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支承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9811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支承柱,包括相互套接的上混凝土柱和下混凝土柱,还包括上柱套筒、下柱套筒以及第三套筒。该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支承柱通过上混凝土柱和上柱套筒,以及下混凝土柱与下柱套筒之间在外模内高速离心成型,并从上下两端套接进第三套筒中,同时形成管状封闭空间,第三套筒在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支承柱现场施工时从压浆通道注入UHPC灌浆料,以形成的管状灌浆层,从而将上混凝土柱和下混凝土柱连接成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支承柱。实现现场施工无焊、无栓,避免了焊接残余应力和螺栓施拧不到位而存在松动的风险,施工质量得到有力保证并达到强节点弱构件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支承柱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支承柱。
技术介绍
随着绿色建筑和装配化理念在建筑工程领域的推广应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缩短建造工期,提升工程质量。要求“制定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和验收规范。完善部品部件标准,实现建筑部品部件工厂化生产。鼓励建筑企业装配式施工,现场装配。建设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现有混凝土支承柱之间的装配通常可分为湿接头和干接头两大类,其中湿接头因现浇接头混凝土需要立模、待强、拆模等工序,现场工序多,严重制约后续工序的推进,所需工期较长;干接头则通常采用焊接或者螺栓连接,如此会带来焊接残余应力以及螺栓施拧不到位而存在松动风险,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并且各个子柱装配的连接部位的景观难以做到美化,此外,常规混凝土支承柱的抗弯抗剪承载能力有限,在地震等横向力作用下,混凝土支承柱的抗弯抗剪性能难以满足要求。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支承柱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支承柱,以解决现有混凝土支承柱之间的湿接头工期长、再场工序多,以及常规干接头装配通常需要焊接或者螺栓连接,带来焊接残余应力以及螺栓施拧不到位而存在松动风险,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并且各个子柱装配的连接部位的景观难以做到美化,此外,常规混凝土支承柱的抗弯抗剪承载能力有限,在地震等横向力作用下,混凝土支承柱的抗弯抗剪性能难以满足要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支承柱,包括相互套接的上混凝土柱和下混凝土柱,还包括上柱套筒、下柱套筒以及第三套筒;其中,所述上柱套筒和下柱套筒均包括相对设置的固定钢筒和对接钢筒,且所述固定钢筒外径大于所述对接钢筒外径,所述固定钢筒与所述对接钢筒之间通过环形的钢端板连接;所述上混凝土柱的主筋的下端部与所述上柱套筒的所述钢端板固定连接,所述上混凝土柱的螺旋箍筋的最低一圈通过焊接与所述钢端板连接,所述上柱套筒与所述上混凝土柱的钢筋笼共同置于外模中浇筑混凝土经高速离心成型;所述下混凝土柱的主筋的上端部与所述下柱套筒的所述钢端板固定连接,所述下混凝土柱的螺旋箍筋的最高一圈通过焊接与所述钢端板连接,所述下柱套筒与所述下混凝土柱的钢筋笼共同置于外模中浇筑混凝土经高速离心成型;所述下柱套筒的所述固定钢筒的管壁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管状封闭空间的压浆通道,所述上柱套筒的所述固定钢筒的管壁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管状封闭空间的出浆通道;所述第三套筒套接在所述上柱套筒的所述对接钢筒以及所述下柱套筒的所述对接钢筒的外侧,并在所述第三套筒与所述上柱套筒的所述对接钢筒以及所述下柱套