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孔超细旦丝全拉伸丝纺丝系统及其工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75062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多孔超细旦丝全拉伸丝纺丝系统及其工艺,包括外支架,所述外支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外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板,所述支架板的后侧固定连接有传动箱,所述支架板顶部的左侧设置有收尾箱,所述收尾箱的内部设置有收尾机构,支架板的相对侧之间设置有收卷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纺丝加工技术领域。该基于多孔超细旦丝全拉伸丝纺丝系统及其工艺,通过设置有收卷机构,利用传动单元中的驱动电机带动驱动转轴的转动,带动收卷辊进行转动收卷,配合第一卡块从卡槽中完全滑出,不仅可以准确的进行收卷的工作,而且可以防止收卷时超细旦丝的偏移,同时可以更加方便的对材料下料,从而加快了收卷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多孔超细旦丝全拉伸丝纺丝系统及其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丝加工
,具体为基于多孔超细旦丝全拉伸丝纺丝系统及其工艺。
技术介绍
一般把0.9-1.4dtex的纤维成为细旦丝;0.55-1.1dtex为微细旦丝;而0.55dtex以下的纤维为超细旦丝,细旦纤维在纺织加工中,同样的纱支则相应增加纱线中纤维的截面根数,从而大幅度的提高成纱的均匀度及强度,并有利于提高纱线支数,由于细特化纤的纤度细,抗弯刚度小,因而其织物表观细洁精致、手感柔软细腻滑糯且悬垂性极好,超细旦丙纶主要用于功能性运动服饰、内衣、泳衣、瑜伽服、家居服、滑雪服、高尔夫球运动衣、保暖衣物、针织衣物等高档面料。参考中国专利,专利名称为:超细旦FDY纺丝设备及工艺,专利公开号为:CN104141175B,包括熔体输送设备和纺丝设备,述熔体输送设备主要包括熔体过滤器、增压泵、熔体热交换器,纺丝设备主要包括纺丝箱体、计量泵、纺丝组件、环吹风装置和联苯蒸发器,通过对设备和工艺同时改进从而使组件上机成功率高、成品丝截面正常、毛丝少、指标等方面可以得到明显改善,产品质量得到提高。而现有的多孔超细旦丝全拉伸丝在纺丝系统最后的收卷工作还存在以下的问题:1、在超细旦丝的收卷过程中,大多数都是通过收卷辊直接进行收卷,容易发生偏位,以及缠丝的现象,且不方便进行下料的问题;2、在超细旦丝的收卷过程中,需要对超细旦丝进行润油,而现有的润油操作存在油材过多,虽然润油充分了,但是致使材料的浪费;3、在超细旦丝的收卷完成之后,不仅无法控制对应的收卷量,而且最后的收尾裁切会使得超细旦丝不够平整,影响美观;4、在超细旦丝的收卷完成之后,无法及时找到还需继续收卷的超细旦丝的开头,且随意放置会造成材料沾脏,造成材料需要裁剪的浪费,且影响效率。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多孔超细旦丝全拉伸丝纺丝系统及其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多孔超细旦丝全拉伸丝纺丝系统及其工艺,解决了超细旦丝的收卷过程中存在收卷易偏位,易缠丝,且不便于下料,以及润油的过程中容易造成油材的浪费及不便清理,同时无法根据对应的收卷量进行裁切,且收尾端口不平整,加上后续的丝头随意放置影响后续操作效率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基于多孔超细旦丝全拉伸丝纺丝系统,包括外支架,所述外支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外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板,所述支架板的后侧固定连接有传动箱,所述支架板顶部的左侧设置有收尾箱,所述收尾箱的内部设置有收尾机构,所述支架板的相对侧之间设置有收卷机构,所述支架板的顶部且位于收尾箱的一侧设置有润油机构,所述收卷机构中包括传动单元和拆卸下料单元,所述拆卸下料单元中包括收卷辊和支撑轴,所述收卷辊的内表面与支撑轴的外表面通过滑动组件实现卡接,所述支撑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支柱,所述支柱的外表面与支架板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所述支柱的内表面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转杆的外表面与挡板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且转杆的一端贯穿支架板并延伸至支架板的一侧,所述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动盘,所述转杆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支撑轴和挡板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传动单元中包括驱动电机和润滑转轴,所述驱动电机的一侧与传动箱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驱动转轴,所述驱动转轴的一端依次贯穿传动箱和支架板并延伸至支架板的内部,所述驱动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轮,所述润滑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的外表面与第二传动轮的外表面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滑动组件中包括第一卡块,所述支撑轴的外表面与第一卡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收卷辊的两侧均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驱动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的外表面均与卡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润油机构中包括润油辊和固定板,所述润滑转轴的一端贯穿润油辊并延伸至润油辊的一侧,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固定安装在支架板的顶部,所述润滑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油柱,所述进油柱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密封柱,且密封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盘。