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壳加工激光镭射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3813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表壳加工激光镭射机,包括作业平台、XYZ移动支架、镭射模组、CCD拍照模组、表壳定位治具。工作时,首先将多个表壳放置于该表壳定位治具,然后用CCD拍照模组对表壳拍照,将照片上传至系统,系统依据拍摄图像来确定激光镭雕的位置。然后会将控制信号输出至XYZ移动支架活动,从而镭射模组被驱动而对表壳表面进行激光镭雕,激光镭雕后的表壳被雕刻出砂面的效果,这样可以更稳固地粘胶,增加附着力,防止胶水/胶圈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表壳加工激光镭射机
本技术涉及表壳生产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表壳加工激光镭射机。
技术介绍
手表的表槽位置特殊,标记设备对手表表槽进行标记时,需要手动调整手表的角度位置,将表槽对准激光位置,这样工作周期长,耗费较多人力,工作效率低,并且,由于目前一次性只能加工一个表壳,加工效率低,非常不利于厂家进行大规模的手表标记工作,严重影响了手表的加工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表壳加工激光镭射机,其可以连续对多个表壳进行镭雕,加快生产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表壳加工激光镭射机,包括一作业平台;一XYZ移动支架,安装于作业平台上;一镭射模组,安装于XYZ移动支架上;一CCD拍照模组,安装于作业平台上;一表壳定位治具,安装于作业平台上,所述表壳定位治具包括一真空板和多个表壳定位头,所述真空板被定位于作业平台,真空板上有多个凹槽,凹槽中有真空吸气孔,且凹槽中心有定位孔;所述表壳定位头具有环形定位部和插杆部,所述环形定位部嵌入凹槽,所述插杆部插入到定位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表壳定位治具中,一真空板上安装了四个表壳定位头,所述镭射模组连续对四个表壳镭射加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真空板是由底盒和顶盖组成,该顶盖覆盖该底盒形成内部中空的腔体结构,且底盒与顶盖的接合处设置密封圈。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表壳定位头与真空板用可拆式更换结构装配。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环形定位部上设有用于定位手表的卡槽。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槽有弧形定位槽,四个,分布于边沿53°、127°、-58°、-125°的位置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槽有波浪状的定位槽,分布于边沿90°、-90°的位置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槽有直边卡口定位槽,分布于边沿0°的位置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藉由设计了作业平台、XYZ移动支架、镭射模组、CCD拍照模组、表壳定位治具,首先将多个表壳放置于该表壳定位治具,然后用CCD拍照模组对表壳拍照,将照片上传至系统,系统依据拍摄图像来确定激光镭雕的位置。然后会将控制信号输出至XYZ移动支架活动,从而镭射模组被驱动而对表壳表面进行激光镭雕,激光镭雕后的表壳被雕刻出砂面的效果,这样可以更稳固地粘胶,增加附着力,防止胶水/胶圈脱落。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表壳加工激光镭射机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表壳定位治具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表壳定位头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表壳被镭雕后的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0、作业平台20、XYZ移动支架30、镭射模组40、CCD拍照模组50、表壳定位治具51、真空板511、凹槽512、真空吸气孔513、底盒514、顶盖515、定位孔52、表壳定位头521、环形定位部522、插杆部523、弧形定位槽524、波浪状的定位槽525、直边卡口定位槽。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表壳加工激光镭射机,包括一作业平台10、一XYZ移动支架20、一镭射模组30、一CCD拍照模组40、一表壳定位治具50,所述XYZ移动支架20安装于作业平台10上,镭射模组30安装于XYZ移动支架20上,利用XYZ移动支架20驱动镭射模组30可以在XYZ三轴方向自由活动,以对表壳定位治具50上定位好的表壳进行镭雕处理。