筒的所述对接钢筒中间形成管状封闭空间;所述对接钢筒的靠近所述钢端板底面的外壁上形成有多个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均匀地布置在所述对接钢筒的外壁,并且所述定位板沿所述对接钢筒的径向宽度小于所述钢端板的径向宽度;其中,所述第三套筒在所述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支承柱现场施工时从所述压浆通道注入UHPC灌浆料,以形成UHPC管状灌浆层,从而将所述上混凝土柱和下混凝土柱连接成所述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支承柱。优选地,所述上柱套筒与所述下柱套筒的外壁上平行或螺旋式设置有多道抗剪凸环,所述第三套筒的内壁上平行或螺旋式设置有多道所述抗剪凸环优选地,所述下柱套筒的所述钢端板顶面,所述下柱套筒的所述对接钢筒的顶面,以及所述上柱套筒的所述钢端板底面均设有凸半圆柱形的止浆环,所述上柱套筒的所述对接钢筒底面以及所述第三套筒顶面和底面均设有凹半圆柱形的止浆槽,所述止浆环与所述止浆槽对应配合设置。优选地,所述上柱套筒的所述固定钢筒的外径与所述上混凝土柱的外径相同;所述下柱套筒的所述固定钢筒的外径与所述下混凝土柱的外径相同。优选地,所述第三套筒的外径与所述上混凝土柱和所述下混凝土柱中较大者的外径相同。优选地,所述上柱套筒的所述对接钢筒与所述下柱套筒的所述对接钢筒长度相等,所述第三套筒的长度为所述对接钢筒长度的两倍。优选地,所述第三套筒的抗弯拉强度高于所述上混凝土柱和所述下混凝土柱的所述抗弯拉强度。优选地,所述固定连接为焊接、螺纹连接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抗剪凸环为均匀分布的半球状凸点群。优选地,所述定位板基于矩形钢板切角后呈五边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支承柱,包括相互套接的上混凝土柱和下混凝土柱,还包括上柱套筒、下柱套筒以及第三套筒;其中,所述上柱套筒和下柱套筒均包括相对设置的固定钢筒和对接钢筒,且所述固定钢筒外径大于所述对接钢筒外径,所述固定钢筒与所述对接钢筒之间通过环形的钢端板连接;所述上混凝土柱的主筋的下端部与所述上柱套筒的所述钢端板固定连接,所述上混凝土柱的螺旋箍筋的最低一圈通过焊接与所述钢端板连接,所述上柱套筒与所述上混凝土柱的钢筋笼共同置于外模中浇筑混凝土经高速离心成型;所述下混凝土柱的主筋的上端部与所述下柱套筒的所述钢端板固定连接,所述下混凝土柱的螺旋箍筋的最高一圈通过焊接与所述钢端板连接,所述下柱套筒与所述下混凝土柱的钢筋笼共同置于外模中浇筑混凝土经高速离心成型;所述下柱套筒的所述固定钢筒的管壁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管状封闭空间的压浆通道,所述上柱套筒的所述固定钢筒的管壁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管状封闭空间的出浆通道;所述第三套筒套接在所述上柱套筒的所述对接钢筒以及所述下柱套筒的所述对接钢筒的外侧,并在所述第三套筒与所述上柱套筒的所述对接钢筒以及所述下柱套筒的所述对接钢筒中间形成管状封闭空间;所述对接钢筒的靠近所述钢端板底面的外壁上形成有多个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均匀地布置在所述对接钢筒的外壁,并且所述定位板沿所述对接钢筒的径向宽度小于所述钢端板沿所述对接钢筒的径向宽度;该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支承柱通过上混凝土柱和上柱套筒,以及下混凝土柱与下柱套筒之间在外模注浆预制一体成型,并从外至内套接进第三套筒中,同时形成管状封闭空间,第三套筒在所述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支承柱现场施工时从压浆通道注入UHPC灌浆料,以形成UHPC管状灌浆层,从而将所述上混凝土柱和下混凝土柱连接成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支承柱。