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罐体恒温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1549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罐车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罐体恒温加热装置,包括储油罐体,所述储油罐体顶部的左侧面固定安装有扶梯,所述储油罐体的正面与背面且靠近右侧面的位置处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右侧中部设有通电线缆,所述固定板的侧视形状为圆弧形结构设计,两个所述固定板的右侧面均固定安装有多个伴热带,通过固定板、通电线缆、伴热带以及铝箔胶带的结构设计,有效的使得储油罐体具有了始终保持恒温的效果,避免了储油罐体在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其表面温度急剧下降的情况出现,解决了由于储油罐体在寒冷环境中进行使用时,可能对内部所存储的油液造成影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罐体恒温加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油罐车
,具体涉及了一种罐体恒温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油罐车又称流动加油车、电脑税控加油车、引油槽车、装油车、运油车等,主要用作石油的衍生品的运输和储藏,但是,传统的油罐车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其罐体的表面结构较为简单,无法对罐体起到持续保温的效果,若在寒冷环境下进行运输行驶时,容易对油罐内所储藏的油液造成影响,因此,有必要设计一款油罐车罐体恒温加热装置,从而来配合传统油罐车进行使用,防止上述所提到的问题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罐体恒温加热装置,具备对罐体进行持续加热等优点,解决了传统油罐车罐体在寒冷环境使用时,易对其罐体内所储藏的油液造成影响的问题。本技术的罐体恒温加热装置,包括储油罐体,所述储油罐体顶部的左侧面固定安装有扶梯,所述储油罐体的正面与背面且靠近右侧面的位置处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右侧中部设有通电线缆,所述固定板的侧视形状为圆弧形结构设计,两个所述固定板的右侧面均固定安装有多个伴热带,多个所述伴热带分别与两个通电线缆之间电连接,多个所述伴热带分别位于储油罐体的正面与背面且之间相互贴合。本技术的罐体恒温加热装置,其中储油罐体的正面与背面且分别靠近多个伴热带的位置处均沿水平横向粘贴固定有铝箔胶带,多个所述伴热带分别位于储油罐体的外侧与多个铝箔胶带之间的位置处,通过铝箔胶带的结构设计,可有效的对多个伴热带起到限制效果,避免了在前期安装伴热带的过程中始终处于松动状态而造成安装不便的情况出现。本技术的罐体恒温加热装置,其中两个固定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均沿弧形固定连接有第二凸板,所述第二凸板的左右两侧之间均贯穿开设有多个螺纹槽,所述储油罐体的外表面且分别靠近多个伴热带的位置处均活动连接有弧形盖板,多个所述弧形盖板分别远离储油罐体正面与背面的一侧且靠近右侧面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凸板,所述第一凸板的内部与第二凸板所开设螺纹槽之间螺纹连接有螺栓,通过弧形盖板、第一凸板、螺栓和第二凸板的结构设计,可有效的对伴热带起到保护效果,避免了伴热带意外受到强压或碰撞而导致受损烧毁的情况出现。本技术的罐体恒温加热装置,其中多个弧形盖板的右侧面分别与两个固定板的右侧面紧密贴合,多个所述弧形盖板的外表面且分别靠近储油罐体正面与背面的位置处均沿水平横向固定连接有硅胶条,多个所述硅胶条分别与储油罐体外表面的正面与背面之间紧密贴合,通过硅胶条的结构设计,可使得弧形盖板与储油罐体之间连接更加紧密,避免弧形盖板与储油罐体之间存在间隙而导致外界雨水进入至内部的情况出现。本技术的罐体恒温加热装置,其中多个弧形盖板的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储油罐体的正面与背面且分别靠近多个弧形盖板内部的左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凸板,多个所述第三凸板的左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硅胶片,所述连接板的右侧面与硅胶片的左侧面之间紧密贴合,通过连接板、第三凸板和硅胶片的结构设计,可有效的对弧形盖板起到密封效果,避免了外界大量冷空气进入至弧形盖板的内部影响伴热带恒温效果情况出现。