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操作便捷的后排座椅解锁手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3634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操作便捷的后排座椅解锁手柄,装配于固定侧翼上,包括Z形解锁操作手柄、手柄底座、扭簧、转轴和解锁拉索,解锁拉索连接Z形解锁操作手柄,Z形解锁操作手柄套设于手柄底座内,扭簧套在转轴上,且扭簧的一端连接Z形解锁操作手柄,另一端连接手柄底座,Z形解锁操作手柄对称设有两个第一轴孔,手柄底座对称设有两个第二轴孔,两个第一轴孔和两个第二轴孔通过转轴相连接,手柄底座竖直装配于固定侧翼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带固定侧翼的座椅靠背,在固定侧翼布置了一种塑料件解锁手柄,解决了肩部扣手调节不符合人机、软质拉带容易被埋藏的问题,同时使手柄与靠背整体外观更协调、更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操作便捷的后排座椅解锁手柄
本技术涉及汽车座椅解锁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操作便捷的后排座椅解锁手柄。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汽车座椅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提高舒适性后排座椅靠背使用调角器可使靠背可向前、向后调节,一般后排调角器的解锁装置与拉索连接,人再操作拉索另一端的解锁手柄。现有座椅靠背的固定侧翼1已有的解锁结构为:参见图4和图5,靠背内侧的调角器转轴上焊接一个解锁拨片10,再通过软质拉带11连接到外侧解锁手柄,人再操作与解锁手柄连接的软质拉带实现靠背解锁调角。现有的软质拉带解锁型式缺点为:1)软质拉带11不能固定,容易自然下垂,坐垫翻起来后再复位会遮挡软质拉带11,影响操作便利性;2)软质拉带11可以沿不同角度拉伸解锁,不同角度的操作力臂影响操作力大小的一致性,存在解锁失效风险。又有现有专利文献,专利名称为“一种汽车第二排座椅靠背解锁的手柄机构”,专利申请号为CN201921879550.X,公开了一种汽车第二排座椅靠背解锁的手柄机构,包括安装在汽车第二排座椅靠背上的手柄底座、L形的解锁手柄、扭簧、旋转轴,解锁手柄的拐角处通过旋转轴与手柄底座铰接,扭簧套在旋转轴上,扭簧的一端插入设在手柄底座上的扭簧固定座中,扭簧的另一端插入设在解锁手柄上的扭簧插孔中,手柄底座的底部设有用于固定拉索外壳头部的拉索壳固定座,解锁手柄的短边上设有用于安装拉索内芯头部的拉索头安装孔。有益效果是:优化了靠背解锁的手柄机构,使解锁手柄能够相对于手柄底座能够顺畅的转动;缩短旋转轴与拉索内芯头部之间的距离能够减少解锁时对解锁手柄自由端所需施加的拉力。在该专利中,手柄底座为水平安装,宽度占用空间大,回弹时与底座接触面大,且需要缓冲柱胶垫进行消音,操作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操作便捷的后排座椅解锁手柄,针对带固定侧翼的座椅靠背,在固定侧翼布置了一种塑料件解锁手柄,解决了肩部扣手调节不符合人机、软质拉带容易被埋藏的问题,同时使手柄与靠背整体外观更协调、更便捷。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操作便捷的后排座椅解锁手柄,装配于座椅靠背的固定侧翼上,包括Z形解锁操作手柄、手柄底座、扭簧、转轴和解锁拉索,所述解锁拉索连接所述Z形解锁操作手柄,所述Z形解锁操作手柄套设于所述手柄底座内,所述扭簧套在所述转轴上,且所述扭簧的一端连接所述Z形解锁操作手柄,另一端连接所述手柄底座,所述Z形解锁操作手柄对称设有两个第一轴孔,所述手柄底座对称设有两个第二轴孔,两个所述第一轴孔和两个所述第二轴孔通过所述转轴相连接,所述手柄底座竖直装配于所述固定侧翼上。优选地,所述手柄底座通过螺栓装配于所述固定侧翼上。优选地,还包括拉索支架,所述拉索支架上设有解锁拨片,所述解锁拉索远离所述Z形解锁操作手柄的一端连接所述解锁拨片,所述拉索支架与所述手柄底座过盈配合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操作便捷的后排座椅解锁手柄,应用于固定侧翼,比常规的软质拉带解锁便捷,解锁面位于竖直方向,通过拨动Z形解锁操作手柄,调整解锁拉索的长度实现后排座椅的解锁,解决操作不便利、解锁力大小不一致的问题,同时使整个解锁手柄与固定侧翼外观看起来更协调、更美观。此外,手柄底座沿竖直方向布置,宽度占用空间小,回弹时与底座接触面小,不需要缓冲柱胶垫进行消音噪音就很小。本技术的操作便捷的后排座椅解锁手柄,Z形解锁操作手柄的零件结构为倒钩型式,转轴内置于操作区域后方占用空间小。塑料解锁手柄转轴的装配型式为通过转轴花型卡刺与手柄底座过盈配合固定,不需在转轴另一侧使用挡圈。整个解锁手柄集成模块化安装在固定侧翼上,可灵活运用于后排可放倒型式座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操作便捷的后排座椅解锁手柄的结构拆解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操作便捷的后排座椅解锁手柄的装配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操作便捷的后排座椅解锁手柄的装配后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