其优点在于现场施工无焊、无栓,避免了焊接残余应力和螺栓施拧不到位而存在松动的风险,施工质量得到有力保证并达到强节点弱构件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支承柱,包括相互套接的上混凝土柱和下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柱套筒、下柱套筒以及第三套筒;其中,/n所述上柱套筒和下柱套筒均包括相对设置的固定钢筒和对接钢筒,且所述固定钢筒外径大于所述对接钢筒外径,所述固定钢筒与所述对接钢筒之间通过环形的钢端板连接;/n所述上混凝土柱的主筋的下端部穿过所述上柱套筒的所述固定钢筒并与所述上柱套筒的所述钢端板固定连接,所述上混凝土柱的螺旋箍筋的最低一圈通过焊接与所述钢端板连接,所述上柱套筒与所述上混凝土柱的钢筋笼共同置于外模中浇筑混凝土经高速离心成型;所述下混凝土柱的主筋的上端部穿过所述下柱套筒的所述固定钢筒并与所述下柱套筒的所述钢端板固定连接,所述下混凝土柱的螺旋箍筋的最高一圈通过焊接与所述钢端板连接,所述下柱套筒与所述下混凝土柱的钢筋笼共同置于外模中浇筑混凝土经高速离心成型;/n所述第三套筒套接在所述上柱套筒的所述对接钢筒以及所述下柱套筒的所述对接钢筒的外侧,并在所述第三套筒与所述上柱套筒的所述对接钢筒以及所述下柱套筒的所述对接钢筒中间形成管状封闭空间;所述对接钢筒的靠近所述钢端板底面的外壁上形成有多个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均匀地布置在所述对接钢筒的外壁,并且所述定位板沿所述对接钢筒的径向宽度小于所述钢端板的径向宽度;/n所述下柱套筒的所述固定钢筒的管壁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管状封闭空间的压浆通道,所述上柱套筒的所述固定钢筒的管壁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管状封闭空间的出浆通道;/n其中,所述第三套筒在所述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支承柱现场施工时从所述压浆通道注入UHPC灌浆料,以形成UHPC管状灌浆层,从而将所述上混凝土柱和下混凝土柱连接成所述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支承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支承柱,包括相互套接的上混凝土柱和下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柱套筒、下柱套筒以及第三套筒;其中,
所述上柱套筒和下柱套筒均包括相对设置的固定钢筒和对接钢筒,且所述固定钢筒外径大于所述对接钢筒外径,所述固定钢筒与所述对接钢筒之间通过环形的钢端板连接;
所述上混凝土柱的主筋的下端部穿过所述上柱套筒的所述固定钢筒并与所述上柱套筒的所述钢端板固定连接,所述上混凝土柱的螺旋箍筋的最低一圈通过焊接与所述钢端板连接,所述上柱套筒与所述上混凝土柱的钢筋笼共同置于外模中浇筑混凝土经高速离心成型;所述下混凝土柱的主筋的上端部穿过所述下柱套筒的所述固定钢筒并与所述下柱套筒的所述钢端板固定连接,所述下混凝土柱的螺旋箍筋的最高一圈通过焊接与所述钢端板连接,所述下柱套筒与所述下混凝土柱的钢筋笼共同置于外模中浇筑混凝土经高速离心成型;
所述第三套筒套接在所述上柱套筒的所述对接钢筒以及所述下柱套筒的所述对接钢筒的外侧,并在所述第三套筒与所述上柱套筒的所述对接钢筒以及所述下柱套筒的所述对接钢筒中间形成管状封闭空间;所述对接钢筒的靠近所述钢端板底面的外壁上形成有多个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均匀地布置在所述对接钢筒的外壁,并且所述定位板沿所述对接钢筒的径向宽度小于所述钢端板的径向宽度;
所述下柱套筒的所述固定钢筒的管壁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管状封闭空间的压浆通道,所述上柱套筒的所述固定钢筒的管壁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管状封闭空间的出浆通道;
其中,所述第三套筒在所述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支承柱现场施工时从所述压浆通道注入UHPC灌浆料,以形成UHPC管状灌浆层,从而将所述上混凝土柱和下混凝土柱连接成所述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支承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支承柱,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戴公连刘文硕粟淼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长沙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