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排泥的沉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2368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排泥的沉淀装置,应用于沉淀池,其中,包括:倾斜沉淀结构;一条状的上底盘,倾斜沉淀结构的一侧宽度方向与上底盘形成以上底盘为轴可旋转的铰接;一条状的下底盘,倾斜沉淀结构的另一侧宽度方向与下底盘形成以下底盘为轴可旋转的铰接;其中,下底盘两端固定于沉淀池中,上底盘至少一端连接一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被配制成可控制的驱动下底盘于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间移动。有益效果:通过在倾斜沉淀结构的两端分别铰接上底盘和下底盘,并通过连接上底盘的驱动装置驱动倾斜沉淀结构摆动,使倾斜沉淀结构中的颗粒和污泥排入到积泥区,以保证沉淀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排泥的沉淀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排泥的沉淀装置。
技术介绍
沉淀是水处理工艺中固液分离的重要环节,其运行状况直接影响出水水质,现有的沉淀装置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处理效率与出水水质明显下降,以及可靠性降低。现有技术中,水处理沉淀工艺常用斜管沉淀池,也就是将管状组件倾斜成与水平面呈60°左右,放置于沉淀池中,在水流从下向上流动的过程中,水中附带的颗粒和污泥沉淀众多倾斜的管状组件的底部,而后自动滑下进行排放。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手段通常会出现倾斜的管状组件内的颗粒和污泥排放不彻底,从而影响沉淀效率。因此,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自动排泥的沉淀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排泥的沉淀装置,应用于沉淀池,其中,包括:倾斜沉淀结构;一条状的上底盘,所述倾斜沉淀结构的一侧宽度方向与所述上底盘形成以所述上底盘为轴可旋转的铰接;一条状的下底盘,所述倾斜沉淀结构的另一侧宽度方向与所述下底盘形成以所述下底盘为轴可旋转的铰接;其中,所述下底盘两端固定于所述沉淀池中,所述上底盘至少一端连接一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被配制成可控制的驱动所述下底盘于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间移动。优选的,所述倾斜沉淀结构为一片斜板,或者复数根相互平行的斜管。优选的,所述斜板上具有矩形横截面形状的凹槽,或者所述斜管横截面为矩形。优选的,所述下底盘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以所述倾斜沉淀结构长度方向朝向所述上底盘的一端为原点,所述倾斜沉淀结构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小于0度,且绝对值小于所述下底盘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倾斜沉淀结构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的绝对值。优选的,所述下底盘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以所述倾斜沉淀结构长度方向朝向所述上底盘的一端为原点,所述倾斜沉淀结构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度。优选的,还包括一称重装置,所述称重装置设置于所述下底盘的底部,并与所述驱动装置形成控制连接,当所述称重装置检测到所述下底盘的重量到达或超过预定值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下底盘由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优选的,所述称重装置为压力开关,所述压力开关包括控制压力的弹性元件,通过调整所述弹性元件的倔强系数设定所述预定值。优选的,所述称重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微处理器及电子开关,通过调整微处理器的参数设定所述预定值。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油缸、及液压控制回路,所述液压回路上具有控制所述油缸工作的电磁换向阀,所述电磁换向阀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称重装置;或者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气缸、及气压控制回路,所述气压控制回路上具有控制所述气缸工作的电磁换向阀,所述电磁换向阀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称重装置;或者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缸、及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上具有控制所述电缸工作的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称重装置。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沉淀池,其中,包括:一水池;如上述所述的自动排泥的沉淀装置。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通过在倾斜沉淀结构的两端分别铰接上底盘和下底盘,并通过连接上底盘的驱动装置驱动倾斜沉淀结构摆动,使倾斜沉淀结构中的颗粒和污泥排入到积泥区,以保证沉淀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下底盘在第一位置时的沉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下底盘在第二位置时的沉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上述附图标记表示说明:倾斜沉淀结构1;上底盘2;下底盘3;驱动装置4;称重装置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排泥的沉淀装置,应用于沉淀池,结合图1、2所示,其中,包括:倾斜沉淀结构1;一条状的上底盘2,倾斜沉淀结构1的一侧宽度方向与上底盘2形成以上底盘2为轴可旋转的铰接;一条状的下底盘3,倾斜沉淀结构1的另一侧宽度方向与下底盘3形成以下底盘3为轴可旋转的铰接;其中,下底盘3两端固定于沉淀池(图中未显示)中,上底盘2至少一端连接一驱动装置4,驱动装置4被配制成可控制的驱动下底盘3于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间移动。