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压组件及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6626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压组件及阀,用于实现阀体内加油限量阀和翻转阀的不同排气通道。通过在阀体的排出口上设置抬高管,并在抬高管上设置保压壳,保压壳内设置流入通道与抬高管连通,并设置容置腔和流出通道;在容置腔内设置滑动的保压盖,通过保压盖自身的重力来对流入通道进行关闭;当阀体内的压力大于保压盖的重力时,即可推开保压盖,使得气体依次经过排出口、抬高管、流入通道、流通通道和流出通道排出,实现翻转阀的排气通道。在实现翻转阀的基础上,就可以在保压壳底部对应的阀体上设计一周大的排气通道,这样大的排气通道就可以实现加油限量阀的功能。解决了翻转阀功能的保压结构易影响加油限量阀大的排出口的流通面积的设计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压组件及阀
本技术属于阀
,尤其涉及一种保压组件及阀。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燃油箱一般都会安装有加油限量阀,当燃油箱内有正压时可以及时泄压或者当燃油箱内有负压时可以及时向燃油箱内补气。当车辆的燃油箱满油或者在一些车辆在一定倾角的情况下,会导致加油限量阀内的阀芯升起并关闭通气流道,但此时由于燃油箱内部的燃油会不断挥发或者受温度升高的影响,燃油箱内部的压力也会持续升高,就会需要类似翻转阀的功能,以及时卸掉燃油箱内部升高的压力。因此会在排气口处设置保压结构,以对阀体内的气体产生一定的流出压力,以实现翻转阀的功能。但在组合阀中,阀体与连接法兰配合形成的与外部部件连接的流体排出腔室,保压结构在流体排出腔室内,且对应一个排出口,由于流体排出腔室的体积不会很大,其内的保压结构极易对其余排出口产生干涉,导致流通面积减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压组件及阀,以解决保压结构易对其余排出口产生干涉,影响其余排出口的流通面积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的一种保压组件,设于多功能组合阀的阀体上,所述阀体上设有若干排出口,其特征在于,包括:保压壳,所述保压壳内设有一容置腔,且所述保压壳上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流入通道和流出通道;所述容置腔的内壁面上开有至少一个流通通道;所述保压壳设于所述抬高管上,且所述流入通道与所述抬高管相连通;保压盖,滑动连接于所述容置腔,用于通过自身重力盖设并关闭所述流入通道;抬高管,所述抬高管的一端安装于所述阀体上,且与任一所述排出口连通;所述抬高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保压壳,且与所述流入通道连通;所述保压壳通过所述抬高管与所述阀体配合形成一大排气通道,所述大排气通道与其余所述排出口相对应。本技术的保压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容置腔内,两端分别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面和所述保压盖相连接。本技术的保压组件,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本技术的保压组件,所述保压盖的底面上设有密封件,用于密封所述流入通道。本技术的保压组件,所述保压盖上设有滑槽,所述容置腔内设有相对应的滑轨。本技术的保压组件,所述保压壳上设有若干延伸件,所述延伸件用于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本技术的一种阀,包括有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保压组件。本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技术一实施例通过在阀体的排出口上设置抬高管,并在抬高管上设置保压壳,保压壳内设置流入通道与抬高管连通,并设置容置腔和流出通道;在容置腔内设置滑动的保压盖,通过保压盖自身的重力来对流入通道进行关闭操作;当阀体内的压力大于保压盖自身的重力时,即可推开保压盖,使得气体可依次经过排出口、抬高管、流入通道、容置腔上的流通通道和流出通道排出,实现翻转阀的功能。在实现翻转阀的基础上,在阀体与保压壳之间设置抬高管,将保压壳进了抬高,使得保压壳与阀体之间生成了可以使气体流过的通道,从而使得保压壳不会对其余排出口产生干涉,解决了保压结构易影响其余排出口的流通面积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保压组件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保压组件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保压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保压组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保压组件的另一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连接法兰;2:阀体;3:保压壳;4:保压盖;5:大排出口;6:小排出口;7:流通通道;8:延伸件;9:弹性件;10:抬高管;11:流入通道;12:大排气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保压组件及阀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实施例一参看图1、图2和图5,一种保压组件,设于加油限量阀或翻转阀或组合阀的阀体2上,阀体2上设有排出口。