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桩压铆加工用裙板撑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0415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桩压铆加工用裙板撑圆装置,包括:支撑轴;固定盘,套设连接在支撑轴的端部;多个撑板,沿固定盘的周向间隔分布,且活动地设于固定盘的侧壁面上,各撑板能沿固定盘的径向向外移动,并使撑板的外缘露出固定盘的周缘之外;胀紧件,能转动地套设在支撑轴上,其具有多个偏心凸部,偏心凸部的数量与撑板的数量对应一致;驱动机构,设于固定盘上,其动力输出端与胀紧件连接,并能驱动胀紧件转动,从而使胀紧件的各偏心凸部作用于与之相对应的撑板的内缘,而将撑板向外移动;弹性件,作用于撑板,从而使撑板始终具有沿固定盘的径向向内移动的趋势。能够有效增大胀紧件在径向上活动范围,可满足多种规格裙板的撑圆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桩压铆加工用裙板撑圆装置
本技术涉及管桩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管桩压铆加工用裙板撑圆装置。
技术介绍
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桩(管桩)作为一种混凝土制品,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公路、铁路、水利、港口码头等领域。为便于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桩的连接,混凝土预制桩的两端需要安装端板。制作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桩前,需先将端板与带钢(裙板)进行铆接或焊接。其中,端板的侧圆周面设置有凹槽,在将端板卡入裙板之后,需要将裙板部分压入端板的凹槽内,形成压槽结构,从而将两者的连接更为牢固。如申请号为CN201710220823.9(公开号为CN107008813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生产多种规格的抱箍铆接设备》,包括:机架、端板放置台、抱箍皮放置台、端板转运机构、抱箍皮转运机构、铆接机构、抱箍皮定位机构、端板定位旋转机构;端板转运机构通过直线轨道往返于铆接机构与端板放置台之间进行端板转运;抱箍皮转运机构通过直线轨道往返于铆接机构与抱箍皮放置台之间进行抱箍皮转运;抱箍皮定位机构、端板定位旋转机构均设置于铆接机构处,所述铆接机构将定位后的端板和抱箍皮铆接固定。铆接过程为:端板的上料定位后,被自动搬运到铆接工位,随后圆筒形带钢上料定位,被自动搬运到铆接工位,与端板进行一次性铆接完成,铆接完成后,成品抱箍被自动送往成品下料处,整个过程实现全自动化作业,同时整套设备通过调整后,能够实现多种规格的抱箍生产。抱箍皮(裙板)经过压型工序以后,虽然已形成圆环形,但是其圆度与端板的圆度尚有一定差距。因而,上述专利中的抱箍皮定位机构在对裙板进行定位的同时,还需要对裙板进行撑圆,具体是通过轴套、涨紧气缸、涨紧盘以及锥头配合来完成,轴套固定安装在下层底板的下方,涨紧气缸安装在轴套内,涨紧气缸的气缸杆头端安装有一锥头;涨紧盘有3片,每片为等分的扇形构造,3片涨紧盘组成的圆盘中间开设有锥孔,锥孔位置与涨紧气缸的气缸杆头端的锥头配合使用,采用一定锥度的锥头挤压中间开有锥孔的多片等分的涨紧盘,能够在水平方向获得更大的水平分力,即抱箍皮能够获得更好的圆度,通过涨紧盘涨紧后的抱箍皮,圆度与端板更为贴近,抱箍皮也更加容易能够进入到端板的止口面。但是,上述用于将裙板进行撑圆的装置还具有一定的不足,通过在涨紧气缸的气缸杆头端设置锥头,并通过锥头的轴向移动来驱动涨紧盘在径向方向外移的方式,由于锥头外径及锥度大小的限制,因而,由此来驱动涨紧盘向外移动的距离大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有效满足多种规格裙板进行撑圆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有效增大胀紧件在径向上活动范围,从而满足多种规格裙板撑圆需求的管桩压铆加工用裙板撑圆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管桩压铆加工用裙板撑圆装置,包括:支撑轴;固定盘,套设连接在所述支撑轴的端部;多个撑板,沿所述固定盘的周向间隔分布,且活动地设于所述固定盘的侧壁面上,各所述撑板均具有圆弧状外缘,各撑板能沿所述固定盘的径向向外移动,并使撑板的外缘露出所述固定盘的周缘之外;胀紧件,能转动地套设在所述支撑轴上,其具有多个偏心凸部,偏心凸部的数量与所述撑板的数量对应一致;驱动机构,设于所述的固定盘上,其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胀紧件连接,并能驱动所述胀紧件转动,从而使胀紧件的各偏心凸部作用于与之相对应的撑板的内缘,而将撑板向外移动;弹性件,作用于所述的撑板,从而使所述撑板始终具有沿所述固定盘的径向向内移动的趋势。为了实现胀紧件相对支撑轴的灵活转动,所述胀紧件通过第一轴承连接在所述的支撑轴上。为了使得撑板在所述胀紧件的作用下的径向移动更加平稳可靠,各所述撑板的内缘均为平面结构,从而由各所述撑板的内缘的平面结构的延伸面共同形成以所述支撑轴的轴心为几何中心的多边形容纳空间,所述胀紧件为与上述多边形容纳空间相适配的多边形胀紧板,该多边形胀紧板设于上述的多边形容纳空间中,所述胀紧板的各顶角部分即构成所述的偏心凸部。为了减少胀紧板的顶角部分与撑板的内缘之间的相对移动的阻力,所述胀紧板的各顶角部分均设置有能自由转动的滚轮,所述胀紧板通过上述各滚轮抵压在对应的撑板的内缘上。为了将滚轮设置在所述胀紧板的顶角部分上,所述涨紧板的顶角部分在其厚度方向上开设有安置槽,所述滚轮设置在上述安置槽中,所述滚轮的轴线方向与所述支撑轴的轴线方向一致。作为改进,所述的撑板有四块,所述的胀紧板对应为四方形板,即,胀紧板具有四个顶角。当然,可以想到的是,撑板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为三块、五块或五块以上,对应地,胀紧板壳对应为三边形、五边形或其他多边形。驱动机构可以选择为电机或气缸,为了驱动过程的灵活性以及成本考虑,所述驱动机构为气缸,所述气缸的缸体本身转动连接在所述的固定盘上,所述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的胀紧板的侧壁上。为了进一步提高胀紧板转动的稳定性,所述驱动机构有两组,两个所述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分别连接在所述胀紧板的相对的两个顶角上。