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率多腔室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2578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率多腔室反应釜,包括安装架、外壳、冷却室和加热室,所述安装架内安装有外壳,所述外壳中间一侧安装有第一出料管,所述外壳内底部设置有安装室,所述安装室顶部的外壳内部设置有冷却室,所述冷却室顶部的外壳内部设置有加热室,所述加热室内转动安装有第二搅拌轴,所述第二搅拌轴上安装有第二搅拌桨,所述加热室一侧安装有加热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外壳内设置有冷却室和加热室,通过冷却室内的冷却管进行室内冷却,用以完成冷却反应,通过加热室内的加热管对室内进行加热,用以完成加热反应,避免因单腔室导致在反应不同物料时的局限性,有效地提高了该反应釜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率多腔室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反应釜
,具体为一种高效率多腔室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的即是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反应釜要求能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和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在需要对物料进行反应时需要使用到反应釜,这时需要一种高效率多腔室反应釜。现有的反应釜存在的缺陷是:1、现有的反应釜大多为单腔室,在进行物料不同的反应时,需要进行更换反应釜来完成反应作业,导致其使用较为麻烦;2、现有的反应釜在进行出料时较为困难,容易使物料在反应室内堵塞,影响后续反应工作;3、现有的反应釜在进行反应时,对内部的温度等情况知晓度较低,导致无法在反应错误时及时进行更改,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效率多腔室反应釜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率多腔室反应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率多腔室反应釜,包括安装架、外壳、冷却室和加热室,所述安装架内安装有外壳,所述外壳顶部安装有电机,所述外壳一侧靠顶部安装有第一进料口,且外壳一侧靠中间安装有第二进料口,所述外壳一侧安装有温度传感器,且外壳一侧安装有振动器,所述外壳底部设置有下料口,所述外壳正面设置有观察窗,所述外壳中间一侧安装有第一出料管,且第一出料管上安装有第一电子阀门,所述外壳内底部设置有安装室,所述安装室内安装有与下料口配合使用的第二出料管,且第二出料管上安装有第二电子阀门,所述安装室顶部的外壳内部设置有冷却室,所述冷却室内转动安装有第一搅拌轴,且第一搅拌轴上安装有第一搅拌桨,所述冷却室一侧安装有冷却管,所述冷却室顶部的外壳内部设置有加热室,所述加热室内转动安装有第二搅拌轴,所述第二搅拌轴底端与第一搅拌轴对接,且第二搅拌轴的顶端与电机的输出端对接安装,所述第二搅拌轴上安装有第二搅拌桨,所述加热室一侧安装有加热管。优选的,所述冷却管外侧安装有第一玻璃罩。优选的,所述加热管外侧安装有第二玻璃罩。优选的,所述第二出料管端部与冷却室对接安装。优选的,所述安装架底部安装有支腿。优选的,所述外壳背面安装有检修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在外壳内设置有冷却室和加热室,通过冷却室内的冷却管进行室内冷却,用以完成冷却反应,通过加热室内的加热管对室内进行加热,用以完成加热反应,避免因单腔室导致在反应不同物料时的局限性,有效地提高了该反应釜的适用性。2、本技术通过在外壳外侧安装有振动器,通过振动器对外壳进行振动,将内部的物料振散,使其能顺利下料,避免因出料困难导致反应釜使用麻烦,有效地提高了该反应釜对于出料功能的优化。3、本技术通过在外壳外侧安装有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对冷却室和加热室内的温度进行检测,当温度有异常时可以进行提示,使工作人员及时进行调整,避免因不知晓加热室和冷却室内部的情况导致物料反应工作失败,有效地加强了该反应釜对工作人员的辅助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外壳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安装架;101、支腿;2、外壳;201、电机;202、第一进料口;203、第二进料口;204、温度传感器;205、振动器;206、下料口;207、观察窗;208、检修门;3、第一出料管;301、第一电子阀门;4、安装室;401、第二出料管;402、第二电子阀门;5、冷