优选的,所述转动盘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密封柱的外表面开设有进油孔,所述转动盘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柱,所述弹簧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帽,所述进油柱的内表面开设有进油槽,且进油槽的外表面开设有滑动槽。优选的,所述进油槽的内表面且位于滑动槽的一侧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进油柱的外表面开设有按动槽,所述凸块的外表面与转动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卡帽的外表面与按动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收尾机构中包括支撑板、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支撑板的外表面与收尾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收尾箱的两侧均开设有进丝槽,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一侧均与收尾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顶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推杆,且第一推杆的一端贯穿收尾箱并延伸至收尾箱的内部。优选的,所述第一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杆,所述连接板底部且位于第一支杆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的底端与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护垫,所述第二气缸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二推杆,且第二推杆的一端贯穿收尾箱并延伸至收尾箱的内部,所述第二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切丝片,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开设有压动槽。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基于多孔超细旦丝全拉伸丝的纺丝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润油工作:启动驱动电机,利用驱动电机带动驱动转轴外表面的第一传动轮的转动,配合传动带和第二传动轮的转动,使得润滑转轴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了润油辊的转动对超细旦丝表面进行上油;其中加油时,通过按动卡帽带动弹簧柱的收缩,直至脱离按动槽,然后转动转动盘带动密封柱的转动,并使得转动盘上的凸块在转动槽的内部转动,直至滑动槽处,接着向外拉动,使得凸块处进行滑动,直至密封柱表面的进油孔出现后进行加油,完成后,反向操作恢复至原状;S2、收卷下料工作:驱动电机转动的同时会带动驱动转轴上的收卷辊进行转动,当收卷完成后,通过向外拉动拉动盘,从而带动了转杆和支撑轴的移动,移动的过程中压动了第一弹簧的收缩,直至第一卡块从卡槽中完全滑出,即可完成下料,反向操作即可进行安装收卷辊;S3、收尾裁切工作:根据对应的超细旦丝的输出量,并通过计长器进行实时检测,当长度达到时,先启动第一气缸,利用第一气缸带动第一推杆的移动,使得连接板和第一支杆向下移动,并带动了压板和防护垫的移动,直至与超细旦丝接触,然后启动第二气缸,利用第二气缸带动第二推杆的移动,从而带动了切丝片向下移动,直至将超细旦丝切断。优选的,所述S3中利用计长器进行检测长度时,其中当X≥T时,即通过切丝片对材料进行裁切,当X<T时,即可持续的通过收卷辊进行收卷工作。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多孔超细旦丝全拉伸丝纺丝系统,包括外支架(1),所述外支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2),所述外支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板(3)的后侧固定连接有传动箱(4),所述支架板(3)顶部的左侧设置有收尾箱(5),所述收尾箱(5)的内部设置有收尾机构(6),所述支架板(3)的相对侧之间设置有收卷机构(7),所述支架板(3)的顶部且位于收尾箱(5)的一侧设置有润油机构(8);/n所述收卷机构(7)中包括传动单元(71)和拆卸下料单元(72),所述拆卸下料单元(72)中包括收卷辊(72-1)和支撑轴(72-2),所述收卷辊(72-1)的内表面与支撑轴(72-2)的外表面通过滑动组件(72-3)实现卡接,所述支撑轴(7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杆(72-4),所述转杆(72-4)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支柱(72-5),所述支柱(72-5)的外表面与支架板(3)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所述支柱(72-5)的内表面开设有通槽(72-6),所述通槽(72-6)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72-7),所述转杆(72-4)的外表面与挡板(72-7)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且转杆(72-4)的一端贯穿支架板(3)并延伸至支架板(3)的一侧,所述转杆(72-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动盘(72-8),所述转杆(72-4)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72-9),且第一弹簧(72-9)的两端分别与支撑轴(72-2)和挡板(72-7)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n所述传动单元(71)中包括驱动电机(71-1)和润滑转轴(71-2),所述驱动电机(71-1)的一侧与传动箱(4)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71-1)输出