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开启的自动泊车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74626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自动泊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自动开启的自动泊车方法,包括步骤:获取车辆第二定位信息,判断所述第二定位信息所匹配的记忆车位地图与第一记忆车位地图是否一致;当所述第二定位信息所匹配的记忆车位地图与第一记忆车位地图一致时,根据第二定位信息所匹配的记忆车位地图获取第一记忆车位;获取第二车辆行驶轨迹,判断所述第二车辆行驶轨迹是否与第一车辆行驶轨迹一致;当所述第二车辆行驶轨迹与第一车辆行驶轨迹一致时,自动开启泊车系统,将所述车辆泊入记忆车位地图对应的所述第一记忆车位中。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整个系统的使用便捷度,减少用户操作次数,提升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动开启的自动泊车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自动泊车
,具体涉及一种可自动开启的自动泊车方法。
技术介绍
自动泊车系统是一种帮助驾驶员识别可用车位,并将车辆自动驾驶到车位中的驾驶辅助系统。自动泊车采用车上的相机、超声波雷达感知周边环境,在中央处理器中规划泊入方法和路径,并控制车辆自动行驶到车位中。目前的自动泊车系统需要人手工开启。当司机驾驶车辆到达其想泊车的车位附近时,手工选择或者点击按键启动泊车系统,从而完成泊车。如果能有一个方案,可以在司机到达其想泊的停车位时自动开启泊车系统,则可以节省司机不少操作,并且提高系统的使用体验。日常车辆使用中,最常见的泊车场景基本上是家和公司的固定车位,或者虽然不固定,但是使用频繁的车位。因此,如果系统可以支持定位,这样就可以知道车辆到了常泊的车位附近,即可以自动启动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开启的自动泊车方法,以解决现有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动开启的自动泊车方法,包括步骤:获取车辆第二定位信息,判断所述第二定位信息所匹配的记忆车位地图与第一记忆车位地图是否一致;当所述第二定位信息所匹配的记忆车位地图与第一记忆车位地图一致时,根据第二定位信息所匹配的记忆车位地图获取第一记忆车位;获取第二车辆行驶轨迹,判断所述第二车辆行驶轨迹是否与第一车辆行驶轨迹一致;当所述第二车辆行驶轨迹与第一车辆行驶轨迹一致时,自动开启泊车系统,将所述车辆泊入记忆车位地图对应的所述第一记忆车位中。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自动开启的自动泊车方法优选地,在所述的获取车辆第二定位信息,判断所述第二定位信息所匹配的记忆车位地图与第一记忆车位地图是否一致之前包括步骤:当车辆进入泊车入口时,实时获取车辆第一定位信息。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自动开启的自动泊车方法优选地,在所述的当车辆进入泊车入口时,实时获取车辆第一定位信息之后包括步骤:根据所述第一定位信息形成第一车辆行驶轨迹,判断所述第一车辆行驶轨迹的出现次数是否大于预设阈值。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自动开启的自动泊车方法优选地,在所述的S20根据所述第一定位信息形成第一车辆行驶轨迹,判断所述第一车辆行驶轨迹的出现次数是否大于预设阈值之后包括步骤:当所述第一驾驶轨迹出现的次数大于预设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车辆行驶轨迹匹配停车场地图。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自动开启的自动泊车方法优选地,在所述的当所述第一驾驶轨迹出现的次数大于预设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车辆行驶轨迹匹配停车场地图之后包括步骤:获取第一可泊车位,将所述第一可泊车位存储为第一记忆车位并映射至所述第一车辆行驶轨迹所匹配的停车场地图中,形成所述第一记忆车位地图。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自动开启的自动泊车方法优选地,在所述的当所述第二定位信息所匹配的记忆车位地图与第一记忆车位地图一致时,根据第二定位信息所匹配的记忆车位地图获取第一记忆车位之后包括步骤:当所述第二定位信息所匹配的记忆车位地图与第一记忆车位地图不一致时,实时获取第二定位信息,形成新的停车场地。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自动开启的自动泊车方法优选地,在所述的获取第二车辆行驶轨迹,判断所述第二车辆行驶轨迹是否与第一车辆行驶轨迹一致之后包括步骤:当所述第二车辆行驶轨迹与第一车辆行驶轨迹不一致时,存储所述第二车辆行驶轨迹。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自动开启的自动泊车方法优选地,在所述的当所述第二车辆行驶轨迹与第一车辆行驶轨迹不一致时,存储所述第二车辆行驶轨迹之后包括步骤:获取第二可泊车位,将所述第二可泊车位存储为记忆车位并映射至第二车辆行驶轨迹所匹配的停车场地图中,形成第二记忆车位。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高整个系统的使用便捷度,减少用户操作次数,提升用户体验。