本技术的罐体恒温加热装置,其中第三凸板位于弧形盖板的内部且侧视形状为半圆形结构设计,多个所述第三凸板的形状结构分别与多个弧形盖板的内凹面形状相适配且之间相互贴合,该结构设计使得弧形盖板内部的密封效果更好,避免了第三凸板与弧形盖板的内壁之间存在缝隙而影响密封效果的情况出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固定板、通电线缆、伴热带以及铝箔胶带的结构设计,有效的使得储油罐体具有了始终保持恒温的效果,避免了储油罐体在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其表面温度急剧下降的情况出现,解决了由于储油罐体在寒冷环境中进行使用时,可能对内部所存储的油液造成影响的问题,通过弧形盖板、第一凸板、螺栓和第二凸板的结构设计,可有效的对伴热带起到保护效果,避免了在使用过程中伴热带受到外界物体碰撞或重压而导致受损烧毁的情况出现。2、本技术,通过硅胶条的结构设计,可使得弧形盖板与储油罐体之间连接更加紧密,避免了在雨天环境下使用时部分雨水进入至弧形盖板内部的情况出现,通过连接板、第三凸板和硅胶片的结构设计,可有效的对弧形盖板起到密封效果,避免了弧形盖板始终与外界处于相通状态,而导致弧形盖板所产生的热量快速消散影响恒温效果的情况出现。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储油罐体;2、扶梯;3、固定板;4、通电线缆;5、伴热带;6、铝箔胶带;7、弧形盖板;8、第一凸板;9、螺栓;10、硅胶条;11、第二凸板;12、连接板;13、第三凸板;14、硅胶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物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物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物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阅图1-4,本技术的罐体恒温加热装置,包括储油罐体1,储油罐体1顶部的左侧面固定安装有扶梯2,储油罐体1的正面与背面且靠近右侧面的位置处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板3,固定板3的右侧中部设有通电线缆4,固定板3的侧视形状为圆弧形结构设计,两个固定板3的右侧面均固定安装有多个伴热带5,多个伴热带5分别与两个通电线缆4之间电连接,多个伴热带5分别位于储油罐体1的正面与背面且之间相互贴合。储油罐体1的正面与背面且分别靠近多个伴热带5的位置处均沿水平横向粘贴固定有铝箔胶带6,多个伴热带5分别位于储油罐体1的外侧与多个铝箔胶带6之间的位置处,通过铝箔胶带6的结构设计,可有效的对多个伴热带5起到限制效果,避免了在前期安装伴热带5的过程中始终处于松动状态而造成安装不便的情况出现。两个固定板3相互远离的一侧均沿弧形固定连接有第二凸板11,第二凸板11的左右两侧之间均贯穿开设有多个螺纹槽,储油罐体1的外表面且分别靠近多个伴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罐体恒温加热装置,包括储油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罐体(1)顶部的左侧面固定安装有扶梯(2),所述储油罐体(1)的正面与背面且靠近右侧面的位置处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的右侧中部设有通电线缆(4),所述固定板(3)的侧视形状为圆弧形结构设计,两个所述固定板(3)的右侧面均固定安装有多个伴热带(5),多个所述伴热带(5)分别与两个通电线缆(4)之间电连接,多个所述伴热带(5)分别位于储油罐体(1)的正面与背面且之间相互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罐体恒温加热装置,包括储油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罐体(1)顶部的左侧面固定安装有扶梯(2),所述储油罐体(1)的正面与背面且靠近右侧面的位置处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的右侧中部设有通电线缆(4),所述固定板(3)的侧视形状为圆弧形结构设计,两个所述固定板(3)的右侧面均固定安装有多个伴热带(5),多个所述伴热带(5)分别与两个通电线缆(4)之间电连接,多个所述伴热带(5)分别位于储油罐体(1)的正面与背面且之间相互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罐体恒温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罐体(1)的正面与背面且分别靠近多个伴热带(5)的位置处均沿水平横向粘贴固定有铝箔胶带(6),多个所述伴热带(5)分别位于储油罐体(1)的外侧与多个铝箔胶带(6)之间的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罐体恒温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固定板(3)相互远离的一侧均沿弧形固定连接有第二凸板(11),所述第二凸板(11)的左右两侧之间均贯穿开设有多个螺纹槽,所述储油罐体(1)的外表面且分别靠近多个伴热带(5)的位置处均活动连接有弧形盖板(7),多个所述弧形盖板(7)分别远离储油罐体(1)正面与背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望平柳伟梅璇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成龙威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