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油泵驱动单元壳体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9088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47
本申请属于汽车零部件加工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压油泵驱动单元壳体夹具。包括支架组件、竖向夹持组件、顶孔定位组件;支架组件包括底板、竖立在底板上侧板、安装板、连接板;竖向夹持组件包括固定气缸座、第一直线气缸、直线导轨副、连接套;顶孔定位组件包括活动安装座、第二直线气缸、顶孔挤压件;本申请主要用于作为高压油泵驱动单元壳体加工生产特定工位的自动化装夹支撑配合侧向平面来进行定位校正,保证装夹后高压油泵驱动单元壳体朝向正确且一致。体朝向正确且一致。体朝向正确且一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油泵驱动单元壳体夹具


[0001]本申请属于汽车零部件加工辅助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高压油泵驱动单元壳体夹具。

技术介绍

[0002]高压油泵驱动单元是汽车驱动控制系统中的一个基本零部件之一,壳体使其基本外部定位支撑结构,在高压油泵驱动单元壳体加工过程中,除了要对其进行基本的结构加工设计之外,还需要将诸如销套、喷嘴等零部件装配在上面,在装配过程中需要利用高压油泵驱动单元壳体上的主油孔以及若干定位面进行定位夹持,以便于进行其他操作,由于高压油泵驱动单元壳体各序加工操作内容差异大,因此难以采用统一的夹具实现一次性加工,因此需要在不同工位采用合适的夹持方案,由于高压油泵驱动单元壳体自身体积偏小,加工区域较小,因此夹持定位时一般采用人工操作,效率偏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高压油泵驱动单元壳体主油孔以及侧面进行定位夹持,能够将高压油泵驱动单元壳体有效固定支撑在生产线特定位置,以便于相应工位进行加工的高压油泵驱动单元壳体夹具。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高压油泵驱动单元壳体夹具,包括支架组件1、竖向夹持组件2、顶孔定位组件3;
[0006]所述支架组件1包括:固定设置的底板13、竖立在底板13上且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10、设置于两个侧板10前方的安装板12、设置于两个侧板10后方的连接板11;
[0007]所述侧板10的前侧设置有安装平面,安装平面垂直于底板13,所述安装板12固定设置在两个侧板10的安装平面上;安装板12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孔;所述连接板11左右侧分别连接与两个侧板10连接;
[0008]所述竖向夹持组件2包括:设置在安装板12前端面上侧的固定气缸座21、竖置在固定气缸座21上的第一直线气缸20、竖向安装在安装板12前端面的两组直线导轨副23、套设在第一直线气缸20气缸轴末端的连接套22;
[0009]所述固定气缸座21由横板210和小筋板211焊接形成,横板210垂直于安装板12前端面,小筋板211设置于横板210左右侧且与安装板12连接,所述第一直线气缸20安装在横板210上端面,横板210上设有供气缸轴穿过的通孔;
[0010]所述顶孔定位组件3包括:通过直线导轨副23可上下滑动地与安装板12连接的活动安装座30、设置于活动安装座30上的第二直线气缸31、设置于第二直线气缸31的气缸轴末端的顶孔挤压件32;
[0011]所述活动安装座30包括通过螺栓组固定在导轨滑块副23中滑块上的滑板300、设置基于滑板300左右侧的大筋板301、水平设置在滑板300和大筋板301上侧的顶板302、斜置
在两个大筋板301前侧的斜板303,所述第二直线气缸31安装在斜板303的上端面,第二直线气缸的气缸轴斜指向底板13;所述顶孔挤压件32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竖直向下延伸,连接柱外径与高压油泵驱动单元壳体顶孔直径一致。
[0012]对前述高压油泵驱动单元壳体夹具的进一步改进和优化还包括,还包括侧面校正组件4;所述侧面定位组件包括:设置于安装板12前端面右侧的双轴伺服气缸40、设置于双轴伺服气缸40气缸轴末端的压板41;所述双轴伺服气缸40的气缸轴水平指向右侧,所述压板41背向双轴伺服气缸40的一侧设置有弹性缓冲垫。
[0013]对前述高压油泵驱动单元壳体夹具的进一步改进和优化还包括,所述第一伺服气缸20气缸轴的末端设置有螺纹段,所述连接套22设置有与螺纹段匹配的内螺纹;连接套22的外圆面上设置有若干环状定位条,所述滑板300或顶板302上设置有可与环状定位条卡接的槽或孔。
[0014]对前述高压油泵驱动单元壳体夹具的进一步改进和优化还包括,所述第一伺服气缸20气缸轴的末端设置有螺纹段,所述连接套22设置有与螺纹段匹配的内螺纹;
[0015]所述连接套22的外圆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顶板302上设置有供连接套穿过的安装孔,所述连接套22通过螺母安装在安装孔中。
