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上控制臂双联加工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4448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0:57
本申请属于零部件加工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上控制臂双联加工工装。包括宏孔道安装板、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第一夹持组件包括:定位支撑板、尾部支撑杆、活动支撑座、气缸支撑座、第一伸缩旋转气缸、尾部压杆;第二夹持组件包括:夹紧支撑座、滑动夹紧杆、第二伸缩旋转气缸、端部压杆、压杆限位柱、端部支撑座、微调支撑杆;夹紧支撑座、旋转支撑座、第二伸缩旋转气缸;本申请的后上控制臂双联加工工装结构紧凑稳定,利用双联结构一次性装夹加工两个控制臂的同时,利用空压机进行驱动和压紧,实现控制臂的有效固定,能够极大的提高各个控制臂生产线上装夹速度,缩短装夹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上控制臂双联加工工装
本申请属于零部件加工辅助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后上控制臂双联加工工装。
技术介绍
控制臂悬架控制臂、下摆臂等,如图1所示是汽车控制系统中过十分重要的硬件结构,是汽车控制系统中传递力矩,缓冲载荷的重要结构之一,是汽车控制系统实现转向等各种操作的基础,由于控制臂一般呈非对称的V形结构,其两个后端壁上的空和面又具有很高的加工精度要求,因此生产加工工艺相对复杂,特别是其非对称以及多曲面的结构不方便固定和定位,因此限制了生产企业的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简化控制臂装夹固定难度,提高控制臂加工效率,降低生产工艺难度的双联夹具,该夹具可以方便的安装和固定在各类加工设备上,同时采用双联装夹固定,利用内部空压控制,实现控制臂的快速固定安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申请的一种后上控制臂双联加工工装包括宏孔道安装板1、设置于宏孔道安装板1上的第一夹持组件2和第二夹持组件3;所述宏孔道安装板1为平板结构,宏孔道安装板1内分别独立设置有气缸驱动孔道1a、气缸卸载孔道1b、夹紧驱动孔道1c,所述气缸驱动孔道1a、气缸卸载孔道1b、夹紧驱动孔道1c分别连接至外部空压机;所述第一夹持组件2包括:定位支撑板20、尾部支撑杆21、活动支撑座22、气缸支撑座23、第一伸缩旋转气缸24、尾部压杆25;两个定位支撑板20固定在宏孔道安装板1上端面且前后正对,定位支撑板20的左右侧设置有定位槽口,定位槽口的下侧设置有铰接轴9a;所述尾部支撑杆21的一端通过铰接轴9a可摆动地连接在定位支撑板20,尾部支撑杆21的中部设置有向上凸出的压杆定位部21a;宏孔道安装板1的上端面设置有支撑座安装槽1d,支撑座安装槽1d底部与夹紧驱动孔道1c连通,活动支撑座22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支撑座安装槽1d中,活动支撑座22上端设置有活动挤压部22a,活动挤压部22a上端抵在尾部支撑杆21的自由端下侧;气缸支撑座23设置在两个定位支撑板20之间,气缸支撑座23的顶部设置有朝向左右侧的斜面,四个第一伸缩旋转气缸24两两对称地固定在斜面上,第一伸缩旋转气缸24上的气缸轴向左右侧伸出,所述第一伸缩旋转气缸24的驱动孔与和卸载孔分别与气缸驱动孔道1a和气缸卸载孔道1b连通;尾部压杆25设置在第一伸缩旋转气缸24的气缸轴端部;所述第二夹持组件3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第一夹持组件2的左右侧;第二夹持组件3包括:夹紧支撑座30、滑动夹紧杆31、第二伸缩旋转气缸33、端部压杆34、压杆限位柱35、端部支撑座36、微调支撑杆37;所述夹紧支撑座30、旋转支撑座32、第二伸缩旋转气缸33、端部支撑座36分别固定在宏孔道安装板1上端面;夹紧支撑座30朝向工件的一侧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动夹紧杆31可滑动地设置在滑槽中,滑槽底部连通至夹紧驱动孔道1c;所述第二伸缩旋转气缸33的的驱动孔与和卸载孔分别与气缸驱动孔道1a和气缸卸载孔道1b连通;端部压杆34的中部与第二伸缩旋转气缸33的气缸轴铰接;所述微调支撑杆37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端部支撑座36顶部;所述第二伸缩旋转气缸33旋转至装夹位置时,端部压杆34用于压紧工件的一端与微调支撑杆37正对,端部压杆34的另一端与压杆限位柱35正对。对前述后上控制臂双联加工工装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二伸缩旋转气缸33与宏孔道安装板1的旋转支撑座32;旋转支撑座32内设有孔道,以使第二伸缩旋转气缸33的的驱动孔与和卸载孔分别与气缸驱动孔道1a和气缸卸载孔道1b连通。