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装置、通信控制方法及无线通信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0289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25
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搭载在车辆上,利用多个频道与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其中,所述多个频道包含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所述第一信道至少使用与所述第二信道中的无线信号的极化面具有相互正交关系的极化面的无线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无线通信装置、通信控制方法及无线通信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移动体之间的通信来实现信息共享的技术。
技术介绍
面向交通系统的高级化,以车辆间的信息共享等为目的的车车间通信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正在扩大。由于车辆间的信息共享以例如低延迟、低错误这样的高通信品质变得越稳定,越能够适用于广泛的应用,所以车车间通信中通信的稳定化是重要的。为了通信的稳定化,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技术,但由于容易应对例如通信环境的急剧变动或设备的故障等的发生,所以经常采用同时执行多个通信的方式。另一方面,如果在接近配置的多个通信中同时使用相同或接近的频道等无线资源,则相互成为其他通信的干扰,导致通信质量的不稳定,因此避免无线资源的冲突是重要的。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与如下的无线装置有关的技术:基于在设定的等待时间内进行的载波侦听的结果,以与其他通信速度不同的传输速率发送分组信号的无线装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13675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公开技术中,车载用终端等的各个通信机执行载波侦听,其他通信机在通信中停止本通信机的信号发送,由此防止多个通信机同时使用同一无线资源。另一方面,在进行载波侦听的情况下,不能预测到能够通信为止的等待时间,存在通信延迟不稳定的问题。另外,载波侦听本来就是使用同一通信信道进行多个通信时的结构,但在接近的多个通信机进行通信时,即使是不同的通信信道,也存在由于泄漏到频带外的信号的影响而概率性地产生载波侦听引起的通信等待这样的问题。例如,在为了高可靠性而在一台汽车上搭载多个收发机,将车车间通信路径多信道化,即使在一个信道中有故障也要能够持续通信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干扰,考虑在信道间改变频率。但是,安装在同一汽车上的接收机之间的距离相当短。例如,在汽车的宽度方向上排列2个接收机的情况下,其间隔以汽车的宽度为上限,为数cm~350cm左右,至多数米以内。另外,在组队行驶的车车间通信的情况下,前后的汽车间的通信是视野内的短距离通信,接收功率的衰减小。因此,电波也以大致相等的功率到达通信对方以外的接收机,可设想信道间的较大干扰。此时,如果为了避免干扰而进行上述载波侦听,则通信速度由于等待时间而降低。此外,在充分降低发送功率来抑制载波侦听引起的延迟的情况下,出现外部噪声等引起的通信延迟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同一移动体上的多个通信机同时进行通信时,使延迟时间等通信质量稳定化。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侧面是搭载在车辆上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搭载在第一移动体上的第一通信机和第二通信机,第一通信机和第二通信机使用多个频道进行通信,其中的一部分频道中使用的信号的极化面与另一部分频道中使用的信号的极化面正交。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同一移动体上的多个通信机同时进行通信时,能够使延迟时间等通信质量稳定化。附图说明图1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移动体的构成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构成框图。图3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车车间通信系统的构成图。图4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车车间通信系统的另一构成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车车间通信处理部的构成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车车间通信收发部的构成图。图7是由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LAN分组生成部生成的LAN发送信息的一例。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车车间通信控制部中的参数调整的流程的一个例子。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车车间通信控制部中的参数调整中使用的对应关系的例子。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车车间通信控制部中的参数调整的流程的另一例。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的车车间通信处理部的构成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以下说明的专利技术的构成中,对于相同部分或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在不同的附图之间共同使用相同的符号,有时省略重复的说明。在有多个具有相同或同样功能的要素的情况下,有时对相同的符号附加不同的下标来进行说明。但是,在不需要区别多个要素的情况下,有时省略下标来进行说明。本说明书等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等标记是为了识别构成要素而附加的,未必限定数量、顺序或其内容。此外,用于识别构成要素的编号用于每个上下文,并且在一个上下文中使用的编号在另一上下文中不一定表示相同的构成。另外,不妨碍用某个编号识别的构成要素兼有用其他编号识别的构成要素的功能。在以下说明的实施例之一中,解说了如下的例子:在移动体间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各个移动体具备第一收发信机及第二收发信机,在与不同的移动体中具备的收发信机之间进行通信时,第一收发信机和第二收发信机使用不同的信道,另外第一收发信机和第二收发信机使用具有不同的极化面的信号。实施例1图1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移动体的构成图。在图1所示的构成例中,在例如汽车等移动体100内具有车辆内网络(in-vehiclenetwork)110和车车间通信部120。车辆内网络110是在移动体100内的各设备间进行以控制信息为首的各种信息的通信的网络。车辆内网络110例如采用CAN(ControllerArea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或FlexRay(商标)等。