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8361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变阻尼器,包括驱动盘、第一减振盘、第二减振盘、梯形花键毂、梯形阻尼片、弹性件和盘芯;第一减振盘和第二减振盘分别位于驱动盘两侧;梯形花键毂固定于第一减振盘,且一侧设置有周向延伸的第一斜楔体;梯形阻尼片固定于驱动盘,且一侧设置有周向延伸的第二斜楔体,第二斜楔体和第一斜楔体相楔合;梯形阻尼片的另一侧将弹性件压紧于第二减振盘;盘芯连接梯形花键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梯形花键毂和梯形阻尼片相楔合,可通过调节梯形花键毂相对梯形阻尼片转动的角度来控制摩擦阻尼;当第一斜楔体的凹槽与第二斜楔体的凸台进行配合时,摩擦阻尼小;当第一斜楔体的凸台与第二斜楔体的凸台进行配合时,摩擦阻尼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变阻尼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底盘传动系统的
,具体涉及一种可变阻尼器。
技术介绍
混合动力车运行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的行驶工况,如怠速工况、驱动工况以及发电工况等,不同的工况需要各自对应的减振频率。随着对汽车运行过程中驾乘舒适度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混合动力车的不断发展,尤为需要为混合动力车匹配一款高性能的减振器。双质量飞轮虽然整体具有良好的减振性能,但其结构中并没有可调阻尼的多级可变阻尼机构,无法更好地优化整车各个工况下的减振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表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变阻尼器,以实现阻尼器可设置不同的阻尼,满足阻尼器在各个不同工况下的阻尼要求。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变阻尼器,包括驱动盘、第一减振盘、第二减振盘、梯形花键毂、梯形阻尼片、弹性件和盘芯;所述驱动盘用于连接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一减振盘和所述第二减振盘分别位于所述驱动盘两侧;所述梯形花键毂固定于所述第一减振盘,且一侧设置有第一斜楔体,所述第一斜楔体呈环状围绕所述梯形花键毂的轴心线设置;所述梯形阻尼片固定于所述驱动盘,且一侧设置有第二斜楔体,所述第二斜楔体呈环状围绕所述梯形阻尼片的轴心线设置,所述第二斜楔体和所述第一斜楔体相楔合;所述梯形阻尼片的另一侧将所述弹性件压紧于所述第二减振盘;所述盘芯连接所述梯形花键毂,且所述盘芯用于连接变速箱。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盘上沿周向开设有至少一个弹簧槽,所述弹簧槽内均设置有弧形弹簧;所述第一减振盘和所述第二减振盘靠近所述驱动盘的一侧均沿轴向设置有至少一个挡块,所述挡块与所述弹簧槽交替设置;所述弧形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挡块。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减振盘和所述第二减振盘上均开设有与所述弹簧槽相配的限位槽,所述第一减振盘和所述第二减振盘远离所述驱动盘的一侧均设置有用于阻挡所述弧形弹簧的限位板。进一步的,所述梯形花键毂远离所述第一减振盘的内侧设置有凸环;所述凸环贯穿所述梯形阻尼片、所述驱动盘和所述波形弹簧且紧贴所述第二减振盘;所述第一减振盘、所述凸环、所述第二减振盘通过铆钉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梯形阻尼片远离所述梯形花键毂的一侧粘贴于所述驱动盘的一侧;所述波形弹簧的一侧紧贴所述驱动盘的另一侧,所述波形弹簧的另一侧紧贴所述第二减振盘。进一步的,所述凸环外侧设置有外齿,所述驱动盘内侧设置有与所述外齿相适配的齿槽,所述齿槽的槽宽大于所述外齿的齿宽。进一步的,所述凸环的内侧设置有内齿,所述盘芯插设于所述凸环内且与所述内齿啮合。进一步的,所述盘芯的内侧设置有内花键,用于和所述变速箱输入轴上的外花键相适配。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为波形弹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梯形花键毂和梯形阻尼片相楔合,可通过调节梯形花键毂相对梯形阻尼片转动的角度来控制摩擦阻尼;当转动梯形花键毂使第一斜楔体的凹槽与第二斜楔体的凸台进行配合时,波形弹簧压缩量小,产生的压力小,所以摩擦阻尼小;当转动梯形花键毂使第一斜楔体的凸台与第二斜楔体的凸台进行配合时,波形弹簧压缩量大,产生的压力大,所以摩擦阻尼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变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梯形花键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梯形阻尼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可变阻尼系统处于小阻尼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可变阻尼系统处于大阻尼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可变阻尼器的可变阻尼效果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驱动盘;11、弹簧槽;12、齿槽;21、第一减振盘;22、第二减振盘;23、限位槽;24、限位板;25、挡块;3、弧形弹簧;4、梯形花键毂;41、第一斜楔体;42、凸环;43、外齿;44、内齿;5、梯形阻尼片;51、第二斜楔体;6、波形弹簧;7、盘芯;71、内花键;8、铆钉。