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货物整形的抱夹校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3951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货物整形的抱夹校正装置,包括两抱夹校正件和总支撑架;每个所述抱夹校正件包括两第一竖板和一第二竖板;每个所述第一竖板的内侧面为第一竖直校正平面;所述第二竖板的内侧面为第二竖直校正平面;两所述第一竖板绕竖直轴线同步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二竖板,且呈对称布置;其中,两所述抱夹校正件呈相向对称布置,且两所述第二竖板沿横向同步相向或同步背离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总支撑架。通过两个第二竖板同步相向或背离运动,进而带动整个抱夹校正件呈进行同步开合运动,并通过第一竖板旋转,将货物在四个侧面进行同步推正,便于后续装卸货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货物整形的抱夹校正装置
本技术涉及货物自动装卸
,特别是一种货物整形的抱夹校正装置。
技术介绍
在货物装卸过程,通常货物是堆叠在托盘上的,由于是人工堆叠或者运输过程颠簸等因素,造成堆叠的货物发生倾斜、或者参差不齐。而对于自动装卸来说,对于托盘上的货物的堆叠有要求,需要将货物进行校正,尽量保证货物在托盘上的位置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保证自动装卸过程位置的精确性。因此,需要设计新的校正装置来对托盘上的货物进行校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货物整形的抱夹校正装置,通过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来对货物进行校正,将货物摆正,以便后续的装卸货物时保证位置精度。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货物整形的抱夹校正装置,包括抱夹校正件,有两个;每个所述抱夹校正件包括两第一竖板和一第二竖板;每个所述第一竖板的内侧面为第一竖直校正平面;所述第二竖板的内侧面为第二竖直校正平面;两所述第一竖板绕竖直轴线同步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二竖板,且呈对称布置;总支撑架,所述总支撑架具有一两端敞口的空腔;其中,两所述抱夹校正件呈相向对称布置,且两所述第二竖板沿横向同步相向或同步背离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总支撑架,并位于所述空腔内。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抱夹校正件还包括至少一对第一执行元件;每对中,其中一所述第一执行元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竖板的外侧面,且其输出端连接于一所述第一竖板的外侧面;另一所述第一执行元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竖板的外侧面,且其输出轴连接于另一所述第一竖板的外侧面;两个所述第一执行元件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以所述第二竖板的中线呈对称布置。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抱夹校正件有两对所述第一执行元件;两对所述第一执行元件呈上下布置。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抱夹校正件还包括顶板;所述顶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竖板的顶端;第一滑动组,所述第一滑动组连接于所述顶板和所述总支撑架。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抱夹校正件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竖板的底端;第二滑动组,所述第二滑动组连接于所述底板和所述总支撑架。进一步地,所述总支撑架包括水平框架,有一个,两所述第一滑动组连接于所述水平框架;竖直框架,有两个,两所述竖直框架固定连接于所述水平框架的底端,且呈对称布置;底部支架,有两个,所述底部支架一一对应固定连接于所述竖直框架的底部内侧面;所述第二滑动组一一对应连接于所述底部支架。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一种货物整形的抱夹校正装置,包括两抱夹校正件和总支撑架;每个所述抱夹校正件包括两第一竖板和一第二竖板;每所述第一竖板的内侧面为第一竖直校正平面;所述第二竖板的内侧面为第二竖直校正平面;两所述第一竖板绕竖直轴线同步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二竖板,且呈对称布置;其中,两所述抱夹校正件呈相向对称布置,且两所述第二竖板沿横向同步相向或同步背离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总支撑架,并位于所述空腔内。通过两个第二竖板同步相向或背离运动,进而带动整个抱夹校正件呈进行同步开合运动,并通过第一竖板旋转,将货物在四个侧面进行同步推正,便于后续装卸货物。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和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整形系统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的整形系统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整形系统的侧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整形系统的俯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抱夹校正件的后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抱夹校正件的主视图。