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装置的支撑导轨机构
本专利技术具体是一种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装置的支撑导轨机构,涉及交通运输相关领域。
技术介绍
对于导轨式的轨道交通运输设备来说,一般是将交通运输设备在导轨上进行导向行走。目前的导轨一般是以工字钢的结构来铺设成为导轨结构,这种结构虽然简单,方便,但是,在一些恶劣的环境下,比如低温多雪的环境、大风环境、坡度很大或者坡度倾斜的方向,这就导致轨道的安全性不高,交通设备在导轨上很容易出现滑轨脱落等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在此提供一种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装置的支撑导轨机构。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装置的支撑导轨机构,其包括间隔且平行布置的第一支撑导轨组件和第二支撑导轨组件,交通运输装置的主体支座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驱动总成和第二驱动总成,所述第一驱动总成与所述第一支撑导轨组件对应配合,所述第二驱动总成与所述第二支撑导轨组件对应配合,所述第一驱动总成和第二驱动总成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驱动总成和第二驱动总成的底侧均设置有导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装置的支撑导轨机构,其包括间隔且平行布置的第一支撑导轨组件(4)和第二支撑导轨组件(5),交通运输装置的主体支座(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驱动总成(2)和第二驱动总成(3),所述第一驱动总成与所述第一支撑导轨组件对应配合,所述第二驱动总成与所述第二支撑导轨组件对应配合,所述第一驱动总成(2)和第二驱动总成(3)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驱动总成(2)和第二驱动总成(3)的底侧均设置有导向行走机构,所述第一支撑导轨组件和第二支撑导轨组件结构相同,均包括外定位座(6)和内导轨(7),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轨(7)嵌合固定在所述外定位座(6)内,且所述内导轨的上端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装置的支撑导轨机构,其包括间隔且平行布置的第一支撑导轨组件(4)和第二支撑导轨组件(5),交通运输装置的主体支座(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驱动总成(2)和第二驱动总成(3),所述第一驱动总成与所述第一支撑导轨组件对应配合,所述第二驱动总成与所述第二支撑导轨组件对应配合,所述第一驱动总成(2)和第二驱动总成(3)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驱动总成(2)和第二驱动总成(3)的底侧均设置有导向行走机构,所述第一支撑导轨组件和第二支撑导轨组件结构相同,均包括外定位座(6)和内导轨(7),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轨(7)嵌合固定在所述外定位座(6)内,且所述内导轨的上端两侧分别设置有主导向轨道(21),所述内导轨的上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容纳腔(19),所述容纳腔内的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内导向轨道(18),所述外定位座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副导向轨道(17),所述导向行走机构至少包括副导向行走轮(9)、主导向行走轮(14)和内导向行走轮(12),其中,所述副导向行走轮与所述副导向轨道(17)滚动配合,所述主导向行走轮与所述主导向轨道滚动配合,所述内导向行走轮与所述内导向轨道(18)滚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装置的支撑导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定位座(6)的横截面为上端开口的U型结构,且所述外定位座(6)的上端开口的内侧一体设置有向内侧延伸的限位嵌合凸起(10),所述内导轨(7)的两侧对应所述限位嵌合凸起(10)的位置设置有限位嵌合槽(20),所述限位嵌合凸起(10)嵌合固定于所述限位嵌合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装置的支撑导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定位座(6)的内侧底部面上设置有两个间隔且平行的支撑定位台(11),所述内导轨的底部设置有分别与所述支撑定位台相互配合的定位卡槽,所述支撑定位台卡设支撑于所述定位卡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装置的支撑导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行走机构还包括支撑主体、中间连接体(15)和外调节支撑体(8),其中,所述支撑主体的两侧中部设置有所述主导向行走轮,所述主导向行走轮由所述第一驱动总成(2)和第二驱动总成(3)驱动转动,所述支撑主体的两侧还设置有竖向延伸的所述外调节支撑体,所述外调节支撑体能够伸缩微调且可锁紧的设置,且所述外调节支撑体的底部设置有所述副导向行走轮(9),所述支撑主体的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所述中间连接体,所述中间连接体伸入所述容纳腔(19)内,且所述内导向行走轮(12)位于所述中间连接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装置的支撑导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向行走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玲玲,殷帅峰,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