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及其安装方法、光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7065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5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棱镜及其安装方法、光学装置,所述棱镜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连接处形成棱边,所述棱边具有尖角棱段或钝化棱段,所述钝化棱段在所述第一表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的横向尺寸小于等于一预设数值。本发明专利技术能解决棱镜定位误差较大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棱镜及其安装方法、光学装置
本申请涉及光学
,尤其涉及一种棱镜及其安装方法、光学装置。
技术介绍
棱镜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光学元件,在某些场景中,对棱镜的安装有很高要求。一种安装方式是对棱镜施加压力将其与承载体通过胶体粘合在一起,但是棱镜上接受压力的部分一般位于斜度较大的斜面或是一个顶点(顶部的棱边),故施力难度大,并难以控制棱镜与承载体之间胶体的厚度。除此以外,棱镜的边缘通常厚度较小,在运输或使用的过程中如遇冲撞易损坏,故棱镜的各棱边常会进行钝化处理(例如在棱边上设置倒角或圆角)以减轻或避免上述情况的不利影响。然而,棱镜的定位棱段被钝化处理后,由于倒角或圆角等相对于棱镜定位精度具有相对较大尺寸,例如为1mm量级、0.1mm量级,某些情况下例如圆角的半径为0.15mm。识别装置可能无法准确识别该棱边的边缘,其定位效果将大大降低,棱镜的定位误差随之增大。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的棱镜,以克服上述缺陷。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介绍
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棱镜及其安装方法、光学装置,用以解决棱镜与承载体之间的胶体厚度难以控制以及棱镜定位误差较大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棱镜,所述棱镜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连接处形成棱边,所述棱边具有尖角棱段或者钝化棱段,所述钝化棱段在所述第一表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的横向尺寸小于等于一预设数值。可选地,所述第一表面是所述棱镜的底面、所述第二表面是所述棱镜的反射面,所述底面与所述反射面的连接处形成所述棱边;所述棱镜还包括入射面,所述入射面接收来自光源的光线并将所述光线传输至所述反射面,所述反射面将所述光线反射至目标光接收区。可选地,当所述棱边具有尖角棱段时,所述尖角棱段是不具有倒角和/或曲面角的尖锐棱段。可选地,所述棱镜进一步包括顶面,所述顶面与所述底面平行且分别与所述入射面和反射面相交。可选地,所述入射面垂直于所述底面,并且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形成的夹角是锐角。可选地,除了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连接处形成的所述棱边之外,所述棱镜的其他棱边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倒角或曲面角。可选地,当所述棱边具有钝化棱段时,所述预设数值是40μm。可选地,当所述棱边具有钝化棱段时,所述横向尺寸大于等于2μm。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安装如前文中任意一条所述的棱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所述棱镜;提供承载体;安装所述棱镜,将所述棱镜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连接处的尖角棱段或钝化棱段对准所述承载体上的对位标记,和/或,提供胶体,所述胶体位于所述棱镜和所述承载体之间,以及向所述棱镜施加压力使得所述胶体的厚度控制在预设阈值内,以安装所述棱镜。可选地,使用光学识别装置识别所述尖角棱段或钝化棱段的位置。可选地,使用的所述棱镜具有顶面,向所述顶面施加压力,以安装所述棱镜。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光学装置,包括如前文中任意一条所述的棱镜;光源;承载体,所述承载体具有光耦合结构。可选地,所述承载体是光子集成电路芯片,并且所述光耦合结构是光栅耦合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提供一种棱镜及其安装方法、光学装置,用以解决棱镜与承载体之间的胶体厚度难以控制以及棱镜定位误差较大等技术问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图1为
技术介绍
中涉及的棱镜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装置中棱镜以及承载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棱镜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棱镜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5提供的棱镜的安装方法的流程图。图中标记如下:1光源,2棱镜,3承载体。11光源光线。20钝化棱段,21入射面,22反射面,23底面,24顶面,25倒角,26侧面,29尖角棱段,a尖角。31目标光接收区,32安装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在现有技术的光学装置中,棱镜的各个棱边包括倒角25。棱镜的形状通常是三棱柱,由于在三棱柱中其边缘较为脆弱,故需要在棱边上设置倒角25或圆角,防止棱镜2的棱边在运输或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碰撞而损坏。但在棱镜的安装过程中,使用设置有倒角25或圆角的棱边作为定位棱边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棱镜的定位精度,即棱镜2无法精准地放置在准确的位置上。除此之外,专利技术人发现,为了安装棱镜,可使用施压工具施加压力,使棱镜压紧胶体实现与其下的承载体相粘合。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棱镜的顶部是一个尖角,故很难用专用工具对其施加压力,易使棱镜与承载体之间的胶体无法达到合适的厚度,降低光学装置的性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棱镜及其安装方法、光学装置。为使本申请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安装在承载体上的棱镜,所述棱镜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连接处形成棱边,所述棱边具有尖角棱段,所述尖角棱段在所述棱镜的安装对准过程中用于位置对准。在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当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不做钝化处理形成尖角棱边时,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连接处即为它们交线(相交形成的线段),此时的棱边即为一线段;当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具有钝化结构时,它们的连接处由一几何面构成,将此几何面定义为“棱边”。实施例1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安装在承载体3上的棱镜2。其中,所述棱镜2包括:所述棱镜2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连接处形成棱边,所述棱边具有尖角棱段29。其中,所述尖角棱段用作定位结构。示例性地,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连接处形成的棱边的长度为15mm,其中尖角棱段的长度为12mm。示例性地,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棱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连接处形成棱边,所述棱边具有尖角棱段或者钝化棱段,所述钝化棱段在所述第一表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的横向尺寸小于等于一预设数值。/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棱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连接处形成棱边,所述棱边具有尖角棱段或者钝化棱段,所述钝化棱段在所述第一表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的横向尺寸小于等于一预设数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棱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是所述棱镜的底面、所述第二表面是所述棱镜的反射面,所述底面与所述反射面的连接处形成所述棱边;
所述棱镜还包括入射面,所述入射面接收来自光源的光线并将所述光线传输至所述反射面,所述反射面将所述光线反射至目标光接收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棱镜,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棱边具有尖角棱段时,所述尖角棱段是不具有倒角和/或曲面角的尖锐棱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棱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进一步包括顶面,所述顶面与所述底面平行且分别与所述入射面和反射面相交。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棱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射面垂直于所述底面,并且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形成的夹角是锐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棱镜,其特征在于,除了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连接处形成的所述棱边之外,所述棱镜的其他棱边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倒角或曲面角。


7.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杰孟怀宇沈亦晨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光智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