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耐高温材料加工的窑炉余热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0895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耐高温材料加工的窑炉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排气口、烘干房、窑炉和储油箱,所述排气口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保温管道,且保温管道右侧固定连接有油位表,并且油位表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器,所述烘干房前侧固定安装有烘干房门,且烘干房内壁上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小风扇,所述窑炉前侧固定安装有窑炉门,且窑炉内壁上端面固定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并且固定支架中部固定安装有加热管道,所述储油箱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保温管道,且储油箱上端面左侧固定安装有注油泵。该用于耐高温材料加工的窑炉余热利用装置相比现有采用冷却水管换热的窑炉余热利用装置,热能的回收利用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耐高温材料加工的窑炉余热利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窑炉余热利用装置
,具体为一种用于耐高温材料加工的窑炉余热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窑炉是一种常见的工业用高温处理设备,广泛用于特种陶瓷等各类陶资材料、微晶玻璃等新型建材、高级耐火材料、磨料磨具、催化剂等石化产品、金属氧化物等高新粉体材料以及金属热处理等制品物料的烧成焙烧和干燥,涉及电子、轻工、建材、冶金、石化、环保等多个行业。按照窑炉的加热方式分有火焰加热窑炉和电加热窑炉,而按照用途区分又有陶瓷窑炉、石灰窑炉、砖瓦窑炉、水泥窑炉、玻璃窑炉等等。窑炉在高温烧成焙烧产品或材料的同时会有大量的热能随着窑炉所产生的烟气以及窑炉本体散热损失掉,造成了极大的能源浪费。在能源日益紧缺的状况下,如何回收利用窑炉的余热已成为业内人士重点研发的方向之一。然而现有的窑炉余热利用装置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窑炉余热利用装置大多是利用窑炉烧成过程中生产的烟气热能对冷水进行加热,但是利用冷水加热只能局限于100度以下温度,对窑炉余热的利用不够充分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窑炉余热利用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耐高温材料加工的窑炉余热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现有的窑炉余热利用装置大多是利用窑炉烧成过程中生产的烟气热能对冷水进行加热,但是利用冷水加热只能局限于100度以下温度,对窑炉余热的利用不够充分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耐高温材料加工的窑炉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排气口、烘干房、窑炉和储油箱,所述排气口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保温管道,且保温管道右侧固定连接有油位表,并且油位表内部设有浮力球,并且油位表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器,所述烘干房前侧固定安装有烘干房门,且烘干房内壁上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小风扇,并且烘干房内壁上侧固定安装有网格板,并且网格板下次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并且固定支架中部固定安装有散热管道,且散热管道右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保温管道,并且保温管道外壁套设有隔热层,所述窑炉前侧固定安装有窑炉门,且窑炉内壁上端面固定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并且固定支架中部固定安装有加热管道,并且加热管道左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保温管道,所述储油箱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保温管道,且储油箱上端面左侧固定安装有注油泵。优选的,所述烘干房内壁上端等距安装有9个小风扇,且网格板与烘干房内壁上端的间距小于小风扇的长度。优选的,所述散热管道在烘干房内回形分布,且散热管道外壁等距连接有14个固定支架。优选的,所述加热管道在窑炉内回形分布,且加热管道外壁等距连接有13个固定支架。优选的,所述加热管道水平高度低于散热管道水平高度,且加热管道通过保温管道与散热管道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限位器水平高度低于排气口水平高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耐高温材料加工的窑炉余热利用装置利用窑炉烧成过程中生产的烟气热能对导热油进行加热,可以把窑炉高温烧制过程中产生的多余热能传导到导热油中,通常窑炉的烧制温度都在500度以上,余热利用装置吸收窑炉体中的多余热能可以使得导热油的油温达到150~300度,在窑炉中获得热能的导热油可以用于其他各种工业换热设备,这是热水及水蒸汽余热装置所不能达到的高温(150~300℃)技术指标,相比现有采用冷却水管换热的窑炉余热利用装置,热能的回收利用率高;1、设有排气口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保温管道,使得被窑炉余热加热后的导热油中的水汽通过排气口排出;2、保温管道右侧设有油位表,且油位表内部设有浮力球,并且油位表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器,使得导热油注入量到达上限时,浮力球接触限位器,限位器断开电源,使得导热油停止注入,防止导热油注入过多,可以通过油位表查看管道内油量;3、设有加热管道水平高度低于散热管道水平高度,且加热管道通过保温管道与散热管道固定连接,导热油在加热管道内加热,加热后导热油流入散热管道,烘干房内壁上端等距安装有9个小风扇,通过小风扇缓慢旋转,使得散热管道在烘干房内充分散热,充分利用窑炉余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窑炉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烘干房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油量表结构示意图。