附图说明图1-4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动开启的自动泊车方法,包括步骤:S100获取车辆第二定位信息,判断所述第二定位信息所匹配的记忆车位地图与第一记忆车位地图是否一致;S200当所述第二定位信息所匹配的记忆车位地图与第一记忆车位地图一致时,根据第二定位信息所匹配的记忆车位地图获取第一记忆车位;S300获取第二车辆行驶轨迹,判断所述第二车辆行驶轨迹是否与第一车辆行驶轨迹一致;S400当所述第二车辆行驶轨迹与第一车辆行驶轨迹一致时,自动开启泊车系统,将所述车辆泊入记忆车位地图对应的所述第一记忆车位中。本实施例中,当车辆泊入停车场入口时,开始获取车辆的第二定位信息,即车辆当前的定位信息,然后判断当前定位信息所匹配的记忆车位地图与第一记忆车位地图是否一致,一致时,则获取当前车辆所在停车场的第一记忆车位,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持续获取车辆的定位信息,形成车辆行驶轨迹,当该行驶轨迹与第一车辆行驶轨迹一致时,则说明当前车辆行驶的路线为常用路线,此时,自动开启泊车系统,将车辆泊入第一记忆车位中,从而达到不需要人工手动开启泊车系统的目的。本实施例中,带自动开启功能的自动泊车系统会包含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明确常用的泊车位的过程,主要采用大数据统计的方法,学习到常用的泊车车位。另外一个阶段就是当有明确的常用泊车车位后,当车辆重新进行该停车场时,即可通过车辆定位明确车辆的位置,从而当司机驾驶车辆到达该常用泊车位时,系统自动启动自动泊车。具体地,在所述的S100获取车辆第二定位信息,判断所述第二定位信息所匹配的记忆车位地图与第一记忆车位地图是否一致之前包括步骤:S10当车辆进入泊车入口时,实时获取车辆第一定位信息。具体地,在所述的S10当车辆进入泊车入口时,实时获取车辆第一定位信息之后包括步骤:S20根据所述第一定位信息形成第一车辆行驶轨迹,判断所述第一车辆行驶轨迹的出现次数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具体地,在所述的S20根据所述第一定位信息形成第一车辆行驶轨迹,判断所述第一车辆行驶轨迹的出现次数是否大于预设阈值之后包括步骤:S30当所述第一驾驶轨迹出现的次数大于预设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车辆行驶轨迹匹配停车场地图。具体地,在所述的S30当所述第一驾驶轨迹出现的次数大于预设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车辆行驶轨迹匹配停车场地图之后包括步骤:S40获取第一可泊车位,将所述第一可泊车位存储为第一记忆车位并映射至所述第一车辆行驶轨迹所匹配的停车场地图中,形成所述第一记忆车位地图。本实施例中,预设阈值可根据用户的使用需求进行设定,如预设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自动开启的自动泊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nS100获取车辆第二定位信息,判断所述第二定位信息所匹配的记忆车位地图与第一记忆车位地图是否一致;/nS200当所述第二定位信息所匹配的记忆车位地图与第一记忆车位地图一致时,根据第二定位信息所匹配的记忆车位地图获取第一记忆车位;/nS300获取第二车辆行驶轨迹,判断所述第二车辆行驶轨迹是否与第一车辆行驶轨迹一致;/nS400当所述第二车辆行驶轨迹与第一车辆行驶轨迹一致时,自动开启泊车系统,将所述车辆泊入记忆车位地图对应的所述第一记忆车位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开启的自动泊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00获取车辆第二定位信息,判断所述第二定位信息所匹配的记忆车位地图与第一记忆车位地图是否一致;
S200当所述第二定位信息所匹配的记忆车位地图与第一记忆车位地图一致时,根据第二定位信息所匹配的记忆车位地图获取第一记忆车位;
S300获取第二车辆行驶轨迹,判断所述第二车辆行驶轨迹是否与第一车辆行驶轨迹一致;
S400当所述第二车辆行驶轨迹与第一车辆行驶轨迹一致时,自动开启泊车系统,将所述车辆泊入记忆车位地图对应的所述第一记忆车位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开启的自动泊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S100获取车辆第二定位信息,判断所述第二定位信息所匹配的记忆车位地图与第一记忆车位地图是否一致之前包括步骤:
S10当车辆进入泊车入口时,实时获取车辆第一定位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开启的自动泊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S10当车辆进入泊车入口时,实时获取车辆第一定位信息之后包括步骤:
S20根据所述第一定位信息形成第一车辆行驶轨迹,判断所述第一车辆行驶轨迹的出现次数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开启的自动泊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S20根据所述第一定位信息形成第一车辆行驶轨迹,判断所述第一车辆行驶轨迹的出现次数是否大于预设阈值之后包括步骤:
S30当所述第一驾驶轨迹出现的次数大于预设阈值时,根据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如意马光林于萌萌田钧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追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