所述CCD拍照模组40安装于作业平台10上,用于对表壳进行拍照,将图片上传至系统,系统控制XYX移动支架调整镭射模组30行程。其中,所述表壳定位治具50安装于作业平台10上。所述表壳定位治具50包括一真空板51和多个表壳定位头52,所述真空板51被定位于作业平台10,真空板51上有多个凹槽511,凹槽511中有真空吸气孔512,且凹槽511中心有定位孔515;所述表壳定位头52具有环形定位部521和插杆部522,所述环形定位部521嵌入凹槽511,所述插杆部522插入到定位孔515。这样,可以实现表壳定位头52在真空板51上的快速定位,定位后表壳置放在表壳定位头52即可进行在镭雕加工。除此之外,所述表壳定位头52与真空板51用可拆式更换结构装配。停止抽真空时,可以快速地将表壳定位头52取出,这种方式允许自动化作业时,用机械手快速实现表壳的上下料。并且,由于每一批次表壳的形状大小不相同,设计这种可更换表壳定位头52的结构,使得激光镭雕机可以对多种表壳进行加工。本实施例的表壳定位治具50中,一真空板51上安装了四个表壳定位头52,所述镭射模组30连续对四个表壳镭射加工。相比传统一个一个的加工,每加工完一个又需要重新下料后再上料的方式,本机器可以节省上下料时间,节省CCD拍照时间,简化工序,提高产能。所述真空板51是电木材料。如图2所示,所述真空板51是由底盒513和顶盖514组成,该顶盖514覆盖该底盒513形成内部中空的腔体结构,且底盒513与顶盖514的接合处设置密封圈,保障密封效果。以及,所述环形定位部521上设有用于定位手表的卡槽,从而表壳被卡在环形定位部521上不动,保证镭雕加工的精确性。如图4所示,所述卡槽有弧形定位槽523,四个,分布于环形定位部521边沿53°、127°、-58°、-125°的位置上。利用四个弧形定位槽523达到表壳定位的目的。所述卡槽53有波浪状的定位槽524,分布于环形定位部521边沿90°、-90°的位置上。波浪状的定位槽524可以确保整个表壳定位治具50在加工时固定不动。所述卡槽有直边卡口定位槽525,分布于环形定位部521边沿0°的位置上,直边卡口定位槽525进一步加强表壳的定位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设计了作业平台10、XYZ移动支架20、镭射模组30、CCD拍照模组40、表壳定位治具50,首先将多个表壳放置于该表壳定位治具50,然后用CCD拍照模组40对表壳拍照,将照片上传至系统,系统依据拍摄图像来确定激光镭雕的位置。然后会将控制信号输出至XYZ移动支架20活动,从而镭射模组30被驱动而对表壳表面进行激光镭雕,激光镭雕后的状态可参照图5所示,阴影部分是激光镭雕使光滑的平面雕刻出砂面的效果,这样可以更稳固地粘胶,增加附着力,防止胶水/胶圈脱落。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表壳加工激光镭射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作业平台(10);/n一XYZ移动支架(20),安装于作业平台(10)上;/n一镭射模组(30),安装于XYZ移动支架(20)上;/n一CCD拍照模组(40),安装于作业平台(10)上;/n一表壳定位治具(50),安装于作业平台(10)上,所述表壳定位治具(50)包括一真空板(51)和多个表壳定位头(52),所述真空板(51)被定位于作业平台(10),真空板(51)上有多个凹槽(511),凹槽(511)中有真空吸气孔(512),且凹槽(511)中心有定位孔(515);所述表壳定位头(52)具有环形定位部(521)和插杆部(522),所述环形定位部(521)嵌入凹槽(511),所述插杆部(522)插入到定位孔(5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壳加工激光镭射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作业平台(10);
一XYZ移动支架(20),安装于作业平台(10)上;
一镭射模组(30),安装于XYZ移动支架(20)上;
一CCD拍照模组(40),安装于作业平台(10)上;
一表壳定位治具(50),安装于作业平台(10)上,所述表壳定位治具(50)包括一真空板(51)和多个表壳定位头(52),所述真空板(51)被定位于作业平台(10),真空板(51)上有多个凹槽(511),凹槽(511)中有真空吸气孔(512),且凹槽(511)中心有定位孔(515);所述表壳定位头(52)具有环形定位部(521)和插杆部(522),所述环形定位部(521)嵌入凹槽(511),所述插杆部(522)插入到定位孔(5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壳加工激光镭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壳定位治具(50)中,一真空板(51)上安装了四个表壳定位头(52),所述镭射模组(30)连续对四个表壳镭射加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壳加工激光镭射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秀奇马书才
申请(专利权)人:盈泰精密制造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