图中:1、排气口;2、油位表;3、烘干房;4、小风扇;5、网格板;6、散热管道;7、隔热层;8、窑炉;9、储油箱;10、保温管道;11、加热管道;12、固定支架;13、注油泵;14、窑炉门;15、烘干房门;16、浮力球;17、限位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耐高温材料加工的窑炉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排气口1、油位表2、烘干房3、小风扇4、网格板5、散热管道6、隔热层7、窑炉8、储油箱9、保温管道10、加热管道11、固定支架12、注油泵13、窑炉门14、烘干房门15、浮力球16和限位器17,排气口1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保温管道10,且保温管道10右侧固定连接有油位表2,并且油位表2内部设有浮力球16,并且油位表2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器17,烘干房3前侧固定安装有烘干房门15,且烘干房3内壁上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小风扇4,并且烘干房3内壁上侧固定安装有网格板5,并且网格板5下次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12,并且固定支架12中部固定安装有散热管道6,且散热管道6右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保温管道10,并且保温管道10外壁套设有隔热层7,窑炉8前侧固定安装有窑炉门14,且窑炉8内壁上端面固定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12,并且固定支架12中部固定安装有加热管道11,并且加热管道11左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保温管道10,储油箱9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保温管道10,且储油箱9上端面左侧固定安装有注油泵13。本例中烘干房3内壁上端等距安装有9个小风扇4,且网格板5与烘干房3内壁上端的间距小于小风扇4的长度,通过小风扇4缓慢旋转,使得散热管道6在烘干房3内充分散热,充分利用窑炉8余热。加热管道11水平高度低于散热管道6水平高度,且加热管道11通过保温管道10与散热管道6固定连接,且加热管道11在窑炉8内回形分布,且加热管道11外壁等距连接有13个固定支架12,且散热管道6在烘干房3内回形分布,且散热管道6外壁等距连接有14个固定支架12,导热油在加热管道11内充分吸收窑炉8的余热加热,加热后的导热油流入散热管道6,为烘干房3提供大量的热能。限位器17水平高度低于排气口1水平高度,加入导热油时,为了防止导热油加入过多,当导热油推动浮力球16触碰到限位器17时,注油泵13将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耐高温材料加工的窑炉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排气口(1)、烘干房(3)、窑炉(8)和储油箱(9),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1)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保温管道(10),且保温管道(10)右侧固定连接有油位表(2),并且油位表(2)内部设有浮力球(16),并且油位表(2)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器(17),所述烘干房(3)前侧固定安装有烘干房门(15),且烘干房(3)内壁上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小风扇(4),并且烘干房(3)内壁上侧固定安装有网格板(5),并且网格板(5)下次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12),并且固定支架(12)中部固定安装有散热管道(6),且散热管道(6)右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保温管道(10),并且保温管道(10)外壁套设有隔热层(7),所述窑炉(8)前侧固定安装有窑炉门(14),且窑炉(8)内壁上端面固定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12),并且固定支架(12)中部固定安装有加热管道(11),并且加热管道(11)左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保温管道(10),所述储油箱(9)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保温管道(10),且储油箱(9)上端面左侧固定安装有注油泵(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耐高温材料加工的窑炉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排气口(1)、烘干房(3)、窑炉(8)和储油箱(9),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1)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保温管道(10),且保温管道(10)右侧固定连接有油位表(2),并且油位表(2)内部设有浮力球(16),并且油位表(2)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器(17),所述烘干房(3)前侧固定安装有烘干房门(15),且烘干房(3)内壁上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小风扇(4),并且烘干房(3)内壁上侧固定安装有网格板(5),并且网格板(5)下次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12),并且固定支架(12)中部固定安装有散热管道(6),且散热管道(6)右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保温管道(10),并且保温管道(10)外壁套设有隔热层(7),所述窑炉(8)前侧固定安装有窑炉门(14),且窑炉(8)内壁上端面固定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12),并且固定支架(12)中部固定安装有加热管道(11),并且加热管道(11)左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保温管道(10),所述储油箱(9)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保温管道(10),且储油箱(9)上端面左侧固定安装有注油泵(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靖越任泓瑜任泓瑄任泓瑾高峰闫申刘贺任建全张建军王瑞平冯齐凤任忠平乔杰
申请(专利权)人:吕梁弘泽铝质耐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