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人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7493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人舱结构,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舱体、第二舱体及第三舱体;所述第一舱体、第二舱体及第三舱体相互组合组装配合;所述第一舱体、第二舱体及第三舱体内均包括舱体,且舱体之间互通,所述第一舱体、第二舱体及第三舱体之间通过卡扣连接组件固定,并通过密封组件将所述第一舱体、第二舱体及第三舱体之间的连接缝隙密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人舱结构
本技术涉及单人舱
,尤其涉及一种单人舱结构。
技术介绍
低压舱是人工模拟低气压和缺氧等高空环境以改善人体机能的地面设备。现有的舱体通常是多人舱,舱体的体积较大,结构不便于搬运入户,且占用室内空间过大,还存在拆卸组装较困难的问题,对于家庭使用及搬运人员来讲,很是不便。因此,亟需一种便于拆装搬运,占用室内空间小且能保证密封性能的舱体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人舱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相关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的提供一种单人舱结构,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舱体、第二舱体及第三舱体;所述第一舱体、第二舱体及第三舱体相互组合组装配合;所述第一舱体、第二舱体及第三舱体内均包括舱体,且舱体之间互通,所述第一舱体、第二舱体及第三舱体之间通过卡扣连接组件固定,并通过密封组件将所述第一舱体、第二舱体及第三舱体之间的连接缝隙密封。可选地,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分别固定设于所述第一舱体外沿内侧和所述第三舱体外沿内侧上的第一对接板,以及分别固定设于所述第二舱体两端外沿内侧的第二对接板,所述第一对接板与所述第二对接板之间一一对应接触贴合。可选地,所述第一对接板为弯折板,所述第一对接板的弯折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对接板,以使得所述第一对接板与弯折状所述第二对接板之间形成一个用以设置密封圈的空腔。可选地,所述的单人舱结构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一对接板的一侧端面与所述第二对接板的端面之间,以及位于所述密封圈还位于所述第一对接板的另一侧端面与舱体的外沿之间。可选地,所述第二舱体在靠近地面的一端固接设有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上设有轮体。可选地,所述第一舱体的舱门上设有舱窗,所述舱窗与所述舱门为可拆卸连接。可选地,所述舱窗与所述舱门之间为法兰连接。可选地,所述单人舱结构的内部有效容积不大于1.5m3。可选地,所述第二舱体的下方设有气泵舱和配电舱。可选地,所述第二舱体内部设有座椅,所述气泵舱和所述配电舱对应设于座椅下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改善现有低压舱不便于拆卸组装,且拆卸组装接口处不具备良好的密封性的现状,分体设置的三个舱体包括三个腔体,三个腔体之间通过开口可拆卸相连且能密封,使得低压舱可拆卸组装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舱体面积较小,便于搬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单人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单人舱的整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密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密封圈在单人舱中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密封圈在单人舱中的构示意图。第一舱体1、第一腔体11、第一舱体开口12、舱门13、第二舱体2、第二腔体21、第二舱体开口22、舱窗23、第三舱体3、第三腔体31、第三舱体开口32、密封组件4、第一对接板41、第二对接板42、密封圈43、卡扣连接组件5、卡扣51、卡块52、支撑单元6、轮体7、气泵舱8、配电舱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人舱结构,包括分体设置的一个第一舱体1、一个第二舱体2及一个第三舱体3,可将第一舱体1、第二舱体2及第三舱体3拼装组合形成一个整体舱体。