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栅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79323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格栅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格栅结构用于设置在冷凝出风口处,格栅结构包括:支架和顶盖,顶盖盖设在支架的顶部;第一环形格栅,设置在顶盖的下方,第一环形格栅与顶盖间隔设置,第一环形格栅的顶端处的遮盖面积小于顶盖的底端处的遮盖面积,沿第一环形格栅的顶端至第一环形格栅的底端的延伸方向,第一环形格栅的遮盖面积逐渐增大;其中,格栅结构还包括:顶部加热件,设置在顶盖的内侧;和/或,第一加热件,设置在第一环形格栅的内圈。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在下雪和结冰天气无法有效化去积雪和冰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格栅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本技术涉及空调零部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格栅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的空调系统是实现对车厢内空气进行制冷、加热、换气和空气净化的装置。它可以为乘车人员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降低驾驶员的疲劳强度,提高行车安全。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它没有发动机热量,在冬天里,新能源汽车一般都采用热泵加热或热敏电阻(PTC)加热。但是,PTC比较耗电,严重缩短了汽车的续航里程,在新能源汽车上使用有局限性。因此,更多车厂倾向于采用热泵加热。然而,热泵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受到环境的限制,比如下雪和结冰天气的影响,积雪会把空调的冷凝器的出风口全部覆盖,使得冷凝器无法通风。积雪、结冰问题都会导致无法开机。在高需求时车内却无法使用空调制热。目前,低温环境下的防雪措施主要是在系统及控制逻辑方面,启动空调时通过化霜程序,通过翅片管式换热器自身散发的热量给裸露在外的换热器化去积雪或冰等,此方法解决换热器上积雪、结冰问题有一定效果,但客车空调的外风机也是裸露在整机外部的,在温度更低或下雪时间长后极有可能外风机处进入积雪结冰导致风机无法转动,因此无法开机制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格栅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下雪和结冰天气无法对格栅结构外的积雪和冰进行有效去除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格栅结构,格栅结构用于设置在冷凝出风口处,格栅结构包括:支架和顶盖,顶盖盖设在支架的顶部;第一环形格栅,设置在顶盖的下方,第一环形格栅与顶盖间隔设置,第一环形格栅的顶端处的遮盖面积小于顶盖的底端处的遮盖面积,沿第一环形格栅的顶端至第一环形格栅的底端的延伸方向,第一环形格栅的遮盖面积逐渐增大;其中,格栅结构还包括:顶部加热件,设置在顶盖的内侧;和/或,第一加热件,设置在第一环形格栅的内圈。进一步地,沿顶盖的顶端至顶盖底端的延伸方向,顶盖的遮盖面积逐渐增大。进一步地,第一环形格栅的底端处的遮盖面积大于顶盖的底端处的遮盖面积。进一步地,格栅结构还包括:第二环形格栅,设置在第一环形格栅的下方,第二环形格栅与第一环形格栅间隔设置,第二环形格栅的顶端处的遮盖面积小于第一环形格栅的底端处的遮盖面积,沿第二环形格栅的顶端至第二环形格栅的底端的延伸方向,第二环形格栅的遮盖面积逐渐增大。进一步地,第二环形格栅的底端处的遮盖面积大于第一环形格栅的底端处的遮盖面积。进一步地,格栅结构还包括:第二加热件,设置在第二环形格栅的内圈。进一步地,第二加热件的管长大于第一加热件的管长。进一步地,第一加热件为环形管结构;和/或,第二加热件为环形管结构。进一步地,格栅结构还包括风速检测仪;风速检测仪的检测头朝向顶盖和第一环形格栅之间的间隙设置;和/或,风速检测仪的检测头朝向第一环形格栅和第二环形格栅之间的间隙设置。进一步地,支架包括:底座,底座为环形座结构;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和第三支杆,第一支杆的第一端、第二支杆的第一端和第三支杆的第一端均间隔设置在底座上,第一支杆的第二端、第二支杆的第二端和第三支杆的第二端均连接设置,以使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和第三支杆支撑第一环形格栅和第二环形格栅。进一步地,第一支杆的第二端、第二支杆的第二端和第三支杆的第二端连接以形成连接支撑端,支架还包括:支撑立杆,支撑立杆的底端与连接支撑端连接,顶盖设置在支撑立杆的顶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空调系统包括:空调器;格栅结构,设置在空调器的冷凝出风口处,格栅结构为上述提供的格栅结构。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下雪或结冰天气时,顶部加热件和第一加热件同时工作进行加热,以使格栅结构外侧的雪或冰融化,并在顶盖和第一环形格栅的作用下使融化的水流下。具体的,由于第一环形格栅的顶端处的遮盖面积小于顶盖的底端处的遮盖面积,且沿第一环形格栅的顶端至第一环形格栅的底端的延伸方向,第一环形格栅的遮盖面积逐渐增大,这样,使得顶盖上的水不会进入格栅结构内部从而流入冷凝风口内以对空调系统内部的结构进行保护,同时也便于使顶盖上的水在第一环形格栅的导流作用下顺利流下。因此,通过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在下雪和结冰天气无法对格栅结构外的积雪和冰进行有效去除。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格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箭头代表气流的流动方向);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格栅结构的爆炸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格栅结构的安装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支架;11、底座;12、第一支杆;13、第二支杆;14、第三支杆;15、支撑立杆;20、顶盖;21、顶部加热件;31、第一环形格栅;32、第二环形格栅;33、第三环形格栅;34、第四环形格栅;41、第一加热件;42、第二加热件;43、第三加热件;44、第四加热件;50、风速检测仪;60、格栅结构;70、空调器。