车车间通信部120是进行无线通信的装置,将本移动体100内的车辆内网络110上的信息等发送到其他移动体100,并接收从其他移动体100内的车车间通信部120发送的信号,在本移动体100内的车辆内网络110等中展开信息。车车间通信部120具有车车间通信处理部(V2VProc.)122和多个车车间通信收发部121。车车间通信处理部122与车辆内网络110连接。车车间通信处理部122从车辆内网络110接收信息,转换面向车车间通信的信息的形式并发送到车车间通信收发部121。车车间通信处理部122还将从车车间通信收发部121接收到的信息从面向车车间通信的信息形式转换为面向车内网络的信息形式,将必要的信息发送给车内网络110。车车间通信收发部121具有天线,将从车车间通信处理部122接收到的信息作为无线信号发送。另外,车车间通信收发部121将接收无线信号而得到的信息发送到车车间通信处理部122。关于在车车间通信部120中使用的车车间通信的方式,例如可以是无线LAN(LocalAreaNetwork)、无线PAN(PersonalAreaNetwork)、DSRC(DedicatedShortRangeCommunications)等其他任意方式。在车车间通信部120中,在车车间通信处理部122与车车间通信收发部121之间的功能的划分考虑几种方式,但也可以是任意一种划分方法。例如,车车间通信处理部122和车车间通信收发部121通过有线LAN连接,在车车间通信收发部121中,考虑进行有线LAN信号和无线LAN等无线信号之间的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搭载在车辆上,使用多个频道与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之间进行无线通信,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特征在于,/n所述多个频道包括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n所述第一信道至少使用与所述第二信道中的无线信号的极化面具有相互正交关系的极化面的无线信号。/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90125 JP 2019-0114771.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搭载在车辆上,使用多个频道与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之间进行无线通信,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频道包括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
所述第一信道至少使用与所述第二信道中的无线信号的极化面具有相互正交关系的极化面的无线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收发部,其与所述第一信道对应,能够通过正交的两个极化面分别收发所述无线信号;以及
第二收发部,其与所述第二信道对应,能够通过正交的两个极化面分别收发所述无线信号,
所述第一收发部和所述第二收发部能够分别选择使用所述两个极化面的双方收发所述无线信号的第一通信模式和使用所述两个极化面的一方收发所述无线信号的第二通信模式,
在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中,所述第一收发部使用的极化面和所述第二收发部使用的极化面相互正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测定从所述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功率,根据所述接收功率,切换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测定从所述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功率,根据所述接收功率,向所述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发送包含用于切换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的信息的无线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获取搭载有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第一车辆和搭载有所述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第二车辆之间的车间距离,根据所述车间距离,切换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获取搭载有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第一车辆和搭载有所述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第二车辆之间的车间距离,根据所述车间距离,向所述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发送包含用于切换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的信息的无线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测定从所述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功率,根据所述接收功率,调节对所述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的所述无线信号的发送功率、和进行从所述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处理时的所述无线信号的衰减量中的至少一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测定从所述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接收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功率,并且基于所述接收功率,向所述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发送包含用于调节所述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的所述无线信号的发送功率、和所述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接收信号处理时的所述无线信号的衰减量中的至少一方的信息的无线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收发部,其与所述第一信道对应;
第二收发部,其与所述第二信道对应;以及
通信处理部,其连接到所述第一收发部和所述第二收发部,
所述第一收发部和所述第二收发部将基于从所述通信处理部输入的发送信息而生成的无线信号分别发送到所述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并将基于从所述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接收信息分别输出到所述通信处理部,
所述通信处理部将公共的所述发送信息输出到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玉木谕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