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及换热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6736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4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换热器,主换热管的第一外表面的面积大于第一侧换热管的第二外表面的面积,和/或,主换热管的第一内表面的面积大于第二内表面的面积,即,主换热管的换热能力大于第一侧换热管的换热能力。换热器处于工作状态时,从入口管部流入的流体大部分与换热能力相对较大的主换热管换热,相对较少的流体与换热能力相对较小的第一侧换热管换热,可以使换热器的换热较为均匀。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换热模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及换热模块
本申请涉及热交换
,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及换热模块。
技术介绍
换热器用于第二流体与第一流体进行热交换,换热器包括换热芯体与壳体,换热芯体有部分容纳于壳体的内腔中,换热芯体中流动的是第一流体,壳体的内腔中流动的是第二流体,在壳体的内腔中,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进行热交换。相关技术中,换热芯体包括多个换热管,每个换热管完全相同,每个换热管的换热面积均相同,相邻换热管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形成流通通道,离第二流体入口较近的流通通道中第二流体的流量相对较大,离第二流体入口较远处的流通通道中第二流体的流量相对较小。靠近第二流体入口的换热管与第二流体的换热量,和远离第二流体入口的换热管与第二流体的换热量不同,会导致壳体内存在换热不均匀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相关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换热较均匀的换热器及换热模块。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件、第二集流件、第一管组以及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主壳体、入口管部和出口管部,所述入口管部和所述出口管部均与所述主壳体连接,所述入口管部靠近所述主壳体的一端具有第一管口,所述第一管口连通所述入口管部的内腔和所述主壳体的内腔,所述出口管部的内腔与所述主壳体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管组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一集流件密封连接,所述第一管组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二集流件密封连接,所述第一管组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集流件的内腔和所述第二集流件的内腔,所述第一管组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主壳体的内腔中,所述主壳体的内腔与所述第一管组的内腔不连通,所述主壳体与所述第一集流件和所述第二集流件均连接;所述第一管组包括主换热管和第一侧换热管,所述第一侧换热管位于主换热管的厚度方向的一侧,在与所述第一管组宽度方向垂直的一平面上,所述第一管口的投影的轮廓与所述主换热管的投影相交,所述第一管口的投影的轮廓与所述第一侧换热管的投影不相交;所述主换热管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具有多个并列设置的第一流通孔,多个所述第一流通孔在所述第一管体内不连通,所述主换热管具有第一外表面和第一内表面,所述第一外表面包括所有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壁面,所述第一内表面包括所有所述第一流通孔的孔壁面;所述第一侧换热管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具有多个并列设置的第二流通孔,多个所述第二流通孔在所述第二管体内不连通,所述第一侧换热管具有第二外表面和第二内表面,所述第二外表面包括所有所述第二管体的外壁面,所述第二内表面包括所有所述第二流通孔的孔壁面;所述第一外表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外表面的面积,和/或,所述第一内表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内表面的面积。本申请中,主换热管的第一外表面的面积大于第一侧换热管的第二外表面的面积,和/或,主换热管的第一内表面的面积大于第二内表面的面积,即,主换热管的换热能力大于第一侧换热管的换热能力。换热器处于工作状态时,从入口管部流入的流体大部分与换热能力相对较大的主换热管换热,相对较少的流体与换热能力相对较小的第一侧换热管换热,可以使换热器的换热较为均匀。一种换热模块,所述换热模块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为上述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三集流件、第四集流件以及第二管组,所述第二管组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三集流件密封连接,所述第二管组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四集流件密封连接,所述第二管组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三集流件的内腔和所述第四集流件的内腔;所述换热模块包括第一接管,所述第一接管与所述第一集流件为一体结构或者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接管与所述第三集流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接管的管腔连通所述第一集流件的内腔和所述第三集流件的内腔,所述壳体或所述第二集流件与所述第三集流件固定连接。本申请中较为合理的匹配主壳体内不同区域的流体流量和第一管组的不同区域的换热能力,使第一换热器的换热较为均匀,从而使换热模块的换热较为均匀。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的第一换热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的第一换热器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的第一换热器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管组的正视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的换热模块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的换热模块一实施例的剖切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示出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是主壳体、环形件以及第二集流件另一配合方式的简易示意图;图9是图6示出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0是本申请的中间部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应当理解,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数量。