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板结构及船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1439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甲板结构及船舶,涉及船舶技术领域。该甲板结构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和连接组件;第二面板间隔设置在第一面板的下方,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在一起。相较于现有的甲板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甲板结构通过连接组件将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间连接在一起,可以提升甲板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强度,进而使得该甲板结构可以承受较强的冲击载荷,以及使得该甲板结构可以在不设置有支柱的情况下,作为较大的舱室、物资装载及转运空间的顶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甲板结构可以在不设置托梁和支柱的情况下提升甲板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强度,从而便于在甲板下方布置舱室及物资装载、转运等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甲板结构及船舶
本技术涉及船舶
,尤其是涉及一种甲板结构及船舶。
技术介绍
甲板是船舶结构中位于内底板以上的平面结构,用于封盖船内空间并将其水平分隔成层。现有的甲板结构设计均采用单甲板结构形式,虽然甲板强度可以满足船级社规范及使用要求,但是甲板板架整体刚度较弱。如甲板受到较强的冲击载荷或甲板下需布置较大的舱室、物资装载及转运空间时,如图1和图2所示,甲板1’下表面上还需设置多个托梁2’,多个托梁2’下再设置多个支柱3’来提高甲板结构的整体强度及刚度。但是在甲板1’下设置支柱3’会导致甲板1’下方的空间布置受限,对甲板1’下的装载空间带来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甲板结构及船舶,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甲板板架整体刚度较弱,当甲板受到较强的冲击载荷或甲板下需布置较大的舱室、物资装载及转运空间时,需在甲板下表面上设置多个托梁,多个托梁下再设置多个支柱来提高甲板结构的整体强度及刚度,进而导致甲板下方的空间布置受限,对甲板下的装载空间带来一定的影响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甲板结构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面板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面板的下方,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组件连接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间隔设置,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多个条形的第一隔板;沿所述第一面板的长度方向,多个所述第一隔板依次固定在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之间,且多个所述第一隔板的其中一侧长度方向的侧边固定在所述第一面板的板面上,另一侧长度方向的侧边固定在所述第二面板的板面上。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多个条形的第二隔板;沿所述第一面板的宽度方向,多个所述第二隔板依次固定在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之间;每个所述第二隔板均与多个所述第一隔板连接,且多个所述第二隔板的其中一侧长度方向的侧边固定在所述第一面板的板面上,另一侧长度方向的侧边固定在所述第二面板的板面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板的板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减轻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隔板的板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减轻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面板的板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减轻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面板的靠近所述第二面板的板面上安装有多个第一加强筋,每个所述第一加强筋均沿所述第一面板的长度方向延伸。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面板的靠近所述第一面板的板面上安装有多个第二加强筋,每个所述第二加强筋均沿所述第二面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本技术提供的船舶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甲板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船舶还包括单层甲板;所述单层甲板包括第三面板、托梁和支柱,所述托梁安装在所述第三面板的板面上,所述支柱的其中一端与所述托梁连接,且所述支柱垂直于所述第三面板;当所述单层甲板位于所述甲板结构的上方时,所述单层甲板中的支柱的远离所述托梁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甲板结构中的第一面板上;当所述单层甲板位于所述甲板结构的下方时,所述单层甲板中的第三面板间隔设置在所述甲板结构中的第二面板的一侧,且所述单层甲板中的支柱位于所述第三面板的远离所述第二面板的一侧。本技术提供的甲板结构及船舶能产生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甲板结构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和连接组件,第二面板间隔设置在第一面板的下方,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在一起。该甲板结构中的第一面板可以与现有的甲板结构中的甲板相同,而该甲板结构中的第二面板则可以提升该甲板结构的整体强度和刚度。相较于现有的甲板结构,本技术提供的甲板结构通过连接组件将间隔设置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间连接在一起,提升了甲板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强度,进而使得该甲板结构可以承受较强的冲击载荷,以及使得该甲板结构可以在不设置有支柱的情况下,作为较大的舱室、物资装载及转运空间的顶板。因此,本技术提供甲板结构可以在不设置托梁和支柱的情况下提升甲板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强度,从而可以防止支柱影响甲板结构下方的空间,便于在甲板下方布置舱室及物资装载、转运等空间。本技术提供的船舶包括上述甲板结构,因此本技术提供的船舶与上述甲板结构能够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的甲板结构的宽度方向上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图2为现有的甲板结构的长度方向上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甲板结构的宽度方向上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甲板结构的长度方向上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甲板结构中的第二面板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船舶的宽度方向上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图标:1’-甲板;2’-托梁;3’-支柱;1-第一面板;10-第一加强筋;2-第二面板;20-第三减轻孔;21-第二加强筋;22-第三加强筋;3-连接组件;30-第一隔板;300-第一减轻孔;31-第二隔板;310-第二减轻孔;4-第三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甲板结构包括第一面板1、第二面板2和连接组件3。第二面板2间隔设置在第一面板1的下方,第一面板1和第二面板2之间通过连接组件3连接在一起。其中,第一面板1的远离第二面板2的一侧可以为该甲板结构的上表面,第二面板2的远离第一面板1的一侧可以为该甲板结构的下表面。在实际应用中,该甲板结构可以安装在船体的舱壁的内侧,且位于船体的内底板的上方。该甲板结构中的第一面板1可以与现有的甲板结构中的甲板相同,而该甲板结构中的第二面板2则可以提升该甲板结构的整体强度和刚度。与现有的甲板结构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甲板结构通过连接组件3将间隔设置的第一面板1和第二面板2之间连接在一起,提升了甲板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强度,提升了甲板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进而使得该甲板结构可以承受较强的冲击载荷,以及使得该甲板结构可以在不设置有支柱的情况下,作为较大的舱室、物资装载及转运空间的顶板。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甲板结构可以在不设置托梁和支柱的情况下提升甲板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强度,从而可以防止支柱影响甲板结构下方的空间,便于在甲板下方布置舱室及物资装载、转运等空间。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甲板结构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甲板板架整体刚度较弱,当甲板受到较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甲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甲板结构包括第一面板(1)、第二面板(2)和连接组件(3);/n所述第二面板(2)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面板(1)的下方,所述第一面板(1)和所述第二面板(2)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组件(3)连接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甲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甲板结构包括第一面板(1)、第二面板(2)和连接组件(3);
所述第二面板(2)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面板(1)的下方,所述第一面板(1)和所述第二面板(2)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组件(3)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板(1)和所述第二面板(2)间隔设置,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多个条形的第一隔板(30);
沿所述第一面板(1)的长度方向,多个所述第一隔板(30)依次固定在所述第一面板(1)和所述第二面板(2)之间,且多个所述第一隔板(30)的其中一侧长度方向的侧边固定在所述第一面板(1)的板面上,另一侧长度方向的侧边固定在所述第二面板(2)的板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甲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3)还包括多个条形的第二隔板(31);
沿所述第一面板(1)的宽度方向,多个所述第二隔板(31)依次固定在所述第一面板(1)和所述第二面板(2)之间;
每个所述第二隔板(31)均与多个所述第一隔板(30)连接,且多个所述第二隔板(31)的其中一侧长度方向的侧边固定在所述第一面板(1)的板面上,另一侧长度方向的侧边固定在所述第二面板(2)的板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甲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30)的板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减轻孔(30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甲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31)的板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宇向淼罗彬刘磊磊张梦婷尤恽杨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零四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