本实施例中,将倾斜沉淀结构1的上端铰接一条状的上底盘2,并在上底盘2的一端连接驱动装置4,在倾斜沉淀结构1的下端铰接一条状的下底盘3,从而通过驱动装置4驱动倾斜沉淀结构1摆动,使得倾斜沉淀结构1内的颗粒及污泥等杂质排放彻底,以保证沉淀效率。在一种较优的实施例中,倾斜沉淀结构1为一片斜板,或者复数根相互平行的斜管。具体地,上述倾斜沉淀结构1可以为一片斜板,或者由多根相互平行的斜管组成。在一种较优的实施例中,斜板上具有矩形横截面形状的凹槽,或者斜管横截面为矩形。具体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当倾斜沉淀结构1为一片斜板时,则该斜板上具有矩形横截面形状的凹槽,从而当水流从下向上流时,使得水流中的颗粒和污泥沉淀在凹槽内。当倾斜沉淀结构1为复数根相互平行的斜管时,当水流从下向上流时,使得水流中的颗粒和污泥沉淀在斜管内。在一种较优的实施例中,下底盘3位于第一位置时,以倾斜沉淀结构1长度方向朝向上底盘2的一端为原点,倾斜沉淀结构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小于0度,且绝对值小于下底盘3位于第二位置时,倾斜沉淀结构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的绝对值。具体地,当下底盘3位于第一位置时,如图1所示,以倾斜沉淀结构1长度方向朝向上底盘2的一端为原点,倾斜沉淀结构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小于0度,进一步,由于在上述驱动装置4摆动倾斜沉淀结构1的作用下,使得下底盘3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如图2所示,此时,以倾斜沉淀结构1长度方向朝向上底盘2的一端为原点,倾斜沉淀结构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的绝对值为90°左右,其大于下底盘3位于第一位置时倾斜沉淀结构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在一种较优的实施例中,下底盘3位于第一位置时,以倾斜沉淀结构1长度方向朝向上底盘2的一端为原点,倾斜沉淀结构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度。具体地,如图1所示,当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下底盘3位于第一位置时,倾斜沉淀结构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一般为-60度。在一种较优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称重装置5,称重装置5设置于下底盘3的底部,并与驱动装置4形成控制连接,当称重装置5检测到下底盘3的重量到达或超过预定值时控制驱动装置4驱动下底盘3由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排泥的沉淀装置,应用于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n倾斜沉淀结构;/n一条状的上底盘,所述倾斜沉淀结构的一侧宽度方向与所述上底盘形成以所述上底盘为轴可旋转的铰接;/n一条状的下底盘,所述倾斜沉淀结构的另一侧宽度方向与所述下底盘形成以所述下底盘为轴可旋转的铰接;/n其中,所述下底盘两端固定于所述沉淀池中,所述上底盘至少一端连接一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被配制成可控制的驱动所述下底盘于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间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排泥的沉淀装置,应用于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倾斜沉淀结构;
一条状的上底盘,所述倾斜沉淀结构的一侧宽度方向与所述上底盘形成以所述上底盘为轴可旋转的铰接;
一条状的下底盘,所述倾斜沉淀结构的另一侧宽度方向与所述下底盘形成以所述下底盘为轴可旋转的铰接;
其中,所述下底盘两端固定于所述沉淀池中,所述上底盘至少一端连接一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被配制成可控制的驱动所述下底盘于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间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沉淀结构为一片斜板,或者复数根相互平行的斜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上具有矩形横截面形状的凹槽,或者所述斜管横截面为矩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盘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以所述倾斜沉淀结构长度方向朝向所述上底盘的一端为原点,所述倾斜沉淀结构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小于0度,且绝对值小于所述下底盘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倾斜沉淀结构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的绝对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盘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以所述倾斜沉淀结构长度方向朝向所述上底盘的一端为原点,所述倾斜沉淀结构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伦陈义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威派格智慧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