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内蒙古大学专利>正文

蒙古羊繁殖力相关基因BMPR1B的分子标记的特异性引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8103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涉及蒙古羊繁殖力相关基因BMPR1B的分子标记的特异性引物及其应用。蒙古羊繁殖力相关基因BMPR1B的分子标记的特异性引物,引物序列如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特异性引物,检测蒙古羊基因组中的BMPR1B基因编码区域1470bp处是否存在G→T的突变,确定蒙古羊个体在该位点的基因型,实现对BMPR1B基因c.1470G>T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以比较BMPR1B基因c.1470G>T在蒙古羊品种中的多态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BMPR1B基因c.1470G>T多态性辅助蒙古羊育种,提高蒙古羊的产羔数,可作为辅助提高蒙古羊多胎性状的有效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蒙古羊繁殖力相关基因BMPR1B的分子标记的特异性引物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涉及蒙古羊繁殖力相关基因BMPR1B的分子标记的特异性引物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BMPR1B(bonemorphogeneticproteinreceptortype1B,BMPR1B)即骨形态发生蛋白1B受体,与BMP15基因和GDF9基因等同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成员。绵羊的BMPR1B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包含10个外显子,编码区长1509bp,编码502个氨基酸。蒙古羊是中国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粗毛绵羊品种,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典型种群包括苏尼特羊、乌珠穆沁羊、呼伦贝尔羊、滩羊、巴音布鲁克羊、小尾寒羊、多浪羊和湖羊等中国短尾羊品种的共同祖先。乌珠穆沁羊产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部乌珠穆沁草原,主要分布在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等地区,其适于终年放牧饲养,具有增膘快、蓄积脂肪能力强、产肉率高、性成熟早等特性,适于利用牧草生长旺期,开展放牧育肥或有计划的肥羔生产。同时,乌珠穆沁羊也是做纯种繁育胚胎移植的良好受体羊,后代羔羊体质结实抗病能力强,适应性较好。乌珠穆沁羊系蒙古羊,经过当地的长期选育,已经形成了优良的种群,1992年经过国家农业部、国家标准总局的确认下,正式批准“乌珠穆沁羊”为当地优良品种。2000年,乌珠穆沁羊被农业部评定为国家级畜禽资源保护品种。苏尼特羊产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和苏尼特右旗,有戈壁羊之称。其主要饲养方式为纯天然牧场自然放牧,气候特点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主要饲养植物种类有沙葱、多根葱、小型针茅草等多达477种。苏尼特羊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终年放牧不补任何伺料的条件下都能很快抓膘,而且肌肉丰满,体格壮大,肉质细嫩,无膻味,口感好,有较高的产肉性能。苏尼特羊肉富含人体所需要的各种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维生素等,且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因此在国内外非常受欢迎。1996年苏尼特羊被锡林郭勒盟技术监督局批准为地方良种,1997年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苏尼特羊,在2010年被列入全国优良畜种名录,2015年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保护名录。现有技术对FecB基因产羔效应进行了研究,一个拷贝的FecB增加排卵数为1.0~1.5,增加产羔数0.9~1.2,Booroola绵羊BB型母羊的平均排卵数4.65枚,显著高于对照组++型母羊的平均排卵数(1.62枚)。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一个拷贝将增加1.26枚排卵和0.67只产羔,两个拷贝将增加3.61枚排卵和0.77只产羔。Booroola绵羊BMPR1B基因高度保守的胞内激酶信号区域的碱基由A突变为G,这样所表达的249号氨基酸由谷氨酸变成了精氨酸,这个突变与Booroola母羊高繁殖力完全相关;而且,在不是起源Booroola品系的许多绵羊品种的个体中则没有发现该突变;原位杂交表明BMPR1B基因在绵羊卵巢的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中特异性表达;在携带FecB突变的Booroola母羊中,BMPR1B基因部分失活导致了颗粒细胞的高级分化和排卵卵泡的高级成熟。绵羊BMPR1B基因还存在另一个突变位点,其位于编码区第1113位,它的突变是由C变为A,但这个位点突变没有引起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变化。