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格栅结构60,格栅结构60用于设置在冷凝出风口处,且格栅结构60可以为顶置在空调器70的顶部的设置方式。格栅结构60包括支架10、顶盖20和第一环形格栅31,顶盖20盖设在支架10的顶部,顶盖20上没有镂空部,以便于使顶盖20能够有效进行遮盖。第一环形格栅31设置在顶盖20的下方,第一环形格栅31与顶盖20间隔设置,第一环形格栅31的顶端处的遮盖面积小于顶盖20的底端处的遮盖面积,沿第一环形格栅31的顶端至第一环形格栅31的底端的延伸方向,第一环形格栅31的遮盖面积逐渐增大。其中,格栅结构60还包括顶部加热件21,顶部加热件21设置在顶盖20的内侧;或者,格栅结构60还包括第一加热件41,第一加热件41设置在第一环形格栅31的内圈;或者,格栅结构60还包括顶部加热件21和第一加热件41,顶部加热件21设置在顶盖20的内侧,第一加热件41设置在第一环形格栅31的内圈。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第一环形格栅31的遮盖面积可以理解第一环形格栅31的环形外圈对应的面积。优选的,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融化格栅结构60外侧的雪或冰,格栅结构60还包括顶部加热件21和第一加热件41,顶部加热件21设置在顶盖20的内侧,第一加热件41设置在第一环形格栅31的内圈。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格栅结构60,在下雪或结冰天气时,顶部加热件21和第一加热件41同时工作进行加热,以使格栅结构60外侧的雪或冰融化,并在顶盖20和第一环形格栅31的作用下使融化的水流下。具体的,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格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结构用于设置在冷凝出风口处,所述格栅结构包括:/n支架(10)和顶盖(20),所述顶盖(20)盖设在所述支架(10)的顶部;/n第一环形格栅(31),设置在所述顶盖(20)的下方,所述第一环形格栅(31)与所述顶盖(20)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环形格栅(31)的顶端处的遮盖面积小于所述顶盖(20)的底端处的遮盖面积,沿所述第一环形格栅(31)的顶端至所述第一环形格栅(31)的底端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环形格栅(31)的遮盖面积逐渐增大;/n其中,所述格栅结构还包括:/n顶部加热件(21),设置在所述顶盖(20)的内侧;和/或,/n第一加热件(41),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格栅(31)的内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格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结构用于设置在冷凝出风口处,所述格栅结构包括:
支架(10)和顶盖(20),所述顶盖(20)盖设在所述支架(10)的顶部;
第一环形格栅(31),设置在所述顶盖(20)的下方,所述第一环形格栅(31)与所述顶盖(20)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环形格栅(31)的顶端处的遮盖面积小于所述顶盖(20)的底端处的遮盖面积,沿所述第一环形格栅(31)的顶端至所述第一环形格栅(31)的底端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环形格栅(31)的遮盖面积逐渐增大;
其中,所述格栅结构还包括:
顶部加热件(21),设置在所述顶盖(20)的内侧;和/或,
第一加热件(41),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格栅(31)的内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栅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顶盖(20)的顶端至所述顶盖(20)底端的延伸方向,所述顶盖(20)的遮盖面积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格栅(31)的底端处的遮盖面积大于所述顶盖(20)的底端处的遮盖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结构还包括:
第二环形格栅(32),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格栅(31)的下方,所述第二环形格栅(32)与所述第一环形格栅(31)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环形格栅(32)的顶端处的遮盖面积小于所述第一环形格栅(31)的底端处的遮盖面积,沿所述第二环形格栅(32)的顶端至所述第二环形格栅(32)的底端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环形格栅(32)的遮盖面积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格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格栅(32)的底端处的遮盖面积大于所述第一环形格栅(31)的底端处的遮盖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格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结构还包括:
第二加热件(42),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格栅(32)的内圈。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晓航焦鹏飞蒋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