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货物校正定位机构的输送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3951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货物校正定位机构的输送线,包括若干节输送单元、第二限位件及定位驱动装置;每个所述输送单元包括驱动机构、升降机、第一限位件、输送架、检测装置、若干个辊筒卡件和若干个辊筒;所述辊筒的两端各嵌入一所述辊筒卡件的所述第一卡槽内,从而在所述辊筒损坏后,可直接将损坏的辊筒从所述辊筒卡件上取出,无需拆卸所述输送单元,维修更方便,减少维修工时,降低维修成本。通过第一限位件进行初定位,然后通过所述定位驱动装置推动托盘贴靠在所述第二限位件上,进行二次定位,从而将托盘限位在预定的位置,使得每个托盘的位置保持统一,便于后续货物整形以及装货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货物校正定位机构的输送线
本技术涉及集装箱货物装卸
,特别是一种带货物校正定位机构的输送线。
技术介绍
申请人于2019.9.16同时申请了专利技术和技术专利:一种集装箱的上料机构,技术申请号为201921535249.7,专利技术申请号为201910871076.4,其说明书中记载了一种飞翼集装箱或快开式侧帘箱的货物装卸系统的实施例。实现了自动装卸货物,提高了货物装卸的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但是,在具体实施中发现还存在以下缺点:一、其输送装置上的辊筒的两端是固定在输送架顶部的两侧支撑管材内部的,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在连续装卸货物过程中,长时间使用后,辊筒会发生磨损、损坏等情况,需要进行维修。而现有的结构在维修时,需要将输送架顶部的两侧支撑管材全部拆卸,才能进行更换损坏的滚筒,而此时没有损坏的辊筒也一样被拆卸了,这在后期重新装配时,需要花费大量的工时;或者采用另一种维修方式:即将有损坏的辊筒对应的输送单元整个替换掉,而这样导致维修成本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带货物校正定位机构的输送线,通过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对托盘进行位置校正,起到统一基准的作用。辊筒则嵌接在辊筒卡件内,从而在辊筒损坏后,可直接将辊筒从辊筒卡件上拆卸取出即可,减少维修工时,降低维修成本。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货物校正定位机构的输送线,包括若干节输送单元;若干节所述输送单元首尾相邻拼接成一列或一排;其中,每个所述输送单元包括驱动机构、升降机、第一限位件、输送架、检测装置、若干个辊筒卡件和若干个辊筒;每个所述辊筒卡件的顶部向下开设有一第一卡槽;所述辊筒卡件的数量=2*辊筒的数量;所述辊筒的两端各嵌入一所述辊筒卡件的所述第一卡槽内;每个所述辊筒卡件连接于所述输送架上,且各个所述辊筒平行等间隔布置;所述驱动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输送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有的所述辊筒进行同步旋转运动;所述升降机架设在所述输送单元的下方;所述第一限位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升降机的输出端,且沿横向布置;所述检测装置固定连接于所述输送架;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固定连接于其中一节所述输送单元的所述输送架上,并沿纵向布置;定位驱动装置,所述定位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输送架的一侧,且其输出端沿横向布置,并朝向所述第二限位件。进一步地,每个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同步齿轮、主动齿轮、第一链条及第二链条;其中,所述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输送架;所述主动齿轮固定套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每个所述辊筒的一端固定套设有两所述同步齿轮;所述第一链条分别和所述主动齿轮、其中一所述同步齿轮相啮合;所述辊筒上的一所述同步齿轮和一相邻的所述辊筒上正相对的所述同步齿轮用一所述第二链条啮合连接在一起;所述辊筒上的另一所述同步齿轮则和另一个相邻的所述辊筒上正相对的所述同步齿轮用一所述第二链条啮合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件为限位环片;其中,每个所述辊筒上固定套设有所述第二限位件。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为液压缸。进一步地,所述输送架的顶部两侧对称设置有水平支撑杆;每个所述水平支撑杆的内侧面开设有敞口的第二卡槽;每个所述辊筒卡件的外侧面设有卡块;所述卡块嵌入所述第二卡槽内。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片和螺栓;所述连接片上开设有两个通孔;每个所述水平支撑杆的外侧面的前后两端分别开设有一螺孔;每个所述连接片上的两所述通孔分别用一所述螺栓穿过,然后其中一所述螺栓锁入一所述输送单元的前端的所述螺孔内,另一所述螺栓锁入相邻的所述输送单元的后端的所述螺孔内。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驱动装置包括两第一执行元件、一推杆及底部支撑架;两所述第一执行元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底部支撑架,且输出端沿横向布置;所述推杆固定连接于两所述第一执行元件的输出端,且沿纵向布置,所述推杆高于所述辊筒的顶面。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一种带货物校正定位机构的输送线,包括若干节输送单元、第二限位件及定位驱动装置;每个所述输送单元包括驱动机构、升降机、第一限位件、输送架、检测装置、若干个辊筒卡件和若干个辊筒;所述辊筒的两端各嵌入一所述辊筒卡件的所述第一卡槽内,从而在所述辊筒损坏后,可直接将损坏的辊筒从所述辊筒卡件上取出,无需拆卸所述输送单元,维修更方便,减少维修工时,降低维修成本。