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驱动转轴(71-3),所述驱动转轴(71-3)的一端依次贯穿传动箱(4)和支架板(3)并延伸至支架板(3)的内部,所述驱动转轴(71-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轮(71-4),所述润滑转轴(71-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轮(71-5),所述第一传动轮(71-4)的外表面与第二传动轮(71-5)的外表面通过传动带(71-6)传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多孔超细旦丝全拉伸丝纺丝系统,包括外支架(1),所述外支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2),所述外支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板(3)的后侧固定连接有传动箱(4),所述支架板(3)顶部的左侧设置有收尾箱(5),所述收尾箱(5)的内部设置有收尾机构(6),所述支架板(3)的相对侧之间设置有收卷机构(7),所述支架板(3)的顶部且位于收尾箱(5)的一侧设置有润油机构(8);
所述收卷机构(7)中包括传动单元(71)和拆卸下料单元(72),所述拆卸下料单元(72)中包括收卷辊(72-1)和支撑轴(72-2),所述收卷辊(72-1)的内表面与支撑轴(72-2)的外表面通过滑动组件(72-3)实现卡接,所述支撑轴(7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杆(72-4),所述转杆(72-4)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支柱(72-5),所述支柱(72-5)的外表面与支架板(3)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所述支柱(72-5)的内表面开设有通槽(72-6),所述通槽(72-6)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72-7),所述转杆(72-4)的外表面与挡板(72-7)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且转杆(72-4)的一端贯穿支架板(3)并延伸至支架板(3)的一侧,所述转杆(72-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动盘(72-8),所述转杆(72-4)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72-9),且第一弹簧(72-9)的两端分别与支撑轴(72-2)和挡板(72-7)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
所述传动单元(71)中包括驱动电机(71-1)和润滑转轴(71-2),所述驱动电机(71-1)的一侧与传动箱(4)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71-1)输出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驱动转轴(71-3),所述驱动转轴(71-3)的一端依次贯穿传动箱(4)和支架板(3)并延伸至支架板(3)的内部,所述驱动转轴(71-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轮(71-4),所述润滑转轴(71-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轮(71-5),所述第一传动轮(71-4)的外表面与第二传动轮(71-5)的外表面通过传动带(71-6)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孔超细旦丝全拉伸丝纺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72-3)中包括第一卡块(72-31),所述支撑轴(72-2)的外表面与第一卡块(72-31)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收卷辊(72-1)的两侧均开设有放置槽(72-32),所述放置槽(72-32)的内表面开设有卡槽(72-33),所述驱动转轴(71-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72-34),所述第一卡块(72-31)和第二卡块(72-34)的外表面均与卡槽(72-33)的内表面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孔超细旦丝全拉伸丝纺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油机构(8)中包括润油辊(81)和固定板(82),所述润滑转轴(71-2)的一端贯穿润油辊(81)并延伸至润油辊(81)的一侧,所述固定板(82)的一侧固定安装在支架板(3)的顶部,所述润滑转轴(7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油柱(83),所述进油柱(83)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密封柱(84),且密封柱(8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盘(8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多孔超细旦丝全拉伸丝纺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盘(8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凸块(86),所述密封柱(84)的外表面开设有进油孔(87),所述转动盘(8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柱(88),所述弹簧柱(8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帽(89),所述进油柱(83)的内表面开设有进油槽(810),且进油槽(810)的外表面开设有滑动槽(8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多孔超细旦丝全拉伸丝纺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建军於林栋韩建强许文群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辰泽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