具体包括保压壳3、保压盖4和抬高管10。其中,保压壳3内设有一容置腔,且保压壳3上设有与容置腔连通的流入通道11和流出通道。容置腔的内壁面上开有至少一个流通通道7,用于连通流入通道11和流出通道。该保压壳3安装于阀体2上,且流入通道11与排出口相连通。保压盖4则滑动连接于容置腔,用于通过重力盖设并关闭流入通道11。抬高管10的一端安装于阀体2上,且与任一排出口连通。抬高管10的另一端连接于保压壳3,且与流入通道11连通。保压壳3通过抬高管10与阀体2之间配合形成一大排气通道12,该大排气通道12与其余排出口相连通,用于排出其他排出口排出的气体。本实施例通过在阀体2的排出口上设置抬高管10,并在抬高管10上设置保压壳3,保压壳3内设置流入通道11与抬高管10连通,并设置容置腔和流出通道;在容置腔内设置滑动的保压盖4,通过保压盖4自身的重力来对流入通道11进行关闭操作;当阀体2内的压力大于保压盖4自身的重力时,即可推开保压盖4,使得气体可依次经过排出口、流入通道11、容置腔上的流通通道7和流出通道排出,实现翻转阀的功能。在实现翻转阀的基础上,在阀体2与保压壳3之间设置抬高管10,将保压壳3进了抬高,使得保压壳3与阀体2之间生成了可以使气体流过的通道,从而使得保压壳3不会对其余排出口产生干涉,解决了保压结构易影响其余排出口的流通面积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保压组件还可包括弹性件9,弹性件9设于容置腔内,两端分别与容置腔的内壁面和保压盖4相连接。当采用弹性件9时,保压盖4对流入通道11的压紧力大小就会变成自身重力加上弹性件9施加的弹性力。该弹性件9可为弹簧或其他具有弹力的部件,在此不作具体限定。进一步地,还可在保压盖4的底面上设置密封件,例如在保压盖4的底面上设置一柔性橡胶层,使得保压盖4与流入通道11之间的密封效果更好。进一步地,保压壳3上还可设有若干延伸件8,延伸件8用于与阀体2固定连接,例如可设置若干连接柱或连接片,两端分别与阀体2和保压壳3的外表面连接,以进一步加固保压壳3与阀体2之间连接的牢固性。在本实施例中,保压盖4与保压壳3的容置腔之间的滑动方式可以是滑槽与滑轨的配合,滑槽、滑轨具体如何设置在这两个部件上可不做具体限定。接下去,本实施例以可同时实现加油限量阀功能和翻转阀功能的组合阀对多个实施方式进行举例说明,该组合阀的阀体2内设有阀芯容置腔,且阀芯的顶面设有大排出口5和小排出口6。参看图3,当阀体2与连接法兰1配合形成的与外部部件连接的流体排出腔室的高度较低时,可将保压壳3的厚度设计的薄一些,则保压壳3的宽度就会变大,为了避免保压壳3太宽导致对大排出口5发生干涉,使得大排出口5的流通面积减小,即可在保压壳3的底部设置抬高管10,该抬高管10的两端分别与外壳的流入通道11和小排出口6连通,以将保压壳3的底面的高度抬升,使之不会与阀体2的顶面发生干涉,从而不会对大排出口5产生影响。参看图4,当流体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压组件,其特征在于,设于多功能组合阀的阀体上,所述阀体上设有若干排出口,包括:/n保压壳,所述保压壳内设有一容置腔,且所述保压壳上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流入通道和流出通道;所述容置腔的内壁面上开有至少一个流通通道;/n保压盖,滑动连接于所述容置腔,用于通过自身重力盖设并关闭所述流入通道;/n抬高管,所述抬高管的一端安装于所述阀体上,且与任一所述排出口连通;所述抬高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保压壳,且与所述流入通道连通;所述保压壳通过所述抬高管与所述阀体配合形成一大排气通道,所述大排气通道与其余所述排出口相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压组件,其特征在于,设于多功能组合阀的阀体上,所述阀体上设有若干排出口,包括:
保压壳,所述保压壳内设有一容置腔,且所述保压壳上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流入通道和流出通道;所述容置腔的内壁面上开有至少一个流通通道;
保压盖,滑动连接于所述容置腔,用于通过自身重力盖设并关闭所述流入通道;
抬高管,所述抬高管的一端安装于所述阀体上,且与任一所述排出口连通;所述抬高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保压壳,且与所述流入通道连通;所述保压壳通过所述抬高管与所述阀体配合形成一大排气通道,所述大排气通道与其余所述排出口相对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压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通
申请(专利权)人:皑壹智能汽车科技嘉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