BMPR1B基因作为Booroola绵羊基因的重要候选基因,其突变体在行为上和FecB基因表型完全一致,原因是BMPR1B基因突变增加了信号传导过程对受体下游的信号传导强度,最终导致卵泡早熟、排卵增加和Booroola羊多胎表型的出现。以绵羊BMPR1B基因为候选基因,应用PCR-RFLP方法通过分析湖羊、夏洛来、陶赛特、萨福克、罗米丽、中国美利奴羊、中国美利奴肉用多胎品系以及陶赛特×中国美利奴羊和萨福克×中国美利奴羊杂交后代共615只个体的FecB基因多态性,以及BMPR1B基因多态性对产羔数、体尺和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在不同品种(系)绵羊中共有3种基因型(BB、B+和++),但基因型频率分布在各品种(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在湖羊中仅有BB基因型;在中国美利奴肉用多胎品系中和BB、B+和++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1%、30%和19%;而其他品种(系)羊中则仅有++基因型。对中国美利奴羊肉用多胎品系研究,发现BB和B+基因型群体平均产羔数分别2.9为和2.3,显著高于++基因型群体(1.2,p<0.01)。用BMPR1B基因作为候选基因,对湖羊及其杂交后代进行了多胎机制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湖羊在BMPR1B基因的相应位置上发生了与Booroola羊相同的突变(A746G),该基因的BB基因型在湖羊群体内是占主体,而在其杂交后代中以B+型为主。通过使用DNA分析发现我国湖羊和小尾寒羊存在多胎基因BMPR1B。东北半细毛羊、夏洛莱以及小尾寒羊杂种绵羊BMPR1B基因BB型群体的排卵数明显高于B+型、++型群体的排卵数(p<0.01)。以BMPR1B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在低繁殖力绵羊品种(多赛特羊、萨福克羊)以及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中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表明:小尾寒羊和湖羊在BMPR1B基因编码区序列的第746号位点上有一个碱基A→G的突变,此处发生的突变与BooroolaMerino绵羊突变是相同的,因而小尾寒羊和湖羊具有高的繁殖力,这个候选基因可以用于对绵羊产羔数的辅助选择,多赛特和萨福克绵羊则没有发生这种突变,所以具有较低的繁殖力。在小尾寒羊、无角陶赛特羊和无角陶赛特羊╳小尾寒羊杂交一代三个母羊群体中,利用PCR-SSCP技术在三个群体共261只母羊的基因外显子区均发现突变编码区位处,该突变引起氨基酸序列由野生型的谷氨酸转变成精氨酸。通过对变异位点与绵羊产羔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BMPR1B基因型对产羔性状有明显效应(p<0.05),纯合突变型BB和杂合突变型AB比野生型母羊多产1.04和0.74羔。检测小尾寒羊227只,多赛特羊40只母羊、萨福克羊37只BMPR1B基因,结果表明高繁殖力的小尾寒羊和湖羊在BMPR1B基因编码序列第位碱基处发生了与BooroolaMerino绵羊相同的突变,而低繁殖力的多赛特和萨福克绵羊则没有发生这种突变。检测海门山羊74个样本,黄淮山羊71个样本,波淮杂交二代山羊92个样本BMPR1B、BMP15和GDF9的3个基因6个位点(FecB、FecXH、FecXG、FecXB、FecXI和FecGH),均没有发现多胎性。研究策勒黑羊BMPR1B、ESR基因型与生殖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BMPR1B和ESR基因上的突变没有影响母羊的雌二醇和孕酮的分泌水平。以300只苏尼特羊为研究对象,利用PCR-RFLP技术结合DNA测序技术,分析BMPR1B基因中多个不同突变位点对苏尼特羊多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FecB位点与苏尼特羊的双羔率有关(p<0.001)。因此,绵羊的多胎性状与F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蒙古羊繁殖力相关基因BMPR1B的分子标记的特异性引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异性引物序列如下:/nSEQ ID NO.1:5’-ACACTCTTCTACTATCAGCAA-3’;/nSEQ ID NO.2:5’-ACACTCTTCTACTATCAGCAA-3’。/n

【技术特征摘要】
1.蒙古羊繁殖力相关基因BMPR1B的分子标记的特异性引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异性引物序列如下:
SEQIDNO.1:5’-ACACTCTTCTACTATCAGCAA-3’;
SEQIDNO.2:5’-ACACTCTTCTACTATCAGCAA-3’。


2.权利要求1所述的蒙古羊繁殖力相关基因BMPR1B的分子标记的特异性引物的应用。


3.权利要求1所述的蒙古羊繁殖力相关基因BMPR1B的分子标记的特异性引物在辅助蒙古羊育种中的应用。


4.提高蒙古羊繁殖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异性引物扩增蒙古羊基因组DNA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高蒙古羊繁殖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佟彬高圆圆高一杰曹子薇邵广龙朱勇何梅杨明涛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大学锡林郭勒盟蒙之原牧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