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4304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涂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涂覆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涂覆装置能够使用喷涂、刷涂、浸涂等多种涂覆方式,可以实现在可控气氛下的连续涂覆。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性的使用了涂覆带,可以使带材表面的液膜完整均匀,并且通过改变涂覆带的材料来控制带液量,改变带材附着的液膜厚度。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置还具有涂覆效率高、涂覆质量好、涂覆均匀、操作简单、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涂覆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涂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涂覆装置。
技术介绍
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自上世纪被发现以来,因其具有高的初始磁导率、饱和磁通、电阻率和居里温度,低的矫顽力、电阻温度系数和磁致伸缩系数,以及耐腐蚀和抗老化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领域。但在一些具有高频率、高功率、高能量转换的工作条件下,非晶纳米晶磁环将会面临严重的涡流损耗、在高压条件下引起的磁环击穿、长时间工作所需的水冷系统引起的磁环侵蚀等诸多问题。对于上述问题,目前较为主流的方法是通过在非晶纳米晶带材之间增加绝缘层来控制涡流损耗,同时对带材进行绝缘保护,防止磁环击穿,以减小长期水冷对磁环造成的侵蚀。专利文献EP0695812B1提出了利用浸涂、辊涂和喷涂的方式在带材表面形成绝缘涂层,其中辊涂方式主要依靠转动辊与带材的接触实现,由于接触面积较小难以保证液膜的完整覆盖,难以保证涂覆的一致性,进一步影响带材的性能。现有的涂覆装置很难达到绝缘涂层厚度的均匀稳定,除此之外在进行刷涂的过程中,现有技术是利用涂覆辊表面带液量来对带材进行辊涂,所以在液量控制以及液膜控制上精度不够。因此,研发一种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涂覆装置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涂覆装置,所述涂覆装置包括储液罐1、涂覆室2;储液罐1与涂覆室2连接;所述涂覆室2内设置有主转动辊组、辅助转动辊组、涂覆带2.7、涂覆机构;所述涂覆带2.7套设在所述主转动辊组上,所述主转动辊组用于带动涂覆带2.7运动;所述主转动辊组由第一转动辊2.4、第二转动辊2.5、第三转动辊2.6组成;所述辅助转动辊组用于支撑带材,所述辅助转动辊组由第四转动辊2.8、第五转动辊2.9、第六转动辊2.10组成;所述涂覆机构与储液罐1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涂覆机构用于对带材表面涂覆绝缘物质溶液,所述涂覆机构的涂覆方式包括:喷涂、浸涂、刷涂;涂覆室2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料口2.1、出料口2.12。进一步地,所述涂覆机构包括喷头2.2,所述喷头2.2设置在所述涂覆室2的壁上;所述喷头2.2与所述储液罐1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所述涂覆机构还包括位于涂覆室2底部的锥形结构,所述锥形结构的底部设有料槽口2.13,料槽口2.13与所述储液罐1通过第二管道连接;第三转动辊2.6位于所述锥形结构中,储液罐1中的绝缘物质溶液能够通过第二管道输送到锥形结构中,绝缘物质溶液的液面能够没过第三转动辊2.6的一部分;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上均设置有阀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辊2.4、第二转动辊2.5、第三转动辊2.6、第四转动辊2.8、第五转动辊2.9、第六转动辊2.10之间互相平行设置;第一转动辊2.4的轴心与第二转动辊2.5的轴心的连线与水平线相垂直;第三转动辊2.6的高度小于第一转动辊2.4、第二转动辊2.5、第四转动辊2.8、第五转动辊2.9和第六转动辊2.10的高度;第四转动辊2.8的高度与第五转动辊2.9的高度相同。进一步地,所述涂覆装置还包括升降部件2.11,所述升降部件2.11安装在所述涂覆室2内;所述升降部件2.11与第一转动辊2.4连接,所述升降部件2.11用于调节第一转动辊2.4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辊2.4、第二转动辊2.5、第三转动辊2.6均能够以自身的轴线为轴转动;所述第一转动辊2.4、第二转动辊2.5、第三转动辊2.6的转动方向相同。进一步地,所述涂覆装置还包括支撑架3、皮带轮4、皮带5;所述第一转动辊2.4、第二转动辊2.5、第三转动辊2.6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涂覆室2上,另一端均从所述涂覆室2中穿出;所述第一转动辊2.4、第二转动辊2.5、第三转动辊2.6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支撑架3;在所述第一转动辊2.4、第二转动辊2.5和第三转动辊2.6的另一端的末端各套设一个皮带轮4;所述皮带轮4与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皮带5套设在三个皮带轮4上。进一步地,所述涂覆装置还包括风刀2.3,所述风刀2.3安装在所述涂覆室2的侧壁上。