却室;501、第一搅拌轴;502、第一搅拌桨;503、第一玻璃罩;504、冷却管;6、加热室;601、第二搅拌轴;602、第二搅拌桨;603、第二玻璃罩;604、加热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高效率多腔室反应釜,包括安装架1、外壳2、冷却室5和加热室6,安装架1底部安装有支腿101,安装架1内安装有外壳2,外壳2顶部安装有电机201,电动机是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一种设备,它是利用通电线圈(也就是定子绕组)产生旋转磁场并作用于转子(如鼠笼式闭合铝框)形成磁电动力旋转扭矩,电机201转动,通过第一搅拌轴501和第二搅拌轴601带动第一搅拌桨502和第二搅拌桨602转动,对冷却室5和加热室6内的物料进行搅拌加速其反应速率,电机201可采用TCH32-750-30SP,外壳2一侧靠顶部安装有第一进料口202,且外壳2一侧靠中间安装有第二进料口203;具体的,外壳2一侧安装有温度传感器204,本技术通过在外壳2外侧安装有温度传感器204,通过温度传感器204对冷却室5和加热室6内的温度进行检测,当温度有异常时可以进行提示,使工作人员及时进行调整,避免因不知晓加热室6和冷却室5内部的情况导致物料反应工作失败,有效地加强了该反应釜对工作人员的辅助性,温度传感器204可采用SBWZ-2460;具体的,外壳2一侧安装有振动器205,本技术通过在外壳2外侧安装有振动器205,振动器205的控制原理为半波整流,电磁线圈由交流电经二极管整流供电,当线路接通后,正半周脉动直流电压加在电磁线圈上,由电磁铁的作用,在振动体和机座之间产生脉冲电磁力,振动体被吸引,此时弹性系统贮存势能,在负半周二极管不导通,电磁力消失,借助弹性系统贮存的势能,使振动体向相反的方向振动,这样周而复始,振动体便以交流电的频率往复振动,通过振动器205对外壳2进行振动,将内部的物料振散,使其能顺利下料,避免因出料困难导致反应釜使用麻烦,有效地提高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率多腔室反应釜,包括安装架(1)、外壳(2)、冷却室(5)和加热室(6),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内安装有外壳(2),所述外壳(2)顶部安装有电机(201),所述外壳(2)一侧靠顶部安装有第一进料口(202),且外壳(2)一侧靠中间安装有第二进料口(203),所述外壳(2)一侧安装有温度传感器(204),且外壳(2)一侧安装有振动器(205),所述外壳(2)底部设置有下料口(206),所述外壳(2)正面设置有观察窗(207),所述外壳(2)中间一侧安装有第一出料管(3),且第一出料管(3)上安装有第一电子阀门(301),所述外壳(2)内底部设置有安装室(4),所述安装室(4)内安装有与下料口(206)配合使用的第二出料管(401),且第二出料管(401)上安装有第二电子阀门(402),所述安装室(4)顶部的外壳(2)内部设置有冷却室(5),所述冷却室(5)内转动安装有第一搅拌轴(501),且第一搅拌轴(501)上安装有第一搅拌桨(502),所述冷却室(5)一侧安装有冷却管(504),所述冷却室(5)顶部的外壳(2)内部设置有加热室(6),所述加热室(6)内转动安装有第二搅拌轴(601),所述第二搅拌轴(601)底端与第一搅拌轴(501)对接,且第二搅拌轴(601)的顶端与电机(201)的输出端对接安装,所述第二搅拌轴(601)上安装有第二搅拌桨(602),所述加热室(6)一侧安装有加热管(60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率多腔室反应釜,包括安装架(1)、外壳(2)、冷却室(5)和加热室(6),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内安装有外壳(2),所述外壳(2)顶部安装有电机(201),所述外壳(2)一侧靠顶部安装有第一进料口(202),且外壳(2)一侧靠中间安装有第二进料口(203),所述外壳(2)一侧安装有温度传感器(204),且外壳(2)一侧安装有振动器(205),所述外壳(2)底部设置有下料口(206),所述外壳(2)正面设置有观察窗(207),所述外壳(2)中间一侧安装有第一出料管(3),且第一出料管(3)上安装有第一电子阀门(301),所述外壳(2)内底部设置有安装室(4),所述安装室(4)内安装有与下料口(206)配合使用的第二出料管(401),且第二出料管(401)上安装有第二电子阀门(402),所述安装室(4)顶部的外壳(2)内部设置有冷却室(5),所述冷却室(5)内转动安装有第一搅拌轴(501),且第一搅拌轴(501)上安装有第一搅拌桨(502),所述冷却室(5)一侧安装有冷却管(504),所述冷却室(5)顶部的外壳(2)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锰罗彪杨艳超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精瑜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