具体如下:所述第一舱体1、第二舱体2及第三舱体3能够放置于一个支撑面(底面);其中,第一舱体1、第二舱体2及第三舱体3一一对应包括一个第一腔体11、第二腔体21及第三腔体31。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舱体2在的两侧端面上分别开设有一个第二舱体开口22,且前后两个第二舱体开口22均与第二腔体21相连通。所述第一舱体1在的一侧端面上开设有一个第一舱体开口12,且第一舱体开口12与第一腔体11相连通;第三舱体3在垂直于支撑面的一侧端面上开设有一个第三舱体开口32,且第三舱体开口32与第三腔体31相连通,在第一舱体1、第二舱体2及第三舱体3拼装后结构内部形成整体的贯通空间。所述第一舱体1与第二舱体2之间设有卡扣连接组件5,第三舱体3与第二舱体2之间设有卡扣连接组件5。卡扣连接组件5包括分别设于第一舱体1和第三舱体3上的卡扣51及分别设于第二舱体2两端的卡块52,第一舱体1与第二舱体2之间通过卡扣51与卡块52相卡接,第三舱体3与第二舱体2之间通过卡扣51与卡块52相卡接,用以提升舱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方案,如图2所示,卡扣连接组件5包括分别设于第一舱体1和第三舱体3上的卡扣51及分别设于第二舱体2两端的卡块52,第一舱体1与第二舱体2之间通过卡扣51与卡块52相卡接,第三舱体3与第二舱体2之间通过卡扣51与卡块52相卡接,用以进一步提升舱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舱体1与第二舱体2之间设有密封组件4,第三舱体3与第二舱体2之间设有密封组件4。具体的是,密封组件4包括分别设于第一舱体1、第二舱体2及第三舱体3外沿外侧的若干个螺栓连接块,借助若干个螺栓连接块与外部螺栓件装配形成用于连接各个舱体的法兰结构,保证整体结构的连接稳定性。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密封组件4还包括分别固定设于第一舱体1外沿内侧和第三舱体3外沿内侧上的第一对接板41,以及分别固定设于第二舱体2两端外沿内侧的第二对接板42,其中,第一对接板41为L形板,L形第一对接板41的一端与第二对接板42之间可在舱体外沿接合时分别一一对应接触贴合,L形第一对接板41的另一侧端面与第二对接板42端面之间设有密封圈43,密封圈的四个角为圆角,密封圈位于第二对接板与舱体外沿之间,第一对接板41与密封圈43之间面接触,第二对接板42与密封圈43之间面接触,用以在第一舱体1、第二舱体2和第三舱体3的外沿面接触密封的基础上,借助辅助密封组件4进一步提升结构之间的密封性。所述第二舱体2的下方设有气泵舱8和配电舱9,以分别借助气泵舱8和配电舱9内结构完成设备的抽气及配电功能;第二舱体2内部设有座椅,气泵舱8和配电舱9对应设于座椅下方,用以有效节省占用空间。第二舱体2在靠近地面的一端固接设有支撑单元6,支撑单元6的底端设有轮体7,且第二舱体2底端轮体7的数量为3个,其中两个轮体7位于靠近第三舱体3的一端且滑动设置于支撑单元6上,用以在运输第二舱体2时可将轮体7滑动缩进至第二舱体2的下部,更便于运输,在使用单人舱时可将轮体7滑动伸展至第三舱体3的下方,以起到对第三舱体3的支撑作用;第一舱体1在靠近地面的一端设有轮体7,且第一舱体1底端轮体7的数量为2个。需要说明的是,设置于靠近第三舱体3的两个轮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舱体、第二舱体及第三舱体;所述第一舱体、第二舱体及第三舱体相互组合组装配合;所述第一舱体、第二舱体及第三舱体内均包括舱体,且舱体之间互通,所述第一舱体、第二舱体及第三舱体之间通过卡扣连接组件固定,并通过密封组件将所述第一舱体、第二舱体及第三舱体之间的连接缝隙密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舱体、第二舱体及第三舱体;所述第一舱体、第二舱体及第三舱体相互组合组装配合;所述第一舱体、第二舱体及第三舱体内均包括舱体,且舱体之间互通,所述第一舱体、第二舱体及第三舱体之间通过卡扣连接组件固定,并通过密封组件将所述第一舱体、第二舱体及第三舱体之间的连接缝隙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分别固定设于所述第一舱体外沿内侧和所述第三舱体外沿内侧上的第一对接板,以及分别固定设于所述第二舱体两端外沿内侧的第二对接板,所述第一对接板与所述第二对接板之间一一对应接触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板为弯折板,所述第一对接板的弯折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对接板,以使得所述第一对接板与弯折状所述第二对接板之间形成一个用以设置密封圈的空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晗崔庆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永晟中业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