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重过滤抗菌PE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2236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重过滤抗菌PE管,包括PE管,所述PE管内侧下部一体制成有封闭体;所述封闭体中间设置有内穿孔,且于内穿孔外部设置有至少一环透水孔;所述PE管内侧于封闭体底部插合有凸柱;所述凸柱穿过内穿孔;所述凸柱其大径段轴向开设有多个滤液孔;所述凸柱其小径段上部开设有螺纹段和过滤段;所述过滤段外部套接有第一过滤抗菌体和第二过滤抗菌体;所述螺纹段上旋接有进液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双重过滤抗菌PE管,采用凸柱和进液柱将第一过滤抗菌体和第二过滤抗菌体压紧,从而能够实现液体分流和均匀导流,并通过过滤和过滤抗菌后,通过多个流道导出,且其过滤和抗菌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重过滤抗菌PE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PE管,具体涉及一种双重过滤抗菌PE管,属于PE管

技术介绍
PE是聚乙烯塑料,其具有优良的耐大多数生活和工业用化学品的特性,被广泛加工成液体或气体输送管道,其中,由于PE管耐压好,常用于自来水的输送,但其对于水质无法进行末端处理;为此,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20172810.0,公开了一种双重过滤抗菌PE管,包括PE管道、过滤层和滤网,其是一种绿色环保型建材,主要用于自来水或者是工厂里各种饮品的管道输送,但其过滤抗菌效果一般,且组装比较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双重过滤抗菌PE管,采用凸柱和进液柱将第一过滤抗菌体和第二过滤抗菌体压紧,从而能够实现进液、过滤抗菌和出液实现直通,过滤和抗菌效果好。本技术的双重过滤抗菌PE管,主要应用于出液末端,特别是适用于无过滤器和净水器出水场合;其直接将PE管内侧制成环形的格挡,从而能够实现将过滤抗菌件压紧,实现进液、过滤杀菌和出液形成直流通道,使用时,采用凸柱和进液柱将过滤抗菌件压紧到格挡上;过滤抗菌件采用第一过滤抗菌体和第二过滤抗菌体,第一过滤抗菌体采用滤网结合活性炭滤料,通过进液柱完成平铺压紧,第二过滤抗菌体采用盘型骨架内涂覆银离子抗菌涂层,从而形成前端过滤和后端过滤抗菌,最后完成过滤抗菌后将净化水导出;其具体结构如下:包括PE管,所述PE管内侧下部一体制成有封闭体;所述封闭体中间设置有内穿孔,且于内穿孔外部设置有至少一环透水孔;所述PE管内侧于封闭体底部插合有凸柱;所述凸柱穿过内穿孔;所述凸柱其大径段轴向开设有多个滤液孔;所述凸柱其小径段上部开设有螺纹段和过滤段;所述过滤段外部套接有第一过滤抗菌体和第二过滤抗菌体;所述螺纹段上旋接有进液柱;所述进液柱顶端实心,底端开设有与螺纹段旋接有螺纹槽;所述进液柱外部轴向开设有多条进液槽;所述凸柱、封闭体、第一过滤抗菌体、第二过滤抗菌体和进液柱一体压紧;所述进液柱不凸出PE管外部,且其外表面与PE管内表面紧贴;进水端通过顶端实心体进行分流,分流液通过进液槽均匀地送入到第一过滤抗菌体。进一步地,所述PE管两端为螺纹结构或法兰结构,其通过螺纹或法兰结构直接接入到进水管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抗菌体和第二过滤抗菌体包括盘型骨架,所述盘型骨架外部包覆粘结有滤料体;所述第一过滤抗菌体其滤料体为抗裂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抗菌体其滤料体为抗菌面料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抗菌体其盘型骨架内侧填充有活性炭滤料;所述第二过滤抗菌体其盘型骨架内侧涂覆有银离子抗菌涂层,液体先通过抗裂过滤网进入到活性炭滤料进行过滤,并通过抗菌面料层进行二次抗菌和过滤,并经过内部的银离子抗菌涂层实现最好抗菌出液。再进一步地,所述抗菌面料层包括滤网布,及涂覆于滤网布上的低温催化和/或光催化涂层。进一步地,所述进液柱由PE材料制成。