进一步地,所述涂覆带2.7的外层为橡胶、棉布、海绵的任一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辊2.4、第二转动辊2.5、第三转动辊2.6、第四转动辊2.8、第五转动辊2.9、第六转动辊2.10的材质为具有抗腐蚀能力的金属。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辊2.4、第二转动辊2.5、第三转动辊2.6、第四转动辊2.8、第五转动辊2.9、第六转动辊2.10的材质为不锈钢、钛合金或铝合金的任一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涂覆装置能够使用喷涂、刷涂、浸涂等多种涂覆方式,可以实现在可控气氛下的连续涂覆。本专利技术创造性的使用了涂覆带,可以使带材表面的液膜完整均匀,并且通过改变涂覆带的材料来控制带液量,改变带材附着的液膜厚度。此外,本专利技术的装置还具有涂覆效率高、涂覆质量好、涂覆均匀、操作简单、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等优点。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涂覆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涂覆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涂覆装置的后视图;图4是涂覆装置的左视图;图5是涂覆装置的剖面图;图6是利用涂覆装置对带材表面喷涂绝缘物质溶液的示意图;图7是利用涂覆装置对带材表面刷涂绝缘物质溶液的示意图;图8是利用涂料装置对带材表面浸涂绝缘物质溶液的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1得到的涂覆有绝缘涂层的带材的扫描电镜图;图10是实施例1得到的涂覆有绝缘涂层的带材截面的扫描电镜图;图11是实施例2得到的涂覆有绝缘涂层的带材的扫描电镜图。其中,1-储液罐,2-涂覆室,2.1-进料口,2.2-喷头,2.3-风刀,2.4-第一转动辊,2.5-第二转动辊,2.6-第三转动辊,2.7-涂覆带,2.8-第四转动辊,2.9-第五转动辊,2.10-第六转动辊,2.11-升降部件,2.12-出料口,2.13-料槽口,3-支撑架,4-皮带轮,5-皮带。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涂覆装置,图1是涂覆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涂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覆装置包括储液罐(1)、涂覆室(2);储液罐(1)与涂覆室(2)连接;所述涂覆室(2)内设置有主转动辊组、辅助转动辊组、涂覆带(2.7)、涂覆机构;/n所述涂覆带(2.7)套设在所述主转动辊组上,所述主转动辊组用于带动涂覆带(2.7)运动;所述主转动辊组由第一转动辊(2.4)、第二转动辊(2.5)、第三转动辊(2.6)组成;/n所述辅助转动辊组用于支撑带材,所述辅助转动辊组由第四转动辊(2.8)、第五转动辊(2.9)、第六转动辊(2.10)组成;/n所述涂覆机构与储液罐(1)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涂覆机构用于对带材表面涂覆绝缘物质溶液,所述涂覆机构的涂覆方式包括:喷涂、浸涂、刷涂;/n涂覆室(2)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料口(2.1)、出料口(2.12)。/n

【技术特征摘要】
1.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覆装置包括储液罐(1)、涂覆室(2);储液罐(1)与涂覆室(2)连接;所述涂覆室(2)内设置有主转动辊组、辅助转动辊组、涂覆带(2.7)、涂覆机构;
所述涂覆带(2.7)套设在所述主转动辊组上,所述主转动辊组用于带动涂覆带(2.7)运动;所述主转动辊组由第一转动辊(2.4)、第二转动辊(2.5)、第三转动辊(2.6)组成;
所述辅助转动辊组用于支撑带材,所述辅助转动辊组由第四转动辊(2.8)、第五转动辊(2.9)、第六转动辊(2.10)组成;
所述涂覆机构与储液罐(1)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涂覆机构用于对带材表面涂覆绝缘物质溶液,所述涂覆机构的涂覆方式包括:喷涂、浸涂、刷涂;
涂覆室(2)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料口(2.1)、出料口(2.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覆机构包括喷头(2.2),所述喷头(2.2)设置在所述涂覆室(2)的壁上;所述喷头(2.2)与所述储液罐(1)通过第一管道连接;
所述涂覆机构还包括位于涂覆室(2)底部的锥形结构,所述锥形结构的底部设有料槽口(2.13),料槽口(2.13)与所述储液罐(1)通过第二管道连接;第三转动辊(2.6)位于所述锥形结构中,储液罐(1)中的绝缘物质溶液能够通过第二管道输送到锥形结构中,绝缘物质溶液的液面能够没过第三转动辊(2.6)的一部分;
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上均设置有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辊(2.4)、第二转动辊(2.5)、第三转动辊(2.6)、第四转动辊(2.8)、第五转动辊(2.9)、第六转动辊(2.10)之间互相平行设置;
第一转动辊(2.4)的轴心与第二转动辊(2.5)的轴心的连线与水平线相垂直;
第三转动辊(2.6)的高度小于第一转动辊(2.4)、第二转动辊(2.5)、
第四转动辊(2.8)、第五转动辊(2.9)和第六转动辊(2.10)的高度;
第四转动辊(2.8)的高度与第五转动辊(2.9)的高度相同。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天成潘贇陈非非戴白杨贾春波刘迎春洪兴李广敏
申请(专利权)人: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