图8和图9是本技术的抱夹校正件的第一竖板处于打开状态的立体图。图10和图11是本技术的抱夹校正件的第一竖板处于闭合校正状态的立体图。图12和图13是本技术的总支撑架、推动机构和定位驱动装置的立体图。图14是本技术的总支撑架、推动机构和定位驱动装置的主视图。图15是本技术的总支撑架、推动机构和定位驱动装置的俯视图。图16和图17是本技术的整形系统隐藏定位机构后的立体图。图18是本技术的定位机构和托盘与货物定位的立体图。图19是本技术的定位机构和托盘与货物定位的主视图。图20是图19中的A-A剖视图。图21是本技术的整形系统整形托盘和货物的立体图。图22是本技术的整形系统整形托盘和货物的主视图。图23是本技术的输送单元将第一限位件后方截断后的立体图。图24是本技术的输送单元将第一限位件后方截断后的主视图。图25是本技术的输送单元将第一限位件后方截断后的侧视图。图26是本技术的输送单元将第一限位件后方截断后的俯视图。图27是本技术的辊筒和同步齿轮的布置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抱夹校正件1,第一竖板11,第一竖直校正平面111,第一凸耳112,第二竖板12,第二竖直校正平面121,第二凸耳122,螺母13,螺栓14,第一执行元件15,顶板16,第一滑动组17,支座171,转轴172,第一轴承173,竖直轴174,第二轴承175,支撑框176,底板18,第二滑动组19;定位机构2,第一限位件21,升降机22,定位驱动装置23,第三执行元件231,推杆232,定位支撑架24,输送驱动机构241,电机2411,同步齿轮2412,主动齿轮2413,第一链条2414,第二链条2415,输送架242,水平支撑杆2421,第二卡槽24211,辊筒卡件243,第一卡槽2431,卡块2432,辊筒244,第二限位件25,升降机固定座221,横板211,竖板212;总支撑架3,空腔31,水平框架32,横管321,平条3211,竖直框架33,底部支架34;推动机构4,第二执行元件41。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设计构思是:通过两个第二竖板12同步相向或背离运动,进而带动整个抱夹校正件1呈进行同步开合运动,并通过第一竖板11旋转,校正过程通过第一竖板11和第二竖板12的内侧面作为校正平面使用,将货物在四个侧面进行同步推正,便于后续装卸货物。请参阅图1至图27所示。实施例:本技术所述的抱夹校正装置用于一种货物的整形系统,如下:一种货物的整形系统,包括抱夹校正件1,有两个;每个所述抱夹校正件1包括两第一竖板11和一第二竖板12;每个所述第一竖板11的内侧面为第一竖直校正平面111;所述第二竖板12的内侧面为第二竖直校正平面121;两所述第一竖板11绕竖直轴线同步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二竖板12,且呈对称布置;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竖板11和第二竖板12的背面都设有加强龙骨,第一竖板11设有第一凸耳112,第二竖板设有第二凸耳122,每个第一凸耳112的上下两侧各设有一第二凸耳122,从上方的第二凸耳122开设有一穿孔贯穿第一凸耳112和下方的第二凸耳122,然后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货物整形的抱夹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抱夹校正件,有两个;每个所述抱夹校正件包括两第一竖板和一第二竖板;每个所述第一竖板的内侧面为第一竖直校正平面;所述第二竖板的内侧面为第二竖直校正平面;两所述第一竖板绕竖直轴线同步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二竖板,且呈对称布置;/n总支撑架,所述总支撑架具有一两端敞口的空腔;/n其中,/n两所述抱夹校正件呈相向对称布置,且两所述第二竖板沿横向同步相向或同步背离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总支撑架,并位于所述空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货物整形的抱夹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抱夹校正件,有两个;每个所述抱夹校正件包括两第一竖板和一第二竖板;每个所述第一竖板的内侧面为第一竖直校正平面;所述第二竖板的内侧面为第二竖直校正平面;两所述第一竖板绕竖直轴线同步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二竖板,且呈对称布置;
总支撑架,所述总支撑架具有一两端敞口的空腔;
其中,
两所述抱夹校正件呈相向对称布置,且两所述第二竖板沿横向同步相向或同步背离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总支撑架,并位于所述空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货物整形的抱夹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抱夹校正件还包括至少一对第一执行元件;
每对中,其中一所述第一执行元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竖板的外侧面,且其输出端连接于一所述第一竖板的外侧面;
另一所述第一执行元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竖板的外侧面,且其输出轴连接于另一所述第一竖板的外侧面;
两个所述第一执行元件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以所述第二竖板的中线呈对称布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毓珩邹小青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国化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