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双重过滤抗菌PE管,采用凸柱和进液柱将第一过滤抗菌体和第二过滤抗菌体压紧,从而能够实现液体分流和均匀导流,并通过过滤和过滤抗菌后,通过多个流道导出,且其过滤和抗菌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过滤抗菌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二过滤抗菌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的双重过滤抗菌PE管,主要应用于出液末端,特别是适用于无过滤器和净水器出水场合;其直接将PE管内侧制成环形的格挡,从而能够实现将过滤抗菌件压紧,实现进液、过滤杀菌和出液形成直流通道,使用时,采用凸柱和进液柱将过滤抗菌件压紧到格挡上;过滤抗菌件采用第一过滤抗菌体和第二过滤抗菌体,第一过滤抗菌体采用滤网结合活性炭滤料,通过进液柱完成平铺压紧,第二过滤抗菌体采用盘型骨架内涂覆银离子抗菌涂层,从而形成前端过滤和后端过滤抗菌,最后完成过滤抗菌后将净化水导出;其具体结构如下:包括PE管1,所述PE管1内侧下部一体制成有封闭体2;所述封闭体2中间设置有内穿孔3,且于内穿孔外部设置有至少一环透水孔5;所述PE管1内侧于封闭体底部插合有凸柱4;所述凸柱4穿过内穿孔3;所述凸柱4其大径段轴向开设有多个滤液孔6;所述凸柱4其小径段上部开设有螺纹段7和过滤段8;所述过滤段8外部套接有第一过滤抗菌体9和第二过滤抗菌体10;所述螺纹段7上旋接有进液柱11;所述进液柱11顶端实心,底端开设有与螺纹段旋接有螺纹槽12;所述进液柱11外部轴向开设有多条进液槽13;所述凸柱4、封闭体2、第一过滤抗菌体9、第二过滤抗菌体10和进液柱11一体压紧;所述进液柱11不凸出PE管1外部,且其外表面与PE管1内表面紧贴;进水端通过顶端实心体进行分流,分流液通过进液槽均匀地送入到第一过滤抗菌体。其中,所述PE管1两端为螺纹结构或法兰结构,其通过螺纹或法兰结构直接接入到进水管上。所述第一过滤抗菌体9和第二过滤抗菌体10包括盘型骨架91,所述盘型骨架91外部包覆粘结有滤料体;所述第一过滤抗菌体9其滤料体为抗裂过滤网92;所述第二过滤抗菌体10其滤料体为抗菌面料层93。所述第一过滤抗菌体9其盘型骨架91内侧填充有活性炭滤料94;所述第二过滤抗菌体10其盘型骨架91内侧涂覆有银离子抗菌涂层,液体先通过抗裂过滤网进入到活性炭滤料进行过滤,并通过抗菌面料层进行二次抗菌和过滤,并经过内部的银离子抗菌涂层实现最好抗菌出液。再一实施例中,所述抗菌面料层包括滤网布,及涂覆于滤网布上的低温催化和/或光催化涂层。其中,所述进液柱11由PE材料制成。上述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重过滤抗菌PE管,其特征在于:包括PE管,所述PE管内侧下部一体制成有封闭体;所述封闭体中间设置有内穿孔,且于内穿孔外部设置有至少一环透水孔;所述PE管内侧于封闭体底部插合有凸柱;所述凸柱穿过内穿孔;所述凸柱其大径段轴向开设有多个滤液孔;所述凸柱其小径段上部开设有螺纹段和过滤段;所述过滤段外部套接有第一过滤抗菌体和第二过滤抗菌体;所述螺纹段上旋接有进液柱;所述进液柱顶端实心,底端开设有与螺纹段旋接有螺纹槽;所述进液柱外部轴向开设有多条进液槽;所述凸柱、封闭体、第一过滤抗菌体、第二过滤抗菌体和进液柱一体压紧;所述进液柱不凸出PE管外部,且其外表面与PE管内表面紧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重过滤抗菌PE管,其特征在于:包括PE管,所述PE管内侧下部一体制成有封闭体;所述封闭体中间设置有内穿孔,且于内穿孔外部设置有至少一环透水孔;所述PE管内侧于封闭体底部插合有凸柱;所述凸柱穿过内穿孔;所述凸柱其大径段轴向开设有多个滤液孔;所述凸柱其小径段上部开设有螺纹段和过滤段;所述过滤段外部套接有第一过滤抗菌体和第二过滤抗菌体;所述螺纹段上旋接有进液柱;所述进液柱顶端实心,底端开设有与螺纹段旋接有螺纹槽;所述进液柱外部轴向开设有多条进液槽;所述凸柱、封闭体、第一过滤抗菌体、第二过滤抗菌体和进液柱一体压紧;所述进液柱不凸出PE管外部,且其外表面与PE管内表面紧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过滤抗菌PE管,其特征在于:所述PE管两端为螺纹结构或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敏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盛丰管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