为了将撑板与固定盘进行连接,并保证撑板能相对固定盘进行移动,各所述撑板上均设有条形限位孔,所述条形限位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固定盘的径向相一致,所述固定盘上对应于各所述撑板的条形限位孔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能对应穿设在所述的条形限位孔中,并通过连接在所述限位柱的端部的限位挡片将所述撑板约束在所述固定盘上。为了方便设置上述弹性件,所述固定盘的侧壁面上设有第一挡板,所述撑板上对应于所述第一挡板具有条形让位槽,所述条形让位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固定盘的径向一致,所述的弹性件为弹簧,该弹簧设于所述的条形让位槽中,并与所述的第一挡板的内侧壁相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胀紧件能绕支撑轴进行转动,在胀紧件的转动过程中,胀紧件的各偏心凸部能作用于对应的撑板,而将撑板向外移动,从而实现对裙板的撑圆目的。这种采用具有偏心凸部的胀紧件与撑板配合的方式,能够有效增大胀紧件在径向上活动范围,可满足多种规格裙板的撑圆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裙板撑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裙板撑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省去支撑轴);图3为图2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裙板撑圆装置的胀紧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装配有第一轴承);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裙板撑圆装置与裙板配合之前的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裙板撑圆装置伸入裙板中的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裙板撑圆装置伸入裙板中的另一角度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图7,一种管桩压铆加工用裙板撑圆装置,包括支撑轴81、固定盘82、多个撑板83、胀紧件、弹性件85以及驱动机构88。参见图1,支撑轴81可通过滑轨802滑动设置在压铆设备的机架的滑轨座803上。固定盘82套设连接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桩压铆加工用裙板撑圆装置,包括:/n支撑轴(81);/n固定盘(82),套设连接在所述支撑轴(81)的端部;/n多个撑板(83),沿所述固定盘(82)的周向间隔分布,且活动地设于所述固定盘(82)的侧壁面上,各所述撑板(83)均具有圆弧状外缘(831),各撑板(83)能沿所述固定盘(82)的径向向外移动,并使撑板(83)的外缘露出所述固定盘(82)的周缘之外;/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胀紧件,能转动地套设在所述支撑轴(81)上,其具有多个偏心凸部(842),偏心凸部(842)的数量与所述撑板(83)的数量对应一致;/n驱动机构(88),设于所述的固定盘(82)上,其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胀紧件连接,并能驱动所述胀紧件转动,从而使胀紧件的各偏心凸部(842)作用于与之相对应的撑板(83)的内缘,而将撑板(83)向外移动;/n弹性件(85),作用于所述的撑板(83),从而使所述撑板(83)始终具有沿所述固定盘(82)的径向向内移动的趋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桩压铆加工用裙板撑圆装置,包括:
支撑轴(81);
固定盘(82),套设连接在所述支撑轴(81)的端部;
多个撑板(83),沿所述固定盘(82)的周向间隔分布,且活动地设于所述固定盘(82)的侧壁面上,各所述撑板(83)均具有圆弧状外缘(831),各撑板(83)能沿所述固定盘(82)的径向向外移动,并使撑板(83)的外缘露出所述固定盘(82)的周缘之外;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胀紧件,能转动地套设在所述支撑轴(81)上,其具有多个偏心凸部(842),偏心凸部(842)的数量与所述撑板(83)的数量对应一致;
驱动机构(88),设于所述的固定盘(82)上,其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胀紧件连接,并能驱动所述胀紧件转动,从而使胀紧件的各偏心凸部(842)作用于与之相对应的撑板(83)的内缘,而将撑板(83)向外移动;
弹性件(85),作用于所述的撑板(83),从而使所述撑板(83)始终具有沿所述固定盘(82)的径向向内移动的趋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桩压铆加工用裙板撑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胀紧件通过第一轴承(823)连接在所述的支撑轴(8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桩压铆加工用裙板撑圆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撑板(83)的内缘均为平面结构,从而由各所述撑板(83)的内缘的平面结构的延伸面共同形成以所述支撑轴(81)的轴心为几何中心的多边形容纳空间(86),所述胀紧件为与上述多边形容纳空间(86)相适配的多边形胀紧板(84),该多边形胀紧板(84)设于上述的多边形容纳空间(86)中,所述胀紧板(84)的各顶角部分即构成所述的偏心凸部(84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桩压铆加工用裙板撑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胀紧板(84)的各顶角部分均设置有能自由转动的滚轮(841),所述胀紧板(84)通过上述各滚轮(841)抵压在对应的撑板(83)的内缘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东生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市恒馨源自动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