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夹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0949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真空夹具装置,底座为中空腔体,底座上设有进气孔和排气孔;超音速多级节能真空管,超音速多级节能真空管阵列设置于中空腔体内侧,用于使中空腔体产生负压;吸附元件,吸附元件与底座连,用于为吸附元件提供负压;底座为圆状物或方状物;可根据安装使用空间的大小,选择不同形状的底座,以提高整个真空夹具装置的使用范围,底座上设有安装槽孔;紧固件插入安装槽孔内,将整个真空夹具装置固定到目标位置;真空气流通道为真空吸盘或带有通孔的海绵垫,根据所要吸取产品特性选取真空气流通道,适应有孔漏气的产品抓取,提高真空夹具的兼容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精简,操作方便,有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空夹具装置
本技术涉及真空
,特别涉及一种真空夹具装置。
技术介绍
生产流程中,会有许多需要搬运安装大型物料的情况,如玻璃、钢板等等,这些通常采用真空夹具(如吸盘系统)进行转运安装。现有的真空夹具通过紧固件进行安装,通过吸附形成负压来将材料吸住。但是实际生产中真空夹具装置都是专门设计,使得使用过程中只能针对特定物件进行搬运,无法进调整,使其适应范围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且,以解决现有上述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所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真空夹具装置,包括:一底座,所述底座为中空腔体,所述底座上设有进气孔和排气孔;一超音速多级节能真空管,所述超音速多级节能真空管阵列设置于所述中空腔体内侧,用于使中空腔体产生负压;及一吸附元件,所述吸附元件与所述底座连接,用于为吸附元件提供负压。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为圆状物或方状物;所述底座上设有安装槽孔。进一步的,所述吸附元件包括底盘和真空气流通道;所述真空气流通道与所述底盘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真空气流通道为真空吸盘或带有通孔的海绵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所述底座为圆状物或方状物;可根据安装使用空间的大小,选择不同形状的底座,以提高整个真空夹具装置的使用范围,所述底座上设有安装槽孔;紧固件插入安装槽孔内,将整个真空夹具装置固定到目标位置;所述真空气流通道为真空吸盘或带有通孔的海绵垫,根据所要吸取产品特性选取真空气流通道,适应有孔漏气的产品抓取,提高真空夹具的兼容性;本技术结构精简,操作方便,有利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半剖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四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五结构示意图。标注说明:底座1;进气孔11;排气孔12;安装槽孔13;超音速多级节能真空管2;吸附元件3;底盘31;真空气流通道32;U型真空气流分配器4;真空软管5。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有可能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真空夹具装置,包括:一底座1,所述底座1为中空腔体,所述底座1上设有进气孔11和排气孔12;一超音速多级节能真空管2,所述超音速多级节能真空管2阵列设置于所述中空腔体内侧,用于使中空腔体产生负压;一吸附元件3,所述吸附元件3与所述底座1连接,用于为吸附元件3提供负压。所述底座1为圆状物或方状物;所述底座1上设有安装槽孔13;所述吸附元件3包括底盘31和真空气流通道32;所述真空气流通道32与所述底盘31固定连接;所述真空气流通道32为真空吸盘或带有通孔的海绵垫。实施例一:所述底座1为圆状物;所述底座1上设有安装槽孔13,紧固件插入安装槽孔13内,将整个真空夹具装置固定到目标位置;所述吸附元件3包括底盘31和真空气流通道32;所述底盘31设置在底座1下方,所述底座1与真空气流通道32导通,所述真空气流通道32与所述底盘31固定连接,所述真空气流通道32为真空吸盘;所述真空气流通道32里面设有智慧漏气关闭阀,通过此阀可自动检测吸盘是否有接触到物体,如果有接触物体,则提供真空吸力,如果没有接触或漏气,则自动关闭;可实现同一个吸盘系统对不漏气或漏气有孔的产品进行兼容搬运;空气压缩机产生的高速气体从进气孔11进入超音速多级节能真空管2内,真空吸盘处的空气,随着高速气流一起进入超音速真空管内,再通过排气孔12往外排出,从而使得真空吸盘产生负压,吸附与真空吸盘接触的产品。实施例二:所述底座1为方状物;所述底座1上设有安装槽孔13,紧固件插入安装槽孔13内,将整个真空夹具装置固定到目标位置;所述吸附元件3包括底盘31和真空气流通道32;所述底盘31设置在底座1下方,所述底座1与真空气流通道32导通,所述真空气流通道32与所述底盘31固定连接,所述真空气流通道32为真空吸盘;空气压缩机产生的高速气体从进气孔11进入超音速多级节能真空管2内,真空吸盘处的空气,随着高速气流一起进入超音速真空管内,再通过排气孔12往外排出,从而使得真空吸盘产生负压,吸附与真空吸盘接触的产品。实施例三:所述底座1为方状物;所述底座1上设有安装槽孔13,紧固件插入安装槽孔13内,将整个真空夹具装置固定到目标位置;所述吸附元件3包括真空气流通道32;所述真空气流通道32设置在底座1下方,所述底座1与真空气流通道32导通,所述真空气流通道32为带有通孔的海绵垫;空气压缩机产生的高速气体从进气孔11进入超音速多级节能真空管2内,海绵垫处的空气,随着高速气流一起进入超音速真空管内,再通过排气孔12往外排出,从而使得海绵垫产生负压,吸附与海绵垫接触的产品。实施例四:所述底座1为方状物;所述底座1上设有安装槽孔13,紧固件插入安装槽孔13内,将整个真空夹具装置固定到目标位置;所述吸附元件3包括底盘31和真空气流通道32;所述底盘31设置在底座1下方,所述底座1与真空气流通道32导通,所述真空气流通道32与所述底盘31固定连接,所述真空气流通道32为真空吸盘;所述底座1之间通过U型真空气流分配器4相连接,实现将底座1无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真空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底座(1),所述底座(1)为中空腔体,所述底座(1)上设有进气孔(11)和排气孔(12);/n一超音速多级节能真空管(2),所述超音速多级节能真空管(2)阵列设置于所述中空腔体内侧,用于使中空腔体产生负压;及/n一吸附元件(3),所述吸附元件(3)与所述底座(1)连接,用于为吸附元件(3)提供负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底座(1),所述底座(1)为中空腔体,所述底座(1)上设有进气孔(11)和排气孔(12);
一超音速多级节能真空管(2),所述超音速多级节能真空管(2)阵列设置于所述中空腔体内侧,用于使中空腔体产生负压;及
一吸附元件(3),所述吸附元件(3)与所述底座(1)连接,用于为吸附元件(3)提供负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忠华
申请(专利权)人:微可为厦门真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