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申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通过居中元件连接另一个元件。以下实施例中的“连接”,如果被连接的电路、模块、单元等相互之间具有电信号或数据的传递,则应理解为“电连接”、“通信连接”等。一种可变阻尼器,如图1所示,包括驱动盘1、第一减振盘21、第二减振盘22、可变阻尼系统和盘芯7。汽车的发动机通过飞轮连接驱动盘1,并驱动驱动盘1转动。第一减振盘21和第二减振盘22分别位于驱动盘1的两侧。驱动盘1上沿周向开设有四个弹簧槽11,弹簧槽11内均设置有一弧形弹簧3,弧形弹簧7沿驱动盘1的周向设置。第一减振盘21和第二减振盘22上均开设有四个限位槽23,限位槽23与弹簧槽11一一对应,并且限位槽23分别和对应的弹簧槽11相适配,对齐对应的声音。限位槽3分别用于容纳对应的弹簧槽11内的弧形弹簧3。第一减振盘21和第二减振盘22远离驱动盘的一侧设置有四组限位板25,每组限位板25分别位于限位槽23的两侧,挡住弧形弹簧3,将弧形弹簧3限制在第一减振盘21和第二减振盘22之间,避免弧形弹簧3穿过限位槽23而脱落。第一减振盘21和第二减振盘22靠近驱动盘1的一面上均沿周向设置有四个挡块25,四个挡块25和四个限位槽23交替设置,使每个限位槽23的两端均设置有挡块25。弧形弹簧3的两端分别抵住两侧的挡块25。汽车的发动机驱动驱动盘1转动时,驱动盘1通过弧形弹簧3推动两侧的挡块25,从而带动第一减振盘21和第二减振盘22转动。驱动盘1通过弧形弹簧3连接第一减振盘21和第二减振盘22,通过弧形弹簧3初步衰减了扭矩波动。可变阻尼系统设置在第一减振盘21和第二减振盘之间,包括梯形花键毂4、梯形阻尼片5和弹性件。梯形花键毂4的一侧紧贴第一减振盘21,并且如图2所示,梯形花键毂4远离第一减振盘2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斜楔体41,第一斜楔体41呈环状围绕梯形花键毂4的轴心线设置。梯形花键毂4远离第一减振盘21的内侧设置有凸环42,凸环42贯穿驱动盘1并且紧贴第二减振盘22。第一减振盘21、凸环42、第二减振盘22通过铆钉8固定连接,保证第一减振盘21和第二减振盘22同步转动。凸环42的外侧设置有外齿43,驱动盘1内侧设置有与外齿43相配的齿槽12,并且齿槽12的槽宽大于外齿43的齿宽。当第一减振盘21和第二减振盘22带动梯形花键毂4相对驱动盘1转动时,外齿43在齿槽12内移动,从而限制梯形花键毂4错开驱动盘1的角度。凸环4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齿44,盘芯7插入凸环44并于内齿44啮合,使盘芯7随梯形花键毂4转动。盘芯7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变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盘(1)、第一减振盘(21)、第二减振盘(22)、梯形花键毂(4)、梯形阻尼片(5)、弹性件和盘芯(7);所述驱动盘(1)用于连接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一减振盘(21)和所述第二减振盘(22)分别位于所述驱动盘(1)两侧;所述梯形花键毂(4)固定于所述第一减振盘(21),且一侧设置有第一斜楔体(41),所述第一斜楔体(41)呈环状围绕所述梯形花键毂(4)的轴心线设置;所述梯形阻尼片(5)固定于所述驱动盘(1),且一侧设置有第二斜楔体(51),所述第二斜楔体(51)呈环状围绕所述梯形阻尼片(5)的轴心线设置,所述第二斜楔体(51)和所述第一斜楔体(41)相楔合;所述梯形阻尼片(5)的另一侧将所述弹性件压紧于所述第二减振盘(22);所述盘芯(7)连接所述梯形花键毂(4),且所述盘芯(7)用于连接变速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盘(1)、第一减振盘(21)、第二减振盘(22)、梯形花键毂(4)、梯形阻尼片(5)、弹性件和盘芯(7);所述驱动盘(1)用于连接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一减振盘(21)和所述第二减振盘(22)分别位于所述驱动盘(1)两侧;所述梯形花键毂(4)固定于所述第一减振盘(21),且一侧设置有第一斜楔体(41),所述第一斜楔体(41)呈环状围绕所述梯形花键毂(4)的轴心线设置;所述梯形阻尼片(5)固定于所述驱动盘(1),且一侧设置有第二斜楔体(51),所述第二斜楔体(51)呈环状围绕所述梯形阻尼片(5)的轴心线设置,所述第二斜楔体(51)和所述第一斜楔体(41)相楔合;所述梯形阻尼片(5)的另一侧将所述弹性件压紧于所述第二减振盘(22);所述盘芯(7)连接所述梯形花键毂(4),且所述盘芯(7)用于连接变速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盘(1)上沿周向开设有至少一个弹簧槽(11),所述弹簧槽(11)内均设置有弧形弹簧(3);所述第一减振盘(21)和所述第二减振盘(22)靠近所述驱动盘(1)的一侧均沿轴向设置有至少一个挡块(25),所述挡块(25)与所述弹簧槽(11)交替设置;所述弧形弹簧(3)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挡块(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变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盘(21)和所述第二减振盘(22)上均开设有与所述弹簧槽(11)相配的限位槽(23),所述第一减振盘(21)和所述第二减振盘(22)远离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谈冠华周碧海张波蔡伟翔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三环离合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