对前述后上控制臂双联加工工装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端部支撑座36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微调支撑杆37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安装槽中;安装槽的底部设置有与夹紧驱动孔道1c连通的孔道。对前述后上控制臂双联加工工装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定位检测组件;所述定位检测组件包括双臂检测部分和端部检测部分;双臂检测部分包括:设置在其中一个定位支撑板20两侧的两个检测支撑座50,检测支撑座50向工件一侧伸出有悬臂51,还包括铰接在悬臂51端部的第一摆杆52;第一摆杆52上端52为圆滑结构并可抵住控制臂下端,第一摆杆52下端安装有接触式压力传感器53,所述接触式压力传感器53的触头指向检测支撑座50;端部检测组件包括:固定在宏孔道安装板1或者端部支撑座36上的固定臂55、铰接在固定臂55上的第二摆杆54,所述第二伸缩旋转气缸33旋转至装夹位置并向下压紧控制臂时,第二摆杆54的上端抵在控制臂端部,第二摆杆54的下端安装有接触式压力传感器,所述接触式压力传感器的触头指向端部支撑座36。对前述后上控制臂双联加工工装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杆定位部21a由可拆卸地安装在尾部支撑杆21上的辅助支撑杆构成,尾部支撑杆2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辅助支撑杆的孔;所述活动挤压部22a由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活动支撑座22上的可调节支撑杆构成。其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的后上控制臂双联加工工装结构紧凑稳定,利用双联结构一次性装夹加工两个控制臂的同时,利用空压机进行驱动和压紧,实现控制臂的有效固定,能够极大的提高各个控制臂生产线上装夹速度,缩短装夹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控制臂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制臂加工用双联夹具的主视图;图3是制臂加工用双联夹具的俯视图;图4是制臂加工用双联夹具的前视图;图5是制臂加工用双联夹具的侧视图;图6是宏孔道安装板的透视图;图7是第一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第二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说明:宏孔道安装板1、第一夹持组件2、第二夹持组件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详细说明。本申请的一种后上控制臂双联加工工装主要用于装夹固定控制臂8a,如图1所示,控制臂8a呈类V形结构,由前端前端以分叉后形成双臂的后端组成,基于改善受力以及扭矩等各方面的需求,控制臂是非对称结构,为能够固定控制臂,便于加工端部轴孔及其左右端面等,本申请提供一种双联夹具,其基本结构图如1、图2、图3所示;包括用于连接固定至各类加工设备平台上的平板结构的宏孔道安装板1、用于固定控制臂后端的第一夹持组件2和用于固定控制臂前端的第二夹持组件3。所述宏孔道安装板1为平板结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宏孔道安装板1上设置有各类孔槽或类似结构以便于其能够固定在各类设备的窗台或工作面上。宏孔道安装板1内分别独立设置有气缸驱动孔道1a、气缸卸载孔道1b、夹紧驱动孔道1c,所述气缸驱动孔道1a、气缸卸载孔道1b、夹紧驱动孔道1c分别连接至外部空压机;所述第一夹持组件2包括:定位支撑板20、尾部支撑杆21、活动支撑座22、气缸支撑座23、第一伸缩旋转气缸24;两个定位支撑板20固定在宏孔道安装板1上端面且前后正对,定位支撑板20的左右侧设置有定位槽口,定位槽口的下侧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上控制臂双联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宏孔道安装板(1)、设置于宏孔道安装板(1)上的第一夹持组件(2)和第二夹持组件(3);/n所述宏孔道安装板(1)为平板结构,宏孔道安装板(1)内分别独立设置有气缸驱动孔道(1a)、气缸卸载孔道(1b)、夹紧驱动孔道(1c),所述气缸驱动孔道(1a)、气缸卸载孔道(1b)、夹紧驱动孔道(1c)分别连接至外部空压机;/n所述第一夹持组件(2)包括:定位支撑板(20)、尾部支撑杆(21)、活动支撑座(22)、气缸支撑座(23)、第一伸缩旋转气缸(24)、尾部压杆(25);/n两个定位支撑板(20)固定在宏孔道安装板(1)上端面且前后正对,定位支撑板(20)的左右侧设置有定位槽口,定位槽口的下侧设置有铰接轴(9a);/n所述尾部支撑杆(21)的一端通过铰接轴(9a)可摆动地连接在定位支撑板(20),尾部支