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负压隔离舱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隔离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负压隔离舱。
技术介绍
对传染性疾病进行有效防控以及避免交叉性感染是至关重要的,对于烈性呼吸道传染病员的隔离转运过程中,病原体易于扩散的情况下如何避免对沿途环境造成污染是需要积极应对的挑战。负压隔离舱的出现可以积极应对呼吸道传染病源的隔离转运,而现有的负压隔离舱主要存在如下弊端:1、隔离舱的拆卸较为复杂,给予医务人员的使用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而且影响转运的效率。2、隔离舱的非污染部分无法重复使用,通常情况下,隔离舱在使用完毕后会整体弃用。3、隔离舱的调整关节操作不够灵活,并且,没有配套可以反复使用的折叠装置。4、隔离舱无法双向正负压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压隔离舱,其方便使用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保留未污染部分进行重复使用,并且,可以实现双向正负压调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负压隔离舱,其包括:可复用的外构造单元(1),其包括设置于第一端的第一端支 ...
【技术保护点】
1.负压隔离舱,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可复用的外构造单元(1),其包括设置于第一端的第一端支承件(10)、设置于第二端的第二端支承件(11),所述第一端支承件和第二端支承件之间设置有可折叠式接杆组件(12),所述负压生成系统(13)设置于第一端,所述第一端支承件和第二端支承件之间设置有构成外构造单元底部的柔性连接部(14),所述柔性连接部设置有固定带扣组件(15);/n可拆卸地设置于外构造单元的透明舱体单元(2)。/n
【技术特征摘要】
1.负压隔离舱,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可复用的外构造单元(1),其包括设置于第一端的第一端支承件(10)、设置于第二端的第二端支承件(11),所述第一端支承件和第二端支承件之间设置有可折叠式接杆组件(12),所述负压生成系统(13)设置于第一端,所述第一端支承件和第二端支承件之间设置有构成外构造单元底部的柔性连接部(14),所述柔性连接部设置有固定带扣组件(15);
可拆卸地设置于外构造单元的透明舱体单元(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隔离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生成系统(3)设置有双向正负压调节装置(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隔离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折叠式接杆组件固定组件(4),其具有:
安装于第一端支承件和第二端支承件的端锁紧机构;
设置于透明舱体所设支承杆的可折叠式接杆组件中间固定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隔离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构造单元底部设置有角度调节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隔离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式接杆组件(12)在第一端支承件和第二端支承件之间设置有两组,每组可折叠式接杆组件包括:
第一接杆连接块(120),其一端通过转动轴安装有右接杆I(120a),所述第一接杆连接块另一端通过转动轴安装有中接杆(120b);
长度大于第一接杆连接块的第二接杆连接块(121),其一端通过转动轴安装右接杆II(121a),所述第二接杆连接块另一端通过转动轴连接于中接杆(120b)。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隔离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杆连接块(120)、第二接杆连接块(121)为截面呈U的薄壁式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压隔离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式接杆组件中间固定件为接杆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隔离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支承件(10)是一个由右盖板(100)、设置于右盖板周向边缘且朝向第二端方向延伸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联敏,孙业勤,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医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上海轲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