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渗防塌防草池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9033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渗防塌防草池埂,包括基本农田,所述基本农田上开设多条跑道,所述跑道之间的基本农田为水草种植区,所述跑道另一侧的基本农田设置为食台,所述食台的另一侧设有防护池埂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渗防塌防草池埂,利用挖跑道的土堆积池梗本体,并在池梗本体上设置防逃脱玻璃、防水层和护埂层,利用防逃脱玻璃放置螃蟹逃脱,利用防水层防止水渗漏,利用护埂层实现池梗的防塌陷以及防止草生长,跑道之间的基本农田种植水草作为螃蟹的主要脱壳区,便于管理,在不破坏基本农田面积的情况下,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建立起螃蟹养殖场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渗防塌防草池埂
本技术主要涉及螃蟹养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渗防塌防草池埂。
技术介绍
现有情况中,有不少“农田养虾”“农田养蟹”的操作方式是平地下挖20~30厘米,再将挖出来的土放置四周,形成宽大围堤蓄水成塘养殖。这般“挖塘养鱼”的操作直接破坏了土壤耕作层和原有田间耕作设施。而《土地管理法》第36条第3款的明确规定。“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这就需要我们开发新的养蟹方式,于是有了一种“稻蟹共生”的养殖方式,该方式提高稻田利用率,改善稻米品质,同时降低养蟹成本,但是该种方式存在蟹种暂养成活率低,脱壳期不便管理,种养管理粗放等问题存在。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既不破坏基本农田、又可养殖螃蟹的方式。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在不破坏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建设螃蟹养殖场地的防渗防塌防草池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渗防塌防草池埂,包括基本农田,所述基本农田上开设多条跑道,所述跑道之间的基本农田为水草种植区,所述跑道另一侧的基本农田设置为食台,所述食台的另一侧设有防护池埂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跑道的截面呈倒等腰梯形结构,且所述跑道两侧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60°。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池埂结构包括池埂本体,所述池埂本体截面呈梯形结构,且所述池埂本体顶部中部设有防逃脱玻璃,所述池埂本体内部中部设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一侧设有护埂层,所述护埂层设置在所述池埂本体侧面。进一步的,所述池埂本体的高度为12.m-1.5m,且所述池埂本体设有所述护埂层的一侧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60°。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层使用防水膜,所述防水膜整体长度大于1.5m,厚度为0.5mm,且所述防水膜的顶端和底端折起压在土中,整体呈类“Z”字型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护埂层包括高密网,所述高密网一侧设有黑膜,所述黑膜的顶端和底端折起压在土中,黑膜用来防止光合作用,从而防止草的生长。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渗防塌防草池埂,利用挖跑道的土堆积池埂本体,并在池埂本体上设置防逃脱玻璃、防水层和护埂层,利用防逃脱玻璃放置螃蟹逃脱,利用防水层防止水渗漏,利用护埂层实现池埂的防塌陷以及防止草生长,跑道之间的基本农田种植水草作为螃蟹的主要脱壳区,便于管理,在不破坏基本农田面积的情况下,利用本技术建立起螃蟹养殖场地。应了解的是,上述一般描述及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仅为示例性及阐释性的,其并不能限制本技术所欲主张的范围。附图说明下面的附图是本技术的说明书的一部分,其绘示了本技术的示例实施例,所附附图与说明书的描述一起用来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跑道;2-水草种植区;3-食台;4-防护池埂结构;41-池埂本体;42-防逃脱玻璃;43-防水层;44-护埂层;441-高密网;442-黑膜。具体实施方式现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详细说明不应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是对本技术的某些方面、特性和实施方案的更详细的描述。在不背离本技术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技术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多种改进和变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由本技术的说明书得到的其他实施方式对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得的。本申请说明书和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实施例参照附图1-2,一种防渗防塌防草池埂,包括基本农田,所述基本农田的两侧开设跑道1,两条所述跑道1之间的基本农田为水草种植区2,所述跑道1另一侧的基本农田设置为食台3,所述食台3的另一侧设有防护池埂结构4,整体结构关于水草种植区2对称。所述跑道1的截面呈倒等腰梯形结构,且所述跑道1两侧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小于60°。其中,食台3也和基本农田等高,即食台3和水草种植区2均不改变基本农田的高度,仅在基本农田的两侧挖设沟渠作为跑道1,在航拍上整体不影响基本农田的面积,水草种植区2种植水草,作为螃蟹的主要脱壳区,食台3上也种植少量的水草。所述防护池埂结构4包括池埂本体41,所述池埂本体41截面呈梯形结构,且所述池埂本体41顶部中部设有防逃脱玻璃42,所述池埂本体41内部中部设有防水层43,所述防水层43一侧设有护埂层44,所述护埂层44设置在所述池埂本体41侧面。所述池埂本体41的高度为12.m-1.5m,且所述池埂本体41设有所述护埂层44的一侧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b小于60°,池埂坡度最佳为45°,但这样池埂会占用较多的养殖面积。所述防水层43使用防水膜,所述防水膜整体长度大于1.5m,厚度为0.5mm,为了达到更好的防水兜水效果,将防水膜的长度设计为大于池埂本体41的高度,将所述防水膜竖直设置在池埂本体41内部中部,将顶端和底端折起压在土中,来增加防水膜的兜水能力,防水膜折起的两端长度可根据池埂本体41的宽度来设计,使整个防水膜整体形成类“Z”字型结构。所述护埂层44包括高密网441,所述高密网441一侧设有黑膜442,所述黑膜442倾斜铺设在池埂本体41靠近食台3的侧面上,且黑膜442的顶端和底端折起压在土中,来增加黑膜442的支撑稳定性,其中所述黑膜442用来防止光合作用,从而防止草的生长。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渗防塌防草池埂,利用挖跑道的土堆积池埂本体,并在池埂本体上设置防逃脱玻璃、防水层和护埂层,利用防逃脱玻璃放置螃蟹逃脱,利用防水层防止水渗漏,利用护埂层实现池埂的防塌陷以及防止草生长,跑道之间的基本农田种植水草作为螃蟹的主要脱壳区,便于管理,在不破坏基本农田面积的情况下,利用本技术建立起螃蟹养殖场地。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做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防渗防塌防草池埂,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本农田,所述基本农田上开设多条跑道(1),所述跑道(1)之间的基本农田为水草种植区(2),所述跑道(1)另一侧的基本农田设置为食台(3),所述食台(3)的另一侧设有防护池埂结构(4)。/n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渗防塌防草池埂,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本农田,所述基本农田上开设多条跑道(1),所述跑道(1)之间的基本农田为水草种植区(2),所述跑道(1)另一侧的基本农田设置为食台(3),所述食台(3)的另一侧设有防护池埂结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防塌防草池埂,其特征在于:所述跑道(1)的截面呈倒等腰梯形结构,且所述跑道(1)两侧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防塌防草池埂,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池埂结构(4)包括池埂本体(41),所述池埂本体(41)截面呈梯形结构,且所述池埂本体(41)顶部中部设有防逃脱玻璃(42),所述池埂本体(41)内部中部设有防水层(43),所述防水层(43)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友为
申请(专利权)人:无为县优良螃蟹养殖专业合作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