹,用于夹紧由碳纤维芯组成的导线,包括耐张钢锚、耐张主体管、固定连接于所述耐张主体管管体的引流板、与所述引流板固定连接的引流线夹,所述耐张钢锚包括连接段,所述连接段一端设有拉环,另一端设有夹持管,所述耐张主体管借助所述连接段压接套设于所述夹持管外壁,所述夹持管内压接固定有内衬轴,所述内衬轴内部沿轴向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数量等于组成芯棒的碳纤维芯的数量,所述通孔直径与所述碳纤维芯直径相适配,所述通孔与所述碳纤维芯的位置相对应。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段外壁沿轴向设有一组环形槽,所述耐张主体管内壁借助所述环形槽紧密压接于所述连接段。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引流板与所述引流线夹上设有相互适配的开口,所述引流板与所述引流线夹借助所述开口螺栓连接,所述螺栓至少为两个。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通孔环形阵列均匀设置,所述内衬轴端面为蜂窝网状。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内衬轴为软铝材料。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耐张线夹包括耐张钢锚、耐张主体管、固定连接于耐张主体管管体的引流板、与引流板固定连接的引流线夹,耐张钢锚包括连接段,连接段一端设有拉环,拉环用于与输电铁塔相连接,另一端设有夹持管,夹持管用于夹持芯棒,耐张主体管借助连接段压接套设于夹持管外壁,夹持管内压接固定有内衬轴,内衬轴内部沿轴向设有若干通孔,通孔数量等于组成芯棒的碳纤维芯的数量,通孔直径与碳纤维芯直径相适配,通孔与碳纤维芯的位置相对应,使用时,将导线端部外层铝导体剥开,露出芯棒20-30cm,芯棒穿过耐张主体管,将组成芯棒的每股碳纤维芯分别插入内衬轴的各个对应通孔内,然后将内衬轴插入到夹持管中,再通过模具液压压接,让内衬轴与夹持管之间、内衬轴与芯棒之间都紧密接合,然后再将连接段插入到耐张主体管内,并借助连接段处的环形槽将耐张主体管与耐张钢锚紧密压接在一起,环形槽增大了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和接触面积,同时起到限位作用,每股碳纤维芯分开安装于内衬轴内,使得每根芯棒周围均被软态金属抱握,从而达到受力均匀,避免出现碳纤维芯断裂的情况,同时也更便于将应力直接传递到耐张钢锚上,使得拉环可以承受更大的拉力,有效防止芯棒从内衬轴内脱滑;引流板与引流线夹上设有相互适配的开口,引流板与引流线夹借助开口螺栓连接,拆装方便,省时省力,螺栓至少为两个,起到定位作用,且更加牢固可靠;内衬轴内部的通孔环形阵列均匀设置,端面为蜂窝网状,受力位置合理,使得芯棒受力更加均匀,减小每股碳纤维芯所受压紧力的差距;内衬轴为软铝材料,软铝有着较好的韧性和延展性,更加适合液压压接的方式,有助于芯棒与内衬轴更好的接合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内衬轴内部沿轴向设有若干通孔的结构,巧妙的将芯棒的每股碳纤维芯分开安装,使得芯棒的受力均匀,避免出现碳纤维芯断裂的情况,同时也更便于将应力直接传递到耐张钢锚上,使得拉环可以承受更大的拉力,有效防止芯棒从内衬轴内脱滑。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耐张线夹外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耐张线夹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B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耐张钢锚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内衬轴端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图5中A-A剖视图;图中:1、耐张钢锚,2、耐张主体管,3、引流板,4、引流线夹,5、连接段,6、拉环,7、夹持管,8、内衬轴,9、通孔,10、环形槽,11、开口,12、碳纤维芯。具体实施方式多股碳纤维线缆配套的耐张线夹,用于夹紧由碳纤维芯12组成的导线,包括耐张钢锚1、耐张主体管2、固定连接于所述耐张主体管2管体的引流板3、与所述引流板3固定连接的引流线夹4,所述耐张钢锚1包括连接段5,所述连接段5一端设有拉环6,另一端设有夹持管7,所述耐张主体管2借助所述连接段5压接套设于所述夹持管7外壁,所述夹持管7内压接固定有内衬轴8,所述内衬轴8内部沿轴向设有若干通孔9,所述通孔9数量等于组成芯棒的碳纤维芯12的数量,所述通孔9直径与所述碳纤维芯12直径相适配,所述通孔9与所述碳纤维芯12的位置相对应。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多股碳纤维线缆配套的耐张线夹,用于夹紧由碳纤维芯12组成的导线,包括耐张钢锚1、耐张主体管2、固定连接于所述耐张主体管2管体的引流板3、与所述引流板3固定连接的引流线夹4,所述耐张钢锚1包括连接段5,所述连接段5一端设有拉环6,另一端设有夹持管7,所述耐张主体管2借助所述连接段5压接套设于所述夹持管7外壁,所述夹持管7内压接固定有内衬轴8,所述内衬轴8内部沿轴向设有若干通孔9,所述通孔9数量等于组成芯棒的碳纤维芯12的数量,所述通孔9直径与所述碳纤维芯12直径相适配,所述通孔9与所述碳纤维芯12的位置相对应。本实施例中,耐张线夹包括耐张钢锚1、耐张主体管2、固定连接于耐张主体管2管体的引流板3、与引流板3固定连接的引流线夹4,耐张钢锚1包括连接段5,连接段5一端设有拉环6,拉环6用于与输电铁塔相连接,另一端设有夹持管7,夹持管7用于夹持芯棒,耐张主体管2借助连接段5压接套设于夹持管7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股碳纤维线缆配套的耐张线夹,用于夹紧由碳纤维芯(12)组成的导线,包括耐张钢锚(1)、耐张主体管(2)、固定连接于所述耐张主体管(2)管体的引流板(3)、与所述引流板(3)固定连接的引流线夹(4),所述耐张钢锚(1)包括连接段(5),所述连接段(5)一端设有拉环(6),另一端设有夹持管(7),所述耐张主体管(2)借助所述连接段(5)压接套设于所述夹持管(7)外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管(7)内压接固定有内衬轴(8),所述内衬轴(8)内部沿轴向设有若干通孔(9),所述通孔(9)数量等于组成芯棒的碳纤维芯(12)的数量,所述通孔(9)直径与所述碳纤维芯(12)直径相适配,所述通孔(9)与所述碳纤维芯(12)的位置相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多股碳纤维线缆配套的耐张线夹,用于夹紧由碳纤维芯(12)组成的导线,包括耐张钢锚(1)、耐张主体管(2)、固定连接于所述耐张主体管(2)管体的引流板(3)、与所述引流板(3)固定连接的引流线夹(4),所述耐张钢锚(1)包括连接段(5),所述连接段(5)一端设有拉环(6),另一端设有夹持管(7),所述耐张主体管(2)借助所述连接段(5)压接套设于所述夹持管(7)外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管(7)内压接固定有内衬轴(8),所述内衬轴(8)内部沿轴向设有若干通孔(9),所述通孔(9)数量等于组成芯棒的碳纤维芯(12)的数量,所述通孔(9)直径与所述碳纤维芯(12)直径相适配,所述通孔(9)与所述碳纤维芯(12)的位置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志强宋利强宋聚强宋福如齐保军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