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车辆检修用零件运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3710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车辆检修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地铁车辆检修用零件运输装置,包括设置有货斗的车体,车体设置有一对主动轮和一对从动轮,从动轮的直径小于主动轮的直径,且同侧的主动轮和从动轮通过履带连接,且车体设置有驱动主动轮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通过控制器与设置在车把手上的控制手柄电连接,且车体下端位于所述从动轮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撑杆和第二驱动机构,撑杆的上端和车体铰接,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撑杆转动,且还包括限位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车体辆车履带式结构,以将主动轮和从动轮联动,且在驱动车体时,从动轮在前,进而从动轮高于铁轨障碍物,以使履带与铁轨接触,完成跨越铁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铁车辆检修用零件运输装置
本技术涉及车辆检修设备的
,尤其是一种地铁车辆检修用零件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地铁在运行一段时间后需要定期检修,由于需要检测的地铁列车不便于移动,测试它的设备必须能够移动并进行检测,因此将试验器和其他工具全部设备装入一辆小车中,以便于移动。而现有技术中的运输小车的车轮直径较小,两个车轮的车体在横向通过铁道时,车轮经常陷入铁轨两侧凹坑内或者由于轨道和地面的高度差阻挡车轮前进,需要人前搬后抬才能将单车试验器移出凹坑和横跨过轨道,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地铁车辆检修用零件运输装置,以方便横跨铁轨,提高检测效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地铁车辆检修用零件运输装置,包括设置有货斗的车体,所述车体设置有一对主动轮和一对从动轮,所述从动轮的直径小于主动轮的直径,且同侧的主动轮和从动轮通过履带连接,所述车体的一端设置有车把手,且所述车体设置有驱动所述主动轮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通过控制器与设置在所述车把手上的控制手柄电连接,且所述车体下端位于所述从动轮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撑杆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撑杆的上端和车体铰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撑杆转动,且还包括限位机构,以使撑杆转动到竖直状态。进一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电机。进一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动推杆。进一步,限位机构包括行程开关,所述行程开关通过控制器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电连接。进一步,所述撑杆的数量为一对,一对所述撑杆并列设置,且所述撑杆之间通过横杆连接。进一步,所述货斗内设置有多纵横交错的隔板以将货斗分隔为多个容纳腔。进一步,所述从动轮之间的转动轴通过轴承座与第二电动推杆的活塞杆铰接,且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底座和车体铰接。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地铁车辆检修用零件运输装置结构与众不同,操作方便,利用车体辆车履带式结构,以将主动轮和从动轮联动,且在驱动车体时,从动轮在前,进而从动轮高于铁轨障碍物,以使履带与铁轨接触,进而第一驱动机构驱动主动轮带动履带转动,完成跨越铁轨,方便快捷,从而克服由于轨道和地面的高度差影响车体的通过性。另,在停放车体时,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撑杆转动到竖直位置,以与主动轮配合平衡支撑车体。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附图1为一种地铁车辆检修用零件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一种地铁车辆检修用零件运输装置的车体下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把手,2.控制手柄,3.货斗,4.车体,5.行程开关,6.撑杆,7.第二驱动机构,8.从动轮,9.履带,10.主动轮,11.转动轴,12.第二电动推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和2所示,作为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地铁车辆检修用零件运输装置,包括设置有货斗3的车体4,通过货斗3装载检测工具,车体4设置有一对主动轮10和一对从动轮8,主动轮10之间和从动轮8之间通过转动轴11连接,从动轮8的直径小于主动轮10的直径,且同侧的主动轮10和从动轮8通过履带9连接,车体4的一端设置有车把手1,以便于工作人员推拉掌控方向,且车体4设置有驱动主动轮10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通过控制器与设置在车把手1上的控制手柄2电连接,继而通过控制手柄2操控车体4的行进动作,且车体4下端位于从动轮8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撑杆6和第二驱动机构7,撑杆6的上端和车体4铰接,第二驱动机构7驱动所述撑杆6绕自身上端与车体4的铰接点转动,且在实际使用中,还包括限位机构,以使撑杆6转动到竖直状态。应用本技术提供的地铁车辆检修用零件运输装置时,利用车体4辆车履带9式结构,以将主动轮10和从动轮8联动,且在驱动车体4时,从动轮8在前,进而从动轮8高于铁轨障碍物,以使履带9与铁轨接触,进而第一驱动机构驱动主动轮10带动履带9转动,完成跨越铁轨,方便快捷,从而克服由于轨道和地面的高度差影响车体4的通过性;另,在停放车体4时,通过第二驱动机构7驱动撑杆6转动到竖直位置,以与主动轮10配合平衡支撑车体4。具体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电机通过传动装置驱动主动轮10之间连接的转动轴11,进而带动主动轮10转动,或者电机为轮毂电机,通过轮毂电机直接驱动转动轴11转动。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第二驱动机构7包括第一电动推杆,第一电动推杆的活塞杆和撑杆6侧面铰接,底部与车体4铰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限位机构包括行程开关5,行程开关5通过控制器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7电连接,即当第一电动推杆驱动撑杆6转动直至撑杆6和行程开关5接触,行程开关5向控制器发送信号,控制器控制电动推杆停止动作。为了更好的技术效果,撑杆6的数量为一对,一对所述撑杆6并列设置,且所述撑杆6之间通过横杆连接,可将第一电动推杆和横杆连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货斗3内设置有多纵横交错的隔板以将货斗3分隔为多个容纳腔,每个容纳腔放置同类工具,方便检测时寻找工具。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从动轮8之间的转动轴11通过轴承座与第二电动推杆12的活塞杆铰接,且第二电动推杆12的底座和车体4铰接,进而通过调节人第二电动推杆12的长度以调整从动轮8的竖直高度,进而实现从动轮8与地面接触,以与主动轮10配合支撑车体4,即履带9的下端水平与地面接触,保持车体4水平,只需工作人员启动第一驱动机构即可,无需人员掌控车把手1,用于行走在平直路段,且该种方式可代替支撑机构以停放车体4。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铁车辆检修用零件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货斗的车体,所述车体设置有一对主动轮和一对从动轮,所述从动轮的直径小于主动轮的直径,且同侧的主动轮和从动轮通过履带连接,所述车体的一端设置有车把手,且所述车体设置有驱动所述主动轮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通过控制器与设置在所述车把手上的控制手柄电连接,且所述车体下端位于所述从动轮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撑杆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撑杆的上端和车体铰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撑杆转动,且还包括限位机构,以使撑杆转动到竖直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车辆检修用零件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货斗的车体,所述车体设置有一对主动轮和一对从动轮,所述从动轮的直径小于主动轮的直径,且同侧的主动轮和从动轮通过履带连接,所述车体的一端设置有车把手,且所述车体设置有驱动所述主动轮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通过控制器与设置在所述车把手上的控制手柄电连接,且所述车体下端位于所述从动轮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撑杆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撑杆的上端和车体铰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撑杆转动,且还包括限位机构,以使撑杆转动到竖直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辆检修用零件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红李宏利孟磊刘峻峰易楠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