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型实施例的换热模块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补充或相互组合。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换热器1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9,第一换热器1包括第一集流件11、第二集流件12、第一管组13、壳体14以及环形件15。第一管组13的一端部与第一集流件11连接,第一管组13的另一端部与第二集流件12连接,第一管组13的内腔连通第一集流件11的内腔和第二集流件12的内腔。壳体14的一端部与第一集流件11固定连接,壳体14的另一端部与环形件15固定连接,环形件15与第二集流件12固定连接。第一管组13有部分位于壳体14的内腔中。第一集流件11的内腔、第一管组13的内腔以及第二集流件12的内腔形成第一流体流动的通道,第一集流件11、第二集流件12、第一管组13以及壳体14之间形成第二流体流动的通道。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能够在第一换热器1内进行热交换。壳体14包括主壳体141、入口管部142以及出口管部143,入口管部142与主壳体141固定连接,出口管部143与主壳体141固定连接,入口管部142位于主壳体141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出口管部143位于主壳体141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件、第二集流件、第一管组以及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主壳体、入口管部和出口管部,所述入口管部和所述出口管部均与所述主壳体连接,所述入口管部靠近所述主壳体的一端具有第一管口,所述第一管口连通所述入口管部的内腔和所述主壳体的内腔,所述出口管部的内腔与所述主壳体的内腔连通;/n所述第一管组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一集流件密封连接,所述第一管组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二集流件密封连接,所述第一管组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集流件的内腔和所述第二集流件的内腔,所述第一管组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主壳体的内腔中,所述主壳体的内腔与所述第一管组的内腔不连通,所述主壳体与所述第一集流件和所述第二集流件均连接;/n所述第一管组包括主换热管和第一侧换热管,所述第一侧换热管位于主换热管的厚度方向的一侧,在与所述第一管组宽度方向垂直的一平面上,所述第一管口的投影的轮廓与所述主换热管的投影相交,所述第一管口的投影的轮廓与所述第一侧换热管的投影不相交;/n所述主换热管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具有多个并列设置的第一流通孔,多个所述第一流通孔在所述第一管体内不连通,所述主换热管具有第一外表面和第一内表面,所述第一外表面包括所有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壁面,所述第一内表面包括所有所述第一流通孔的孔壁面;/n所述第一侧换热管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具有多个并列设置的第二流通孔,多个所述第二流通孔在所述第二管体内不连通,所述第一侧换热管具有第二外表面和第二内表面,所述第二外表面包括所有所述第二管体的外壁面,所述第二内表面包括所有所述第二流通孔的孔壁面;/n所述第一外表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外表面的面积,和/或,所述第一内表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内表面的面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件、第二集流件、第一管组以及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主壳体、入口管部和出口管部,所述入口管部和所述出口管部均与所述主壳体连接,所述入口管部靠近所述主壳体的一端具有第一管口,所述第一管口连通所述入口管部的内腔和所述主壳体的内腔,所述出口管部的内腔与所述主壳体的内腔连通;
所述第一管组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一集流件密封连接,所述第一管组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二集流件密封连接,所述第一管组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集流件的内腔和所述第二集流件的内腔,所述第一管组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主壳体的内腔中,所述主壳体的内腔与所述第一管组的内腔不连通,所述主壳体与所述第一集流件和所述第二集流件均连接;
所述第一管组包括主换热管和第一侧换热管,所述第一侧换热管位于主换热管的厚度方向的一侧,在与所述第一管组宽度方向垂直的一平面上,所述第一管口的投影的轮廓与所述主换热管的投影相交,所述第一管口的投影的轮廓与所述第一侧换热管的投影不相交;
所述主换热管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具有多个并列设置的第一流通孔,多个所述第一流通孔在所述第一管体内不连通,所述主换热管具有第一外表面和第一内表面,所述第一外表面包括所有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壁面,所述第一内表面包括所有所述第一流通孔的孔壁面;
所述第一侧换热管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具有多个并列设置的第二流通孔,多个所述第二流通孔在所述第二管体内不连通,所述第一侧换热管具有第二外表面和第二内表面,所述第二外表面包括所有所述第二管体的外壁面,所述第二内表面包括所有所述第二流通孔的孔壁面;
所述第一外表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外表面的面积,和/或,所述第一内表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内表面的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宽度,所述第二管体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厚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的所述第一流通孔的水力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管体的所述第二流通孔的水力直径。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换热管包括多个第二管体,所有所述第二管体的宽度相同;或,沿远离所述主换热管的方向,所述第二管体的宽度逐渐减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组还包括第二侧换热管,所述第二侧换热管位于主换热管的厚度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一侧换热管的一侧,在与所述第一管组的宽度方向垂直的平面上,所述第一管口的投影的轮廓与所述第二侧换热管的投影不相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伟史鑫董军启
申请(专利权)人: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