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田蟹防逃逸圈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6979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稻田蟹防逃逸圈围装置,包括方块壳体,方块壳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对接配合块和对接豁口,而对接配合块的一侧超出方块壳体的侧面并设有竖直贯穿的第二套孔,方块壳体上靠近第二套孔的侧面上在对接豁口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侧套块,侧套块上竖直贯穿有第一套孔,通过在不同方块壳体上的对接配合块和对接豁口对接配合,第一套孔和第二套孔能够同心并由圈围插杆依次贯穿,使得两个方块壳体的对接处由插入地面上的圈围插杆固定在地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人工布置塑料膜结构的圈围结构抗风能力差且难以回收再利用的问题,抗风能力好,绿色环保,可回收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稻田蟹防逃逸圈围装置
本技术涉及稻田蟹防逃逸设施的
,尤其涉及一种稻田蟹防逃逸圈围装置。
技术介绍
稻田蟹就是河蟹,也叫“螃蟹”或“毛蟹”,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动物。河蟹是横行的。头部和胸部结合而成的头胸甲呈方圆形,质地坚硬。身体前端长着一对眼,侧面具有两对十分坚锐的蟹齿。螃蟹最前端的一对附肢叫螯足,表面长满绒毛;螯足之后有4对步足,侧扁而较长;腹肢已退化。河蟹的雌雄可从它的腹部辨别:雌性腹部呈圆形,雄性腹部为三角形。目前我国很多地方都采用了稻田养蟹的方式,稻蟹共生,稻田病虫害、杂草明显减少,稻田为河蟹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有利于河蟹隐蔽,蜕壳和生长,所以稻蟹共生,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而我单位作为一家专业的水产研究机构,对许多地方稻田蟹的企业和地方养殖户进行了技术指导,在此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一个较为显著的问题就是稻田养蟹过程中,在稻田田埂上布置防止蟹逃的设施较为费时费力,一般的就是采用绕着稻田插杆,再在相邻杆之间铺设塑料膜的方式,并将插杆与塑料膜之间固定住,塑料膜用完后难以回收再次利用,环保性差,同时这种塑料膜遇到气候恶劣的时候,容易被风刮倒,造成拦截蟹逃跑的能力失效,也就容易产生经济损失,基于这个情况,特别研究后,提出了一种稻田蟹防逃逸圈围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现有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稻田蟹防逃逸圈围装置,解决了现有人工布置塑料膜结构的圈围结构抗风能力差且难以回收再利用的问题,抗风能力好,绿色环保,可回收重复利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本技术提供一种稻田蟹防逃逸圈围装置,包括方块壳体、侧套块、对接豁口、第一套孔、第二套孔和对接配合块,所述方块壳体呈方块形壳体结构且上下两端开口,所述方块壳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对接配合块和对接豁口,使得前后依次贴靠的两个方块壳体的对接配合块和对接豁口能够配合对接在一起,而所述对接配合块的一侧超出方块壳体的侧面并设有竖直贯穿的第二套孔,所述方块壳体上靠近第二套孔的侧面上在对接豁口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侧套块,所述侧套块上竖直贯穿有第一套孔,通过在不同方块壳体上的对接配合块和对接豁口对接配合,所述第一套孔和第二套孔能够同心并由圈围插杆依次贯穿,使得两个方块壳体的对接处由插入地面上的圈围插杆固定在地面上。进一步地,两个处于同一所述方块壳体上的侧套块的相向端分别设有与第一套孔同心的锁杆套,所述锁杆套的内径小于第一套孔,所述锁杆套的侧壁上绕着自身轴线均布设有多个侧豁口,使得圈围插杆插入锁杆套的过程中,所述锁杆套远离侧套块的端部弹性变形并紧靠在圈围插杆的侧壁上,增强圈围插杆与方块壳体的连接强度。进一步地,所述方块壳体的底部设有若干个竖直向下延伸的下接合杆且上端设有与下接合杆对应配合插接的上接合孔,使得下接合杆能够加强方块壳体与稻田田埂地面的连接稳定性,并在收纳过程中,两个方块壳体能够一上一下对接在一起,方便方块壳体稳固地堆叠。进一步地,所述方块壳体的左右内壁上侧之间和左右内壁下侧之间分别设有若干个加固隔板,提高方块壳体的抗压能力。进一步地,所述圈围设备采用硬塑料一体化成型。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体的积极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解决了现有人工布置塑料膜结构的圈围结构抗风能力差且难以回收再利用的问题,抗风能力好,绿色环保,可回收重复利用。2、本技术能够直接用在平整后的田埂上,无需翻弄田埂土壤,方便施工,施工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俯视图;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在直角装配使用时的示意图。