所述第二限位件固定连接于其中一节所述输送单元的所述输送架上,并沿纵向布置;所述定位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输送架的一侧,且其输出端沿横向布置,并朝向所述第二限位件;通过第一限位件进行初定位,然后通过所述定位驱动装置推动托盘贴靠在所述第二限位件上,进行二次定位,从而将托盘限位在预定的位置,使得每个托盘的位置保持统一,便于后续货物整形以及装货物。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和图2为本技术的输送线用于一种货物自动装卸的系统和整形系统的立体图。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输送单元其中一辊筒分解后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输送单元其中一辊筒分解后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的输送单元其中一辊筒分解后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所述的输送单元其中一辊筒分解后的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所述的同步齿轮的一种布置方式的示意图。图9和图10为本技术的定位驱动装置对应的输送单元用于一种整形系统的立体图。图11和图12为整形系统的抱夹校正件的立体图。图13是本技术的定位驱动装置和对应的输送单元用于对托盘定位的立体图。图14是本技术的定位驱动装置和对应的输送单元用于对托盘定位的主视图。图15是图14中的B-B剖视图。图16是本技术的定位驱动装置和对应的输送单元用于一种整形系统对托盘整形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所述的输送线100;节输送单元1,驱动机构11,电机111,同步齿轮112,主动齿轮113,第一链条114,第二链条115,升降机12,第一限位件13,竖板131,横板132,输送架14,水平支撑杆141,第二卡槽1411,螺孔1412,检测装置15,辊筒卡件16,第一卡槽161,卡块162,辊筒17,支架18;第二限位件2,定位驱动装置3,第一执行元件31,推杆32,底部支撑架33;连接片4;螺栓5;一种货物自动装卸的系统200;整形系统300,整形支撑架301,抱夹校正件302,侧板3021,中间板3022。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设计构思是:(1)所述辊筒17的两端各嵌入一所述辊筒卡件16的所述第一卡槽161内;每个所述辊筒卡件16连接于所述输送架14上;从而在所述辊筒17损坏后,可直接将损坏的辊筒17从所述辊筒卡件16上取出,无需拆卸所述输送单元1,维修更方便,减少维修工时,降低维修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货物校正定位机构的输送线,其特征在于:包括/n若干节输送单元;若干节所述输送单元首尾相邻拼接成一列或一排;其中,每个所述输送单元包括驱动机构、升降机、第一限位件、输送架、检测装置、若干个辊筒卡件和若干个辊筒;每个所述辊筒卡件的顶部向下开设有一第一卡槽;所述辊筒卡件的数量=2*辊筒的数量;所述辊筒的两端各嵌入一所述辊筒卡件的所述第一卡槽内;每个所述辊筒卡件连接于所述输送架上,且各个所述辊筒平行等间隔布置;所述驱动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输送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有的所述辊筒进行同步旋转运动;所述升降机架设在所述输送单元的下方;所述第一限位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升降机的输出端,且沿横向布置;所述检测装置固定连接于所述输送架;/n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固定连接于其中一节所述输送单元的所述输送架上,并沿纵向布置;/n定位驱动装置,所述定位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输送架的一侧,且其输出端沿横向布置,并朝向所述第二限位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货物校正定位机构的输送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干节输送单元;若干节所述输送单元首尾相邻拼接成一列或一排;其中,每个所述输送单元包括驱动机构、升降机、第一限位件、输送架、检测装置、若干个辊筒卡件和若干个辊筒;每个所述辊筒卡件的顶部向下开设有一第一卡槽;所述辊筒卡件的数量=2*辊筒的数量;所述辊筒的两端各嵌入一所述辊筒卡件的所述第一卡槽内;每个所述辊筒卡件连接于所述输送架上,且各个所述辊筒平行等间隔布置;所述驱动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输送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有的所述辊筒进行同步旋转运动;所述升降机架设在所述输送单元的下方;所述第一限位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升降机的输出端,且沿横向布置;所述检测装置固定连接于所述输送架;
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固定连接于其中一节所述输送单元的所述输送架上,并沿纵向布置;
定位驱动装置,所述定位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输送架的一侧,且其输出端沿横向布置,并朝向所述第二限位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货物校正定位机构的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同步齿轮、主动齿轮、第一链条及第二链条;
其中,所述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输送架;所述主动齿轮固定套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
每个所述辊筒的一端固定套设有两所述同步齿轮;
所述第一链条分别和所述主动齿轮、其中一所述同步齿轮相啮合;
所述辊筒上的一所述同步齿轮和一相邻的所述辊筒上正相对的所述同步齿轮用一所述第二链条啮合连接在一起;所述辊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毓珩邹小青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国化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