[0016]对前述高压油泵驱动单元壳体夹具的进一步改进和优化还包括,所述连接柱的上端设置有环状限位檐320。
[0017]其有益效果在于:
[0018]本申请主要用于作为高压油泵驱动单元壳体加工生产特定工位的自动化装夹支撑,从前序流转过来的高压油泵驱动单元壳体在生产线传递到加工位置时处于主油孔朝上放置,但由于高压油泵驱动单元壳体中心不平衡以及底部支撑面积小,因此到达工位时处于倾斜放置,为此,本申请中才利用主油孔(在该工位为顶孔)定位时,室汽缸推动柱形定位部从固定方向向下运动并向一侧移动以推动其摆正,直至完全对正后向下压紧,同时还配合侧向平面来进行定位校正,保证装夹后高压油泵驱动单元壳体朝向正确且一致。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高压油泵驱动单元壳体夹具的正视图;
[0020]图2是高压油泵驱动单元壳体夹具的侧视图(剖视);
[0021]图3是高压油泵驱动单元壳体夹具的主视图;
[0022]其中附图标记包括:
[0023]支架组件1、竖向夹持组件2、顶孔定位组件3、底板13、侧板10、安装板12、连接板11、固定气缸座21、第一直线气缸20、直线导轨副23、连接套22、活动安装座30、第二直线气缸31、顶孔挤压件32、双轴伺服气缸40、压板41。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详细说明。
[0025]本申请的一种高压油泵驱动单元壳体夹具,主要用于自动化生产线上额定工位的夹持支撑,具体是利用高压油泵驱动单元壳体上的主油孔以及端面进行位置调整和固定,将高压油泵驱动单元壳体压紧在生产线工位上,以便于进行相应的加工处理。
[0026]如图1、图2、图3所示,高压油泵驱动单元壳体夹具的基本结构包括支架组件1、竖向夹持组件2、顶孔定位组件3;
[0027]所述支架组件1包括:固定设置的底板13、竖立在底板13上且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10、设置于两个侧板10前方的安装板12、设置于两个侧板10后方的连接板11;
[0028]所述侧板10的前侧设置有安装平面,安装平面垂直于底板13,所述安装板12固定设置在两个侧板10的安装平面上;安装板12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孔;所述连接板11左右侧分别连接与两个侧板10连接;
[0029]所述竖向夹持组件2包括:设置在安装板12前端面上侧的固定气缸座21、竖置在固定气缸座21上的第一直线气缸20、竖向安装在安装板12前端面的两组直线导轨副23、套设在第一直线气缸20气缸轴末端的连接套22;
[0030]所述固定气缸座21由横板210和小筋板211焊接形成,横板210垂直于安装板12前端面,小筋板211设置于横板210左右侧且与安装板12连接,所述第一直线气缸20安装在横板210上端面,横板210上设有供气缸轴穿过的通孔;
[0031]所述第一伺服气缸20气缸轴的末端设置有螺纹段,所述连接套22设置有与螺纹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油泵驱动单元壳体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组件(1)、竖向夹持组件(2)、顶孔定位组件(3);所述支架组件(1)包括:固定设置的底板(13)、竖立在底板(13)上且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10)、设置于两个侧板(10)前方的安装板(12)、设置于两个侧板(10)后方的连接板(11);所述侧板(10)的前侧设置有安装平面,安装平面垂直于底板(13),所述安装板(12)固定设置在两个侧板(10)的安装平面上;安装板(12)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孔;所述连接板(11)左右侧分别连接与两个侧板(10)连接;所述竖向夹持组件(2)包括:设置在安装板(12)前端面上侧的固定气缸座(21)、竖置在固定气缸座(21)上的第一直线气缸(20)、竖向安装在安装板(12)前端面的两组直线导轨副(23)、套设在第一直线气缸(20)气缸轴末端的连接套(22);所述固定气缸座(21)由横板(210)和小筋板(211)焊接形成,横板(210)垂直于安装板(12)前端面,小筋板(211)设置于横板(210)左右侧且与安装板(12)连接,所述第一直线气缸(20)安装在横板(210)上端面,横板(210)上设有供气缸轴穿过的通孔;所述顶孔定位组件(3)包括:通过直线导轨副(23)可上下滑动地与安装板(12)连接的活动安装座(30)、设置于活动安装座(30)上的第二直线气缸(31)、设置于第二直线气缸(31)的气缸轴末端的顶孔挤压件(32);所述活动安装座(30)包括通过螺栓组固定在导轨滑块副(23)中滑块上的滑板(300)、设置基于滑板(300)左右侧的大筋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丹丹贺栋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楚凯武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