技术介绍
中的现有座椅靠背的固定侧翼的解锁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方式
技术介绍
中的现有座椅靠背的固定侧翼的装配图。图中,1-固定侧翼,2-Z形解锁操作手柄,3-手柄底座,4-扭簧,5-转轴,6-解锁拉索,7-第一轴孔,8-第二轴孔,9-拉索支架,10-解锁拨片,11-软质拉带,12-调角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3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请同时参见图1-3,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操作便捷的后排座椅解锁手柄,装配于座椅靠背的固定侧翼1上,包括Z形解锁操作手柄2、手柄底座3、扭簧4、转轴5和解锁拉索6。解锁拉索6连接Z形解锁操作手柄2,Z形解锁操作手柄2套设于手柄底座3内。扭簧4套在转轴5上,且扭簧4的一端连接Z形解锁操作手柄2,另一端连接手柄底座3。Z形解锁操作手柄2对称设有两个第一轴孔7,手柄底座3对称设有两个第二轴孔8,两个第一轴孔7和两个第二轴孔8通过转轴5相连接。手柄底座3竖直装配于固定侧翼1上。本技术的操作便捷的后排座椅解锁手柄应用于固定侧翼1,比常规的软质拉带解锁便捷,解锁面位于竖直方向,装配好后,座椅在正常工作状态时,Z形解锁操作手柄2处在初始位置。当要翻动或折叠靠背时,向外拨动Z形解锁操作手柄2,可以调整解锁拉索6的长度,在Z形解锁操作手柄2被向外拨动过程中,靠背调节机构通过解锁拉索6的作用同时被慢慢解锁,当Z形解锁操作手柄2被拨动到解锁位置时,靠背调节机构完全被解锁,此时靠背即可翻动或折叠;当翻转或折叠完毕,松开Z形解锁操作手柄2,Z形解锁操作手柄2在扭簧4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整个解锁手柄的解锁角度及方向固定,解决操作不便利、解锁力大小不一致的问题,同时使整个解锁手柄与固定侧翼1外观看起来更协调、更美观。此外,手柄底座3沿竖直方向布置,宽度占用空间小,回弹时与座椅底座接触面小,不需要缓冲柱胶垫消音噪音就很小。本技术采用Z形解锁操作手柄2,与现有的L形解锁手柄相比,转轴5隐藏在手柄底座3后方,方便操作的同时,显得更美观。扭簧4可以在撤去拨动力后向Z形解锁操作手柄2提供回复的恢复力。转轴5先后依次穿过手柄底座3外侧的第二轴孔8、Z形解锁操作手柄2外侧的第一轴孔7、扭簧4、Z形解锁操作手柄2内侧的第一轴孔7和手柄底座3内侧的第二轴孔8,以将Z形解锁操作手柄2、手柄底座3和扭簧4串联起来。在本实施方式中,整个解锁手柄为塑料硬质材料,操作质感更舒适。整个解锁手柄位置固定,不会被遮挡,避免软质织带被埋藏无法直观操作问题,同时人乘坐时可轻易实现操作座椅的解锁。在本实施方式中,手柄底座3通过螺栓装配于固定侧翼1上,整个解锁手柄集成模块化安装在固定侧翼1上,可灵活运用于后排可放倒型式座椅。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拉索支架9,拉索支架9上设有解锁拨片10,解锁拉索6远离Z形解锁操作手柄2的一端连接解锁拨片10。通过拨动Z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操作便捷的后排座椅解锁手柄,装配于座椅靠背的固定侧翼上,其特征在于,包括Z形解锁操作手柄、手柄底座、扭簧、转轴和解锁拉索,所述解锁拉索连接所述Z形解锁操作手柄,所述Z形解锁操作手柄套设于所述手柄底座内,所述扭簧套在所述转轴上,且所述扭簧的一端连接所述Z形解锁操作手柄,另一端连接所述手柄底座,所述Z形解锁操作手柄对称设有两个第一轴孔,所述手柄底座对称设有两个第二轴孔,两个所述第一轴孔和两个所述第二轴孔通过所述转轴相连接,所述手柄底座竖直装配于所述固定侧翼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操作便捷的后排座椅解锁手柄,装配于座椅靠背的固定侧翼上,其特征在于,包括Z形解锁操作手柄、手柄底座、扭簧、转轴和解锁拉索,所述解锁拉索连接所述Z形解锁操作手柄,所述Z形解锁操作手柄套设于所述手柄底座内,所述扭簧套在所述转轴上,且所述扭簧的一端连接所述Z形解锁操作手柄,另一端连接所述手柄底座,所述Z形解锁操作手柄对称设有两个第一轴孔,所述手柄底座对称设有两个第二轴孔,两个所述第一轴孔和两个所述第二轴孔通过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汀荣周盛晓石平
申请(专利权)人:佛吉亚柳州汽车座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