图中:1-方块壳体,2-上接合孔,3-锁杆套,4-对接豁口,5-侧豁口,6-下接合杆,7-侧套块,8-第一套孔,9-第二套孔,10-对接配合块,11-加固隔板,12-圈围插杆。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附图1-附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稻田蟹防逃逸圈围装置,包括方块壳体1、侧套块7、对接豁口4、第一套孔8、第二套孔9和对接配合块10,方块壳体1呈长度为40cm、宽度为20cm以及高度为60cm的方块形壳体结构且上下两端开口,方块壳体1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对接配合块10和对接豁口4,使得前后依次贴靠的两个方块壳体1的对接配合块10和对接豁口4能够配合对接在一起,而对接配合块10的一侧超出方块壳体1的侧面并设有竖直贯穿的第二套孔9,方块壳体1上靠近第二套孔9的侧面上在对接豁口4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侧套块7,侧套块7上竖直贯穿有第一套孔8,通过在不同方块壳体1上的对接配合块10和对接豁口4对接配合,第一套孔8和第二套孔9能够同心并由圈围插杆12依次贯穿,使得两个方块壳体1的对接处由插入地面上的圈围插杆12固定在地面上,而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向方块壳体1内灌注泥土的方式,提高方块壳体1的自重,也就提高了方块壳体1的抗风能力。其中,两个处于同一方块壳体1上的侧套块7的相向端分别设有与第一套孔8同心的锁杆套3,锁杆套3的内径小于第一套孔8,锁杆套3的侧壁上绕着自身轴线均布设有多个侧豁口5,使得圈围插杆12插入锁杆套3的过程中,锁杆套3远离侧套块7的端部弹性变形并紧靠在圈围插杆12的侧壁上,增强圈围插杆12与方块壳体1的连接强度。其中,方块壳体1的底部设有多个竖直向下延伸的下接合杆6且上端设有与下接合杆6对应配合插接的上接合孔2,使得下接合杆6能够加强方块壳体1与稻田田埂地面的连接稳定性,并在收纳过程中,两个方块壳体1能够一上一下对接在一起,方便方块壳体1稳固地堆叠。其中,方块壳体1的左右内壁上侧之间和左右内壁下侧之间分别设有若干个加固隔板11,提高方块壳体1的抗压能力。其中,为了方便加工和使用,将圈围设备采用硬塑料一体化成型,这样也能在使用完成后可回收再次利用,环保性好如附图4所示,是本技术两个方块壳体1呈直角装配使用的状态,在两个方块壳体1的直角对接夹角处接合在一起且圈围插杆12贯穿连接这个直角接合处并插入地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稻田蟹防逃逸圈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方块壳体、侧套块、对接豁口、第一套孔、第二套孔和对接配合块,所述方块壳体呈方块形壳体结构且上下两端开口,所述方块壳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对接配合块和对接豁口,使得前后依次贴靠的两个方块壳体的对接配合块和对接豁口能够配合对接在一起,而所述对接配合块的一侧超出方块壳体的侧面并设有竖直贯穿的第二套孔,所述方块壳体上靠近第二套孔的侧面上在对接豁口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侧套块,所述侧套块上竖直贯穿有第一套孔,通过在不同方块壳体上的对接配合块和对接豁口对接配合,所述第一套孔和第二套孔能够同心并由圈围插杆依次贯穿,使得两个方块壳体的对接处由插入地面上的圈围插杆固定在地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田蟹防逃逸圈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方块壳体、侧套块、对接豁口、第一套孔、第二套孔和对接配合块,所述方块壳体呈方块形壳体结构且上下两端开口,所述方块壳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对接配合块和对接豁口,使得前后依次贴靠的两个方块壳体的对接配合块和对接豁口能够配合对接在一起,而所述对接配合块的一侧超出方块壳体的侧面并设有竖直贯穿的第二套孔,所述方块壳体上靠近第二套孔的侧面上在对接豁口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侧套块,所述侧套块上竖直贯穿有第一套孔,通过在不同方块壳体上的对接配合块和对接豁口对接配合,所述第一套孔和第二套孔能够同心并由圈围插杆依次贯穿,使得两个方块壳体的对接处由插入地面上的圈围插杆固定在地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田蟹防逃逸圈围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处于同一所述方块壳体上的侧套块的相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俊刘峰李娴闫法军刘晓晨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山东省淡水渔业监测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