撑杆(21)的中部设置有向上凸出的压杆定位部(21a);/n宏孔道安装板(1)的上端面设置有支撑座安装槽(1d),支撑座安装槽(1d)底部与夹紧驱动孔道(1c)连通,活动支撑座(22)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支撑座安装槽(1d)中,活动支撑座(22)上端设置有活动挤压部(22a),活动挤压部(22a)上端抵在尾部支撑杆(21)的自由端下侧;/n气缸支撑座(23)设置在两个定位支撑板(20)之间,气缸支撑座(23)的顶部设置有朝向左右侧的斜面,四个第一伸缩旋转气缸(24)两两对称地固定在斜面上,第一伸缩旋转气缸(24)上的气缸轴向左右侧伸出,所述第一伸缩旋转气缸(24)的驱动孔与和卸载孔分别与气缸驱动孔道(1a)和气缸卸载孔道(1b)连通;/n尾部压杆(25)设置在第一伸缩旋转气缸(24)的气缸轴端部;/n所述第二夹持组件(3)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第一夹持组件(2)的左右侧;/n第二夹持组件(3)包括:夹紧支撑座(30)、滑动夹紧杆(31)、第二伸缩旋转气缸(33)、端部压杆(34)、压杆限位柱(35)、端部支撑座(36)、微调支撑杆(37);所述夹紧支撑座(30)、旋转支撑座(32)、第二伸缩旋转气缸(33)、端部支撑座(36)分别固定在宏孔道安装板(1)上端面;/n夹紧支撑座(30)朝向工件的一侧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动夹紧杆(31)可滑动地设置在滑槽中,滑槽底部连通至夹紧驱动孔道(1c);/n所述第二伸缩旋转气缸(33)的的驱动孔与和卸载孔分别与气缸驱动孔道(1a)和气缸卸载孔道(1b)连通;端部压杆(34)的中部与第二伸缩旋转气缸(33)的气缸轴铰接;/n所述微调支撑杆(37)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端部支撑座(36)顶部;/n所述第二伸缩旋转气缸(33)旋转至装夹位置时,端部压杆(34)用于压紧工件的一端与微调支撑杆(37)正对,端部压杆(34)的另一端与压杆限位柱(35)正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上控制臂双联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宏孔道安装板(1)、设置于宏孔道安装板(1)上的第一夹持组件(2)和第二夹持组件(3);
所述宏孔道安装板(1)为平板结构,宏孔道安装板(1)内分别独立设置有气缸驱动孔道(1a)、气缸卸载孔道(1b)、夹紧驱动孔道(1c),所述气缸驱动孔道(1a)、气缸卸载孔道(1b)、夹紧驱动孔道(1c)分别连接至外部空压机;
所述第一夹持组件(2)包括:定位支撑板(20)、尾部支撑杆(21)、活动支撑座(22)、气缸支撑座(23)、第一伸缩旋转气缸(24)、尾部压杆(25);
两个定位支撑板(20)固定在宏孔道安装板(1)上端面且前后正对,定位支撑板(20)的左右侧设置有定位槽口,定位槽口的下侧设置有铰接轴(9a);
所述尾部支撑杆(21)的一端通过铰接轴(9a)可摆动地连接在定位支撑板(20),尾部支撑杆(21)的中部设置有向上凸出的压杆定位部(21a);
宏孔道安装板(1)的上端面设置有支撑座安装槽(1d),支撑座安装槽(1d)底部与夹紧驱动孔道(1c)连通,活动支撑座(22)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支撑座安装槽(1d)中,活动支撑座(22)上端设置有活动挤压部(22a),活动挤压部(22a)上端抵在尾部支撑杆(21)的自由端下侧;
气缸支撑座(23)设置在两个定位支撑板(20)之间,气缸支撑座(23)的顶部设置有朝向左右侧的斜面,四个第一伸缩旋转气缸(24)两两对称地固定在斜面上,第一伸缩旋转气缸(24)上的气缸轴向左右侧伸出,所述第一伸缩旋转气缸(24)的驱动孔与和卸载孔分别与气缸驱动孔道(1a)和气缸卸载孔道(1b)连通;
尾部压杆(25)设置在第一伸缩旋转气缸(24)的气缸轴端部;
所述第二夹持组件(3)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第一夹持组件(2)的左右侧;
第二夹持组件(3)包括:夹紧支撑座(30)、滑动夹紧杆(31)、第二伸缩旋转气缸(33)、端部压杆(34)、压杆限位柱(35)、端部支撑座(36)、微调支撑杆(37);所述夹紧支撑座(30)、旋转支撑座(32)、第二伸缩旋转气缸(33)、端部支撑座(36)分别固定在宏孔道安装板(1)上端面;
夹紧支撑座(30)朝向工件的一侧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动夹紧杆(31)可滑动地设置在滑槽中,滑槽底部连通至夹紧驱动孔道(1c);
所述第二伸缩旋转气缸(33)的的驱动孔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方超汪宇贺栋方进成潘达肖飞程光莹张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楚凯武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